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4 功率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第4课 功率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1.了解功率的概念。 2.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正确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变式。 |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 t进行解题。 3、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
知识点01 功率的概念
功率
(1)概念:物理学中,将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
(1)若做功相同,可以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所用时间越长,做功越慢.
(2)若做功时间相同,可以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
(3) 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答案 A
解析 A、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A正确;
B、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决定,物体做的功多,如果用的时间很长,功率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决定,只根据做功时间无法判断功率的大小,故C错误;
D、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决定,与做功时间长短无关,如果在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则功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02 功率的公式及变式
功率的公式
(1) 用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则功率的公式为。
(2)单位: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1W=1J/s. 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3)变式: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P=Fv.推导:.
①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②V一定时,F与P成正比
③F不变时,P与V成正比
【即学即练2】一位体重为500N的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的功率可能是( )
A.5W B.15W C.150W D.1500W
答案 C
解析 每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从一楼走到三楼,上升的高度为6m;
他上楼所做的功:W=Gh=500N×6m=3000J,
他上楼时的功率:P===150W。
故选:C。
考法01 运用功率的公式计算功率的大小或进行比较
【典例1】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与乙机器做的功之比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
A.1:2 B.2:1 C.9:8 D.8:9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
由P=可得,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
==×=×=。
故选:A。
考法02 功率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典例2】一拖拉机以相同的功率在甲乙两块地上耕作,在甲地上匀速前进800米用2分钟,在乙地上匀速前进600米用1.5分钟,则此拖拉机在甲乙两地耕作时受到的阻力之比为( )
A.3:4 B.4:3 C.1:1 D.2:3
答案 C
解析 拖拉机两次耕作时的速度分别为:
v甲===m/s,
v乙===m/s,
由P===Fv可得,牵引力F=,且拖拉机两次耕作时的功率相同,
由于拖拉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得:f=F,
则阻力之比:====。
故选:C。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 甲、乙两个集装箱质量相同。先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lm/s的速度提升10m,再将乙集装箱以2m/s的速度提升10m,那么起重机( )
A.第一次做功多,功率大
B.第二次做功多,功率大
C.两次做功一样多,功率一样大
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功率大
答案 D
解析 由于起重机匀速提升集装箱,故起重机对集装箱的拉力等于重力;甲、乙两集装箱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提升高度相同,所以起重机两次做的功相同。起重机提升乙集装箱的速度大于提升甲的,根据P=Fv=mgv知,第二次功率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重3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1m/s匀速移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0N,若不计绳和滑轮的重力及摩擦,拉力F及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
A.20N 2W B.30N 6W C.100N 2W D.20N 6W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
不计绳和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
F=f=×60N=20N,故BC错误;
绳端移动的速度:
v绳=nv物=3×0.1m/s=0.3m/s,
则拉力F的功率:
P===Fv绳=20N×0.3m/s=6W,故A错误、D正确。
故选:D。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
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
答案 D
解析 (1)由图知,斜面AB的倾斜角度小于斜面AC,且分别拉动同一物体,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F1较小,即:F1<F2;
(2)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所以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由W=Gh可知,拉力做的功相同,即:W1=W2;
(3)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且F1<F2,根据公式P===Fv可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较小,即P1<P2。
故选:D。
2. 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滑轮重力、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着小木块。在拉力F为10N的作用下,本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秒内运动的距离为0.8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②小木块相对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该过程拉力做的功为8J
④该过程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6W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 B
解析 ①当拉力F为10牛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于地面光滑,所以木板受到的向右的拉力(2F=20N)和木块、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F=20N;
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是木块施加的,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木块静止,所以它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f=20N,故①正确;
②在此过程中小木块受到的合力仍为0,因此运动状态并不会发生变化,即保持静止状态,故②错误。
③、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0.8m,拉力通过的距离为1.6m,
该过程拉力做功W=Fs=10N×1.6m=16J,故③错误;
④、该过程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P===1.6W,故④正确;
故选:B。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 小明对四位同学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把四位同学做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这四个同学中做功功率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乙 C.甲和丙 D.甲和丁
答案 B
解析 将各点与坐标原点相连,并作出相应的“辅助线”,如图所示,
由图知,甲和乙做功相同时,甲所用时间较少,根据P=可知,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甲和丙所用时间相同时,甲做功较多,根据P=可知,甲的功率大于丙的功率;
丙和丁做功相同时,丙所用时间较少,根据P=可知,丙的功率大于丁的功率;
故甲的功率大于丁的功率;
丙和乙在同一条斜线上,说明其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相等,即丙和乙做功的功率相同。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有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8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9s。若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3:4,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乙是( )
A.2:3 B.3:2 C.27:32 D.32:27
答案 C
解析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爬杆到顶端,爬杆上升的高度h相同,
两同学的体重G甲:G乙=3:4,
由W=Gh得,甲、乙两同学爬杆做功:
W甲:W乙=G甲h:G乙h=G甲:G乙=3:4,
两同学爬杆所用时间:
t甲:t乙=8s:9s=8:9,
由P=得,甲、乙两同学爬杆做功功率:
==×=×=,
即P甲:P乙=27:32。
故选:C。
初中苏科版5 机械效率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5 机械效率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5节机械效率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5节机械效率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3 功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3 功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3节功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3节功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2 滑轮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2 滑轮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节滑轮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节滑轮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