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1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2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3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1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2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探究
    类型一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点睛】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1)证明平行问题;
    (2)证明一边是另一边的2倍或
    (3)解决"中点问题".
    注意∶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求出现三角形及其中位线:
    ①有中点连线而无三角形,要作辅助线产生三角形;
    ②有三角形而无中位线,要作中点的连线或过中点作平行线.
    【类题训练】
    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5,DC=11,AD与BC的和是12,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是(  )

    A.8 B.9 C.10 D.12
    【分析】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DKE,∠ABD=∠EDK,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BE=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求得EF=CK=(DC﹣DK)=(DC﹣AB),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到EG=BC,FG=A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得到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
    ∵AB∥CD,
    ∴∠BAE=∠DKE,∠ABD=∠EDK,
    ∵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
    ∴BE=DE,
    在△AEB和△KED中,,
    ∴△AEB≌△KED(AAS),
    ∴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
    ∴EF=CK=(DC﹣DK)=(DC﹣AB),
    ∵EG为△BCD的中位线,
    ∴EG=BC,
    又FG为△ACD的中位线,
    ∴FG=AD,
    ∴EG+GF=(AD+BC),
    ∵AD+BC=12,AB=5,DC=11,即DC﹣AB=6,
    ∴EG+GF=6,FE=3,
    ∴△EFG的周长是6+3=9.
    故选:B.

    2.如图,△ABC中,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AE,垂足为点N,∠ACB的平分线垂直AD,垂足为点M,连接MN.若BC=7,MN=,则△ABC的周长为(  )

    A.17 B.18 C.19 D.20
    【分析】利用ASA定理证明△BNA≌△BN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BA,AN=NE,同理得到CD=CA,AM=M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在△BNA和△BNE中,

    ∴△BNA≌△BNE(ASA),
    ∴BE=BA,AN=NE,
    同理,CD=CA,AM=MD,
    ∵AM=MD,AN=NE,MN=,
    ∴DE=2MN=3,
    ∵BE+CD﹣BC=DE,
    ∴AB+AC=BC+DE=10,
    ∴△ABC的周长=AB+AC+BC=10+7=17,
    故选:A.
    3.如图,△ABC的面积是16,点D、E、F、G分别是BC、AD、BE、CE的中点,则△AFG的面积是(  )

    A.6 B.7 C.8 D.9
    【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可得:△AEF的面积=×△ABE的面积=×△ABD的面积=×△ABC的面积=2,△AEG的面积=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G的面积=×△BCE的面积=2,进而得到△AFG的面积.
    【解答】解:∵点D是BC的中点,
    ∴AD是△ABC的中线,
    ∴△ABD的面积=△ADC的面积=×△ABC的面积,
    同理得:△AEF的面积=×△ABE的面积=×△ABD的面积=×△ABC的面积=×16=2,
    △AEG的面积=2,
    △BCE的面积=×△ABC的面积=8,
    又∵FG是△BCE的中位线,
    ∴△EFG的面积=×△BCE的面积=×8=2,
    ∴△AFG的面积是2×3=6,
    故选:A.
    4.如图,在△ABC中,∠A=90°,AC>AB>4,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D=4,CE=3,取DE、BC的中点M、N,线段MN的长为(  )

    A.2.5 B.3 C.4 D.5
    【分析】如图,作CH∥AB,连接DN,延长DN交CH于H,连接EH,首先证明CH=BD,∠ECH=9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作CH∥AB,连接DN并延长交CH于H,连接EH,
    ∵BD∥CH,
    ∴∠B=∠NCH,∠ECH+∠A=180°,
    ∵∠A=90°,
    ∴∠ECH=∠A=90°,
    在△DNB和△HNC中,

    ∴△DNB≌△HNC(ASA),
    ∴CH=BD=4,DN=NH,
    在Rt△CEH中,CH=4,CE=3,
    ∴EH===5,
    ∵DM=ME,DN=NH,
    ∴MN=EH=2.5,
    故选:A.

