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解析版).docx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01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02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01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02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6讲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最值问题专题探究
    考点一 求线段的最值
    【知识点睛】
    v 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D⊥x轴交AB于点D,当PD(或PH)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方法:
    依抛物线解析式设点P坐标,因为PD∥y轴表示点D坐标,PD=yP-yD,得PD表达式为一新二次函数,根据顶点式求其最大值。(求PH最大值则可由△PHD∽△AOB,将PH的长转化为PD长,再参照上法求解PH最大值)
    【类题训练】
    1.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D,点B的坐标为(3,0),顶点C的坐标为(1,4).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BD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当点P在第一象限时,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且点Q在第一象限,使△BDQ中BD边上的高为?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顶点式,由B点坐标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则可求得D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D解析式;
    (2)设出P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PM的长度,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最大值;
    (3)过Q作QG∥y轴,交BD于点G,过Q和QH⊥BD于H,可设出Q点坐标,表示出QG的长度,由条件可证得△D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得到关于Q点坐标的方程,可求得Q点坐标.
    【解答】解:(1)∵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为(1,4),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4,
    ∵点B(3,0)在该抛物线的图象上,
    ∴0=a(3﹣1)2+4,解得a=﹣1,
    ∴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
    ∵点D在y轴上,令x=0可得y=3,
    ∴D点坐标为(0,3),
    ∴可设直线BD解析式为y=kx+3,
    把B点坐标代入可得3k+3=0,解得k=﹣1,
    ∴直线BD解析式为y=﹣x+3;
    (2)设P点横坐标为m(m>0),则P(m,﹣m+3),M(m,﹣m2+2m+3),
    ∴PM=﹣m2+2m+3﹣(﹣m+3)=﹣m2+3m=﹣(m﹣)2+,
    ∴当m=,PM有最大值;
    (3)如图,过Q作QG∥y轴交BD于点G,交x轴于点E,作QH⊥BD于H,

    设Q(x,﹣x2+2x+3),则G(x,﹣x+3),
    ∴QG=|﹣x2+2x+3﹣(﹣x+3)|=|﹣x2+3x|,
    ∵△B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BO=45°,
    ∴∠HGQ=∠BGE=45°,
    当△BDQ中BD边上的高为时,即QH=HG=,
    ∴QG==2,
    ∵点Q在第一象限,
    ∴﹣x2+3x=2,
    解得x=1或x=2,
    ∴Q(1,4)或(2,3),
    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其坐标为(1,4)或(2,3).
    2.如图,抛物线y=ax2+bx﹣6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A(﹣2,0),B(4,0),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连接BD,BC,CD.
    (Ⅰ)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Ⅱ)若点D在x轴的下方,设点D的横坐标为t,过点D作DE垂直于x轴,交BC于点F,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DF的长,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CBD的面积是时,点M是x轴上一点,点N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点B,D,M,N为顶点,以BD为一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Ⅰ)把A(﹣2,0),B(4,0)代入抛物线y=ax2+bx﹣6得,解得:,即可解决问题;
    (Ⅱ)先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有,则,得,其中1<t<4;
    (Ⅲ)由,得t1=1(舍去),t2=3,得,①当MB∥ND,且MB=ND,②MN∥BD,且MN=BD,根据平行的性质得点N的纵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Ⅰ)将A(﹣2,0),B(4,0)代入y=ax2+bx﹣6得:得,
    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C(0,﹣6),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m,
    把B(4,0),C(0,﹣6)代入可得:
    '
    解得,
    ∴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有,则,
    ∴,其中1<t<4;
    (Ⅲ),
    化简得,
    解得t1=1(舍去),t2=3,
    ∴,
    ①如图2,
    当MB∥ND,且MB=ND时,
    四边形BDNM即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MB=ND=4,点M与点O重合,四边形BDNM即为平行四边形,
    ∴由对称性可知N点横坐标为﹣1,将x=﹣1代入,
    解得.
    ∴此时,四边形BDNM即为平行四边形;
    ②如图3,
    当MN∥BD,且MN=BD时,四边形BDMN为平行四边形,
    过点N做NP⊥x轴,过点D做DF⊥x轴,由题意可得NP=DF,
    ∴此时N点纵坐标为,
    将y=代入,
    得,解得:,
    ∴此时或,四边形BDMN为平行四边形,
    综上所述,或或.



