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4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4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49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52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54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56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744818/0-169268073059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研习任务》2(教学课件),共16页。
单元研习任务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目录页01 活动一《阿Q正传》《边城》专题讨论会抛出问题鲁迅和沈从文都十分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却有很大的不同。研读本单元的两篇小说,完成下列任务。通读《阿Q正传》全篇,思考几个问题:鲁迅说他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有人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并阅读相关评论,围绕“说不尽的阿Q”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你是否有类似的阅读感受?循着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思考探究,形成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评论,看看这些评论中有哪些说法可以支撑或者丰富你的观点。然后以《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班级或者小组内交流。思路点拨1.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动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1)鲁迅先生自己的一些文章,如《呐喊自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等,透露了一些作家的创作意图。(2)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中寻找答案。(3)从鲁迅作品的选材角度思考。(4)从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担当角度探究。(5)从对鲁迅的研究文章中寻找答案。思路点拨2.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在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辩证的看问题,要有理性思维的方式,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攻击别人;阐发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成理。思路点拨3.对《边城》中的“矛盾”的思考角度很多,比如:(1)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2)人物内心的矛盾。(3)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矛盾(爱情与亲情、职责的矛盾等)。(4)边城中人性的善与恶的矛盾。(5)作家对人性美的讴歌与作品中人性美的失败的矛盾。(6)作家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参考范例点击下面链接打开文章《阿Q正传》创作动机探究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中的矛盾》发言提纲02 活动二现当代文学读书讨论会抛出问题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研读本单元课文,回顾初中以来学过的相关文章,再拓展阅读一些现当代作品,从下面任务中任选一项,在老师指导下举办一次“现当代文学读书研讨会”。1.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赞同这种概括?联系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本单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2.阅读本单元作品,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再拓展阅读他的一些作品,从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选择其一,深入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全班研讨交流。思路点拨1.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思考。2.从宏观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特点和某些作家的作品进行审视和分析。3.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感时忧国”意识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作家。4.对现代作家某个方面的认识,选择角度尽量要“小”,选择其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即可。5.参考别人的研究,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不成熟的思考。参考范例中国现代文学的“感时忧国”意识对现代作家某个方面的认识点击下面链接打开文章03 活动三探究语言表达技巧抛出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思路点拨1.要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和鉴赏习惯。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入体会语言审美的妙处。3.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感时忧国”意识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作家。4.对现代作家某个方面的认识,选择角度尽量要“小”,选择其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即可。5.在题目提供的准确、清晰、恰当、生动、形象、传神六个方面中选定其中一个方面。6.分析时本单元的大部分文章都要涉及到,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文章。参考范例词句出彩 传神递韵点击下面链接打开文章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