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23分)
1.(7分)【童心即诗】幸福的诀窍,是不泯童心。阅读下面三首童诗,感知这份简单的童趣,完成小题。
半个月亮爬上来
丁云(8岁)
半个月亮爬到窗子上
睁着大眼睛
看着我的家
家里有爸爸
家里有妈妈
家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我
半个月亮爬上来
羡mù①_______地看着
我圆圆的一家
老师
林婧婧(10岁)
调皮的男生在教室打滚
揉起衣服
塞进衣服
装孕妇
你大吼一声
一瞬间
“孕妇”纷纷生下“BB”
老师,你知道吗
那天你真威风无敌
如果tàng②______个头发
你可真像狮子了
沙发
(中国台湾)林良
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______”
的姿势
(1)丁云和林婧婧各有一个汉字不会写,请你帮他们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羡mù ②tàng 个头发
(2)读《沙发》时,小文对“模样”的“模”字读音产生疑惑,请帮他选择正确读音
A.mó
B.mú
(3)读《半个月亮爬上来》时,小语对“我圆圆的一家”的重音把握有疑惑,请帮她解惑。
我认为这句话应重读 ,因为 。
(4)请用儿童视角在《沙发》的横线部分补填最合适的诗句
A.请你多休息
B.想要亲亲你
C.让我抱抱你
2.(7分)【“画”解古诗】幼时的我们喜欢信笔涂鸦,也会沉迷漫画无法自拔。
根据画面内容,联系诗题及作者,在①~④的空格处写出对应的诗句。
简笔画/漫画
诗题、作者
对应诗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② , 。
《秋词》
刘禹锡
③ ,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④ , 。
3.(9分)【稚子聪慧】稚子年幼,但其智慧和风度常常让成年人望尘莫及。下面是小语为《世说新语》中的两位聪慧少年所做的人物卡片,请你仔细阅读,完成小题。
陈元方
故事背景:家君未至
经典语录:“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后人评价:其人方正,虽幼难欺。
年龄:七岁
身份:陈太丘之子
性格特点:有礼有节
能言善辩 反应机敏
谢道韫
故事背景:寒雪日内集
经典语录:“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人评价:咏絮之才,林下之风。
年龄:八岁
身份:谢无奕之女
家庭情况:书香世家
性格特点:文采斐然
聪慧善思 敏于观察
(1)“陈元方的人物卡片”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
(2)小文看着“谢道韫人物卡片”提出疑惑:为何谢道韫能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被后人称为才女?请你结合《咏雪》一文为他解惑。
(3)小文找到两首写稚子的诗歌,他想把它们都放入“稚子聪慧”版块,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南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②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①怪生:怪不得。②掏:捧
二、阅读(39分)
4.(4分)告别童年,畅快成长。在“再读经典”主题阅读周中,小语和小文就《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展开讨论,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我小时候读《西游记》最喜欢孙悟空了,我觉得齐天大圣简直无所不能!
小语:可是当我再读《西游记》时,我发现这就像是一部人物成长史,孙悟空就像每一个我们一样,不断地成长。你看他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遇到白骨精时,就先后打死了白骨精变幻而成的少女、老妇人和老公公,完全不顾师父的劝诫和感受。
小文:确实如此,后来在《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中,他遇到了(1) 幻化成的顽童时,就答应师父先(2) 再择机处理妖怪,既没有违背自己斩妖除魔的初心,也尊重了唐僧的慈悲心肠。
小语:是啊,文中能体现孙悟空成长的情节还有很多,比如(3) 。
小文:你说的很对。无论对妖还是对人,无论对师父、师弟,对神仙还是对自己,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因为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才能最终进阶为“斗战胜佛”。
5.(15分)小时候我们渴望一夜长大,也曾希望可以永远停留在某个美好的时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泰菜莎的世界,体验她的奇幻经历吧。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意大利]罗大里
①泰莱莎是个小巧可爱的小姑娘,大家都亲热地称她为小泰莱莎。她和爸爸、妈妈、奶奶以及小弟弟快乐地生活在山上的村子里。
②战争爆发了,小泰菜莎的爸爸被抽去当兵就再也没有返回。小泰莱莎看到妈妈和奶奶整天哭泣着,就好奇地问出了什么事。“你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奶奶回答说,“战争结束了,你的爸爸却死了。”“这太不公道啦!让国王把爸爸还给我们!”小泰莱莎生气地说。“我可怜的孩子,等你长大后你就懂了。”妈妈抹着眼泪说。
③“不,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小泰莱莎生气地说,“我不要长大,让我永远这样吧。”从那天起,小泰莱莎再也没有长大,他的小弟弟安塞尔莫每日都会长大,直到长得比姐姐还要高大。小泰莱莎的小同伴们也每日都会长大,她们长成了鲜艳明丽的姑娘。小泰莱莎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大家都叫她“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④“小泰莱莎,”她们说,“如果你还是这么小,谁要你呀?”
