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知道农业原始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
过程与方法 | 识读《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的特点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
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谜语
谜语一
水里生来水里长,
小时绿来老时黄,
去掉外壳黄金甲,
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
谜语二
白如玉,
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
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
学生:水稻。
教师:水稻颗粒饱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农作物,我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那么水稻最早是在哪里种植的?由哪一原始居民普遍种植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步入原始的农耕时代,去体味远古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吧。
新课探究: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史料研读:
材料一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粟,出土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七千三百年左右。
材料二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材料三 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值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答案提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流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答案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
问题探究: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典型的代表有哪些?
答案提示:数量多、分布广,多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长江和黄河为原始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适宜原始居民的生存。典型的代表是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
三、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1.居住房屋
具体解读:河姆渡居民居住干栏式的房屋,过定居生活。
问题探究:探究一: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
答案提示:河姆渡原始居民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探究二: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使人类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业
问题探究: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从以上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答案提示:图一中的“骨耜”,主要用途是耕地,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图二中的“稻谷”,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图三说明河姆渡人除了农耕之外,还进行采集活动,生活条件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
3.畜牧业:会饲养家畜
4.手工制作:河姆渡居民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四、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居住房屋
【图片展示】
具体解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一半地下、一半地上,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2.农业
(1)【图片资料】
(2)具体解读:
①半坡原始居民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用石刀等收割庄稼。
②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粟粒,说明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在每年的秋收后,把一部分粮食储藏在仓窖和住房里,供一年食用。
3.畜牧业
史料研读:
材料一 经考古发现,在半坡遗址里发现小猪骨骸,这些猪仔可能是饲养后杀掉食用的。
材料二
具体解读:
(1)材料一说明半坡原始居民会饲养家畜。
(2)材料二说明半坡居民用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4.手工业
具体解读:
(1)半坡居民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2)半坡居民还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五、比较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
答案提示:
相同点 | 从事农业生产 |
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 |
饲养家畜 | |
使用磨制石器 | |
制作陶器 | |
不同点 | 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 |
房屋结构不同 |
课堂小结: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半坡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这些都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程学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