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内能相关知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中考物理
模拟试卷
1. 下列对有关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 cm B. 中学生在百米比赛中的成绩约为150 s
C. 人在夏季的正常体温约为38 ℃ D.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 kW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2 cm,故A错误;
B. 中学生在百米比赛中的成绩约为15 s,故B错误;
C. 人在夏季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C错误;
D.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 kW,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2. 2022年9月27日,我市隆重举办了先进教师报告会,如图是活动场景。其中关于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耳朵的
B. 会场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当我们靠近舞台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耳朵的,故A正确;
B.会场有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但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故B错误;
C.响度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我们靠近舞台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3.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 先熔化后凝固 B. 先熔化后凝华
C. 先液化后凝固 D. 先液化后凝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浇铸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光现象中属与日偏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猫在镜中的像 B. 水中的筷子弯折
C. 水杯的影子 D. 手机相机拍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日偏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猫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杯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手机相机拍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 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 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
C. 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D. 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答案】B
【解析】
【详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A.汽车急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减慢,最终停下来,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就会向前倾,属于惯性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惯性,故B符合题意;
C.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柄受到力的作用,改变运动状态,停了下来,而锤头仍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紧套在锤柄上,属于惯性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拍打被子,被子向后了,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和被子分离,属于惯性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小陈把同一个物体依次放入装有不同液体三个相同的容器内,待物体静止后液面高度相同,如题6图所示,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三个容器内的液体质量相等
B. 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内的液体密度最小
C. 三个容器中,木块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D.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浮沉条件知,,,,且乙容器中液体体积最大,所以乙容器中,液体质量最大,故A错误;
B. 由浮沉条件知,,,,故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内的液体密度最小,B正确;
C. 物体在乙、丙容器中,一次漂浮,一次悬浮,浮力都等于重,所以物体在乙、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C错误;
D. 三个容器中,乙中液体的密度最大,且乙容器中液体体积最大,所以质量大,重也大,故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比较浮力大小的时,当同一物体或质量相等时,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很容易比较浮力的大小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则题可解.
7. 如图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境,其中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的是( )
A. 滑雪的雪橇
B. 分割肥皂的细线
C. 用螺母固定工件时加个垫片
D. 拖拉机的履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滑雪用滑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细线分割肥皂,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螺母与物体之间加垫片,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拖拉机装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关于内能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
A. 钻木取火说明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冰块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烧开水时,温度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所以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D.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钻木取火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温度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水的内能增大,不能说热量增加,故C错误;
D.水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则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9. 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A. 电流方向由A到B B. 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C. 电流方向由B到A D. 始终无电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相连时,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A移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上了电。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而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电流方向由B到A。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所示的科学家们,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关于他们取得的成就及相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姆研究发现,电路中的电流决定于电压和电阻,而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长度
B. 安培总结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方法,安培还是电流的国际单位
C. 奥斯特在给导线通电时,发现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D. 法拉第经探索发现,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是第一个揭示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欧姆研究发现,电路中的电流决定于电压和电阻,而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
B.安培最早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故B正确;
C.奥斯特在给导线通电时,发现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故D错误。
故选B。
11.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B.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C.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功率变小
D.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功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是并联的,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总功率会变小;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将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的电功率将变小,故应选C.
12. 超市的商品上贴有磁性标签,当未消磁的标签通过安全门时,安全门上的线圈会产生电流触发警报器,达到防盗目的。图中的实验结论与超市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相符的是( )
A. 奥斯特实验 B. 电磁感应
C.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电磁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未消磁的标签通过超市门口的安全门时,安全门上的线圈会产生电流触发警报器,该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A.A图中的实验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电磁感应实验原理图,闭合线路中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符合题意;
C.图中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AC
【解析】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详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正确;
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故C正确;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
故选AC。
14. 小叶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A,不计绳重和机械之间的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5N,与地面固定的细绳a的拉力,他通过细绳b用的拉力将重物A匀速提升,所用时间10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的重力为200N
B. 细绳b的拉力为305N
C. 拉力F1做功的功率为
D. 该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效率约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题知,与地面固定的细绳a的拉力
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5N,由图知,承担下面动滑轮绳子的股数
不计绳重和机械之间的摩擦,根据拉力
可知,所以物体A的重力为
故A错误;
B.以中间的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细绳b的拉力等于下面3股绳子的拉力加上中间滑轮的重力,则拉力的大小为
故B正确;
C.重物A匀速提升的高度
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绳子a移动的距离
由图可知,中间的滑轮受到3股绳子向下的拉力,而细绳b的拉力作用在该滑轮的挂钩上,此时费力但省距离,因此绳子b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故C错误;
D.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有用功
该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BD。
15. 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由b移到a的过程中,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 Ω
B. 电源电压为6 V
C. 电路最大电流为0.2 A
D. 当滑片P移到a点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1∶2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的电压;由图像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6V,即电源的电压U=6V;滑片P移到a端时,R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由图像可知,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示数
U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2=U-U1=6V-2V=4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
则R1的阻值为
故A错误,B正确;
C.滑片P移到b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阻的阻值最小,由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故C错误;
D.当滑片 P 移到a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的电阻阻值为R2=20Ω,由分压原理可知,结合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则R1的电压为
可知则R2的电压为
则当滑片P移到a点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BD。
16. 在学校举办的学生才艺比赛活动中,小高利用吉他演奏了一首经典的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比赛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听到的吉他声是琴弦 _____产生的,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量越大,发出的声音的 _____越大(选填“响度”或“音调”)。
【答案】 ①. 振动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弹吉他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量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17. 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有关;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 ①. 温度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1]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18. 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_____kg;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此知识的地方,请举出一个实例: _____。
【答案】 ①. 2 ②. 汽车发动机里用水做冷却剂
【解析】
【分析】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5.04×105J=4.2×103J/(kg·℃)×m×60℃
解得m=2kg。
[2]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19. 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0N的木箱,受到水平向右100N推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在木箱下垫上几根圆木后仍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比第一次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100 ②. 减小
【解析】
【详解】[1]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箱,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推力,推力为100N,故摩擦力为100N。
[2]垫上几根圆木后,此时的摩擦由原来的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所以摩擦力减小。
20.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 甲用 60N 的力推乙,如图所示。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___________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甲乙分开后,乙向后退,此时乙受到___________N 推力的作用。
【答案】 ①. 相互作用力 ②. 0
【解析】
【详解】[1]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大小相等,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同学用60N的力推乙同学,同时乙同学对甲同学有一个大小也为60N的推力, 甲乙分开后,乙向后退,此时乙不受推力,所以乙受到的推力为0。
21. 小依同学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了一些较重的铜丝从而制成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将这支密度计分别放入其中,如图甲和乙所示,此时两液面相平,则______(选填“甲”或“乙”)烧杯中的液体密度较大,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_____F乙(选填“>”、“=”或“V乙
故
ρ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中考模拟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水=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下列属于防止惯性现象的是,下列属于省力杠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青山学校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以下措施中,能增大压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