⑤“我谁也不嫁。”
⑥“如果这样的话,小伙子们可就不来给你奏小夜调。”
⑦“对我来说,听不听它都一个样。”
⑧“那样,你可就无法穿高跟皮鞋啦。”
⑨“我不要穿什么高跟皮鞋,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平底鞋。”
⑩姑娘们一听都笑了,于是小泰莱莎就跑进了草房里。在那里,她想啊想啊,想得头昏脑胀,可始终就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改变她要保持那么小的决心。
⑪之后小泰莱莎的妈妈因为悲伤和劳累病倒了,家里的一切活儿都压在年迈的奶奶身上。小泰莱莎每日看到奶奶吃力地干着活儿,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这一桶水太重了。”奶奶一边打水一边说,“唉,小泰莱莎要是能帮我减轻一点负担就好啦。”小泰莱莎也希望能帮奶奶干活,偷偷地试着提水,却根本提不动。
⑫“看来只有长大一点点,只要长大那么一点儿,能帮奶奶干活就好了。”小泰莱莎说。没想到她真的就长大了那么一点儿。她到井边打水,绝不费力地将一桶水提回了家。奶奶高兴极了。“谢谢你,小泰莱莎。”奶奶说,“要是你能帮我去叉点草料就更好啦,今天,我的胳膊很痛。”
⑬小泰莱莎马上跑到牛棚用手抓住草杈,但杈子重得像块铅似的,怎么也提不起来。“我得再长大一点点就好。”话音刚落,她真的又长大了一点儿,很轻松地就帮奶奶干完了活。
⑭不久奶奶过世了,妈妈仍病倒在医院里,家中的一切活儿落在了小泰莱莎身上。弟弟才上小学一年级,小泰莱莎每日除了要安排好弟弟的生活外,还要打扫房间,喂牛,喂鸡,去园里干活……到了晚上,再困再累她也得洗这洗那,还要把弟弟的衣服补好叠平。小泰莱莎想,“妈妈还没从医院回来,我得好好照顾弟弟。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点才行。”于是她又长大了一点,成为村子里最高的姑娘。
⑮“小泰莱莎,你不能再高了,不然没有哪个小伙子敢娶你啦。”村里的姑娘们笑着对小泰莱莎说。其实小泰莱莎根本没有想到小伙子,她都没有想到自己。她只是想着怎么能多帮助别人。当妈妈身体恢复后,小泰莱莎的活儿就减轻了,她就去帮隔壁的老大娘干活。
⑯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个阴险的强盗,他一进村就逼着大家交出一公斤的金子,否则就要把所有的住房烧掉。大家吓坏了,没有一个人敢违抗他,为了凑齐那一公斤的金子,妇女们慌忙地把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收在一起。香料店的老板娘把她的磅秤推了出来,要称称看搜集的金子是否够一公斤。她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小泰莱莎知道后,马上挨家挨户地动员村里的男人们联合起来。
⑰“他虽是一个人,但他有枪呀,”男人们害怕地回答说,“我们看最好还是满足他的要求为妙。”
⑱小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
⑲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一边。
⑳“那就让我来对付他!”小泰莱莎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喊道:“我还要长大些,我要成为一个巨人。”话音刚落,她就缓慢地长了起来,一下子长得像烟囱一样高。小泰莱莎来到广场上,强盗看到一个巨人朝他走来,吓得拔腿就跑。小泰莱莎只跨两步就一把抓住了强盗的脖子,然后放在钟楼顶上,生气地说:“你就坐在这里吧,直到警察把你抓走。”强盗吓得不小心从钟楼上掉了下来,顿时断了气。
㉑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小泰莱莎祝贺。“这次我长得太多了。”她说,“可是我总不能看着强盗任性妄为吧。”就在这时,奇妙的事儿发生了。小泰莱莎每走一步,身体就缩短一些,缩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而且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
㉒“小泰莱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人们好奇地问。小泰莱莎高兴地笑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任溶溶译,有删改)
(1)【童话•梳理情节】主人公小泰莱莎有着神奇的力量,她遇到不同的事情,身体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绘本插图和文章内容完成梳理。
绘本插图
小泰莱莎的人生遭遇
小泰莱莎的身体变化
战争结束后,小泰莱莎的爸爸战死。
①
②
长得像烟囱一样高
强盗摔死后,人们来祝贺小泰莱莎。
③
(2)【童话•分析形象】除了小泰莱莎外,作者还极具妙心地塑造了老板娘和男人们的形象。细读第⑯段和第⑲段画横线句,选择一句,根据相关提示,分析人物形象。
A.老板娘:她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提示:为什么“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
B.男人们: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一边。(提示:为什么他们“不回答”又把“脸转向一边”?)
我选择 , 。
(3)【童话•理解心理】童话中相似的情节背后往往别有深意,文中第⑫段和第⑭段都写到“小泰莱莎想要长大一点点”,小泰莱莎两次想要长大的内在动机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童话•解密主旨】小泰莱莎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长大和缩小,作者这样设置情节的用意何在?结合全文和小贴士作出探究。
小贴士:童话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区分善与恶。作者对真善美的理解,往往投射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并借此传递一种价值观。
6.(8分)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少年时代,我们逃不过的一位作家就是鲁迅先生。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对这位“大家”的探索。
【三段心声】
鲁迅诞辰140年,00后是怎么看待他的
夏之暗:对鲁迅的第一印象来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描写的“紫红的桑椹”“覆盆子”至今记忆犹新,总觉得能透过文字看到小小的、鲜艳欲滴的果实。
铁皮:在小学阶段,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要把鲁迅的生平完全背下来,其实真的蛮怕的。到了中学阶段,会有意识地去找鲁迅的书来翻看,比如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不过总的来说,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是很少的,主要原因是鲁迅作品有点晦涩难懂。
侧耳倾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文中所写的故事与自己的经验相差太大,所以读完内心毫无波澜。后来大学读了很多书,又经历了一些人事的磨练,便能体会到鲁迅当时的心境了,他是在颠沛流离、受人排挤之际开始写《朝花夕拾》的,他沉浸在那样一种巨大的压抑当中,童年温馨闲静的时光可不是他最大的安慰吗?
