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 城市和交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 城市和交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 城市和交通一、选择题1.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现今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正将更多的“枝叶”伸向广袤的雪域大地。其中,川藏铁路于2014年动工修建,计划在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下图是青藏铁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图。据此完成1~3题。1.上图可以反映出( )A.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均保持逐年增长B.旅客周转量2014年增长最快C.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D.旅客周转总量超过货物周转总量2.修建川藏铁路的意义为( )①重构了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②打造了西藏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便捷通道③使西藏成为连接东亚和南亚的“枢纽”④与青藏铁路相比成本更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设的铁路”,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高寒 B.冻土 C.成本 D.缺氧2.绿波交通是指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读图,回答1~2题。1.绿波交通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 )A.自行车 B.私家车 C.地铁 D.轨道交通2.下列因素影响绿波通行的是( )①车辆的时速②新能源的使用③路段纵向干扰④实际交通流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如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1~2题。1.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起伏B.河流流向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2.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4.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地铁站 B.大型商场 C.汽车厂 D.生态保护区2.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5. “城归族”,即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农民工群体。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是( )A.城市工资收益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C.城市环境污染严重D.国家惠农政策实施2.“城归”现象增多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促进农村经济发展B.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乡村居民收入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6.如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2.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7.目前TOD已成为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开发模式。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公交、地铁为中心、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读图回答1~3题。1.TOD规划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居住区 B.乙—办公区C.丙—居住区D.甲—核心商业区2.TOD城市开发模式能够(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B.降低城市建设成本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3.下列最适宜实行TOD开发模式的城市为( )A.雄安 B.香港 C.乌鲁木齐 D.济南8.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3题。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2.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3.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9.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10.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2011~2015年(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大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都为西部省级行政区C.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新增城镇人口较多2.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11.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兴建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读图,完成1~3题。1.对图中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主要特征及最主要的有利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郊区 地价低B.城区 接近消费者C.城区 交通便利D.郊区 停车方便2.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郊区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3.网购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大幅增加②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规模显著扩大③大型购物中心部分门店功能转向展示或出现空置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根据材料推断(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2.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D.医药卫生用品和娱乐产业3.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A.孤岛型B.机场飞地型C.城市边缘型D.城市中心型13.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类型中,属于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14.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1~3题。1.M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租高,商业活动承租能力强B.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群体C.四通八达,便于客货集散D.靠近河流,水源充足2.该城市拟建设一大型钢铁厂,最佳的区位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城市规划范围内,未来可能建设高级住宅区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5.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1~2题。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基于(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16.读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群老年人口集聚中心对比表,回答1~2题。(双选)1.关于表格数据反映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B.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度高C.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属于低密区D.沿海地区大多为高密区2.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率提升具有较大影响B.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C.气候湿润度和地形对中部地区影响起决定作用D.西部地区受医疗水平、少数民族因素和户籍人数等因素影响较小17.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读海南岛位置图,完成1~2题。1.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区位有( )①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 ②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 ③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随着海南岛自由贸易港的建立,下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是( )①房地产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旅游产业 ④现代金融服务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阅读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如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如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城市功能区布局比较合理,①②③④代表城市常见用地和仓储用地。(1)判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2)列举图示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区位选择的理由。(3)说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在M位置选择的有利条件。
