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
展开2024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
科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大面具备受瞩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大面具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个性质( )
A.硬度大 B.耐腐蚀 C.熔点低 D.延展性强
【解答】解: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大面具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耐腐蚀。
故选:B。
2.我国空间站于2022年正式全面运营,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成为天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天和核心利用NiFe2O4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解答】解: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3.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某电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示数是( )
A.1.8V B.5.8V C.1.8A D.9.0V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表表盘上标有V,说明该表是电压表;由图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的示数为1.8V。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不一定含有氧原子。故不一定是氧化物。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的是( )
A.HClO4 B.KClO3 C.HClO D.KCl
【解答】解: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价。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0,则z=+1价。
D、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m=0,则m=﹣1价。
故选:B。
6.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38℃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千克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
【解答】解: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38℃,在正常范围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千克,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不符合实际情况,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解: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故①正确;
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②错误;
③横坐标代表加入金属的质量,不是表示反应时间,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Zn和Fe,Fe产生的氢气质量多,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Zn的质量多,Fe的曲线应该在Zn的上方,故③错误;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由NaOH+HCl=NaCl+H2O可知,NaOH和HCl的质量比;40:36.5,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④错误.
故选:A.
8.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且左端固定,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条形磁铁仍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左端是S极
B.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C.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D.条形磁铁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
A、由图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螺线管的绕向,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C、根据磁极间作用规律可知,条形磁铁左端要受到电磁铁对它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条形磁铁在向右排斥力的作用下仍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此可知,桌面对条形磁铁有一个向左的摩擦力来平衡排斥力;
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磁铁对条形磁铁的排斥力增大;由于条形磁铁仍然静止,摩擦力始终等于电磁铁的排斥力,所以摩擦力也随之增大,故B错误,C正确;
D、条形磁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受到2对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B是毛细血管,则A血管一定是小动脉,C血管一定是小静脉
B.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C.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C是肺静脉,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D.若A表示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则B可以代表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心脏
【解答】解:A、若B为肾小球,A、C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葡萄糖会被吸收,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B正确;
C、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C正确;
D、静脉是把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即静脉→心脏,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即心脏→动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B是心脏。B正确。
故选:A。
10.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A.蒸发 B.蒸腾 C.径流 D.降水
【解答】解: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蒸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其中“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因此“百川归海“指的是地表径流环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解答】解:A、当瓶内空气越来越少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介质越少传声越困难,故A符合实际;
B、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或做功冲程,不是压缩冲程,故B不合实际;
C、有电源是电动机原理,不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合实际;
D、图示表示的是核聚变,而核电站反应堆的原理是可控核裂变,故D不合实际。
故选:A。
12.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如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解答】解:AB、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错误;
C、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错误;
D、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故D错误。
故选:A。
13.文成的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以壶穴奇观(如图)最为著名,壶穴形成的主要的外力因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化作用 D.冰川作用