(摘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两张图片】
(选自“网易数读”)
【一则反思】
让孩子与鲁迅的第一次正面相遇,不再重复我们的路径
孩子指着电脑屏幕上搜索出来的几段文字,愁眉苦脸地问我:“妈妈,这段描述鲁迅童年的文字这么长,全部抄下来我会裂开的。虽然鲁迅的童年很艰苦,但我的童年也不比他好过啊!”
我看到她检索的语句是“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原来她正在做语文老师布置的课文预习作业。我简单地回答着她,告诉她鲁迅儿时因家世衰败遭受的世态炎凉和精神创伤,同时思索着这种浮光掠影的网络搜索和摘抄,大概对了解鲁迅先生没什么用处。
我翻开她的语文书,看到最后一个单元正是独领风骚的“鲁迅单元”,设置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成人后一直视鲁迅先生为精神导师的我,深感于这一编排理念的用心良苦。
它们是一个通向未来的缓慢而有益的铺垫,希望孩子们最先接触到这样一位鲁迅先生:一个平易近人的、有梦想有现实关怀的人,他的文字自有其令人惊异的美感,他会自嘲,黯然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对一切的幸与不幸怀着深切的体贴和同情。
那些年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一件小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知识分子严肃的自我批评精神;通过《祥林嫂》可以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孔乙己》揭露了封建文化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作者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切同情……这种被强行灌输鲁迅作品价值内涵的方式,大大打击了当时我阅读鲁迅的兴趣和信心。
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必须要经过一定年龄才能理解。孩子们对鲁迅的“怕”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语文课堂上的鲁迅先生,需要一个渐次展露“真相”的过程。从普通人的“人间鲁迅”开始,让孩子们熟悉他,亲近他,跟他对话、聊天,然后再展开他精神世界中凛冽、深邃、复杂的另一面,不妨就从《朝花夕拾》开始吧!放弃所谓的“意义”追索,无须刻意对语法修辞穷追猛打,就随意闲散地将自己放进文字里,去体验那种独出机杼的文学味、艺术美,那种深沉绵密的人间情味。
(摘自刘黎琼“三联少年刊”,有删改)
(1)下面结论与上面信息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A.B站视频有关鲁迅作品的解读形式是多样的。
B.B站年轻人最喜欢的作家是尼采。
C.直接抄写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很有用处。
D.小学课本关于鲁迅文章的编排是随意的。
(2)对于【一则反思】画横线句子所表述的观点,可以用【三段心声】中哪一位同学的心声来印证?请你结合相关内容作一分析。
(3)【一则反思】的作者害怕自己的孩子阅读鲁迅作品时与她当年一样被强行灌输,请你以《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为例,结合自身阅读实践,向她推荐一种好的阅读方法。
7.(12分)“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许多东西来”。阅读《蜘蛛制蛇》这则寓言,体会故事里面的哲思。
蜘蛛制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①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珈蛛乃鹽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庸盒笔记》
[注]①俛:同“俯”,低头向下。②踞:占据,文中可理解为“咬住”。③鹽:gǔ,吸饮,吸食。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①“蛇意稍倦”的“意”和“意暇甚”的“意”意思相同,解释为: 。
②“奋身飙下”的“飙”原意为“暴风”,在文中的用法与“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样,解释为 。
③“果腹而去”的“果”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坚决;②确实;③饱足,根据语境应选择: (填字号)。
(3)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分析“蜘蛛之智”。
示例: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
分析:“将”解释为“将要”,“忽”解释为“忽然”,蜘蛛找准时机,在大蛇即将离开之时突然用蛛丝悬着从网上垂了下来,这一动作干扰了蛇的心思,使它再次决定守“网”待“蛛”,可见“蜘蛛之智”。
A.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
B.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4)从蜘蛛与蛇的交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分别从“蛇”和“蜘蛛”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三、写作(35分)
8.(5分)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请从下面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场景,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当时的心境描写此场景中雨的状态(声音、大小、气味、触感等),100字左右。
A.体育课前的雨:今天的体育课要长跑考试,忧虑不安时竟然下雨了,好一场体贴的雨!
B.周六早晨的雨:周六本想与父母去东钱湖游玩,出门前居然下大雨了,好一场扫兴的雨!