    5.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角平分线交DE于点F,AB=8,BC=12,则EF的长为(  )

    A.1 B.1.5 C.2 D.2.5
    【分析】延长AF交BC于H,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DE=BC=6,AF=FH,再证△BFA≌△BFH(AAS),得BH=AB=8,然后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DF=4,求解即可.
    【解答】解: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H,如图所示:

    ∵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
    ∴DE∥BC,DE=BC=6,AF=FH,
    在△BFA和△BFH中,

    ∴△BFA≌△BFH(AAS),
    ∴BH=AB=8,
    ∵AD=DB,AF=FH,
    ∴DF是△ABH的中位线,
    ∴DF=BH=4,
    ∴EF=DE﹣DF=2,
    故选:C.
    解法二:
    ∵DE是△ABC的中位线,AB=8,BC=12,
    ∴BD=AB=4,DE∥BC,DE=BC=6,
    ∴∠DFB=∠CBF,
    ∵BF是∠ABC的平分线,
    ∴∠DBF=∠CBF,
    ∴∠DFB=∠DBF,
    ∴DF=BD=4,
    ∴EF=DE﹣DF=6﹣4=2,
    故选:C.
    6.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CE于点E,连接DE.若AB=7,DE=1,则AC的长度是(  )

    A.4 B.4.5 C.5 D.5.5
    【分析】延长CE,交AB于点F,通过ASA证明△EAF≌△E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AC,EF=E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BF=2,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延长CE,交AB于点F.

    ∵AE平分∠BAC,AE⊥CE,
    ∴∠EAF=∠EAC,∠AEF=∠AEC,
    在△EAF与△EAC中,

    ∴△EAF≌△EAC(ASA),
    ∴AF=AC,EF=EC,
    又∵D是BC中点,
    ∴BD=CD,
    ∴DE是△BCF的中位线,
    ∴BF=2DE=2.
    ∴AC=AF=AB﹣BF=7﹣2=5;
    故选:C.
    7.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点N是BC边上一点,点M为AB边上的动点,点D、E分别为CN,MN的中点,则DE的最小值是(  )

    A.2 B. C.3 D.
    【分析】连接CM,当CM⊥AB时,DM的值最小(垂线段最短),此时DE有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DE=CM即可.
    【解答】解:连接CM,当CM⊥AB时,CM的值最小(垂线段最短),此时DE有最小值,

    理由是:∵∠C=90°,AC=6,BC=8,
    ∴AB===10,
    ∴AC•BC=,
    ∴=,
    ∴CM=,
    ∵点D、E分别为CN,MN的中点,
    ∴DE=CM==,
    即DE的最小值是,
    故选:B.
    8.如图,AB∥CD,AC、BD相交于P,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10,CD=6,则EF的长是(  )

    A.1 B.2 C.3 D.4
    【分析】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证明△DFC≌△BF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G=CD=6,CF=FG,进而求出A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
    ∵AB∥DC,
    ∴∠D=∠B,
    ∵F为BD的中点,
    ∴DF=BF,
    在△DFC和△BFG中,

    ∴△DFC≌△BFG(ASA),
    ∴BG=CD=6,CF=FG,
    ∴AG=AB﹣BG=4,
    ∵CF=FG,CE=EA,
    ∴EF=AG=×4=2,
    故选:B.

    9.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线段OM的最小值是(  )

    A.2+ B.2﹣ C.1 D.2
    【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在半径为1的⊙B上,通过画图可知,C在BD与圆B的交点时,OM最小,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最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
    【解答】解: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
    ∴A(4,0),B(0,4),
    ∴OA=OB=4,
    ∵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
    ∴C在⊙B上,且半径为1,
    取OD=OA=4,连接CD,

    ∵AM=CM,OD=OA,
    ∴OM是△ACD的中位线,
    ∴OM=CD,
    当OM最小时,即CD最小,而D,B,C三点共线时,当C在线段DB上时,OM最小,
    ∵OB=OD=4,∠BOD=90°,
    ∴BD=4,
    ∴CD=4﹣1,
    ∴OM=CD=2﹣,即OM的最小值为=2﹣,
    故选:B.
    10.如图,在△ABC中,CE是中线,CD是角平分线,AF⊥CD交CD延长线于点F,若AC=8,BC=5,则EF的长为  1.5 .

