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0-16926649073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0-1692664907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0-16926649073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1-16926649097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1-16926649098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 平面镜 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41866/1-16926649098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12课 平面镜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 1、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应用。 |
知识点01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2) 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即学即练1】为了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注重自己的仪表,学校大门旁的墙上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正衣冠.当小明进校后站在平面镜前整理衣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他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B.当小明逐渐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小明想通过平面镜看见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和他身高相同
D.如果墙上的平面镜碎成了两块,小明仍然只能看到一个自己的像
答案 D
解析 A.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他左右相反,但是上下相同,故A错误;
B.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小明的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小明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人若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满足的条件是:人的头项和脚射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都能进入人的眼睛,即人像的上、下两端与眼睛的连线必须都穿过镜子,假设小明的身高为1.6m,如图所示,AB表示人的全身,C点表示人眼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人的像A'B'.将A'和C,B'和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则EF就是镜子至少应具有的长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B′∥EF∥AB,且D为AA′的中点;
所以E、F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EF为△A′B′C的中位线,所以EF长度为
故小明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故C错误;
D.成像的多少与镜子是否破碎无关,所以如果墙上的平面镜碎成了两块,小明仍然只能看到一个自己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02 平面镜成像作图
作图
(1) 平面镜成像的如何作图:OA,OA′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①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点为S′;
②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S′对应的发光点S;
③最后连接SO、SO′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注意反向延长线、辅助线用虚线)如图所示。
【即学即练2】图甲是小宇的妈妈在镜子前面试穿刚买的新鞋,请在图乙中画出妈妈看见鞋的光路,A点表示人的眼睛,B点表示鞋的位置。
答案
解析 先作出鞋子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即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连接像点B′和人的眼睛A,与平面镜交于O,即O为入射点,连接BO就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即为看到自己的鞋子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考法01 考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
【典例1】图是“猴子捞月”的故事,关于井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C.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 D
解析 A.因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则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故B错误;
CD.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考法0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成光路图
【典例2】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如图所示,作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光源S射出的光线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①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
②OA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故选C。
考法03 考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的正确方法
【典例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蜡烛A作为物体,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B.组装器材时平板玻璃应与纸面相垂直
C.蜡烛A和蜡烛B的大小应该完全相同
D.实验中使用厚一点的玻璃板效果更好
答案 D
解析 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法0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典例4】画出如图小丑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实物等大,像与实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与实物是左右相反的,由图可知只有C符合要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A的像更清晰
C.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光屏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使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答案 D
解析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A错误;
B.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2. 如图甲所示,拿球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哪一个( )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 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与像的距离和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分别是( )
A.1.5m 1.7m B.3m 1.7m C.3m 3.4m D.1.5m 1m
答案 B
解析 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离镜1.5m,则像离镜1.5m,人与像的距离为
1.5m+1.5m=3m
根据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人身高是1.7m,则像高也是1.7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如图所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为S1,当平面镜转过一定角度后,它的像为S2,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转动后的平面镜的大致位置。
答案
解析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MN平分且垂直线段SS1,从而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连接线段SS2,作出其平分垂直的线段为M′N′,M′N′就是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___________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绕轴沿 ___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 虚 16 顺
解析 [1]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明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
[2]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小明镜中的像也垂直镜面移动8cm,那么他与像的距离改变值为
8cm+8cm=16cm
[3]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即让脚反射出来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射入人的眼睛,所以应让平面镜倾斜一些,绕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 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为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_______(选填“a”“b”或“c”选项,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该_______;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直接观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实验中小明为了让右座的小红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小明仅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将会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_______(填“v1”或“v2”),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1.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cm,若在图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_______(选填“只有k1”“只有k2”或“k1和k2”)。
答案 暗 c b 不变 v2 0.6 k1和k2
解析(1)[1]在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B,所以眼睛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观察蜡烛B。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
(3)[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4)[5]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图中的像k1是通过玻璃前板形成的,k2是通过后板形成的,则k1位置的像的像距v应是图中的v2。
[6]因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则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所以平面镜的厚度为
×1.2cm=0.6cm
[7]若在图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k1和k2。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乐音的特性 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乐音的特性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乐音的特性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乐音的特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 直线运动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 直线运动精品精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1节直线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1节直线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5.2 速度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物理5.2 速度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0节速度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0节速度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