我选择场景 _______,________
9.(30分)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契机、一次凝视、一段经历,我们会重新定义一件习以为常的事,重新认识一个非常熟悉的人,重新感悟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继而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请以“______,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朋友”“集体”“母爱”“阅读”“成长”……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写作时注意突出横线上的主题词。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23分)
1.(7分)【童心即诗】幸福的诀窍,是不泯童心。阅读下面三首童诗,感知这份简单的童趣,完成小题。
半个月亮爬上来
丁云(8岁)
半个月亮爬到窗子上
睁着大眼睛
看着我的家
家里有爸爸
家里有妈妈
家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我
半个月亮爬上来
羡mù①_______地看着
我圆圆的一家
老师
林婧婧(10岁)
调皮的男生在教室打滚
揉起衣服
塞进衣服
装孕妇
你大吼一声
一瞬间
“孕妇”纷纷生下“BB”
老师,你知道吗
那天你真威风无敌
如果tàng②______个头发
你可真像狮子了
沙发
(中国台湾)林良
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______”
的姿势
(1)丁云和林婧婧各有一个汉字不会写,请你帮他们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羡mù 慕 ②tàng 烫 个头发
(2)读《沙发》时,小文对“模样”的“模”字读音产生疑惑,请帮他选择正确读音 B
A.mó
B.mú
(3)读《半个月亮爬上来》时,小语对“我圆圆的一家”的重音把握有疑惑,请帮她解惑。
我认为这句话应重读 圆圆 ,因为 这个词语突出团圆、温馨之意 。
(4)请用儿童视角在《沙发》的横线部分补填最合适的诗句 C
A.请你多休息
B.想要亲亲你
C.让我抱抱你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羡mù”写作“羡慕”;
②“tàng 个头发”写作“烫个头发”。
(2)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模样”中的“模”读作“mú”。
故选:B。
(3)本题考查朗读技巧。“圆圆”运用叠词突出团圆,和家庭生活的温馨,应该重读;“一家”突出家的温馨,应该重读。理解正确,表述流畅即可。
(4)本题考查补充语句。根据“儿童视角”的提示,结合“沙发”的特点,人坐在沙发上,就像沙发亲昵地抱着你,选“让我抱抱你”恰当。
故选:C。
【解答】答案:
(1)①慕;②烫
(2)B
(3)示例:圆圆 这个词语突出团圆、温馨之意
(4)C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7分)【“画”解古诗】幼时的我们喜欢信笔涂鸦,也会沉迷漫画无法自拔。
根据画面内容,联系诗题及作者,在①~④的空格处写出对应的诗句。
简笔画/漫画
诗题、作者
对应诗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②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秋词》
刘禹锡
③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④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重点字:峨)
②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字:寥)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重点字:窗)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9分)【稚子聪慧】稚子年幼,但其智慧和风度常常让成年人望尘莫及。下面是小语为《世说新语》中的两位聪慧少年所做的人物卡片,请你仔细阅读,完成小题。
陈元方
故事背景:家君未至
经典语录:“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后人评价:其人方正,虽幼难欺。
年龄:七岁
身份:陈太丘之子
性格特点:有礼有节
能言善辩 反应机敏
谢道韫
故事背景:寒雪日内集
经典语录:“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人评价:咏絮之才,林下之风。
年龄:八岁
身份:谢无奕之女
家庭情况:书香世家
性格特点:文采斐然
聪慧善思 敏于观察
(1)“陈元方的人物卡片”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友未至 。
(2)小文看着“谢道韫人物卡片”提出疑惑:为何谢道韫能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被后人称为才女?请你结合《咏雪》一文为他解惑。
(3)小文找到两首写稚子的诗歌,他想把它们都放入“稚子聪慧”版块,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南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②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①怪生:怪不得。②掏:捧
【分析】《舟过安仁》主要写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从这首诗歌浅白如话,充满情趣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仙居初夏午睡起》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表现其慵懒的情绪。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故事背景:家君未至”中,不是家君未至,而是朋友未至。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才女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杨万里诗歌内涵的了解。《舟过安仁》主要写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从这首诗歌浅白如话,充满情趣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仙居初夏午睡起》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一首诗体现了稚子智慧可以放入稚子智慧板块;但第二首诗主要体现了诗人的感受,不合适。
答案:
(1)友未至
(2)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未若柳絮因风起”十分传神,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所以谢道韫能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被后人称为才女。
(3)第一首诗“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体现了稚子智慧,可以放入稚子智慧板块;第二首诗“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主要体现了诗人的感受,不合适。
译文:
舟过安仁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闲居初夏午睡起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地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阅读(39分)
4.(4分)告别童年,畅快成长。在“再读经典”主题阅读周中,小语和小文就《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展开讨论,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我小时候读《西游记》最喜欢孙悟空了,我觉得齐天大圣简直无所不能!
小语:可是当我再读《西游记》时,我发现这就像是一部人物成长史,孙悟空就像每一个我们一样,不断地成长。你看他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遇到白骨精时,就先后打死了白骨精变幻而成的少女、老妇人和老公公,完全不顾师父的劝诫和感受。
小文:确实如此,后来在《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中,他遇到了(1) 红孩儿 幻化成的顽童时,就答应师父先(2) 解救顽童 再择机处理妖怪,既没有违背自己斩妖除魔的初心,也尊重了唐僧的慈悲心肠。
小语:是啊,文中能体现孙悟空成长的情节还有很多,比如(3) 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
小文:你说的很对。无论对妖还是对人,无论对师父、师弟,对神仙还是对自己,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因为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才能最终进阶为“斗战胜佛”。
【分析】《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解答】本题考查《西游记》阅读理解。《西游记》就像是一部人物成长史,孙悟空就像每一个我们一样,不断地成长。在《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一回中,他遇到了红孩孩儿幻化成的顽童时,就答应师父先解救顽童,再择机处理妖怪,既没有违背自己斩妖除魔的初心,也尊重了唐僧的慈悲心肠。文中能体现孙悟空成长的情节还有很多,比如孙悟空在刚被唐僧解救出来时,就因他毫不留情打死了六个妖怪所化的山贼被唐僧教训,念紧箍咒,加上孙悟空的脾气又大,见唐僧对自己的态度差,孙悟空便离开了。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答案:
(1)红孩儿
(2)解救顽童
(3)示例: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15分)小时候我们渴望一夜长大,也曾希望可以永远停留在某个美好的时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泰菜莎的世界,体验她的奇幻经历吧。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意大利]罗大里
①泰莱莎是个小巧可爱的小姑娘,大家都亲热地称她为小泰莱莎。她和爸爸、妈妈、奶奶以及小弟弟快乐地生活在山上的村子里。
②战争爆发了,小泰菜莎的爸爸被抽去当兵就再也没有返回。小泰莱莎看到妈妈和奶奶整天哭泣着,就好奇地问出了什么事。“你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奶奶回答说,“战争结束了,你的爸爸却死了。”“这太不公道啦!让国王把爸爸还给我们!”小泰莱莎生气地说。“我可怜的孩子,等你长大后你就懂了。”妈妈抹着眼泪说。
③“不,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小泰莱莎生气地说,“我不要长大,让我永远这样吧。”从那天起,小泰莱莎再也没有长大,他的小弟弟安塞尔莫每日都会长大,直到长得比姐姐还要高大。小泰莱莎的小同伴们也每日都会长大,她们长成了鲜艳明丽的姑娘。小泰莱莎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大家都叫她“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④“小泰莱莎,”她们说,“如果你还是这么小,谁要你呀?”