    【分析】延长AF,CB交于点G,证明△ACF≌△GCF( ASA),得到CG=AC=8,AF=FG,求出BG,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延长AF,CB交于点G,

    ∵CD是△ABC的角平分线,
    ∴∠ACF=∠GCF,
    ∵AF⊥CD,
    ∴∠AFC=∠GFC=90°,
    在△ACF和△GCF中,

    ∴△ACF≌△GCF( ASA),
    ∴CG=AC=8,AF=FG,
    ∴BG=CG﹣CB=8﹣5=3,
    ∵AE=EB,AF=FG,
    ∴EF为△ABG的中位线,
    ∴,
    故答案为:1.5.
    11.如图,在△ABC中,已知AB=8,BC=6,AC=7,依次连接△ABC的三边中点,得到△A1B1C1,再依次连接△A1B1C1的三边中点,得到△A2B2C2,…,按这样的规律下去,△A2022B2022C2022的周长为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1B1=AB,A1C1=AC,B1C1=BC,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
    【解答】解:∵A1、B1、C1分别为BC、AC、AB的中点,
    ∴A1B1=AB,A1C1=AC,B1C1=BC,
    ∴△A1B1C1的周长=×△ABC的周长=×21,
    ……
    ∴△A2022B2022C2022的周长=×21,
    故答案为:.
    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P是对角线BD的中点,N、M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PMN=∠PNM.

    【分析】先说明PN是△DBC的中位线得到PN=BC,同理可得PM=AD,进而得到PN=PM,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结论.
    【解答】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N分别是AB的中点,
    ∴PN是△DBC的中位线,
    ∴PN=BC,
    同理:PM=AD,
    ∵AD=BC,
    ∴PN=PM,
    ∴∠PMN=∠PNM.
    类型二 三角形中位线在四边形中的应用
    【知识点睛】
    四边形中中位线的构造
    (1) 四边形边上有中点时,取其对角线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2) 四边形对角线上有中点时,取边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此类中位线的构造常出现在等对边四边形或等对角线四边形题目中,用于判断线段关系或由线段引发的角度关系。
    注意∶构造出的中位线往往是相等的,且正好是等对边或等对角线的一半.
    【类题训练】
    1.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边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且点R从点D向点C移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变
    D.△ABP和△CRP的面积和不变
    【分析】连接AR,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AR,根据AR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
    【解答】解:连接AR,
    ∵E,F分别是AP,RP的中点,
    ∴EF=AR,
    ∵当点P在BC上从点C向点B移动,点R从点D向点C移动时,AR的长度逐渐增大,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S△ABP+S△CRP=BC•(AB+CR).
    ∵CR随着点R的运动而减小,
    ∴△ABP和△CRP的面积和逐渐减小.
    观察选项,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EPF=130°,则∠PEF的度数为(  )

    A.25° B.30° C.35° D.50°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PF=BC,PE=AD,进而证明PF=P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P、F分别是BD、CD的中点,
    ∴PF=BC,
    同理可得:PE=AD,
    ∵AD=BC,
    ∴PF=PE,
    ∵∠EPF=130°,
    ∴∠PEF=∠PFE=×(180°﹣130°)=25°,
    故选:A.
    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2,BC=5,点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则EF的长为(  )

