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时,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会发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在小河中夜行,你又会感到生命的逼仄和拘谨。只有在浩荡的长江上,你才会更美妙地体会到夜航的乐趣,有一种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又放胆漂泊的感觉。你知道你是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两边的岸离你既近又远,你可穿行在高峡夹峙的② 中,也可漂荡在豁然开阔的万顷碧波里。当夜深无人你独自抚栏,看天上的星星与两岸时隐时现的灯火交① (róng)在一起,你还会想到,此时是不是有一个孩子趴在窗口,像当年的你一样看夜航船,看他的梦呢?
1. 文中加点字“峙”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shì B. dài C. zhì D. chì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熔 B. 容 C. 溶 D. 融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是( )
A. 滚滚激流 B. 波涛汹涌 C. 一线激流 D. 涛涛洪流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时,你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会产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
B. 当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时,我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会产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
C. 当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时,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你会发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
D. 当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时,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我会产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
【答案】1. C 2. D 3. C 4.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夹峙,jiā zhì,左右耸峙。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交融,jiāo róng,意思是交汇融合。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根据前面的“高峡夹峙”可知,河流被夹在两岸高山之间,形如一线,激流滚滚。故应用“一线激流”。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根据后句中的“在小河中夜行,你又会感到生命的逼仄和拘谨”可知,应在“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前加“你”。
故选A。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羲之的秀美飘逸,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
②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
③如今,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我们期待这支笔焕发新的生机,带来新的风格流变。
④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幻无穷的魅力。
⑤不同时代名家辈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A. ①⑤④③② B. ④①⑤③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②①⑤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④句总说软笔书写让汉字散发出变幻无穷的魅力,为总起句;②句紧承软笔书写,进一步说中国人用软笔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①句举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对②句做具体阐述;⑤句对以上不同时代的书法家和书法艺术进行总结;③句联系到如今书法教育的普及,以及对它美好未来的期待;
故选D。
6. 为树立大语文观,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运用语文。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活动记录,其中偏离主题的一项是( )
A. 优美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我的主题是“诗歌中的平仄对仗”。
B. 有趣的菜谱是饭店的法宝,好的菜名,能勾起人点单的欲望。我的主题是“撩人味蕾的创意菜谱”。
C. 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可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这样的招牌:鸿运家俱店、烟洒饮料、鸡汤混沌……令人大跌眼镜。我的主题是“招牌广告中的错别字”。
D. 经典的台词是影视作品的灵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生感悟。我的主题是“发人深省的台词语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版块栏目设计。
A.“诗歌中的平仄对仗”指的是诗歌的格律要求,并不是一种生活现象,不能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的主题;
故选A。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①
(南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ó)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7.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C.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8. 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答案】7. B 8. 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答到一点即可),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B.“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虽不深而似深,这是对庭院之深的具体描写。云雾缭绕是自然状况,是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建安所特有的,而门窗“常扃”,则是词人自己关闭的了。这表明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景况,所以不仅闭门而且关窗。第三句写的就是词人所不愿见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渐分明”。本项“词人喜见之景”有误。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春归袜陵树,人老建康城”意思是在古袜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1))诗句将“春归”与“人老”进行对比,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再结合注释①可知,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所以写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抒发了作者难以回到北地家乡的悲痛之情。
(2)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春归”时间概念,“袜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种悲恸欲绝的境界,意蕴深长。
(3)“春归”对“人老”,均是主谓结构。“袜陵树”对“建康城”,均是名词。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词性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抒情。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陌
(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②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贯辞典》)
[注释]①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飓:风。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
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英( ) (2)字( ) (3)临(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1)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
11. 作者为什么认为堤上“落英缤纷”“红雨满游人衣裙”却“不若数株垂柳”?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9. ①. 花 ②. 书、题写 ③. 面对
10. (1)在南北两地堤之间,有一条好象陈列着屏障的路,张灵墟题字命名为柳陌。
(2)允许渔夫在绿荫下停下船桨(乘凉),听黄鹂卖弄歌喉,就像是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11. (1)因为垂柳洒下的浓阴,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2)从后文中“更不失彭泽家风耳”可知,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惬意生活怡然自得的心境。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落英缤纷:桃花飘落。英:花。
(2)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这就是我不拿“桃”命名,而以“柳”命名的用意啊。字:书、题写。
(3)拨棹临流:在河上荡舟。临:面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列,陈列;书,题字。
(2)桡,船桨;风,风貌。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1)结合“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可知,因为垂柳洒下的浓阴,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
(2)“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意思是更加符合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风貌。写出了作者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惬意生活怡然自得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从南堤抵达豳圃,北堤就是从丰庄进入豳圃的路。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堤边相间种着桃树、柳树,每到春天,桃花飘落,凉风偶尔吹过,红色的花瓣像雨点飘落,沾满游人的衣襟。但我认为(桃树)不如那数株垂柳,绿影摇摆,能让渔翁在绿荫下停船,静听黄鹂鸣叫,更加符合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风貌。这就是我不拿“桃”命名,而以“柳”命名的用意啊。至于堤岸之外,藻、荇纵横交错,整条河包含着绿色,水波云影,烟雨迷蒙,在河上荡舟,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三)默写(6分)
12.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蜡炬、侧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3. 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14. 品味文中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1)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2)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从描写的方法赏析表达效果)
15. 第⑤段为什么说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
16. 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以月亮的起落、月亮的品质想告诉人们什么?