⑤“我谁也不嫁。”
⑥“如果这样的话,小伙子们可就不来给你奏小夜调。”
⑦“对我来说,听不听它都一个样。”
⑧“那样,你可就无法穿高跟皮鞋啦。”
⑨“我不要穿什么高跟皮鞋,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平底鞋。”
⑩姑娘们一听都笑了,于是小泰莱莎就跑进了草房里。在那里,她想啊想啊,想得头昏脑胀,可始终就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改变她要保持那么小的决心。
⑪之后小泰莱莎的妈妈因为悲伤和劳累病倒了,家里的一切活儿都压在年迈的奶奶身上。小泰莱莎每日看到奶奶吃力地干着活儿,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这一桶水太重了。”奶奶一边打水一边说,“唉,小泰莱莎要是能帮我减轻一点负担就好啦。”小泰莱莎也希望能帮奶奶干活,偷偷地试着提水,却根本提不动。
⑫“看来只有长大一点点,只要长大那么一点儿,能帮奶奶干活就好了。”小泰莱莎说。没想到她真的就长大了那么一点儿。她到井边打水,绝不费力地将一桶水提回了家。奶奶高兴极了。“谢谢你,小泰莱莎。”奶奶说,“要是你能帮我去叉点草料就更好啦,今天,我的胳膊很痛。”
⑬小泰莱莎马上跑到牛棚用手抓住草杈,但杈子重得像块铅似的,怎么也提不起来。“我得再长大一点点就好。”话音刚落,她真的又长大了一点儿,很轻松地就帮奶奶干完了活。
⑭不久奶奶过世了,妈妈仍病倒在医院里,家中的一切活儿落在了小泰莱莎身上。弟弟才上小学一年级,小泰莱莎每日除了要安排好弟弟的生活外,还要打扫房间,喂牛,喂鸡,去园里干活……到了晚上,再困再累她也得洗这洗那,还要把弟弟的衣服补好叠平。小泰莱莎想,“妈妈还没从医院回来,我得好好照顾弟弟。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点才行。”于是她又长大了一点,成为村子里最高的姑娘。
⑮“小泰莱莎,你不能再高了,不然没有哪个小伙子敢娶你啦。”村里的姑娘们笑着对小泰莱莎说。其实小泰莱莎根本没有想到小伙子,她都没有想到自己。她只是想着怎么能多帮助别人。当妈妈身体恢复后,小泰莱莎的活儿就减轻了,她就去帮隔壁的老大娘干活。
⑯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个阴险的强盗,他一进村就逼着大家交出一公斤的金子,否则就要把所有的住房烧掉。大家吓坏了,没有一个人敢违抗他,为了凑齐那一公斤的金子,妇女们慌忙地把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收在一起。香料店的老板娘把她的磅秤推了出来,要称称看搜集的金子是否够一公斤。她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小泰莱莎知道后,马上挨家挨户地动员村里的男人们联合起来。
⑰“他虽是一个人,但他有枪呀,”男人们害怕地回答说,“我们看最好还是满足他的要求为妙。”
⑱小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
⑲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一边。
⑳“那就让我来对付他!”小泰莱莎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喊道:“我还要长大些,我要成为一个巨人。”话音刚落,她就缓慢地长了起来,一下子长得像烟囱一样高。小泰莱莎来到广场上,强盗看到一个巨人朝他走来,吓得拔腿就跑。小泰莱莎只跨两步就一把抓住了强盗的脖子,然后放在钟楼顶上,生气地说:“你就坐在这里吧,直到警察把你抓走。”强盗吓得不小心从钟楼上掉了下来,顿时断了气。
㉑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小泰莱莎祝贺。“这次我长得太多了。”她说,“可是我总不能看着强盗任性妄为吧。”就在这时,奇妙的事儿发生了。小泰莱莎每走一步,身体就缩短一些,缩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而且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
㉒“小泰莱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人们好奇地问。小泰莱莎高兴地笑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任溶溶译,有删改)
(1)【童话•梳理情节】主人公小泰莱莎有着神奇的力量,她遇到不同的事情,身体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绘本插图和文章内容完成梳理。
绘本插图
小泰莱莎的人生遭遇
小泰莱莎的身体变化
战争结束后,小泰莱莎的爸爸战死。
① 再也没有长大
② 村里来了强盗,小泰莱莎想对付强盗
长得像烟囱一样高
强盗摔死后,人们来祝贺小泰莱莎。
③ 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
(2)【童话•分析形象】除了小泰莱莎外,作者还极具妙心地塑造了老板娘和男人们的形象。细读第⑯段和第⑲段画横线句,选择一句,根据相关提示,分析人物形象。
A.老板娘:她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提示:为什么“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
B.男人们: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一边。(提示:为什么他们“不回答”又把“脸转向一边”?)
