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12.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展开
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自1998年以来,高考语文第五大题题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出题有很大的试验性,从高考出卷情况以及各地的备考训练情况来看,“应用文的语段修改”、“句式变换”、“句子的仿写”(包括补写、续写)、“特定情境下的用语得体”等题型备受重视,其中尤以“句子的仿写”为训练热门,1994年、1998年、1999年高考语文卷内都出过这类题型,但是如果研究一下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大方向,研究一下高考试卷以及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的命题思路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就没有理由不重视“材料概括”这种题型。同句子的仿写相比,材料概括题把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语言表述结合起来考查,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更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因此它也更具有方向性,所以1999年全国高考曾出现过这类题,2000年春季高考也出现了这种题型。
从1999年高考得分统计情况来看,材料 概括题(试卷第26题)得分情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对这种题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重视不够,以至学生在应试时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导致失分。其实只要经过分析,针对这种题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的。
一般情况下,解答材料概括题,可分三步走:审题;分析概括材料;正确组织表述文字。
审题不仅要审题干,而且要审材料。审清题干要求,针对要求答题。同时材料概括题的材料与现代文阅读中的材料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要注意辨析材料性质和类型,以便于选择具体的解题方法。表述时要注意语言流畅,符合字数要求。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点探讨一下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单句的主干提取法
此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甚至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复杂的单句的材料。大家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8字)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这是1999年山东潍坊市高考模拟卷当中的一道试题。此则材料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主干是:主语—我,谓语—怀疑(或“持”),宾语—观点(或“怀疑态度”)。这样我们就可轻易地得出答案:我怀疑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的观点。(或:我对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例2:将下面这段话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国家税务局日前发布了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从事社区居民服务的下岗职工将在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此题也可按刚才的方法来完成:国税局日前规定从事社区居民服务的下岗职工将在三年内免征有关税款。也可以以“通知”作为主语:国税局日前发布的通知规定,从事社区居民服务的下岗职工将在三年内免征有关税款。
方法二:句式变换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题干中对内容的要求非常严格 (内容不能遗漏或改变等),而对字数要求相对较宽的材料。如去年南昌市 (1999年5月)高考模拟试卷中的 这道例题:
例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划线的部分简缩在38字以内,内容不能遗漏或改变。每组数字只算一个字,标点不计。(4分)
据世界信息技术和服务联盟发表的一份报告称,1997年全球科研经费总数为1.8万亿美元,而1992年为1.3万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了五千亿美元,增长率比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高出27%。其中,美国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列第一位,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854美元列第二位,加拿大列第三位,英国列第四位,德国列第五位。这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对应。
通过分析题干和材料可确定,材料中“美国”、“日本”等国家名称,具体的经费数额,位次排列等信息都不能遗漏可改变。这是典型的利用句式变换法概括材料的题目,从分析划线句可知,前面两个分句结构相似,而后面三个分句结构也相似,因此只要把这两部分的结构重组就可得出结论:美国、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854美元分列一、二位,加拿大、英国、德国分列三至五位。
方法三:寻找主题词法
能适用此方法的材料往往对字数要求相对严格,而且内容上有个共同特点,整篇材料是围绕着某个核心词展开的。我们不妨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主要信息。
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76个提名作品。颁奖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32个舞蹈经典精品及“20世纪杰出舞蹈家”折桂者。
。(不超过20字)
这是广州市1999年高考模拟题,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得分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考生不善于从寻找主题词入手,本则材料主要是讲了两则信息,一个是“评审工作”,一个是“颁奖会”。至于这两者的名称“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根据字数规定只能用不到8个字概括剩下来的内容,那么在两者之间究竟怎么进行取舍呢?我们就要看哪个才是主题词。 从两者关系看,“评审工作”是“颁奖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目的。所以主题 词很显然是“颁奖会”,现在前期准备已经完成 ,方式、内容亦已确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答案可以是“中华20世纪舞蹈经典颁奖会即将进行”。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往往还只停留在表面,没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概括。
当然,无论是从1999年高考还是从2000年春季高考情况来看,材料概括题所选的材料都较复杂,信息量大,这些材料的概括我们就很难再用以上三种方法了,对于那些篇幅长,信息量大的材料,我们可以选择第四种方法。
方法四:筛除次要信息法
要能运用此种方法,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这里讲的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材料表达主旨的实质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指评价性的、重复性的、示例性的、解释性的一些信息。在确定信息主次前一定要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类别,明确信息点的属性,以便正确区别主次。下面我们结合2000年高考题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例5:下面是一则消息。按后面的要求完成(1)(2)两题。
