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讲义+测试卷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练)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练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含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一期中)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传播
B.酒精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C.84消毒液、医用酒精、过氧乙酸、双氧水均可以将病毒氧化,从而达到消毒的作用
D.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能生成高浓度的次氯酸,消毒效果更好
【答案】A
【详解】A.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正确佩戴口罩能防止直接传播、过滤掉病毒,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传播,A正确;
B.75%的医用酒精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但酒精不是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B错误;
C.医用酒精没有强氧化性,其消毒也不是利用氧化作用而是通过其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而84消毒液、过氧乙酸、双氧水均可以将病毒氧化,从而达到消毒的作用,C错误;
D.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能生成高浓度的次氯酸,由于Ca(ClO)2+4HCl=2Cl2↑+2H2O+CaCl2产生有毒气体,二者不能混用,D错误;
2.(2022·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B.结构简式为:
C.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A
【详解】A.原子半径:C>O>H,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A正确;
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B错误;
C.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羟基中H与O共用1对电子,O有1个单电子,羟基的电子式为:,C错误;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甲基,为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都是在同一平面上,D错误。
3.(2021·广东东莞·高一期末)乙醇能与Na反应。下列根据事实所做推测错误的是
事实
推测
A
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1mol乙醇中含有1mol-OH
B
少量Na可保存在煤油中
Na不能置换出烷基中的H
C
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
Na仅置换了羟基上的H
D
Na在乙醇中反应比在水中反应缓慢
乙醇显碱性,水显中性
【答案】D
【详解】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1mol乙醇中含有1mol-OH,故A正确;
B.煤油属于烃类,Na不能置换出烷基中的H,钠与煤油不反应,少量Na可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3种类型的氢,数目之比为3:2:1,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收集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5mol,即1molH,由此可知Na仅置换了羟基上的H,故C正确;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Na在乙醇中反应比在水中反应缓慢,说明醇中羟基中的氢活泼性小于水中羟基中的氢的活泼性,虽然钠与乙醇、水均能反应,但是乙醇、水均显中性,故D错误;
故选D。
4.(2021·贵州铜仁·高一期末)能证明乙醇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乙醇密度比水小
B.乙醇易挥发且易溶于水
C.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的氢气
【答案】D
【详解】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的氢气,说明乙醇中含有一个羟基,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2022·河南南阳·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
B.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
C.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葡萄糖能使新制氢氧化铜转化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D
【详解】A.(NH4)2SO4属于轻金属的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H4)2SO4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加水后发生溶解,A不正确;
B.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甘油不属于高级脂肪醇,B不正确;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不正确;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使新制氢氧化铜转化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6.(2021·全国·高一期末)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答案】B
【详解】A. 淀粉在体内先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再氧化成CO2和H2O的过程中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A正确;
B. 人体内无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 油脂在体内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然后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C正确;
D.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再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以保证人体生长发育,故D正确;
7.(2021·安徽安庆·高一期末)乙醇的结构可能有两种,关于确定是Ⅱ而不是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可以用来制饮料
B.1mol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3mol水
C.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作用生成
D.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醇和乙烯气体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答案】C
【详解】A.乙醇可以用来制饮料,不能说明乙醇的结构,故 A 错误;
B.由 H 原子守恒可知 ,1mol(I) 与 1mol(II) 完全燃烧均生成 3mol 水,不能说明乙醇的结构,故 B 错误;
C.1mol 乙醇与足量的钠作用生成 1gH2 ,生成氢气为 0.5mol ,说明乙醇中含有羟基,羟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而烃基和醚键均不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能够说明乙醇的结构为Ⅱ,故 C 正确;
D.乙醇的分子式可改写为C2H4(H2O),因此乙醇完全燃烧时分子式中的C2H4会消耗氧气,因此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醇和乙烯气体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但(I) 与 (II) 互为同分异构体 ,1mol(I) 与 (II) 耗氧量相同,不能说明乙醇结构,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8.(2015·浙江温州·高一期末)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2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A.2.1g B.2.6g C.3.8g D.5.1g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水的物质的量是10.8g÷18g/mol=0.6mol,H元素的物质的量是1.2mol,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则C元素的物质的量是1.2mol÷3=0.4mol,完全燃烧生成0.4mol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4mol×44g/mol=17.6g,现在二氧化碳和CO的总质量为27.2g-10.8g=16.4g,少生成17.6g-16.4g=1.2g,比较二氧化碳与CO的化学式可知,每生成1molCO,则少生成16g气体,所以CO的物质的量是1.2g÷16g/mol=0.075mol,所以CO的质量是0.075mol×28g/mol=2.1g。
答案选A。
9.(2022·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银镜反应
B.葡萄糖与果糖是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也是同分异构体
C.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
D.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称为蛋白质的焰色反应
【答案】C
【详解】A.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 淀粉与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故C正确;