    A.1 B.1.5 C.2.5 D.3.5
    【分析】延长FE交CD于点G,由点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从而得FG是△BCD的中位线,则有FG=2.5,再由AD∥BC,则有FG∥AD,EG是△ACD的中位线,则有EG=1,从而可求EF的长.
    【解答】解:∵取DC中点G,连结FG、EG,如图所示:
    ∵点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
    ∴FG∥BC,EG∥AD,
    ∵AD∥BC,
    ∴EG∥BC,FG∥EG,
    ∴E、F、G三点共线,
    ∴FG是△BCD的中位线,
    ∴FG=BC=2.5,
    ∵AD∥BC,
    ∴EG∥AD,
    ∴EG是△ACD的中位线,
    ∴EG=AD=1,
    ∴EF=FG﹣EG=1.5.
    故选:B.
    4.如图,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则AD,BC和EF的关系是(  )

    A.AD+BC>2EF B.AD+BC≥2EF C.AD+BC<2EF D.AD+BC≤2EF
    【分析】取AC的中点G,连接EF,EG,G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EG=BC,GF=AD,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AD,BC和EF的关系.
    【解答】解:如图,取AC的中点G,连接EF,EG,GF,
    ∵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
    ∴EG,GF分别是△ABC和△ACD的中位线,
    ∴EG=BC,GF=AD,
    在△EGF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EG+GF>EF,即BC+AD>EF,
    ∴AD+BC>2EF,
    当AD∥BC时,点E、F、G在同一条直线上,
    ∴AD+BC=2EF,
    所以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则AD,BC和EF的关系是AD+BC≥2EF.
    故选:B.
    5.如图,在△ABC中,∠A=90°,AC>AB>4,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D=4,CE=3,取DE、BC的中点M、N,线段MN的长为(  )

    A.2.5 B.3 C.4 D.5
    【分析】如图,作CH∥AB,连接DN,延长DN交CH于H,连接EH,首先证明CH=BD,∠ECH=9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作CH∥AB,连接DN并延长交CH于H,连接EH,
    ∵BD∥CH,
    ∴∠B=∠NCH,∠ECH+∠A=180°,
    ∵∠A=90°,
    ∴∠ECH=∠A=90°,
    在△DNB和△HNC中,

    ∴△DNB≌△HNC(ASA),
    ∴CH=BD=4,DN=NH,
    在Rt△CEH中,CH=4,CE=3,
    ∴EH===5,
    ∵DM=ME,DN=NH,
    ∴MN=EH=2.5,
    故选:A.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4,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是线段DM,MN的中点,若线段EF的最大值为2.5,则AD的长为(  )

    A.5 B. C.2.5 D.3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EF=DN,从而可知DN最大时,EF的最大值为2.5,因为N与B重合时DN最大,此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N=DB.
    【解答】解:∵点E,F分别是线段DM,MN的中点,
    ∴ED=EM,MF=FN,
    ∴EF=DN,
    ∴DN最大时,EF最大,
    ∵线段EF的最大值为2.5,
    ∴DN=2EF=5.
    ∵N与B重合时DN最大,
    此时DN=DB===5,
    ∴AD=3.
    故选:D.
    7.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8,BC=6,点M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N是AD边的中点,连结BM,MN,若BM=3MN,则线段CD的长是(  )

    A. B.3 C. D.5
    【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得到BM=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CD=2MN.
    【解答】解:如图,在直角△ABC中,∠B=90°,AB=8,BC=6,则由勾股定理知,AC===10.
    ∵点N是AD边的中点,
    ∴BM=AC=5.
    ∵BM=3MN,
    ∴MN=BM=.
    ∵点M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N是AD边的中点,
    ∴MN是△ACD的中位线.
    ∵CD=2MN=2×=.
    故选:C.
    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4,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80°,则MN的长是   .