【答案】13. 写太阳出现的张扬是为了在对比和反衬中表明月亮出现的静气,闲适,带给人光明却又和人分享光明,带给人欢乐和人分享欢乐。
14. (1)排比、拟人的修辞,多角度、多侧面热情歌颂了月亮的冷峻和宽容,坚定和正直、自由、无私。句式铿锵,有节奏感,有感染力。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黄黄为家“献身”的伤感情景,透出作者悲凉无奈、忧伤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至今对它的敬重、不舍和怀念。
15. 月亮“长青的学校”教会我们:教人保持美好的人性;教人纯洁温润的品性;教人坚持的信念;教人理解、宽容和大度……
16. (1)间接抒情 (2)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有悲伤,会有无奈,会有丑恶、会有灾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像月亮那样,泪水中迎看光明,哭泣中期盼善良,艰难中创造人生的幸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章第②段叙写太阳“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可见太阳的张扬个性,这与文段中所描写的月亮“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的“不张扬”——平和、闲适形成对比,以此来表现月亮的热忱而又宽容,并能带给人们以欢乐与希望的特点。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把月亮人格化,这是拟人。四个分句格式一致,语义相关,这是排比。联系第④段中的“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可知,这个句子从多侧面展现了月亮的冷峻和宽容,坚定和正直、自由、无私。排比的运用,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有感染力。
(2)这句话是对黄黄的动作描写,也可以理解为细节描写。联系前句中的“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黄为家献身时的伤感情景。联系作者感情,结合“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可知,表现了作者此时的悲凉、无奈、忧伤的心境,也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敬重、不舍与怀念。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本段中的“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可得:教人保持美好的人性。
根据“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可得:教人纯洁温润的品性。
根据“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可得:教人坚持的信念。
根据“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可得:教人理解、宽容和大度。
【16题详解】
第一问:本题考查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文中并未有直接表达作者对月亮的感情的语句,全是对月亮客观地描写与介绍,如“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
第二问:本题考查赏析主旨。
联系末段中的“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可知,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有悲伤,会有无奈,会有丑恶、会有灾难。
联系末段中的“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可知,尽管人生有很多的苦难,但我们只要看到月亮,就会感受到人世间温暖的爱,就会有希望,就会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快乐,进而在艰难中创造人生的幸福。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非只为多开口
①翻开历代典籍,有一句话的出镜率相当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句话,关汉卿说过,冯梦龙说过,《增广贤文》里也载过,至今老百姓的嘴边还在念叨。然而,是非的诞生真的是因为多开口吗?我看未必,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多开口也就意味着多抢占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延展自己的事业舞台。
② 。
③多并不意味着话语质量不优,滔滔不绝处,说不定常有警句出现,而一旦思维紊乱,舌头打结,说错了,说偏了,含糊了,吞吐了,势必影响别人对一件事的认知度,严重时,会对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拉分,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④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杨修,只因恃才傲物,把不该说的说了,不该言明的言明了,让曹操的神秘感荡然无存,把曹操精心设计的“包袱”全给揭开了,最终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处。
⑤无独有偶。晋武帝司马炎刚刚登基的时候,曾央人用蓍草占卜,想知道自己的君主之位能传宗多少代。哪知道,蓍草颤颤,最终仅得到“一”,这时候,下面一个自作聪明的臣子上来献媚说,君上不必忧虑,做好一代明君已属难事,不必考虑后代,晋武帝一听,立马把这个臣子斩首。这时候,有个叫裴楷的说:“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晋武帝笑了,满朝文武释然。
⑥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乱说话,终究会招来言语之祸。乱是一粒野草的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生根发芽,危及的将是你信念的庄稼。
⑦孔夫子也这样讲:“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足见,乱说话所带来的危害不仅累及自己,还会伤及周遭。
