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优秀练习题-试卷下载-教习网
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教师版).docx
    • 学生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学生版).docx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教师版)第1页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教师版)第2页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教师版)第3页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学生版)第1页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学生版)第2页
    【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学生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优秀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优秀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31《城市的辐射功能》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了解城市辐射功能、城市腹地的概念;理解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内容、途径、意义。【综合思维】
    2.通过案例探究,理解大都市辐射功能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一、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二、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特点

    三、城市的辐射功能:
    1.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一般规律: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四、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例如,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例如,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也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五、城市体系:
    1.城市体系: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3.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即学即练1】
    (2022·河北·沧县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在没有开通铁路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清朝末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城市地位逐渐提高。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已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54年之后,郑州作为省会,其城市辐射功能增强,表现在(     )
    ①城市腹地范围扩大②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③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④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
    ②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③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④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D   2.C
    【解析】1.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1954年之后,郑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腹地范围扩大,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增强,①④正确;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带动周边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不会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②错误;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但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③错误。故选D。
    2.目前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的条件尚不成熟,也不现实,③说法不正确。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
    知识点02 纽约的发展及其辐射功能
    一、纽约的发展
    1.位置: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
    殖民地时期:港口建设
    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0世纪30年代: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二、纽约的辐射功能
    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美国: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即学即练2】
    (2022·吉林·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3.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4.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答案】3.A  4.C
    【解析】3.由材料“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可知,波士华城市带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因此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各城市间联系紧密,因此各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都是整个城市带,辐射范围大,B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C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都是大城市,D错误。故选A。
    4.由材料可知,波士华城市带中,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说明该城市原燃料的运往和产品的输出都比较便利,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波士顿靠近欧洲,高等学府芸集,应是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A错误;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B错误;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发展历史最早,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C。

    考法01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②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就越强。
    ③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④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⑤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二、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
    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
    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就越强
    三、结合城镇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2.城镇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典例1】
    1.(2022·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 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近年来,在上述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
    (3) 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



    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新中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运行,这是一座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使用电力驱动。目前,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上海洋山港四期外,国内还有厦门港和青岛港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下图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及东海大桥景观图。

    (4) 分析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兴建洋山港的意义。


    【答案】1.(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增长极以其优势(投资环境良好,效益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
    (4)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分析】1.(1)上海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可以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读材料的第二幅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由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可知,增长极以其产业基础较好,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发展机会多等为主要优势,将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该地集聚,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材料中“‘轴’指交通干线”,可知该区域交通便利,沿交通干线分布有利于减少运输费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最后,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在向增长极聚集的同时,也将逐步扩展沿交通干线聚集,使得点轴开发区域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密集带。
    (4)由图可知,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随着大型船舶的增多,港区停泊空间不足,不利于大型船舶停靠;洋山港为深水港,兴建洋山港可以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运行,港区面积大,兴建洋山港可以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兴建洋山港可以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等。
    分层提分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其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2.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市化质量。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可以说明上海市(     )
    A.城市化质量高 B.第一产业密度大 C.城市化速度快 D.地形平坦开阔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材料“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可知,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进行产业升级,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①②⑤正确。上海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不仅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商品供应地,促进周边地区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其城市化,③错误。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区域间联系,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促进周边地区城市化,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市化质量”可知,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说明上海市城市产业的GDP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比人口密度高,上海的经济规模大于人口规模,城市化质量高,而不是速度快,A正确,C错误。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低,二三产业较发达,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地形平坦开阔,城市用地较为完整,对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影响相同,与题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022·山东聊城·高二期末)为了更好地反映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不少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 B.市场 C.交通 D.政策
    4.上海市对苏南(苏州、南京、无锡、扬州、镇江、常州)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浙北(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是因为苏南(     )
    ①与上海市的距离更近   ②更靠近上海市经济中心
    ③与上海市交通联系更紧密   ④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更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C    4.B
    【解析】3.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增多,交通更便捷,上海市与其他城市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更顺畅,辐射也更强,C正确;人口和市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城市辐射强度,但不会成为影响城市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AB错误;在同一行政区,政策影响强度比较大,上海与苏南、浙北都不在同一行政区,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4.苏南与浙北与上海的空间距离相当,①错误;长期以来,上海市的经济重心在上海市西部,更靠近苏南,因此上海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更强,②正确;相对于浙北,苏南与上海交通相对更加便利,联系更加紧密,更易受上海市辐射,③正确;苏南积极主动对接上海,要与上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苏南产业与上海市的互补性更强 ,④错误。故选B。
    (2022·广东珠海·高二期末)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左图示意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右图示意2018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具有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
    A.城市行政等级比较高 B.处于交通枢纽位置
    C.与上海空间位置相近 D.与上海产业部门接近
    6.苏州嘉兴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远超过了嘉兴,其原因不可能是(     )
    A.苏州地形更平坦,有利于上海腹地范围的拓展
    B.受京沪线、长江等主干交通线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
    C.苏州与上海在产业上分布协作程度高
    D.苏州相比嘉兴,经济发展基础更高
    【答案】5.C    6.A
    【解析】5.读右图可知,苏州、南通、无锡在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强,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上海接壤或距离较近,C符合题意;苏州、南通、无锡等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与南京、杭州相比,等级较低,排除A;苏州、南通、无锡等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不都是处于交通枢纽位置,排除B;如果这些城市与上海产业部门接近,则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这样会使其受上海辐射较弱,排除D。故选C。
    6.图中显示,苏州和嘉兴均位于长三角平原地区,在地形方面苏州并不比嘉兴具有优势,A符合题意;连接上海和苏州的交通干线,如京沪线、长江,受其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B不符合题意;在产业上分布协作程度上,苏州与上海产业互补性更强,协作更加密切,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C不符合题意;目前苏州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嘉兴,经济发展基础苏州更高,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广东江门·高二期中)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
    A.信息、交通通畅 B.矿产、能源丰富 C.第三产业比重高 D.地理位置优越
    8.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且辐射半径最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9.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答案】7.B    8.C    9.C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更为发达,信息、交通通畅,第三产业比重高,故AC选项错误;长江中游城市群有色金属、水能等资源丰富,而长三角城市群矿产、能源缺乏,故B选项正确;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滨江沿海,地理位置更为优越,故D选项错误。故选B。
    8.武汉市的面积较长沙市和南昌市大,但城市面积不是决定其辐射半径的最主要因素,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和长沙、南昌等城市的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选项错误;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历史上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最大的交通枢纽,通过交通线影响、辐射地区较广,故C选项正确;武汉和其他城市相比,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故D选项错误。故选C。
    9.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切实际,也不利于武汉市经济发展,故A选项错误;随着城市化发展,武汉市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故B选项错误;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增强武汉市的经济实力,提升其辐射带动作用,故C选项正确;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武汉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对提升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影响不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山东潍坊期中试题)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S=P1/P2,式中S为首位度,P1、P2分别代表最大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研究体系以规模、经济、科技、社会、产业和对外开放为一级指标。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城市首位度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首位度
    S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