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知识通关练)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章 免疫调节
知识通关练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吞噬细胞受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B. 人被毒蛇咬伤,需要注射抗毒血清(抗体)以减弱毒素的伤害
C. 细胞毒性T细胞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的
D.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2.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A.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 B. 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C.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D. 结核杆菌进入宿主细胞引起的免疫
3.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 推论 |
A. | 损害呼吸道黏膜 |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
B. | 改变T细胞数目 | 影响特异性免疫 |
C. |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 影响细胞免疫 |
D. |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 影响体液免疫 |
A. A B. B C. C D. D
4.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类型、所用的蛇毒以及制备的抗毒血清与下列选项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B. 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 细胞免疫、抗体、抗原 D. 体液免疫、抗原、抗体
5.下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
B. 当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C. 骨髓和胸腺均属于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产生、成熟的场所
D. 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
6.科学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巨噬细胞和T细胞
B. B细胞只需与图示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即可发生分裂、分化
C. 图中T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
D. 免疫调节也可以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
7.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 )
A. 反应快而强 B. 反应快而弱 C. 反应慢而强 D. 反应慢而弱
8.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 艾滋病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
9.T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B. 环孢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 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 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10.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 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
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 图中物质Ⅰ为抗原,物质Ⅱ为抗体
1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 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并都需要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C. 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 内环境中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12.下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 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D.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13.图是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和靶细胞的参与
B. 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C. 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状态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会受到抑制
D. 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就能彻底消灭进入细胞的病原体
14.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 乙为效应B细胞,可由成熟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 物质M为抗原,由甲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乙细胞
D. 物质M为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
15.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吞噬细胞④淋巴细胞⑤红细胞⑥抗体⑦淋巴结⑧纤维蛋白原.
A. ①②③④⑥⑦⑧ .
B. ①②③④⑥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⑥⑦⑧
16.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沙眼衣原体 B. 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胃液中的盐酸杀死中性或碱性细菌 D. 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防御天花病毒
17.中国科学家宣布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器官移植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C. 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 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18.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A. 辅助性T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巨噬细胞
19.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在骨髓中起源并发育成熟 B. 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 都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D. 都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0.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
B. 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C. 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D. 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21.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 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在骨髓中有大量T细胞生成并发育成熟的结果
22.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 抗体 B. 抗原 C. 细胞因子 D. 溶菌酶
23.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首次接触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B.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C.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B细胞,使之大量死亡
D. 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2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 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已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25.关于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
B. 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C. 前者分泌抗体, 后者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 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
26.某人感染了HIV,5年后被诊断出患淋巴瘤。最可能的原因是HIV感染直接导致( )
A. HIV大量寄生在B细胞内 B. 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丧失
C. B细胞无法转化为浆细胞 D. 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
27.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与识别和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
A. 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B.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C. 免疫监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D.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28.少数人对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过敏,,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烯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 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
D. 青霉素可直接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
29.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B.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D. 主要和抗体的作用有关
30.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存在传播风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31.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如图a所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______。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______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 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______。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如图b所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______。
32.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抗原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居家自测等特点。
(1)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有 ______种含氮碱基。核酸检测常用到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
(2)抗原检测试剂盒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N蛋白的抗体,检测时加入待测者的鼻拭子,若显示出2条带,则检测结果为阳性,这种检测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冠病毒有多种蛋白质,选择N蛋白作抗原来制备抗体,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如图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 ______。
(2)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 ______细胞,后者发生特定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为 ______细胞。
(3)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 ______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 ______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34.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流程如下:将样品加入样品垫,溶有样品的液体介质将借助纸层析的原理沿试纸向吸水垫的方向移动。结合垫上吸附有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标记的两种可移动的物质(新冠抗体1和鼠IgG),T线处固定有新冠抗体2,抗体1和抗体2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不同位点结合。C线处固定有抗鼠IgG的抗体。请回答:
(1)疫情期间,对易地流动人员实行集中隔离不少于14天的原因是 ______。
(2)新冠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选择性入侵肺部细胞,为了消灭侵入肺部细胞的新冠病毒,人体产生的 ______会裂解含新冠病毒的肺部细胞,暴露出新冠病毒,然后体液中的抗体与之结合形成沉淀,再由 ______将其清除。
(3)若样品中不含有新冠病毒,则T线不变色,C线变红色,该过程中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共有 ______次;若 ______,则检测为阳性,说明样品中含有新冠病毒。
35.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综合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______ 功能。细胞因子是由 ______ 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 ______ 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图中浆细胞是由 ______ 分裂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每秒可以产生2000个抗体,其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______ 。
(3)人类可怕的艾滋病,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人体的 ______ 细胞,使之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疾病,它是一种 ______ 病。
(4)研究发现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