【单元复习讲义】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知识点总结讲义)
展开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
- 18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他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
- 实验:蝙蝠捕食的奥秘:
材料: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仪)
方法:1. 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飞虫模型放置在传感器前方,观察显示的数据。
2. 前后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
3. 遮挡超声波传感器,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
- 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明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来定位的。
- 蝙蝠捕食原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喉部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者前方的物体时,回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喉咙发射超声波→碰到物体→反射回耳朵→做出判断)。
-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 1925年,伯烈特与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CRT显示器上。
- 1935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能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
-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 雷达是如何工作的: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发射器发射电磁波→碰到物体→反射回接收器→做出判断)
- 雷达与蝙蝠的异同点是什么?
- 相同点:原理基本相同
- 不同点:雷达用电磁波;蝙蝠用超声波。
- 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
- 照相机与人眼结构相似,制作简易照相机主要材料:凸透镜、两个不同的长方体纸盒、半透明纸(或毛玻璃)、剪刀、双面胶等
步骤:①挖孔安装凸透镜②去底安装半透明纸 ③两个纸盒插接在一起 ④前后调试“镜头”
- 苍耳和尼龙粘扣结构的共同点:都有倒刺。
- 像粘扣这样,通过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就是仿生。仿生产品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类似的原型。
- 常见的仿生有形态仿生(海豚船)、功能仿生(机械手、雷达)、结构仿生(尼龙粘扣)、色彩仿生(迷彩服)等。
- 仿生的作用:仿生学的发展,加速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进程。
- 船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能够运送大量货物或旅客,方便人们生活。
- 不同的材料漂浮能力不同:
像木头、塑料等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漂浮能力强;
像铁、橡皮泥等沉在水底的材料,漂浮能力弱。
-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能增强其承载力?
①减轻物体质量 ②增大物体体积 ③借助漂浮能力强的材料
- 船的发展历程:
①几千年前,古人利用木头的漂浮能力,模仿鱼的形状,制造出最简单的木船——独木舟,运载能力非常小。
②1000多年前,人们根据脊椎动物的脊椎骨架,发明了龙骨船,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制造大型木质帆船。
③木制船强度低,运载能力有限。19世纪,随着蒸汽机和螺旋桨的发明,工程师不断改进船体结构,由此人类进入钢铁蒸汽机船时代。后来,随着汽轮机和柴油机的发明,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船。
④现在,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
- 为什么钢铁造的船不仅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承载大量货物?
答:因为轮船船舱是空心的,这样既可以减轻重量又增大了体积,漂浮能力更强,所以能承载大量货物。
- 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发明创造:
茅以升:钱塘江大桥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杨伟:歼20战斗机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钱学森:两弹一星
莱特兄弟:飞机 诺贝尔:炸药 冯·诺依曼:计算机
爱迪生:①利用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原理,发明了电灯;
②利用声音引发振动、振动发声原理,发明留声机。
钱学森:①利用反冲以及雷达、红外制导的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枚导弹;
②利用地球引力、无线通信等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蒸汽机利用能量转化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 飞机利用伯努利原理,使机翼产生升力。
- 发明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执着的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