    D
    考点二 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
    【知识点睛】
    v 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当S△ABP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方法:
    ①设动点P的坐标;
    ②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对边AB与一点,并表示出该交点坐标;
    ③利用水平宽×铅垂高÷2,将S△ABP表示为一新二次函数,利用顶点式求其最大值。
    【类题训练】
    3.如图已知直线y=x+与抛物线y=ax2+bx+c相交于A(﹣1,0),B(4,m)两点,抛物线y=ax2+bx+c交y轴于点C(0,﹣),交x轴正半轴于D点,抛物线的顶点为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为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PAB的面积最大时,求△PAB的面积及点P的坐标;

    【分析】(1)将点B(4,m)代入y=x+,求出m=,将点A(﹣1,0),B(4,),C(0,﹣)代入y=ax2+bx+c,即可求函数解析式;
    (2)设P(n,n2﹣n﹣),则经过点P且与直线y=x+垂直的直线解析式为y=﹣2x+n2+n﹣,直线y=x+与其垂线的交点G(n2+n﹣,n2+n+),可求GP=(﹣n2+3n+4),当n=时,GP最大,此时△PAB的面积最大,所以P(,),△PAB的面积=××=;
    【解答】解:(1)将点B(4,m)代入y=x+,
    ∴m=,
    将点A(﹣1,0),B(4,),C(0,﹣)代入y=ax2+bx+c,
    解得a=,b=﹣1,c=﹣,
    ∴函数解析式为y=x2﹣x﹣;
    (2)设P(n,n2﹣n﹣),
    则经过点P且与直线y=x+垂直的直线解析式为y=﹣2x+n2+n﹣,
    直线y=x+与其垂线的交点G(n2+n﹣,n2+n+),
    ∴GP=(﹣n2+3n+4),
    当n=时,GP最大,此时△PAB的面积最大,
    ∴P(,﹣),
    ∵AB=,PG=,
    ∴△PAB的面积=××=;
    【总结反思 二次函数中斜三角形面积最大值求法】
    v 如图,利用(a为水平宽,h为铅垂高)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


    v 如图2,可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 AB距离的最大值.根据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通过根的判别式来求出最大值。
    考点三 求周长的最值
    【知识点睛】
    v 如图,矩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定点C、D在抛物线上,当矩形ABCD周长最大时,求点A的坐标;
    方法:
    ①设点A坐标,表示点B、C、D坐标;
    ②表示AB、CD的长;
    ③将C矩形ABCD表示为一新二次函数,利用顶点式求其最大值。