D. 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0.(2022·云南·丽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一期末)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观察是否有香味物质生成
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详解】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看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来判定,当然也可借助银镜反应来检验葡萄糖,故选D。
11.(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末)“焖子”是大连地区特色小吃之一,制作“焖子”的主要原料有:红薯淀粉、植物油、味精、糖、芝麻酱和大蒜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乳糖都属于单糖
B.红薯淀粉水解后产物是氨基酸
C.植物油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使溴水褪色
D.味精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作为增味剂,能增加食品的鲜味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乳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属于二糖,故A错误;
B.红薯淀粉水解后产物是葡萄糖,故B错误;
C.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味精作为增味剂,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个
①甲烷②③二氧化硫④乙炔⑤乙醇⑥葡萄糖⑦聚乙烯⑧硬脂酸⑨聚异戊二烯⑩石油裂解气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C
【详解】①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②符合题意;③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③符合题意;④乙炔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三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④符合题意;⑤乙醇中含有羟基,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⑤符合题意;⑥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含有的羟基和醛基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⑥符合题意;⑦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⑦不符合题意;⑧硬脂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⑧不符合题意;⑨聚异戊二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⑨符合题意;⑩石油裂解气中主要含有短链不饱和烃,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⑩符合题意,所以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②③④⑤⑥⑨⑩,共有7个。
13.(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末)下列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浓硫酸使蔗糖变“黑面包” B.氯气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C.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变“黑面包”,蔗糖被脱水生成碳,浓硫酸氧化碳元素生成CO2、SO2气体,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氯气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漂白有色布条,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NH3与H2O生成NH3·H2O,NH3·H2ONH+OH-,显碱性,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铜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14.(2022·广东·潮州市华侨中学高一期末)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某些有机物的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B.反应①是加聚反应,反应②为加成反应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 D.乙烯、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B
【分析】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所以X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所以Y为乙醛;乙烯加聚得到聚乙烯,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依据分析可知,X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A错误;
B.依据分析可知,乙烯加聚得到聚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
C.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③为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15.(2021·云南·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一期末)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两种官能团 B.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详解】A.紫花前胡醇中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醚键四种官能团,A错误;
B.紫花前胡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Na反应置换反应生成H2,B正确;
C.紫花前胡醇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C错误;
D.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故选B。
16.(2022·辽宁·高一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制取乙酸乙酯
B.②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C.③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灼烧碎海带
D.④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答案】C
【详解】A.乙醇、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酯的溶解度,导管口在液面上可防止倒吸,图中装置可制备乙酸乙酯,故A正确;
B.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一氯甲烷为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故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但是液体不会充满试管,且观察到试管内黄色气体颜色变浅,故B正确;
C.灼烧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灼烧,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则可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17-19题每题10分,20-21题每题11分,共52分)
17.(2022·浙江·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乙醇在能源、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计算:
(1)将足量乙醇与9.2 g金属钠充分反应,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2)若一定量的乙醇和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依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使其被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0.8 g,碱石灰增重13.2 g。则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mol,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g/mol。
【答案】 4.48L 0.55mol 26.8g/mol
【详解】(1)由题意:
2Na ~ H2↑
46g 22.4L
9.2g V(H2)
V(H2)==4.48L;
(2)根据氢原子守恒,可得:
C2H5OH ~ 3H2O
1mol 54g
n(C2H5OH) 10.8g
n(C2H5OH)==0.2mol,
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CO2的质量,故n(CO2)==0.3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n(CO)=2×0.2mol-0.3mol=0.1mol,
根据氧原子守恒:n(O2)==0.55mol,
产物的总物质的量n=0.6+0.3+0.1=1mol,
产物的总质量=10.8+13.2+2.8=26.8g,
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26.8g/mol。
18.(2020·河南·高一期中)酒精溶液在抗击COVID-19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xg乙醇(C2H5OH)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13.2gCO2、10.8gH2O及ygCO。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消毒酒精溶液的常用浓度(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