我选择 B , 因为他们没有对抗强盗的勇气,又觉得在小泰莱莎面前很惭愧。 。
(3)【童话•理解心理】童话中相似的情节背后往往别有深意,文中第⑫段和第⑭段都写到“小泰莱莎想要长大一点点”,小泰莱莎两次想要长大的内在动机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童话•解密主旨】小泰莱莎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长大和缩小,作者这样设置情节的用意何在?结合全文和小贴士作出探究。
小贴士:童话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区分善与恶。作者对真善美的理解,往往投射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并借此传递一种价值观。
【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小泰莱莎由于爸爸去世,于是拒绝长大。直到她意识到她要帮妈妈和奶奶减轻负担,于是成为村子里最高的姑娘。后来,她还变成巨人,吓死了强盗。
【解答】(1)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需认真阅读全文,理清人物和文章结构。战争结束后,小泰莱莎的爸爸战死,于是她拒绝长大,说“让我永远这样吧”,从那天起,她就真的再也没有长大,故①处可填“再也没有长大”;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强盗,大家都怕他,不敢反抗,只有小泰莱莎想对付他,于是她在镜子面前大声喊道:“我还要长大些,我要成为一个巨人”,话音刚落,她就缓慢地长了起来,一下子长得像烟囱一﹣样高,故②处可填“村里来了强盗,小泰莱莎想对付强盗”;在强盗摔死后,人们来祝贺小泰莱莎,“这时,奇妙的事儿发生了。小泰莱莎每走一步,身体就缩短一些,缩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而且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故③处可填“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需结合具体情节。老板娘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从中可以看出老板娘是个小气,自私的人。因为秤砣在她手上,即使金子重量不足,她也会谎报;而男人们“不回答”小泰莱莎的问题,又把“脸转向一边”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抗强盗的勇气,又觉得在小泰莱莎面前很惭愧。
(3)本题考查对情节的分析。要落实到具体段落,联系前后文。第⑫段,“小泰莱莎想要长大一点点”,是因为她希望减轻奶奶的负担,想要帮奶奶干活,但当她着提“偷偷地试着提水,却根本提不动”,于是她许下了想要长大的心愿;第⑭段,“小泰莱莎想要长大一点点”,是因为她奶奶去世,妈妈还在生病住院,家中的一切活儿便都落在了她身上,为了照顾弟弟,她想要再长高一点。
(4)根据全文可知,小泰莱莎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长大和缩小,是因为她每次的动机都是好的,不要战争、想帮奶奶减轻负担、照顾弟弟、对抗强盗。可见她是一个善良、真诚和充满正义感的姑娘。而作者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情节,一是因为他内心良善;二是因为他想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他希望现实世界也能像童话般美好。
答案:
(1)①再也没有长大 ②村里来了强盗,小泰莱莎想对付强盗 ③中等身材的姑娘大小
(2)B,因为他们没有对抗强盗的勇气,又觉得在小泰莱莎面前很惭愧。
(3)第一次想要长大的动机,是因为她希望减轻奶奶的负担,想要帮奶奶干活;第二次想要长大的动机,是为了照顾弟弟。
(4)作者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情节,一是因为他内心良善;二是因为他想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他希望现实世界也能像童话般美好,人人都能真善美。
【点评】答题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找出关键信息。答题时,则要看清题目要求。
6.(8分)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少年时代,我们逃不过的一位作家就是鲁迅先生。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对这位“大家”的探索。
【三段心声】
鲁迅诞辰140年,00后是怎么看待他的
夏之暗:对鲁迅的第一印象来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描写的“紫红的桑椹”“覆盆子”至今记忆犹新,总觉得能透过文字看到小小的、鲜艳欲滴的果实。
铁皮:在小学阶段,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要把鲁迅的生平完全背下来,其实真的蛮怕的。到了中学阶段,会有意识地去找鲁迅的书来翻看,比如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不过总的来说,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是很少的,主要原因是鲁迅作品有点晦涩难懂。
侧耳倾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文中所写的故事与自己的经验相差太大,所以读完内心毫无波澜。后来大学读了很多书,又经历了一些人事的磨练,便能体会到鲁迅当时的心境了,他是在颠沛流离、受人排挤之际开始写《朝花夕拾》的,他沉浸在那样一种巨大的压抑当中,童年温馨闲静的时光可不是他最大的安慰吗?
(摘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两张图片】
(选自“网易数读”)
【一则反思】
让孩子与鲁迅的第一次正面相遇,不再重复我们的路径
孩子指着电脑屏幕上搜索出来的几段文字,愁眉苦脸地问我:“妈妈,这段描述鲁迅童年的文字这么长,全部抄下来我会裂开的。虽然鲁迅的童年很艰苦,但我的童年也不比他好过啊!”