    v 如图,顶点A,B,C在抛物线上,在对称轴上找点P,使△PBC周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
    方法:将军饮马→对称连接
    【类题训练】
    4.如图,抛物线y=ax2+bx+3(a,b是常数,且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并且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1,0),B(﹣3,0),抛物线顶点为D.
    (1)①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顶点D的坐标为    ;
    ③直线BD的解析式为    ;
    (2)若E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m,过点E作EF⊥x轴于点F,求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EFOC的面积最大?
    (3)若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线段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后,点A的对应点A'恰好也落在此抛物线上,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分析】(1)①把A(1,0),B(﹣3,0)代入y=ax2+bx+3,即可求解;
    ②由y=﹣x2﹣2x+3=﹣(x+1)2+4,可求顶点坐标;
    ③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B、D的坐标代入即可求解;
    (2)求出点E(m,2m+6),C(0,3),则S=×(OC+EF)×OE=﹣(m+)2+,当m=﹣时,;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P点在x轴上方时,过点A'作A'M⊥x=﹣1交于点M,证明△MPC≌△QAP(AAS),则PQ=1,求得P(﹣1,1);当P点在x轴下方时,△AP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AQ=2,则P(﹣1,﹣2).
    【解答】解:(1)①把A(1,0),B(﹣3,0)代入y=ax2+bx+3,
    得,
    解得,
    ∴y=﹣x2﹣2x+3;
    ②∵y=﹣x2﹣2x+3=﹣(x+1)2+4,
    ∴D的坐标为(﹣1,4),
    故答案为:(﹣1,4);
    ③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B、D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BD的表达式为y=2x+6,
    故答案为:y=2x+6;
    (2)∵点E的横坐标为m,则点E的纵坐标为2m+6,
    当x=0时,y=0+0+3=3,
    ∴C(0,3),
    由题意可知:OC=3,OF=﹣m,EF=2m+6,
    ∴S=×(OC+EF)×OE=×(2m+6+3)×(﹣m)=﹣(m+)2+,
    ∴当m=﹣时,;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当P点在x轴上方时,如图1,
    过点A'作A'M⊥x=﹣1交于点M,
    ∵∠APA'=90°,
    ∴∠MPA'+∠MCP=90°,∠MPC+∠APQ=90°,
    ∴∠MCP=∠APQ,
    ∵AP=A'P,
    ∴△MPC≌△QAP(AAS),
    ∴PQ=MC,
    ∴PQ=1,
    ∴P(﹣1,1);
    当P点在x轴下方时,如图2,
    ∵AP=A'P,∠APA'=90°,
    ∴△AP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Q=PQ,
    ∴PQ=AQ=2,
    ∴P(﹣1,﹣2);
    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1,1)或(﹣1,﹣2).


    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过点A的直线m与抛物线交于点C,其中点A的坐标是(1,0),点C的坐标是(4,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1)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BCD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E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直线AC的下方,试求△ACE的最大面积及点E的坐标.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
    (2)先求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直线A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D;
    (3)过点E作FE∥y轴,交直线AC于点F,交x轴于点P,作△EFC的高CQ,设点E坐标为(n,n2﹣4n+3),则点F的坐标为(n,n﹣1),EF=|n﹣1﹣(n2﹣4n+3)|=﹣n2+5n﹣4,再表示出S△ACE,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最大值.
    【解答】解:(1)将点A(1,0),点C(4,3)代入y=ax2+bx+3,
    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
    (2)设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kx+m,
    把A、C两点坐标代入,
    得,,
    解得,k=1,m=﹣1,
    ∴直线AC的关系式为:y=x﹣1,
    ∵y=x2﹣4x+3=(x﹣1)(x﹣3),
    ∴点B坐标为(3,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
    ∵BC是定值,
    ∴当BD+CD最小时,△BCD的周长最小,
    ∵A、B是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的两点,
    ∴当D是直线x=2与AC的交点时,BD+CD最小时,△BCD的周长最小,
    当x=2时,y=x﹣1=1,
    即当D点坐标为(2,1)时,△BCD的周长最小,
    (3)过点E作FE∥y轴,交直线AC于点F,交x轴于点P,作△EFC的高CQ,
    设点E坐标为(n,n2﹣4n+3),则点F的坐标为(n,n﹣1),
    ∴EF=|n﹣1﹣(n2﹣4n+3)|=﹣n2+5n﹣4,
    ∴S△ACE=S△EFA+S△EFC=+×EF×CQ
    ==×3×(﹣n2+5n﹣4)
    =﹣(x﹣)2+,
    ∴当x=时,△AC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
    当x=时,y=x2﹣4x+3=﹣,
    此时点E的坐标为().