⑧可见,言语之说,犹如履冰,切记慎之又慎。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更不能想到即说,不经思忖,那样更会招致“天下大乱”。古人云:“城上不呼”。为什么不让你大喊大叫,实因你位居高处,声音穿得远,你一嗓子喊出去,别人不知何故,很可能引起城下骚乱。
⑨俗话说得好,一口吐沫一个钉。这话不是再说人守诺,而是说人惜言如金,不信口雌黄。一位言语大师说了一句十分诙谐的话:无论什么事,千万不能随便一秃噜嘴,脱口而出,否则,嘴会变成机关枪,把你给颜面给“突突”得千疮百孔。
⑩这话说得多机警!
⑪有时候,酒桌上的一通醉话,很可能会被席间的人当真,他日前来向你讨要你酒桌上的诺言,你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场面相当尴尬;有时候,随意交谈时的一个疏忽,很可能会伤及别人的自尊,招致一个朋友丢失,悔之不及;有时候,你只顾着自己“一吐为快”,却不知道别人要为你“一箭穿心”。所以,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这就是在喻示我们,谨言慎行,才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
⑫乱是“舌”边一道“弯钩”。警示我们千万别被鲁莽的机车倾轧了舌头。待人接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知者切莫乱说,乱说万事成蹉跎。
17. 结合选文内容,请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18. 请分析文章第③-⑦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17. 是非的产生恐怕不在“多”,而在“乱”。
18. 首先提出了乱说话会带来灭顶之灾,接着分别以杨修和自作聪明的臣子之死为例来论证该论点;最后采用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进一步论证乱说话带来的危害不仅累及自己而且还会伤及周遭。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论点。
联系首段中的“然而,是非的诞生真的是因为多开口吗?我看未必”可知,论点应是针对“是非的诞生真的是因为多开口吗”这一问题的答语,而作者的观点是并不认为是非的诞生是因为多开口。联系第⑥段中的“乱说话,终究会招来言语之祸。乱是一粒野草的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生根发芽,危及的将是你信念的庄稼”可知,作者认为是非的产生不在多,而在乱。故可补写为:是非的产生恐怕不在“多”,而在“乱”。意近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③段中的“而一旦思维紊乱,舌头打结,说错了,说偏了,含糊了,吞吐了,势必影响别人对一件事的认知度,严重时,会对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拉分,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亮明观点:乱说话会带来灭顶之灾。
第④段列举杨修的实例做举例论证,杨修因为自作聪明,乱说话而死。第⑤段列举晋武帝司马炎时,一位大臣乱说话,裴楷说话合理有度,再次作举例论证。
第⑥段引用民间俗语,运用比喻论证,把乱比作野草的种子,论述了乱说话的危害。
第⑦段引用孔子的话进行道理论证。进一步论证本段“乱说话所带来的危害不仅累及自己,还会伤及周遭”的观点。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当线下销售渠道受阻时,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抖音与湖北省网信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起“湖北重启抖来助力”复苏计划,投入百亿流量、发起百场直播。一个月来,抖音“市长带你看湖北”直播活动中,共有9位市长、州长出镜,还有千余名抖音达人、全国200余家媒体参与,共同推广湖北特产,销售额达1.2亿元,销量超过278.6万件。抖音对湖北的主播制定了相应的激励计划,为他们提供周期性奖励,开启入驻平台的绿色通道,并且优先审核。
(摘编自2020年05月08日《湖北日报》)
[材料二]
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要将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介绍,因此“怎么说”尤为重要,需要关注语言以及“副语言”,即肢体、动作、表情。 直播过程中实际的语言技巧十分重要,语言方面需要把握精准和生动两大核心要素。精准即言之有据,传递的信息要精准,在直播过程中不能进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生动就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听觉、嗅觉、味觉等传达给消费者,让产品更加具体可感。此外还要注重“副语言”的使用。主播通过动作和表情等把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直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展示产品,可以将商品靠近镜头充分展示,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分量感。要大胆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尤其是在销售食品时,可以通过品尝过程中产生的声音、表情让直播更加形象化。
(摘编自2020年10月27日“人民网”)
[材料三]
夏佩泽是一名大学生,经过简短的培训,她开始了第一次直播。深有感慨地说:“之前从来没有面向镜头的经验,只看过别人直播,所以第一次直播时觉得比较尴尬、害羞,不知道怎么跟直播间的观众互动。”现在,夏佩泽已经可以轻松地直播带货了。通过一次次的直播,夏佩泽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疫情期间,西部地区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受阻,她不但通过直播来帮助他们推销农产品,而且还创办了微信小程序,吸引了很多顾客。夏佩泽认为,直播带货正在飞速发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她只是一个新手,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我看来,直播帶货就像在做研究。要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了解顾客的心理,学习更多的营销知识,才能留住直播间的顾客。”目前,她正在努力学习,力求让她的专业知识在直播带货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摘编自2020年10月27日“人民网”)
