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2)第6章 生物的进化(A卷·知识通关练)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5章 生物的进化(A卷·知识通关练)
核心知识1.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答案]C [解析] 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故选C。
2.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来航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来航鸡的培育成功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并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通过遗传使这些被选择下来的性状不断地积累加强,就逐渐地形成了现代品种多样的家鸡。例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人工选择下去,鸡的产蛋多这一性状会逐代积累并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良种鸡,如莱杭鸡。 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因此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正确。故选B。
核心知识2.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3.淡色库蚊是多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科研人员对使用杀虫剂的四个地域的淡色库蚊种群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淡色库蚊四个地理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差异
B.杀虫剂诱导淡色库蚊由敏感型突变为抗药型
C.a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丁>丙
D.杀虫剂对四个地理种群的定向进化发挥一定作用
[答案]D. [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题中四个地理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其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即基因库存在差异,A错误;杀虫剂的使用是选择抗药型个体,而不是诱导敏感型突变为抗药型,B错误;甲地a=(16×1/2+30)/85=38/85≈0.447;乙地a=(44×1/2+23)/83=45/83≈0.542;丙地a=(26×1/2+6)/87=19/87≈0.218;丁地a=(30×1/2+15)/91=30/91≈0.330,a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丁>丙,C错误;由表格可知,杀虫剂对四个地理种群向抗药型方向定向进化发挥一定作用,D正确。故选D。
4.(2023·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某种蛾的褐色(A)与白色(a)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一年,基因型aa的比例为40%,褐色个体中杂合子占60%。第二年,由于环境变化,天敌对褐色个体捕食较多,褐色个体较前一年减少10%,白色个体增加10%,褐色个体中基因型比例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年A基因的频率为60%
B.环境变化引起蛾的白色突变增多
C.第二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相同
D.第二年a基因的频率大于58%
[答案] D [解析] 第一年,aa=0.4,Aa=0.6×0.6=0.36,AA=0.6×0.4=0.24,A基因频率为0.24+0.36×1/2=0.42,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因此引起蛾的白色突变增多不是环境变化引起的,B错误;由于第一年白色个体数量少,褐色个体数量多,二者对应增加或者减少10%,导致第二年种群数量比第一年的种群数量少,C错误;由A选项的计算可知,第一年a基因的频率为:1-0.42=0.58,由于自然选择导致a基因频率增加,因此第二年a基因的频率大于58%,D正确。故选D。
核心知识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5.东非的坦葛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丽鱼,其中坦葛尼喀湖有200多种,马拉维湖有300~500种,它们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由于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两湖具有形态结构相似的丽鱼(如图),但坦葛尼喀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马拉维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湖中的丽鱼不存在生殖隔离
B.两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C.A′与B′鱼的遗传物质的相似度比与A鱼相似度高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解释两湖丽鱼种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两湖中的不同丽鱼,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两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B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坦葛尼喀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马拉维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因此,A′与B′鱼的遗传物质的相似度比与A鱼相似度高,C项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解释两湖丽鱼种数众多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故选C。
6.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因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种群是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两种海龟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故其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即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B。
7.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所隔形成湖泊Ⅰ、II,原湖泊中某种鱼M在湖泊Ⅰ、II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过程
B.A和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某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鱼A、D属于不同的物种,即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二者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是相同的,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D错误。故选C。
核心知识4.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 AA个体为24%, aa个体为4%。乙种群: Aa个体为48%, 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所处的环境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 已知甲种群AA个体为24%, aa个体为4%,则Aa个体为72%。A的基因频率=24%+1/2×72%=60%,a的基因频率为40%。已知乙种群Aa个体为48%, aa个体为16%,则AA个体为36%,A的基因频率=48%+1/2×36%=60%,a的基因频率为40%。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无法判断哪一个种群所处环境变化剧烈,AC错误;无法判断种群的基因突变率,B错误;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故所处的环境基本相同,D正确。故选D。
9.某种蛾子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黑色对灰色为显性,分别由D、d基因控制。如图为三个地区内黑色表型频率以及D基因的频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非工业区表现为黑色的个体中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8/19
B.在工业区中,环境可通过影响灰色个体的出生率而影响灰色个体的数量
C.若工业区1的污染继续加重,当d基因频率降为0后即产生新的物种
D.若工业区2中蛾子D基因频率下降至0.2,此时黑色表型的百分比约为36%
[答案] C. [解析] 在非工业区D的基因频率为0.1,d的基因频率为0.9,黑色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0.1×0.9×100%=18%,黑色纯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0.01,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8/19,A正确;在工业区,变黑的环境不利于灰色个体的生存,某些个体可能没有交尾产生后代就被捕食,环境通过影响灰色个体的出生率而影响灰色个体的数量,B正确;若工业区1的污染继续加重,当d基因频率降为0后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因为个体之间没有生殖隔离,C错误;工业区2经环境治理,D基因频率下降为0.2,d的基因频率为0.8,黑色表型的比例约为0.2×0.2×100%+2×0.2×0.8×100%=36%,D正确。故选C。
10.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答案]C. [解析]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100%=4%,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也为4%,A正确;根据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得BB的基因型频率为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32%,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64%+32%)]×1/2×100%≈17%,B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64%、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2%、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雄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80%,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b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该果蝇种群的进化,D正确。故选C。
核心知识5.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
B.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C.协同进化既存在于食植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也存在于植物和食植动物之间
D.生物多样性会随群落演替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但该群落中不会发生生物进化
[答案]C. [解析] 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这一说法过于绝对,物种的多样性不仅取决于环境温度,也取决于其他环境条件,A错误;引入的外来物种,若不适应引入地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天敌制约其生长,则一般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B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互相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食植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植物和食植动物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群落的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产生生物进化,D错误。故选C。
1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体色在19世纪中叶以前几乎都是浅色的,随着工业的发展,树皮被工厂排出的煤烟熏成黑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桦尺蛾成为了常见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桦尺蛾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了桦尺蛾进化的方向
C.桦尺蛾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发生改变
D.桦尺蛾天敌的存在促进了桦尺蛾种群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桦尺蛾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故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桦尺蛾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体色的变化体现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会发生改变,C错误;桦尺蛾与其天敌能共同进化,桦尺蛾天敌的存在促进了桦尺蛾种群的发展,D正确。故选C。
13.据英国《每日却报》近目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共同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小型鳄鱼的进化与其他生物没有关联
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种群
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 恐龙与小型鳄鱼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之间的进化可能是相互影响的,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A。
核心知识6.综合类题目
14.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1)在一个非常大的家蝇种群中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T、t与R、r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_ _RR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
(2)下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d表示 ______________。
(3)共同进化是指_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
[答案] (1) 25% 4%
(2)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 (1)分析题意可知,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4%=16%,所以残翅tt=16%,即t的平方为16%,所以t=40%,则T=60%,长翅短肢21%+残翅短肢4%=25%,即短肢rr=25%,所以r=50%,故R=50%,则基因型为_ _RR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50%=25%,ttRR为40%×40%×50%×50%=4%。
(2)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d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则标志着c新物种的形成。
(3)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5.(2023春·河北廊坊·高一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隔离。依据现代进化理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________。
(2)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生殖隔离三个环节,依据______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3)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可以概括为_____。
(4)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生殖 地理隔离
(2)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解析] (1)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生殖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2)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三个环节。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依据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4)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