    【课后练习】
    1.如图,直线y=kx+m与抛物线y=﹣x2+bx+c交于A(﹣1,0),B(3,﹣2)两点,AB与y轴交于点C,P为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PD⊥x轴交直线AB于D,PE⊥y轴交直线AB于E.
    (1)求直线AB与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PE+PD的最大值;

    【分析】(1)将A(﹣1,0),B(3,﹣2)代入y=kx+m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将A(﹣1,0),B(3,﹣2)代入y=﹣x2+bx+c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设P(m,﹣m2+m+),则D(m,﹣﹣),由点E在直线AB上可得E(2m2﹣3m﹣6,﹣m2+m+),分别表达PD和PE的长度,进而可表达PD+PE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最值;
    【解答】解:(1)将A(﹣1,0),B(3,﹣2)代入y=kx+m得,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
    将A(﹣1,0),B(3,﹣2)代入y=﹣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设P(m,﹣m2+m+),则D(m,﹣﹣),设E(a,﹣m2+m+),
    ∵E在直线y=﹣x﹣上,
    ∴﹣m2+m+=﹣a﹣,
    ∴a=2m2﹣3m﹣6,
    ∴PE=m﹣a=m﹣(2m2﹣3m﹣6)=﹣2m2+4m+6,
    PD=﹣m2+m+﹣(﹣m﹣)=﹣m2+2m+3,
    PE+PD=﹣2m2+4m+6﹣m2+2m+3=﹣3m2+6m+9=﹣3(m2﹣2m+1)+3+9=﹣3(m﹣1)2+12,
    ∵﹣3<0,
    ∴当m=1时,PE+PD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
    ∴PE+PD的最大值为12;
    2.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M作MF⊥x轴于点F,作ME⊥y轴于点E,当矩形MEOF周长最大时,求M点坐标.

    【分析】(1)把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2)设M(m,﹣m2+2m+3),求得F(m,0),E(0,﹣m2+2m+3),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M=OF=m,OE=MF=﹣m2+2m+3,求得矩形MEOF的周长=﹣2(m﹣)2+,当m=时,矩形MEOF周长最大,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解:(1)把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得,,
    解得,
    ∴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3;
    (2)∵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
    ∴设M(m,﹣m2+2m+3),
    ∵MF⊥x轴于点F,作ME⊥y轴于点E,
    ∴F(m,0),E(0,﹣m2+2m+3),
    ∵四边形MEOF是矩形,
    ∴EM=OF=m,OE=MF=﹣m2+2m+3,
    ∴矩形MEOF的周长=2m+2(﹣m2+2m+3)=﹣2m2+6m+6=﹣2(m﹣)2+,
    ∴当m=时,矩形MEOF周长最大,
    ∴M点坐标为(,);
    3.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C(0,3),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点B在点A的右边),且OB=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
    (2)点D、E在直线x=1上的两个动点,且DE=1,点D在点E的上方,求四边形ACDE的周长的最小值.
    (3)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直线CP把四边形CBPA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
    【分析】(1)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得B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把解析式化成顶点式,便可求得顶点坐标;
    (2)把C向下移1个单位得点C′,再作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C″,连接AC″,与对称轴交于点E,再在对称轴上E点上方取点D,使得DE=1,连接CD,此时四边形ACDE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的最小值便可;
    (3)S△PCB:S△PCA=EB×(yC﹣yP):AE×(yC﹣yP)=BE:AE,即可求解.
    【解答】解:(1)∵点C(0,3),OB=OC,
    ∴B(3,0),
    把A、B、C三点坐标代入y=a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y=﹣x2+2x+3=﹣(x﹣1)2+4,
    ∴顶点坐标为(1,4);
    (2)把C向下移1个单位得点C′,再作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C″,连接AC″,与对称轴交于点E,再在对称轴上E点上方取点D,使得DE=1,连接CD,则CD=C′E=C″E,
    ∵C(0,3),
    ∴C′(0,2),
    ∵对称轴是直线x=1,
    ∴C″(2,2),
    ∵A(﹣1,0),
    ∴AC=,
    AC″=,
    AE+DE+CD+AC=AE+1+C″E+=1++AE+C″E=1++AC″=1+的值最小,
    ∴四边形ACD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

    (3)如图,设直线CP交x轴于点E,

    直线CP把四边形CBPA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
    又∵S△PCB:S△PCA=EB×(yC﹣yP):AE×(yC﹣yP)=BE:AE,
    则BE:AE=3:5或5:3,
    则AE=2.5或1.5,
    即点E的坐标为(1.5,0)或(0.5,0),
    将点E的坐标代入直线CP的表达式:y=kx+3,
    解得:k=﹣6或﹣2,
    故直线CP的表达式为:y=﹣2x+3或y=﹣6x+3,
    联立方程组或,
    解得:x=4或8(不合题意值已舍去),
    故点P的坐标为(4,﹣5)或(8,﹣45).