    【分析】作PH⊥MN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PM、PN、∠MP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作PH⊥MN于H,
    ∵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
    ∴PM=AB=2,PN=CD=2,PM∥AB,PN∥CD,
    ∴∠MPD=∠ABD=20°,∠BPN=∠BDC=80°,PM=PN,
    ∴∠MPN=120°,
    ∵PM=PN,
    ∴∠PMN=30°,MH=HN,
    ∴PH=PM=1,
    由勾股定理得,MH==,
    ∴MN=2MH=2,
    故答案为:2.
    9.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并且E、F、G、H四点不共线.当AC=6,BD=8时,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FG∥EH,FG=E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周长解答即可.
    【解答】解:∵F,G分别为BC,CD的中点,
    ∴FG=BD=4,FG∥BD,
    ∵E,H分别为AB,DA的中点,
    ∴EH=BD=4,EH∥BD,
    ∴FG∥EH,FG=EH,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EF=GH=AC=3,
    ∴四边形EFGH的周长=3+3+4+4=14,
    故答案为:14
    10.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80页的第3题.
    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D=BC,P是对角线BD的中点,M是DC的中点,N是AB的中点.
    求证:∠PMN=∠PNM
    (1)在上边题目的条件下,延长图①中的线段AD交NM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线段BC交NM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②,请先完成图①的证明,再继续证明∠AEN=∠F.
    (2)若(1)中的∠A+∠ABC=122°,则∠F的大小为  29° .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PM∥BC,PM=BC,PN∥AD,PN=AD,得到PM=P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MP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1)证明:∵P是BD的中点,M是DC的中点,
    ∴PM是△DBC的中位线,
    ∴PM∥BC,PM=BC,
    ∴∠PMN=∠F,
    同理可得:PN∥AD,PN=AD,
    ∴∠AEN=∠PNM,
    ∵AD=BC,
    ∴PM=PN,
    ∴∠PMN=∠PNM,
    ∴∠AEN=∠F;
    (2)解:∵PM∥BC,
    ∴∠MPD=∠FBD,
    ∵PN∥AD,
    ∴∠PNB=∠A,
    ∴∠MPN=∠MPD+∠NPD=∠FBD+∠A+∠DBA=122°,
    ∴∠PMN=(180°﹣122°)=29°,
    ∴∠F=∠PMN=29°,
    故答案为:29°.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1)若AB=10,CD=24,∠ABD=30°,∠BDC=120°,求EF的长.
    (2)若∠BDC﹣∠ABD=90°,求证:AB2+CD2=4EF2.

    【分析】(1)取BD的中点P,连接EP、FP,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PE∥AB,且PE=5,PF∥CD,且PF=12,再证∠EPF=90°,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PE∥AB,且,PF∥CD,且,再证∠EPF=90°,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解:如图,取BD的中点P,连接EP、FP,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B=10,CD=24,
    ∴PE是△ABD的中位线,PF是△BCD的中位线,
    ∴PE∥AB,且,且,
    ∴∠EPD=∠ABD=30°,∠DPF=180°﹣∠BDC=180°﹣120°=60°,
    ∴∠EPF=∠EPD+∠DPF=90°,
    在Rt△EPF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EF的长为13;
    (2)证明:由(1)可知,PE是△ABD的中位线,PF是△BCD的中位线,
    ∴PE∥AB,且,PF∥CD,且,
    ∴∠EPD=∠ABD,∠DPF=180°﹣∠BDC.
    ∵∠BDC﹣∠ABD=90°,
    ∴∠BDC=90°+∠ABD,
    ∴∠EPF=∠EPD+∠DPF=∠ABD+180°﹣∠BDC=∠ABD+180°﹣(90°+∠ABD)=90°,
    ∴,
    ∴AB2+CD2=4EF2.

    12.如图,两个等腰Rt△ABC和Rt△CEF,点B在CE上,∠ABC=∠E=90°,连接AF,取AF的中点M,连接MB.求证:BM∥CF.

    【分析】如图所示,延长AB交CF于点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D,推出BM是△ADF的中位线,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如图所示,延长AB交CF于点D.
    ∵∠ABC=90°
    ∴∠CBD=90°
    ∵Rt△ABC和Rt△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ECF=45°,
    ∵BC=BC,
    ∴△ACB≌△DCB(ASA),
    ∴AB=BD,
    ∵点M是AF的中点,
    ∴AN=FM,
    ∴BM是△ADF的中位线,
    ∴BM∥CF.
    类型三 中位线的构造方法总结
    (一).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2)求∠MPN的度数.