【解答】解:读图可知,壶穴与壶穴之间上端开口、底端连通,构成了连通器,各个壶穴的水面是相平的,据此可以推断壶穴形成的主要的外力因素是流水的作用。
故选:B。
14.如图是某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活动强度变化曲线,根据如图所示分析合理的是( )
A.ad之间表示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
B.b点时刻是一天中该植物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
C.曲线Ⅱ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变化曲线
D.bc段活动强度减弱是温度太高,气孔关闭造成的
【解答】解:A、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ad之间曲线Ⅰ高于曲线Ⅱ,所以ad之间表示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A错误。
B、ad之间,植物的表示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储存大于有机物的消耗;d点之时,植物的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的储存等于有机物的消耗;d点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储存小于有机物的消耗。所以,d点时刻是一天中该植物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B错误。
C、曲线Ⅱ在一天中均可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C错误。
D、bc段在中午12点左右,光照强,温度高,叶片上的一部分保卫细胞失水皱缩,气孔部分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叶片,所以bc段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
故选:D。
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该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24W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为12Ω
D.滑片在a点时,10s内电阻R2消耗的电能为180J
【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V1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小,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较小;滑片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较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电压表V1的示数逐渐变小,故df图象为电压表V1与电流表示数的图象,ec为电压表V2与电流表示数的图象。
A、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1A,此时R1两端的电压U1=12V,R2两端的电压U2=2V,所以电源的电压:U=U1+U2=12V+2V=14V,故A错误;
B、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最大=3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P=UI=14V×3A=42W,故B错误;
C、滑片P 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A,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值为12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UI=12V1A=12Ω,由图甲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是最大,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大于12Ω,故C错误;
D、滑片在a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最大=3A,电阻R2两端电压:U2=6V,10s内电阻R2消耗的电能W=U2It=6V×3A×10s=180J,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共40分)
16.“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1)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 氧气 ,维系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森林又有“绿色水库“之称,“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雨少它能吐”主要指绿色植物的 蒸腾 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解答】解:(1)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
(2)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故答案为:(1)氧气。
(2)蒸腾。
17.义乌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2022)12号通告中指出:“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实用的防控措施”,要求市民“应戴尽戴”、“凡进必戴”。
(1)从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到现在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在不断进化,我们把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 变异 。
(2)正确戴口罩可以很有效的阻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气溶胶等传播,据此分析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切断传播途径 。
【解答】解:(1)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到现在奥密克戎,都是新冠病毒的变种,我们把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正确戴口罩可以很有效的阻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气溶胶等传播,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变异。
(2)切断传播途径。
18.如图是北京冬奥会比赛的部分场景。
(1)如图是冰球运动比赛。冰球运动员手拿冰球杆打击冰球,此时冰球杆相当于一根 费力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如图是冰壶比赛。运动员要不停地“擦地板”,这个过程叫做“刷冰”,刷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
【解答】解:(1)对于冰球杆而言,最上端是支点,中间手对杆的力是动力,球对冰球杆的弹力是阻力,所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冰球杆是费力杠杆。
(2)队员在冰壶前面“刷冰”,机械能转化为冰面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费力;(2)做功。
19.图甲是小肠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肠绒毛,这种结构的优点: 大大增加小肠的表面积,可以充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
(2)小肠中的消化液有 肠液、胆汁、胰液 ;
(3)图乙中,代表脂肪的曲线是 Ⅲ 。
【解答】解:(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2)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中除有肠内壁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可见Ⅲ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
故答案为:
(1)大大增加小肠的表面积,可以充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2)肠液、胆汁、胰液。
(3)Ⅲ。
20.马屿红糖是著名的温州特产,根据其制作工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工序中,乙杯液体属于 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不饱和”)。
(2)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解答】解:(1)制作工序中,乙杯液体下面有固体,属于饱和溶液。
(2)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过程中溶解减少)。
故答案为:(1)饱和。
