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1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2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3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4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5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6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7页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均田制,“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危及政权统治,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政策重农抑商,5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土地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实质是土地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古代经济关系的基础★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经济制度①土地制度演化反映生产力水平发展②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反作用③土地制度决定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恩格斯说“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重点讲解 (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②土地实际上被贵族控制,奴隶集体耕作
    ①受封者和耕作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买卖和转让,要交贡赋。)
    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
    “公田”被抛荒, “私田”变私有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
    荒地大量被开垦,兼并战争频繁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重点讲解 (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一)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概念:地主出租土地、按契约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经营方式原因:过程:战国——产生, 汉代——扩大, 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渐成主流,普及全国
    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根因)
    ①佃农拥有更多自由,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②佃农自主权扩大,积极性提高,有利农业发展。
    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⑤有利于社会稳定。   (雇佣劳动关系)
    地租形式变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经营方式1.自耕农土地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封建土地主要经营方式。(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宋代租佃关系的特征(1)契约形式。(反映了佃户地位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2)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态,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在某些租佃关系高度发展的地区,如两浙路,租佃制呈复杂化趋势,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政府、官僚地主和寺院,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反应了商品经济对农业的冲击,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三——田庄经营
    特点:1)田庄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质,大土地所有制2)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3)劳动者从事繁重的劳动,承担军事义务(部曲)。4)田庄经济实行集体劳动5)吸纳流民,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会生产
    原因: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的存在(根本) 2)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观念的影响 3)土地保值增值,商业资本购买地产 4)宋以后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5)社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二、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土地兼并
    政治上:使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使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地主:封建地租重,更乐意买田置地, 推动租佃关系发展, 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怎么办?为什么?结果怎样?
    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目的: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维护小农经济,进而维护封建统治。
    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例如:
    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1)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无主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2)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瓦解:均田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1: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ù] 也” 材料2: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目的:(1)维护政权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根本目的) (2)保护小农经济,确保徭役赋税。 (直接目的)
    三、政策因素:重农抑商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⑤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限制商 人的经营范围、重征商税。②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困辱之、 严禁购置土地;推行官营专卖政策;强行迁徙富商到长安;“告缗”“算缗”
    ③中唐: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政策松动)④宋代:国家放宽了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政策进一步松动)⑤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盘剥商人; 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战国前:战国—秦汉: 中唐以来: 明清: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商业繁荣。——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①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①促进了农业,强化小农经济,②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海禁”和“闭关锁国”
    问题1: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屈大均《广东新语》
    “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
    直接原因: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重要原因:盲目自大,认为无需与外国通商
    清廷限制商人出海贸易的规定: 出海人必须由地方官给照,守口官弁查验放行;出海经商之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

    相关课件

    专题六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六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夯实基础,刀耕火种,什么是“刀耕火种”,概念阐释,南稻北粟,合作探究,垄作法,宝瓶口,战国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推恩令,稳定边疆,唐朝藩镇割据图,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玄宗节度使,五代建立者简历,共性何在,进一步强化,完善并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五 两次鸦片战争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十五 两次鸦片战争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近代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基本性质,两个基本任务,三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整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是部分的意思,两对矛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