    【分析】(1)连接DC和AE,AE交CD于点M,证明△ABE≌△DBC,得到AE=DC,利用中位线的性质证明PM=PN;
    (2)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把∠MPA+∠NPC转化成∠MCA+∠MAC,根据∠DMA=∠MCA+∠MAC可知求出∠DMA度数即可.
    【解答】解:(1)连接DC和AE,AE交CD于点M,
    在△ABE和△DBC中,

    ∴△ABE≌△DBC(SAS).
    ∴AE=DC.
    ∵P为AC中点,N为EC中点,
    ∴PN=AE.
    同理可得PM=DC.
    所以PM=PN.
    (2)∵P为AC中点,N为EC中点,
    ∴PN∥AE.
    ∴∠NPC=∠EAC.
    同理可得∠MPA=∠DCA
    ∴∠MPA+∠NPC=∠EAC+∠DCA.
    又∠DQA=∠EAC+∠DCA,
    ∴∠MPA+∠NPC=∠DQA.
    ∵△ABE≌△DBC,
    ∴∠QDB=∠BAQ.
    ∴∠DQA=∠DBA=60°.
    ∴∠MPA+∠NPC=60°.
    ∴∠MPN=180°﹣60°=120°.

    (二) 利用角平分线和垂直构造中位线
    1.如图,在△ABC中,AB=6,AC=4,AD,AE分别是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F⊥AD于点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1 B.2 C.4 D.
    【分析】延长CF交AB于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 AG=AC=4,FG=CF,进而求出B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延长CF交AB于G,
    ∵AD为△ABC的角平分线,CG⊥AD,
    ∴△ACG是等腰三角形,
    ∴AG=AC=4,FG=CF,
    ∴BG=AB﹣AG=6﹣4=2,
    ∵AE为△ABC的中线,
    ∴EF是△BCG的中位线,
    ∴EF=BG=1,
    故选:A.
    2.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CE平分∠ACB,AE⊥CE于点E.
    (1)求证:DE∥BC;
    (2)若AC=5,BC=7,求DE的长.

    【分析】(1)根据CE平分∠ACB,AE⊥CE,运用ASA易证明△AC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EF,CF=AC,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就可求解.
    【解答】解:(1)延长AE交BC于F,
    ∵CE平分∠ACB,AE⊥CE于点E,
    ∴∠ACE=∠FCE,∠AEC=∠FEC=90°,
    在△ACE和△FCE中,

    ∴△ACE≌△FCE.
    ∴AE=EF,
    ∵点D是AB的中点,
    ∴AD=BD,
    ∴DE是△ABF的中位线.
    ∴DE∥BC;
    (2)∵△ACE≌△FCE,
    ∴CF=AC=5,
    ∵DE是△ABF的中位线.
    ∴DE=BF=(BC﹣AC)=(7﹣5)=1,
    故DE的长为1.

    (三) 倍长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如图,△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EF=90°,BA=BC,EB=EF,
    连接AF、CF,M为AF的中点.
    (1)如图1,当A、F、B共线时,求证:ME=CF;
    (2)如图2,当A、F、B不共线时,求证:ME=CF;
    (3)设BC=2,请直接写出BF+AF+CF的最小值.

    【解答】(1)证明:如图1中,延长FE到D,使ED=EF,连接AD、BD,
    ∵△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DF,
    ∴BE垂直平分DF,
    ∴∠BDE=45°,
    ∴△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BF,∠DBF=90°,
    在△ABD和△CBF中,

    ∴△ABD≌△CBF(SAS),
    ∴AD=CF,
    ∵M为AF的中点,DE=EF,
    ∴ME是△ADF的中位线,
    ∴ME=AD,
    ∴ME=CF.