(2)蒸发结晶。
21.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对人畜无害。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虫害的防控效果,并确定最佳用药量,某兴趣小组对某菜园的小菜蛾进行了试药实验。下表是分别喷洒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某普通农业杀虫剂时小菜蛾的死亡率比较。
用药量
时间(天)
短稳杆菌悬浮剂
普通农业杀虫剂
833毫升/公顷
1071毫升/公顷
1500毫升/公顷
900毫升/公顷
3
87.65%
100%
100%
49.37%
7
93.93%
100%
100%
60.21%
21
100%
100%
100%
73.39%
(1)某菜园里的所有小菜蛾共同构成了一个 种群 。
(2)普通农业杀虫剂效果不佳,是因为经过药物长期的 自然选择 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3)丙同学认为短稳杆菌悬浮剂最佳用药量为1071毫升/公顷,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同意,短稳杆菌悬浮剂用量在1071毫升/公顷时,虫害死亡率均为100%,较833毫升/公顷效果好。
(不同意,短稳杆菌悬浮剂最佳用量可能在833毫升/公顷和1071毫升/公顷之间) 。
【解答】解:(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因此,某菜园里的所有小菜蛾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2)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结合分析可知,普通农业杀虫剂效果不佳,是因为经过药物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3)该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用量在1071毫升/公顷时,虫害死亡率均为100%,较833毫升/公顷效果好,因此可同意该同学的意见。稳杆菌悬浮剂最佳用量可能在833毫升/公顷和1071毫升/公顷之间,因此可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故答案为:
(1)种群
(2)自然选择
(3)同意,短稳杆菌悬浮剂用量在1071毫升/公顷时,虫害死亡率均为100%,较833毫升/公顷效果好。(不同意,短稳杆菌悬浮剂最佳用量可能在833毫升/公顷和1071毫升/公顷之间)
22.小明发现冬季洗澡时,浴室内的镜面很容易“起雾”,用吹风机对着镜面吹热风,“雾”很快就可以散去。
(1)“雾”散去的过程称为 汽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
(2)图1是某品牌某型号吹风机的铭牌,该吹风机按照图示功率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6×105J 。
(3)该吹风机共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风速和冷热,风由电动机M提供,热量由电热丝R提供,只闭合S1,吹冷风;只闭合S2,不出风,也不发热:闭合S1和S2,吹热风;除此,吹风机还带有过热保护系统,当吹风机内部温度过高时,吹风机会停止工作,电阻R0是过热保护系统中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电路模型与该吹风机工作情况吻合的是 B 。
【解答】解:(1)雾”散去的过程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2)按照图示功率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W=Pt=2000W×5×60s=6×105J;
(3)图中使用了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互不影响,且电吹风的额定电压为220V,因而热敏电阻与电吹风的加热和吹风电路互不影响,不能把热敏电阻串联在工作电路中,故D错误;
当吹风机内部温度过高时,由图2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电磁铁会将衔铁吸下,切断工作电路,所以电热丝和电动机M都应与上面静触点连接,故AC错误;
只闭合S1,吹冷风;只闭合S2,不出风,也不发热:闭合S1和S2,吹热风;说明S1接在干路中,S2接在电热丝的支路中,故B正确;
故答案为:(1)汽化;(2)6×105J;(3)B。
23.摄入过多、运动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
②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③每天正常喂食,C组大鼠每天进行连续的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
④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时血清胰岛素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见表。(提示:mmol/L表示血糖浓度单位,uU/L表示胰岛素浓度单位,数值越大,其浓度越高。)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 平均值( 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μU/L)
A
健康大鼠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8.15
21.15
(1)本实验中促使糖尿病大鼠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游泳训练 。
(2)得出”游泳训练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作用”结论的证据为 C组与B组对照,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 。
(3)本实验中提高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有: C组大鼠每天进行连续的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1)本实验中促使糖尿病大鼠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游泳训练。
(2)实验假设是:游泳训练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从表中C组与B组对照,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
(3)本实验中提高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有:C组大鼠每天进行连续的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
故答案为:
(1)游泳训练;
(2)C组与B组对照,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
(3)C组大鼠每天进行连续的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
24.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某兴趣小组利用脱氧剂(脱氧剂作为食品保鲜新材料,可与食品装在同一容器中,它能吸收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呈无氧状态)和图一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都利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方案】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一所示;
③甲组同学将装置保持竖直静置(图二)至水滴不再移动,记录水滴最终位置标为B:乙组同学将装置水平放置(图三)并轻轻滚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移动后的水滴位置标为B;
④用刻度尺测量AB、BO段的长度并分别记为L1、L2;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可得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L1L1+L2×100% 。
【实验反思】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实验所测的氧气含量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实验评价】甲、乙两组方案中,哪个方案所测的实验结果更准确,请说明理由 乙方案所测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是因为乙方案中排除了水滴受到的重力影响,轻轻滚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能使氧气反应更充分 。
【解答】解:【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可得空气中氧气含量为L1L1+L2×100%。
故答案为:L1L1+L2×100%。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导致测定的空气体积小于实际体积,进一步导致测定的反应的氧气体积偏大,实验所测的氧气含量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实验评价】
