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讲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程标准素养达标2022新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空观念:通过看地图和时间轴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学习对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史料实证:将文化遗存、考古遗迹、出土文物等引入教学,用史实说话,培养实证意识。3.唯物史观: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的特点。家国情怀:认识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厚植家国情怀。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兴起时间:距今约10000年左右原始农业兴起标志: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长江流域栽培稻。黄河流域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意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生活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陕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粮食水稻粟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家畜饲养猪、狗、水牛猪、狗手工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微点拨】●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以从事原始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如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我国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氏族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的生活反映了北方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氏族文化的代表。 考法01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找到了较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从此,人们逐渐提高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对自然界取得了一些主动权。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典例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①会制造石器工具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最佳型选择题。备选项中所列内容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故选D项。考法02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代表了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典例2】暑假期间,小王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所参观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浙江省”和“干栏式房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故答案选D项。【典例3】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窑穴,这表明半坡人()A.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C.过着以交换为主的经商生活 D.过着以制造为主的工业生活【答案】A【解析】由“大量农具”可知,半坡居民学会了农业耕作;由“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窑穴”可知,半坡人过着定居生活。故选A. 考法03 地理环境对原始农耕文明的影响【典例4】(2020.贵州黔南中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处在大河流域,因为()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早期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他们选择靠近大河的地方,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因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处于大河流域,故D项符合题意。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粟、黍均发现于()A.中国 B.印度C.英国 D.巴勒斯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故选A.2.(2020.黔东南中考)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故选C项。3.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最具特色为彩陶。多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故选C。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在原始农耕时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这一格局主要指()A.以小麦为主 B.以水稻为主C.以粟为主 D.南稻北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描述链接所学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粟。故选D项。2.(2021.永州中考)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A.铁质农具 B.司母戊鼎C.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答案:c解析: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鱼纹彩陶盆,ABD与原始农耕生活无关。3.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共同的生产、生活特征包括()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饲养家畜③种植粟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内容的掌握。①②④是两者共同的生产、生活特征,故答案选A.题组C 核心素养练1.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年代尺的内容。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 ) 距今约6000年 ( ) 北京人 河姆渡人 ( )答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故选B。3.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房屋的名称,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2.两个房屋结构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图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图2: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2)房屋样式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优秀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