19. 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的线下销售停滞,只能依靠直播带货进行对外销售。
B. 抖音“湖北重启抖来助力”复苏计划,旨在帮助湖北推特产、打造优秀主播。
C. 三则材料都运用了议论和记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直播带货这新型销售方式。
D. 从夏佩泽的直播经历来看,飞速发展的直播带货对主播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0. 你从材料二了解到关于直播带货的哪些技巧?
【答案】19. D 20. 直播带货的过程中,“怎么说”非常重要,但井不意味着可以进行虚假宣传;主播在直播中,可以通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传递的信息更加具体可感;直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展示产品,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分量感;在食品销售直播中,可以大胆地表现品尝过程中产生的声音、表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A.根据材料一“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当线下销售渠道受阻时,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可知,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的线下几乎销售停滞,但并不是完全停滞,本项“湖北农产品的线下销售停滞”表述有误;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而不是“唯一渠道”,本项“只能依靠直播带货进行对外销售”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一“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当线下销售渠道受阻时,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抖音与湖北省网信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起‘湖北重启抖来助力’复苏计划,投入百亿流量、发起百场直播”可知,在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的背景下发起“湖北重启抖来助力”复苏计划,是为了帮助湖北推特产;未体现“打造优秀主播”;
C.材料一与材料三未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材料二未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二“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要将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介绍,因此‘怎么说’尤为重要”“精准即言之有据,传递的信息要精准,在直播过程中不能进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直播带货的过程中,“怎么说”非常重要,但井不意味着可以进行虚假宣传;
根据材料二“生动就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听觉、嗅觉、味觉等传达给消费者,让产品更加具体可感”可知,主播在直播中,可以通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传递的信息更加具体可感;
根据材料二“直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展示产品,可以将商品靠近镜头充分展示,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分量感”可知,直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展示产品,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分量感;
根据材料二“要大胆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尤其是在销售食品时,可以通过品尝过程中产生的声音、表情让直播更加形象化”可知,在食品销售直播中,可以大胆地表现品尝过程中产生的声音、表情。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关于艾青,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别康桥》。
B.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在狱中写给自己老祖母的怀念之作,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 艾青的诗歌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情调热烈激昂,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感。
D.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B.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写给自己乳母的怀念之作;
C.“情调热烈激昂,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感”有误,应为“情调忧郁而感伤”;
故选D。
22. 阅读下面的语段,并回答问题。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上述文字出自___________(作者)创作的____________,这里描写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施耐庵 ②. 《水浒传》 ③. 林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根据语段“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外貌描写可知,此人为豹子头林冲。故①填:施耐庵;②填:《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③填:林冲。