甲、乙两组方案中,乙方案所测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是因为乙方案中排除了水滴受到的重力影响,轻轻滚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能使氧气反应更充分。
故答案为:乙方案所测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是因为乙方案中排除了水滴受到的重力影响,轻轻滚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能使氧气反应更充分。
25.小乐用“伏安法”测量三个未知电阻Ra、Rb和Rc的阻值大小。
(1)实验前,采用图甲方式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你认为他应该进行的改正操作是 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正负接线对调,重新接入电路 。
(2)实验中,观察到某次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为 2.2 伏。
(3)实验后,将三个电阻分别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把结果标记在坐标图上,如图丙所示。某同学认为电阻Rc阻值最大,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由图可知,c点电压最大,故得出c点的阻值最大 。
【解答】解:(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电压表连接正常),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他应该进行的改正操作是: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正负接线对调,重新接入电路;
(2)实验中,观察到某次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电压表示数为2.2V;
(3)同意他的观点;由于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通过每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由此可连接ORa、ORb、ORc,在坐标图上画一条竖线,如下图所示:
,
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由图可知,c点电压最大,故得出c点的阻值最大。
故答案为:(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正负接线对调,重新接入电路;(2)2.2;(3)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由图可知,c点电压最大,故得出c点的阻值最大。
26.为保障学生安全,交通部门通常会按规定在学校附近设置30km/h的限速标识,如图所示。
(1)从能量角度分析,限制汽车速度能减轻被撞时伤害的原因是 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小,动能越小 。
(2)小乐经常发现经过学校门口直道上的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可能超过30km/h。为验证自己的想法,他组织同学一起测量随机驶过校门口的某些汽车的速度。
实验器材:100m长的皮尺、若干个秒表、粉笔等。
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1)在汽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汽车的速度越小,动能越小,能减轻被撞时伤害的程度;
(2)要想测量出汽车的速度,需要测量出汽车的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粉笔画出校门口两边的起始点和终点;测量出校门口两侧的长度的大小;②多人同时使用秒表测量同一汽车通过两条粉笔划线之间的距离时的时间;③根据v=st求出求出的速度的大小,然后与30km/h对比,得出汽车是否超速。
故答案为:(1)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小,动能越小;(2)①用粉笔画出校门口两边的起始点和终点;测量出校门口两侧的长度的大小;②多人同时使用秒表测量同一汽车通过两条粉笔划线之间的距离时的时间;③根据v=st求出求出的速度的大小,然后与30km/h对比,得出汽车是否超速。
四、解答题(共6题,共44分)
27.冬冬感冒上医院,医生让他验血后,根据血常规检查报告单开了处方。
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4.8×1012个/升
(4.0~5.5)×1012个/升
WBC(白细胞)
18×109个/升
(5.0~10.0)×109个/升
PLT(血小板)
210×109个/升
(150~350)×109个/升
(1)血液中能吞噬病菌和保卫机体的血细胞是 白细胞 。
(2)阅读报告单,对照正常参考值,你发现冬冬不合格的化验项目是 白细胞 。根据这项指标,医生诊断冬冬有炎症,所以处方中开了能杀死 细菌 的抗生素药——头孢克肟片。
(3)购买此种药品是否需要医师的处方? 需要 ,因为这种药属于 处方 药。
【解答】解:(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白细胞的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2)分析化验单中的数据可知,白细胞的正常值为:(5~10)×109个/L,而测定值为18×109/L,白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高于正常值,由于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故其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所以处方中开了能杀死细菌的抗生素药——头孢克肟片。
(3)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非处方药简称OTC。头孢克肟片属于处方药,购买这种药要凭医师的处方。
故答案为:(1)白细胞
(2)白细胞;细菌
(3)需要;处方
28.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其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C装置的现象为: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
(2)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D 。
A.装置A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
B.装置B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
C.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再通入气体
D.装置D将会出现白色沉淀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足量氧化铜粉末,生成了6.4克红色的铜。问: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多少?
(4)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请你对该装置进行完善: 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例如用酒精灯点燃,或用塑料袋(气球)收集 。
【解答】解:(1)在C装置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C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故错误;
B、装置B是为了验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故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可能会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气体,排净空气,再加热,故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个正确;
故选:D。
(3)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为x
CO+CuO△¯Cu+CO2
28 64
x 6.4g
28x=646.4g
x=2.8g
答: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2.8g;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空气的污染,故应该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例如用酒精灯点燃,或用塑料袋(气球)收集。
故答案为:(1)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D;
(3)2.8g;
(4)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例如用酒精灯点燃,或用塑料袋(气球)收集。
29.如图所示是一个带“救生圈”的钥匙链。这个钥匙链遇水将会弹出一个安全气囊,它能拉起超过了1千克的物体。另外,水还会触发这个钥匙链的LED灯,使它发出明亮的光,即使是在晚上,你也很容易找到漂浮在水中的钥匙。注意:洗衣服或游泳的时候一定要把钥匙链放到安全的地方,否则就会“嘭……”。
(1)此钥匙链遇水后LED灯发光,说明水能够 导电 (填物理性质);
(2)若重物为1千克时,气囊刚好完全浸没(忽略钥匙链和钥匙的体积),则气囊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大?