    (2)证明:如图2中,延长FE到D,使ED=EF,连接AD、BD,
    ∵△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DF,
    ∴BE垂直平分DF,
    ∴∠BDE=45°,
    ∴△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BF,∠DBF=90°,
    ∵∠CBF+∠ABF=∠ABC=90°,
    ∠ABD+∠ABF=∠DBF=90°,
    ∴∠CBF=∠ABD,
    在△ABD和△CBF中,

    ∴△ABD≌△CBF(SAS),
    ∴AD=CF,
    ∵M为AF的中点,DE=EF,
    ∴ME是△ADF的中位线,
    ∴ME=AD,
    ∴ME=CF.

    (3)解:如图3中,以CF为边在CF的右侧作等边△CFM,将△CFB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ME,连接AE,作EH⊥AC于H,在EH上取一点D,使得CD=DE,连接DC.
    ∵CF=FM,FB=ME,
    ∴AF+CF+FB=AF+FM+ME,
    ∵AE≤AF+FM+ME,
    ∴当A,F,M,E共线时,AF+FC+BF的值最小,
    ∵∠ACB=45°,∠BCE=60°,
    ∴∠ACE=45°+60°=105°,
    ∴∠ECH=75°,
    ∵∠H=90°,
    ∴∠CEH=15°,
    ∵DC=DE,
    ∴∠DCE=∠CED=15°,
    ∴∠CDH=∠DCE+∠DEC=30°
    设CH=a,则DC=DE=2a,DH=a,EH=a+2a,
    在Rt△ECH中,∵EC2=CH2+EH2,
    ∴22=a2+(a+2a)2,
    ∴a==(负根已经舍弃),
    在Rt△AEH中,AH=2+=,EH=,
    ∴AE===+.

    (四) 已知一边中点,取另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AC=BD=2,则EF的长是(  )

    A.2 B. C. D.
    【分析】取BC的中点G,AD的中点H,连接EG、GF、FH、H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别求出EG、GF,得出四边形EGFH为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取BC的中点G,AD的中点H,连接EG、GF、FH、HE,
    ∵E,G分别是AB,BC的中点,AC=2
    ∴EG=AC=1,EG∥AC,
    同理:FH=AC,FH∥AC,EG=AC,GF∥BD,GF=BD=1,
    ∴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AC=BD,
    ∴GE=GF,
    ∴平行四边形EGFH为菱形,
    ∵AC⊥BD,EG∥AC,GF∥BD,
    ∴EG⊥GF,
    ∴菱形EGFH为正方形,
    ∴EF=EG=,
    故选:D.
    (五) 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点F.
    (1)求证:PB=3PF;
    (2)如果AC的长为13,求AF的长.

    【分析】(1)本题可通过构建中位线来求解,过D点作DE∥BF,交AC于E;则DE、PF分别是△CBF、△ADE的中位线,可根据BP、PF与DE的比例关系求出BP、PF的比例关系.
    (2)由(1)可知:E、F是AC的三等分点,由此可得出AF的长.
    【解答】解:(1)证明:如图所示,过D点作DE∥BF,交AC于E,
    因为AB=AC,AD为△ABC的高,
    所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D为BC的中点,
    所以DE=BF.
    同理,因为P为AD的中点
    所以PF=DE,即PF=BF,所以BP=3PF.
    (2)由(1)得:PF、DE分别是DE、BF的中位线,
    ∴AF=EF,CE=EF.
    ∴AC=AF+EF+CE=3AF.
    ∵AC=13,
    ∴AF=.
    相关试卷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2讲 二次根式的运算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2讲 二次根式的运算专题复习,文件包含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2讲二次根式的运算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2讲二次根式的运算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07讲 幂的逆用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07讲 幂的逆用专题训练,文件包含第07讲幂的逆用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第07讲幂的逆用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讲 角度相关知识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讲 角度相关知识专题复习,文件包含第18讲角度相关知识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第18讲角度相关知识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重难点讲义】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07讲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