    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BD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4)设点M的坐标为(3,m),直接写出使MN+MD的和最小时m的值.

    【分析】(1)由抛物线y=﹣x2+bx+c过点A(﹣1,0)及C(2,3)得,,解得,得抛物线为y=﹣x2+2x+3;又设直线为y=kx+n过点A(﹣1,0)及C(2,3),得,解得,得直线AC为y=x+1;
    (2)由y=﹣x2+2x+3=﹣(x﹣1)2+4,得D(1,4),当x=1时,y=x+1=2,得B(1,2),求出BD=2,设E(x,x+1),当EF=BD=2时,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如图2,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得x+3=﹣x2+2x+3,即可求解;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则F(x,x﹣1),得x﹣1=﹣x2+2x+3,即可求解;
    (3)如图2,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设Q(x,x+1),则P(x,﹣x2+2x+3),表示出PQ=(﹣x2+2x+3)﹣(x+1)=﹣x2+x+2,又S△APC=S△APQ+S△CPQ=PQ•AG=(﹣x2+x+2)×3=﹣(x﹣)2+,S△APC的最大值为;
    (4)作直线x=3,作点D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D′,得D′坐标为(5,4),连结ND′交直线x=3于点M,此时N、M、D′三点共线时,NM+MD′最小,即NM+MD最小,利用点N(0,3)和D′(5,4)求出直线NM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当x=3时,y=,求出m=.
    【解答】解:(1)由抛物线y=﹣x2+bx+c过点A(﹣1,0)及C(2,3)得,

    解得,
    ∴抛物线为y=﹣x2+2x+3;
    又设直线为y=kx+n过点A(﹣1,0)及C(2,3),
    得,
    解得,
    ∴直线AC为y=x+1;
    (2)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可以为平行四边形
    ∵y=﹣x2+2x+3=﹣(x﹣1)2+4,
    ∴D(1,4),
    当x=1时,y=x+1=2,
    ∴B(1,2),
    ∴BD=2,
    ∵点E在直线AC上,设E(x,x+1),
    ⸪EF∥BD,
    ⸫当EF=BD=2时,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①如图2,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则F(x,x+3),
    ∵F在抛物线上,
    ∴x+3=﹣x2+2x+3,
    解得,x=0或x=1(舍去),
    ∴E(0,1);
    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则F(x,x﹣1),
    ∵F在抛物线上,
    ∴x﹣1=﹣x2+2x+3,
    解得x=或x=,
    ∴E(,)或(,),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为(0,1)或E(,)或(,);
    (3)如图2,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
    设Q(x,x+1),则P(x,﹣x2+2x+3),
    ∴PQ=(﹣x2+2x+3)﹣(x+1)
    =﹣x2+x+2
    又∵S△APC=S△APQ+S△CPQ
    =PQ•AG=(﹣x2+x+2)×3=﹣(x﹣)2+,
    ∴△APC面积的最大值为;
    (4)作直线x=3,作点D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D′,
    得D′坐标为(5,4),
    连结ND′交直线x=3于点M,
    此时N、M、D′三点共线时,NM+MD′最小,
    即NM+MD最小,
    设直线ND′的关系式为:y=mx+n,
    把点N(0,3)和D′(5,4)代入,

    得m=,n=3,
    ∴直线NM的函数关系式为:y=x+3,
    当x=3时,y=,
    m=.


    相关试卷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3讲 圆弧形动点轨迹与最值问题专题探究: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3讲 圆弧形动点轨迹与最值问题专题探究,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3讲圆弧形动点轨迹与最值问题专题探究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3讲圆弧形动点轨迹与最值问题专题探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5讲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5讲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5讲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5讲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3讲 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问题: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3讲 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问题,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3讲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问题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3讲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06讲 应用二次函数求解几何最值专题探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