(3)安全气囊中的气体是由水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2Na2O2=4NaOH+O2↑,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钥匙链中最少需要放入多少克过氧化钠才能浮起1千克的物体(已知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答】解:(1)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此钥匙链遇水后LED灯发光,说明水能够导电,故答案为:导电;
(2)F浮=G=mg=1kg×10N/kg=10N;
V球=V排=F浮/ρ水g=10N/(1×103kg/m3×10N/kg)=1L,
答:气囊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L;
(3)设需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氧气的质量为:1.429g/L×1L=1.429g,
2H2O+2Na2O2=4NaOH+O2↑
156 32
x 1.429g
15632=x1.429g
x=6.97g
答:此钥匙链中最少需要放入6.97克过氧化钠才能浮起1千克的物体。
30.小金对玩具汽车的电动机很感兴趣,他拆下电动机,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了如图电路,测量他感兴趣的一些物理量;一些物理量已知电动机的规格“6V 6W”,电源电压为10伏,闭合电路中的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至电动机恰好正常工作,若整个的电能有50%转化为机械能,请计算: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是多少欧姆?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是多少欧姆?
(2)电动机的效率为多少(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和电动机串联。
(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动机恰好正常工作,
所以,由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PMUM=6W6V=1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M=10V﹣6V=4V,
由I=UR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URI=4V1A=4Ω,
电路的总功率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分别为:
P=UI=10V×1A=10W,PR=URI=4V×1A=4W,
因整个的电能有50%转化为机械能,
所以,η=P机械P×100%=P-PR-P热P×100%=10W-4W-P热10W×100%=50%,
解得:P热=1W,
由P=I2R可得,电动机的线圈电阻:
r=P热I2=1W(1A)2=1Ω;
(2)电动机的效率:
η′=P机械PM×100%=PM-P热PM×100%=6W-1W6W×100%≈83.3%。
答:(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是4Ω,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是1Ω;
(2)电动机的效率为83.3%。
31.某物理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机械自动拉开开关,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重物C、铁块D、电磁铁E以及杠杆AB和控制电路组成,重物C通过细绳与动滑轮Q相连,重物C、铁块D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杠杆AB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B端置于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自动拉开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滑轮Q的质量为0.2kg,OA:OB=3:1,重物C、铁块D的质量分别为1.5kg和3kg,若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T为6N,D的正上方有一电磁铁,它对D的吸引力大小F与通过的电流I的关系(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为12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不计电磁铁电阻,不计细绳、杠杆的重力和一切摩擦,g取10N/kg.求:
(1)当控制电路上的电键S断开,杠杆B端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与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相连的细绳上的拉力是多少?
(2)闭合控制电路上的电键S后,当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自动拉开开关刚好被拉开,则保护电阻R0的电阻值是多少?
【解答】解:(1)杠杆AB的B端受到的力是D的重力:FB=GD=mg=3kg×10N/kg=3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OA=FB×OB,因为OA:OB=3:1,所以FA:FB=1:3,FA=10N,
GC=m′g=1.5kg×10N/kg=15N,GQ=m″g=0.2kg×10N/kg=2N,根据重物C静止,2T′=GQ+GC﹣FA,代入数据得:T′=3.5N。
(2)自动拉开开关刚好被拉开,说明拉力T为6N,2T=GQ+GC﹣FA′,FA′=GQ+GC﹣2T=2N+15N﹣2×6N=5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OA=FB′×OB,因为OA:OB=3:1,所以FA′:FB′=1:3,FB′=15N,
根据重物D静止,F引+FB′=GD,所以,F引=15N,由图象可此时电流为:0.6A。
电路总电阻:R=UI=12V0.6A=20Ω,所以R0的电阻值为:20Ω﹣10Ω=10Ω。
答:(1)与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相连的细绳上的拉力是3.5N。
(2)保护电阻R0的电阻值是10Ω。
32.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消耗完后,碳酸钠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4)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象判断:b→c段烧杯中溶液pH如何变化? 不变 。
【解答】解:(1)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消耗完后,碳酸钠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设生成10g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钙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 111 100
x y 10g
106100=x10g
x=10.6g
111100=y10g
y=11.1g
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
(3)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10.6g÷20%=53g
m的值为:
10+53=63
答:图中m的值为63;
(4)由于混合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盐酸先反应掉,所以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a→b段杯中溶液的pH有小于7,慢慢变大,后来等于7,b→c段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pH不变。
故答案为:
(1)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消耗完后,碳酸钠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11.1g;
(3)63;
(4)不变。
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