(2)生成物中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y=___________,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使该乙醇完全燃烧,至少还需要___________LO2(标准状况)。
【答案】 75% 1:2 2.8 1.12
【详解】(1)医用消毒酒精溶液的常用浓度(体积分数)是75%,低于75%消毒效果不理想,浓度太大会使蛋白质表面形成硬膜,阻止乙醇分子破坏病毒内部蛋白质,无法杀死病毒;
(2) xg乙醇(C2H5OH)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13.2gCO2、10.8gH2O及ygCO,13.2g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10.8gH2O的物质的量为=0.6mol,因此生成物中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0.3:0.6=1:2,0.6molH2O中含有1.2molH,1mol C2H5OH含有6molH,则含1.2molH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质量y=0.1molx28g/mol=2.8g;该反应中C2H5OH、CO2、CO、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0.3:0.1:0.6=2:3:1:6,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由此可知,0.1mol的CO完全燃烧需要消耗0.05molO2,则这些氧气标况下的体积为0.05molx22.4L/mol=1.12L,则使该乙醇完全燃烧,至少还需要1.12LO2(标准状况)。
19.(2022·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②按图1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3~5 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和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A.反应掉乙酸和乙醇
B.反应掉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答案】(1)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BC
(3) 催化剂 吸水剂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
【详解】(1)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故选BC;
(3)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起到加快乙酸乙酯的生成速率的作用和做吸水剂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起到增大乙酸乙酯产率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20.(2022·陕西西安·高一期末)某化学活动小组欲利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测定乙醇中的活性氢原子个数,并验证乙醇的部分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用如图1装置来推测乙醇分子中活性氢原子的个数。
(1)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使用的圆底烧瓶未进行干燥,含有少量水(钠过量),则收集到氢气的体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已知无水乙醇的密度为0.789g/cm3,移取2.0mL乙醇,反应完全后(钠过量),当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约_______(填整数)mL的气体时,可证明一个乙醇分子中活性氢原子的个数为1。
II.利用图2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已知:乙醛可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
(4)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在装入实验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装入实验药品后,打开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通过控制活塞a和b,间歇性地通入氧气,即可在M处观察到受热部分的铜丝_______(填实验现象)。写出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6)若试管E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有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填字母),然后通过蒸馏即可。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答案】(1)
(2)偏大
(3)384
(4) 使无水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交替出现变红、变黑
(6) 乙酸或CH3COOH C
【分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其体积可用排水法测量;装置A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经装置B干燥,再通入洁净的氧气进入装置D与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装置E用于吸收可溶于水的物质;
(1)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若使用的圆底烧瓶含有少量水,过量的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使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钠过量,则乙醇反应完全,由于一个乙醇分子中活性氢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2CH3CH2OH~H2,n(H2)=n(CH3CH2OH)=×≈0.0172mol,V(H2)=nVm=0.0172mol×22.4L/mol≈0.384L=384mL,故答案为:384;
(4)C装置是水浴加热装置,使乙醇转化为乙醇蒸气进入M装置,即C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无水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该实验过程中涉及有气体物质,所以在装入实验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使无水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检测装置的气密性;
(5)实验过程中间歇性地通入氧气,铜丝发生的反应为、,所以实验过程中铜粉交替出现变红、变黑现象,铜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乙醇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交替出现变红、变黑;;
(6)紫色石蕊试纸遇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有乙酸或CH3COOH,试管E中收集到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含有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先加入碱性溶液吸收、除去乙酸,再通过蒸馏即可得到乙醛,所以除去乙酸时可加入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故答案为:乙酸或CH3COOH;C。
21.(2022·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期末)已知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一种产物具有刺激性气味。某实验小组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 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铜网由黑色变为红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
(5)该反应中两种主要有机物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当有46g乙醇完全氧化,消耗标况下O2的体积为_______。
【答案】(1)CH3CH2OH + CuOCH3CHO + Cu + H2O
(2)放热
(3)使乙醇气化或加热使乙醇变为蒸汽
(4)乙酸##CH3COOH
(5) 羟基 醛基
(6)11.2L
【分析】鼓入空气,空气将乙醇带入到有铜网作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冷却后,收集到的气体为氮气。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主要是铜和氧气变为氧化铁,氧化铁和乙醇反应生成铜、乙醛和水,则铜网由黑色变为红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2OH + CuOCH3CHO + Cu + H2O。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释放出来,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3)乙醇蒸汽要与空气中氧气在硬质玻璃管中反应,则甲中水浴的作用是使乙醇气化或加热使乙醇变为蒸汽;
(4)若试管a中收集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有酸生成,在根据守恒关系,说明液体中还含有少量的乙酸。
(5)该反应中两种主要有机物是乙醇和乙醛,其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羟基、醛基;
(6)根据总反应方程式2CH3CH2OH + O22CH3CHO + 2H2O,当有46g乙醇(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氧化,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5mol,标况下O2 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1.2L;故答案为:11.2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堂检测,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