答案解析1.解析:1.C 2.A 3.C 第1题,结合图示可明显看出,旅客和货物周转并非逐年增长;旅客周转量2007年增长最快。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旅客周转总量与货物周转总量不具有可比性。第2题,成本不属于交通运输的意义。第3题,因为“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意味着其当年所面临的高寒、缺氧、冻土等问题均已得到成功解决。由题中“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可知,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成本。2.解析:1.B 2.D 第1题,由材料、图像信息可知,绿波交通主要是针对城市道路拥堵安装的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故主要是针对汽车,包括私家车。第2题,绿波交通受司机是否遵守规则,以及道路宽幅、路口间距、路段横向交通干扰、实际交通流量及时速有关,而与是否使用新能源、路段的纵向干扰无关。3.解析:1.C 2.D 第1题,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城镇分布。第2题,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4.解析:1.A 2.D 第1题,图示两块时间飞地,交通时间都小于周边地区,说明两块时间飞地交通便捷,则可能是位于交通站点处。第2题,公租房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捷之地,图示西北部交通时间较短而交通条件较好,且距离市中心较远而地价较低。5.解析:1.D 2.B 第1题,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说明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是国家惠农政策实施,D对。城市工资收益呈上升状态,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错。第2题,“城归”现象增多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A、C、D错。6.解析:1.D 2.A 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贵州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第2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7.解析:1.A 2.D 3.B 第1题,甲区域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可以判定地价较低,因此为居住区;乙区域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丙区域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可以判定为办公区。第2题,TOD城市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核心要素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第3题,香港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最适宜实行TOD开发模式。8.解析:1.A 2.C 3.D 第1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第2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第3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9.解析:1.B 2.A 3.C 第1题,地铁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人流量越大消费市场往往越大,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越全,其等级也就越高,故本题选择B。地铁站点的用地面积是根据服务等级而定的,A项所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错误。地铁站点的信息化水平高,其综合服务等级不一定高。地铁站点周边的环境质量对其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影响不大。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第3题,从图中可知,与河流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一级站点,推测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区,所以该城市最可能为多核心结构,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10.解析:1.D 2.A 第1题,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江苏,A错;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省级行政区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等,海南不是西部省级行政区,B错;上海、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并不大,C错;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江苏、广东新增城镇人口较多,D对。第2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住房需求必然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A对;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影响农村(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不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B错;新迁入城镇的人口主要为劳动年龄人口,这有利于城镇经济发展,很少会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会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C、D错。11.解析:1.A 2.B 3.D 第1题,根据图示大型购物中心分布可知,其分布于郊区,由于大型购物中心占地大,所以趋向于地价较低的郊区,所以A正确。第2题,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反之亦然。不同等级服务范围具有相互重叠性,所以B正确。第3题,根据材料“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分析③④对,选D。12.解析:1.B 2.C 3.C 第1题,图示乘车时间越短,车外时间占比越高,说明高铁不适合乘车时间较短的短途出行。第2题,高铁主要是客运,多为商旅出行人士乘坐,则高铁站附近商业适宜发展小件商品销售及餐饮等,不适合销售大件物品;故C正确。第3题,图示城市边缘型布局模式,高铁站既有交通优势,又紧邻城市而有市场优势,可以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孤岛型、机场飞地型因远离城区而常住人口少,难以形成经济中心;城市中心型,已经位于市中心,本身就是经济中心,难以形成新中心。13.解析:1.A 2.A 第1题,图甲人口在收缩,但经济与用地都在增长,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不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应是转型增长,故A正确。图乙人口、用地增长,但经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人口在收缩,用地基本不变,应是显著收缩型;图丁三个维度同时增长,应是持续增长型。第2题,图丁是持续增长型,三个要素同步增长,保持良性循环。即通过经济持续发展,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从而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因人口增长而土地空置率不高;这类城市多为现代型城市,以高科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14.解析:1.B 2.D 3.A 第1题,M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周围为住宅区,靠近消费群体,这是该地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第2题,钢铁厂易污染空气和水源,丁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对城区大气污染小,且不会污染城市水源;且丁地靠近铁路,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第3题,甲地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湖泊,远离铁路,环境条件好,最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15.解析:1.B 2.D 第1题,“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占地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相对小的国家。第2题,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会使城市建设占用土地过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对;与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失业人数增多关系不大,A、B错;城市面积扩大,会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C错。16.解析:1.BD 20.AB 第1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如东北城市群总人口多,人口密度小;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可能为高密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移,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对老年人口集聚度也有重要影响。17.解析:1.D 2.C 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条件有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第2题,自由贸易港的建立,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 、材料阅读18.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或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19.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与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注意要体现“变化”。第(2)题,图示苏中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第(3)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苏中,则省内必然存在人口迁移现象。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20.解析:第(1)题,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主要从其所处的位置和面积大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工业区一般位于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据此可推断出城市的主导风向。第(2)题,为获得洁净的水源,水厂应设置在河流的上游;为能更好地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多分布在河流的下游。第(3)题,M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且靠近火车站,客货流量大。答案:(1)①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的区域,应为商业用地;③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占地面积较广,应为工业用地;②类型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和商业区附近,靠近交通干线,应为仓储用地;④类型占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应为居住用地。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西南和东北方向,故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或西北风。(2)水厂位于河流上游,能够获得洁净水源;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流下游,能够集中处理污水。(3)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为便宜,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客货流量大,能够扩大服务范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8人口与城市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8人口与城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口与城市(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8人口与城市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8人口与城市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冲刺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冲刺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7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冲刺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