23.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案】艾青在自己的诗歌中,对“土地”和“太阳”寄寓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追求。在《我爱这土地》等诗作中,“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在《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诗中,“太阳”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意象的理解。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它们身上作者寄寓了深厚的情感。结合具体诗作分析即可。
示例: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以《艾青诗选》中的两首诗为例探究这两种意象的丰富内涵。“土地”这种意象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沉的爱以及对祖国命运深深的忧患意识。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寄寓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太阳”这种意象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如《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
五、写作(50分)
24. 作文。
歌德曾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请自选角度, 自主立意,补全题目;(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重读潮绣
鎏金般的斜阳照在青石砖铺成的古巷中,天幕中的繁星被城市渐渐亮起的昏黄灯光映得橙红。风吹过,梨花似雨。梨花飘落处,常有一老妇端坐于木几前——那是我的外婆。外婆极爱潮绣。
儿时的我每每见外婆拾起轻柔似水的丝罗,穿、拉、勾、引,手臂带动手腕,手腕牵动手指,素白的绢布上立即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梨花,心里便一阵兴奋,心想这手艺好生容易。然而,当我抢过外婆手里的针线,迫不及待地一针扎下去时,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没两下,就戳得手指上渗出了血珠。这时我便会扔下工具,扫兴离开。初读潮绣,我心中有太多不解。不解潮绣为何如此难上手,不解外婆为何如此喜欢这门手艺。
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上了初中,课业渐渐繁重,我便少有时间再去拜会那梨花似雨的古巷,可是每次前往,依然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仍是那棵梨树,仍是那张木几,仍是那根飞舞的银针。时间没能在这里留下走过的痕迹,却让这里的一切显得更有味道。我静静立于一旁,不忍打扰了这份安详。当我伫立凝望,才发现自己真是小看了这门手艺。一阵细微的沙沙声中,一簇簇或淡红或浅紫的梨花跃然于绢布上,欣然绽放,层层叠叠,厚薄不一。素来听闻潮绣针法繁多,如今一见,果真名不虚传。树上飘下一片梨花瓣,一时间,竟分不清布上所绣与空中飞舞的,孰真孰假。我拾起一片,正想交与外婆,无意间触碰到她那注视着作品时认真的眼神。那眼神让我觉得,天地虽广,世间虽有万物,但此时在外婆眼中却只有木几上这幅刺绣。我突然有些许明白,藏在这针法繁杂、饱满鲜妍的潮绣背后的,是外婆的专注与耐心啊。
然而,又是什么让外婆对潮绣保有如此长久的专注与耐心?我在她耳边轻轻叩问,外婆莞尔一笑:“因为我们是潮汕人啊。”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字字叩在我的心扉上。是啊,时代赋予每个人更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潮汕人选择扬帆起航。外婆却用这份执着提醒我们,莫忘来时路,不要忘了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因为那是每一个曾经出发的潮汕人的根和灵魂,是远在他乡的潮汕游子的精神寄托,也是我们都必须坚守的一份匠心。
重读潮绣,读出的是锦绣年华下、手指翻飞间一份不变的匠心。外婆的银针还在梨花间飞舞,而我也将以热爱为针,以青春为线,绣出属于我的锦绣前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弄清写作对象,取材范围和写作重点,确定文章的体裁。“重读 ”这个题目中注意重读的含义,重读不是单调的重复阅读,不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是对一种情感的简单强调,而是放下成见,带着欣赏、包容,也带着批判、吸收、传承和学习的心态,去接纳和审视一件事物。被读的对象和读的主体,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一直都在变化,正因此,我们才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世界。既然是重读,写作时最好有“初读”和“重读”的感受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来突出“重读”的意义。“初读”部分所用的笔墨要少些,“重读”部分所花的笔黑要尽量多些。要侧重表现“重读”的感悟,以及“重读”带给“我们”的生活、生命的启示与收获等。
第二,选材构思。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构思文章:初读一棵树,只读出它的茂盛,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重读这棵树,并发现它的茂盛是源于它与风雨抗争的顽强,从而获取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再比如:初读抗美援朝的历史,我们感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再读那段历史,我们会感动于军人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勇气和决心,懂得今天的山河无恙是前人负重前行的结果,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