我看到她检索的语句是“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原来她正在做语文老师布置的课文预习作业。我简单地回答着她,告诉她鲁迅儿时因家世衰败遭受的世态炎凉和精神创伤,同时思索着这种浮光掠影的网络搜索和摘抄,大概对了解鲁迅先生没什么用处。
我翻开她的语文书,看到最后一个单元正是独领风骚的“鲁迅单元”,设置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成人后一直视鲁迅先生为精神导师的我,深感于这一编排理念的用心良苦。
它们是一个通向未来的缓慢而有益的铺垫,希望孩子们最先接触到这样一位鲁迅先生:一个平易近人的、有梦想有现实关怀的人,他的文字自有其令人惊异的美感,他会自嘲,黯然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对一切的幸与不幸怀着深切的体贴和同情。
那些年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一件小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知识分子严肃的自我批评精神;通过《祥林嫂》可以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孔乙己》揭露了封建文化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作者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切同情……这种被强行灌输鲁迅作品价值内涵的方式,大大打击了当时我阅读鲁迅的兴趣和信心。
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必须要经过一定年龄才能理解。孩子们对鲁迅的“怕”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语文课堂上的鲁迅先生,需要一个渐次展露“真相”的过程。从普通人的“人间鲁迅”开始,让孩子们熟悉他,亲近他,跟他对话、聊天,然后再展开他精神世界中凛冽、深邃、复杂的另一面,不妨就从《朝花夕拾》开始吧!放弃所谓的“意义”追索,无须刻意对语法修辞穷追猛打,就随意闲散地将自己放进文字里,去体验那种独出机杼的文学味、艺术美,那种深沉绵密的人间情味。
(摘自刘黎琼“三联少年刊”,有删改)
(1)下面结论与上面信息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A
A.B站视频有关鲁迅作品的解读形式是多样的。
B.B站年轻人最喜欢的作家是尼采。
C.直接抄写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很有用处。
D.小学课本关于鲁迅文章的编排是随意的。
(2)对于【一则反思】画横线句子所表述的观点,可以用【三段心声】中哪一位同学的心声来印证?请你结合相关内容作一分析。
(3)【一则反思】的作者害怕自己的孩子阅读鲁迅作品时与她当年一样被强行灌输,请你以《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为例,结合自身阅读实践,向她推荐一种好的阅读方法。
【分析】这是关于鲁迅先生的三则材料阅读。材料一是【三段心声】介绍了三位00后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材料二是【两张图片】,第一张“鲁迅在B站最热门的视频都讲了什么”从五个角度介绍鲁迅先生;第二张是B站最受欢迎的作家排名,鲁迅先生排在第一位。材料三是【一则反思】“让孩子与鲁迅的第一次正面相遇,不再重复我们的路径”,文章从孩子在网上检索抄录鲁迅的童年写起,接着回忆了自己童年学习鲁迅作品的经历,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普通人的“人间鲁迅”开始,让孩子们熟悉他,亲近他,跟他对话、聊天,然后再展开他精神世界中凛冽、深邃、复杂的另一面。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相符;
B.不相符,根据图二可知,B站年轻人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
C.不相符,与材料三“浮光掠影的网络搜索和摘抄,大概对了解鲁迅先生没什么用处”表述不一致;
D.不相符,与材料三“我翻开她的语文书,看到最后一个单元正是独领风骚的′鲁迅单元′……深感于这一编排理念的用心良苦”不一致。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一则反思】中“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必须要经过一定年龄才能理解”这句话强调理解鲁迅作品需要阅历;【三段心声】中“侧耳倾听”说“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文中所写的故事与自己的经验相差太大,所以读完内心毫无波澜。后来大学读了很多书,又经历了一些人事的磨练,便能体会到鲁迅当时的心境了……”可知,“侧耳倾听”通过自身经历说明,需要一定阅历才能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要求以《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为例,结合自身阅读实践,向她推荐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学思结合方法、读写结合方法、圈点批注方法等。结合自身阅读实践,任选一种,具体说明推荐即可。
答案:
(1)A
(2)【三段心声】中“侧耳倾听”通过自身经历说明,需要一定阅历才能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这印证了【一则反思】画横线句子所表述的观点: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必须要经过一定年龄才能理解。
(3)阿姨:您好!您其实不必担心我们会向您当年一样被强行灌输的,因为现在老师们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我觉得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圈点批注法就很好。在阅读《五猖会》看到鲁迅的父亲命令他背《鉴略》那段文字时,我想到了自己在家学习时间长了,父母总是劝我休息一会儿或带我外出散心的事。我忽然很同情鲁迅先生,也感到自己的生活好幸福。于是,就在这里写下一段批注,描写了我的感受。老师还表扬我了呢。也让您的孩子用用这种方法吧。
【点评】向别人推荐学习方法,要有理有据,结合自身经历说明往往最有说服力。同时,还要注意表达得体。
7.(12分)“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许多东西来”。阅读《蜘蛛制蛇》这则寓言,体会故事里面的哲思。
蜘蛛制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①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珈蛛乃鹽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庸盒笔记》
[注]①俛:同“俯”,低头向下。②踞:占据,文中可理解为“咬住”。③鹽:gǔ,吸饮,吸食。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①“蛇意稍倦”的“意”和“意暇甚”的“意”意思相同,解释为: 神情 。
②“奋身飙下”的“飙”原意为“暴风”,在文中的用法与“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样,解释为 像暴风一样 。
③“果腹而去”的“果”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坚决;②确实;③饱足,根据语境应选择: ③ (填字号)。
(3)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分析“蜘蛛之智”。
示例: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
分析:“将”解释为“将要”,“忽”解释为“忽然”,蜘蛛找准时机,在大蛇即将离开之时突然用蛛丝悬着从网上垂了下来,这一动作干扰了蛇的心思,使它再次决定守“网”待“蛛”,可见“蜘蛛之智”。
A.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
B.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4)从蜘蛛与蛇的交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分别从“蛇”和“蜘蛛”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分析】译文:
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蛇抬头等待想吃它,蜘蛛仍然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断句: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意暇甚”句意: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据此推断“蛇意稍倦”的“意”也是“神情”的意思。
②“其一犬坐于前”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据此推断“奋身飙下”的“飙”是“像暴风一样”的意思。
③句意:吃饱后(就)离开了。果:饱足。故选:③。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句意:蛇抬头等待想吃它,蜘蛛仍然回到它的网中。复:又;仍:仍然。当蛇又要吃蜘蛛时,蜘蛛沉着泠静,等待机会,体现了“蜘蛛之智”。
B.句意: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乘其不备:趁着它不注意;抵死不动:拼死不动。蜘蛛抓住机会,奋勇出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体现了“蜘蛛之智”。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从“昂首欲吞蜘蛛”表现了蛇的狂妄自大;“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表现了蛇暴躁易怒;“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写出蛇不知变通,没有策略,最终自取灭亡,据此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人一味狂妄自大,急躁易怒,不懂策略,最终只能自取灭亡。从“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等语句和蜘蛛战胜大蛇的结果来看,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答案:
(1)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①神情
②像暴风一样
③③
(3)A.“复”解释为“又”,“仍”解释为“仍然”,当蛇又要吃蜘蛛时,蜘蛛沉着泠静,等待机会,可见“蜘蛛之智”。
B.“乘其不备”解释为“趁着它不注意”,“抵死不动”解释为“拼死不动”,蜘蛛抓住机会,奋勇出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可见“蜘蛛之智”。
(4)蛇的角度:做人一味狂妄自大,急躁易怒,不懂策略,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蜘蛛的角度: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三、写作(35分)
8.(5分)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请从下面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场景,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当时的心境描写此场景中雨的状态(声音、大小、气味、触感等),100字左右。
A.体育课前的雨:今天的体育课要长跑考试,忧虑不安时竟然下雨了,好一场体贴的雨!