①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和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办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②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结合的产物。③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间的感觉。④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一天的收入就超过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⑤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⑥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1) 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字。
(2) 为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0字。
这则材料比较长,信息量相对较大。但从信息的主次上来看,符合新闻表达主旨的是1、4、5三句。而2、3两句则是属于解释性的信息,是用来解释新名词的,6句则是题外话。因此在回答第一题时,就不应该写进这三句话的内容。至于第5句虽然符合新闻表达主旨,但也是有关此则事件的意义性质的评价信息,鉴于导语的高浓缩性,我们在回答第二题时也应删去此句话的内容。又如:
例6: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
①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③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④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⑤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⑥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⑦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⑧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这是北京东城区高考模拟卷中的一道题目。从题干内容看,这是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其中2、6、8三句同为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就的,有重复性,在取舍时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体味它们的外延,从材料的表达主旨以及所介绍人物的本身特点出发,仔细辨析,从而选择最佳内容,如上例,第2句的评价比第6句更准确,更直接,更简明。而第8句中的“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的内容则完全与材料的表达主旨无关,这些都应该舍去。再如4、7两句都是对爱因斯坦的评价,综合辨析两句话意义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得出第4句话的内容更符合爱因斯坦的实际情况。
当然,我们在完成那些文字较长信息量较大的材料概括题时往往会矫枉过正,把一些重要的信息也筛除了,而且这些被筛除的信息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或它们与其它一些重要信息是构成并列关系的,所以千万要注意:
一、 提防并列信息的遗漏。如:
例7: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味觉占1%。在记忆方面,只听不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
概括出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很多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往往把原文中的“人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当作是本则材料的中心句,结果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而事实上本则材料谈到的应该是两方面的内容:“人在接受知识方面”;“人在保持记忆方面”。“接受知识”和“保持记忆”本就不是属于同一件事情,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人在接受知识、保持记忆方面,主要靠视觉和听觉。这就是典型的并列性信息的遗漏。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注意一些并列关系的外在特征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如关联词、分号等等,刚才的这个例子就隐含着一个关联词语“在……方面;在……方面”。再看下面一例。
例8:阅读下面有关的数据,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4.2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为1.35亩。
结论:
观点:
这道题看似简单,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往往会答成“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人均耕地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或发展中国家)”或“中国人均耕地正在不断减少”等等五花八门的答案。究其原因,就 是因为没注意一个表并列的标点符号-----分号,从而导致重要信息的遗漏。从学生的答案看,都是仅仅概括了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明白材料中谈及的美国、印度只不过列举了两个典型而已,一个是人少地广,一个则是人多地广,它们的人均耕地都超过了或者说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从整句话的结构来看,分号前的一个分句应该是中国人均耕地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这是一种空间上的横向比较;而后一个分句则是中国人均耕地现在与解放时的比较,这是一种时间上的纵向比较。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应该概括为: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二、我们在完成较长的材料概括题时还要注意善于抓关键词关键句。
这里讲的关键句是指那些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或承上,或启下,或既承上又启下;前后照应的句子;文段的起始句或结束句。关键词是指一些表语意转折、递进、总结、指代、解释的词语。如果我们在解题时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9: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的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3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1500 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不超过22个 字)
这道题目是1999年高考第26题,材料较长,信息较多,在概括时如果不能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就很难得出正确答案了,从整则材料看,材料中“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是一句表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这句话对浓缩信息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上文的内容是讲电信收费的,而下文则是讲邮资收费的,这样就不必纠缠于各种名词信息(如电话通话费、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等)的概括了。给我们概括信息要点提供了很大帮助。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材料概括题是一种能力要求很强的题型,答案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多维性,它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只要我们能抓住它的内在规律和解题技巧,我们还是能够牢牢地把握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