B.周六早晨的雨:周六本想与父母去东钱湖游玩,出门前居然下大雨了,好一场扫兴的雨!
我选择场景 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先选择一个场景,然后结合心境描写雨的状态,注意字数要求,语言流畅即可。
【解答】示例:选场景二 周六早晨,我们正准备出门。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鱼儿游到了水面上、蚂蚁急忙搬家、蜻蜓和燕子低飞,大街上的人们急忙跑回家,“哗啦啦!哗啦啦!”顿时,倾盆大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掉落在地上,有的人躲在屋檐下面,谁也不想被雨淋成落汤鸡。我们只好取消了行程,真是一场扫兴的雨。
【点评】比喻修辞作用: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能使人物形象鲜明;能使景物形象化;能给人丰富的想象;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9.(30分)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契机、一次凝视、一段经历,我们会重新定义一件习以为常的事,重新认识一个非常熟悉的人,重新感悟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继而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请以“______,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朋友”“集体”“母爱”“阅读”“成长”……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写作时注意突出横线上的主题词。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______,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横线上可以填“朋友”“集体”“母爱”“阅读”“成长”……题目中“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形,并隐含情感变化。“原来”一词指向曾经历过的事、原来熟识的人、之前阅读过的书、往昔看过的风景等,选材面比较开阔。“是这样”暗示着刚开始认为是那样的,结果出乎意料。指经过疑惑、思考、顿悟、摒弃、选择等过程对过去的经历有了新的感触、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行文应当先有恰当的铺垫,末尾再突出事件的出人意料之处,“这样”可以指代各种各样的性格品质,好的坏的皆可,文章是刻画人物的,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解答】
真相,原来是这样
我们的生活,会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同学,正因我们有同学朋友,所以就会有矛盾、误会,而对于我们来说,朋友、同学关系中最大的敌人,是误会。误会,意思是不知真相而下定论带来的不了解,而这,也是最伤关系的东西。
误会这种事,在我们的身上,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之前,我跟一个同学的关系很好,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到处逛。直到一天……
那天,我正坐在教室里看书,突然,他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跟我过来一下。”我诧异地看了看他,放下书,跟他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我刚想问他怎么了,他大声地对我说:“是不是你说的?”
我愣了一下,问到:“我说什么了?”
“你不用装了!”他更大声地对我说,“就是我喜欢XXX的那件事,就你知道,不是你说的还有谁?现在好了,他们到处说这件事,连班主任都知道了!”
“我……”我刚想解释,他就打断我说:“不用解释了,一定是你,我要跟你绝交!!”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一脸无辜地看着他的背影,心想:“管我啥事啊?我都没有说出去过,我又不是大嘴巴,凭什么就说是我?”我满脸不爽,心里骂着那个损坏我俩关系的人。
之后好几天,他一直都不理我,也不跟我说话,我只好一直寻找真相,想找出那个大嘴巴。
过了三个星期后,他突然找我说:“你跟我来一下。”我愣了一下,因为这次他的语气很平和,很温柔。到了外面,他对我说:“对不起,是我错了。”
我很惊讶,问他:“怎么了?”
他笑了笑说:“我查清楚了,说出那件事的人是XXX,他知道是因为我之前跟你说的时候他听到了,很抱歉,误会你了,我能做什么补偿你吗?因为我想不到这竟然是一场误会。”
我开心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没关系啦。误会解开了就好,我也没生你气,不知者不罪嘛。”
“是是是!”他满脸高兴地说。于是,我们便和好如初了。
人生中的误会都是如此,它会损害人们的关系,但它又会被发现真相后消失,从而复合人们的关系,所以说,如果不想伤害别人或自己的话,尽量在做出判断前,了解所有真相,否则就会损人,又不利己。
【点评】文章详细记叙了一次误会的前因后果。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多样,能够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误会产生时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误会解除时的语言、神描写就很生动形象。文章开头结尾前后照应,使文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默写古诗文,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课内外古诗文研读,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