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作业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10/14752431/0-16928590280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作业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10/14752431/0-16928590280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作业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10/14752431/0-16928590280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作业设计】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作业设计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作业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作业设计),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单元分析,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时作业,单元质量评价标准及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属于“水平三运动技能——篮球”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
念和能力。
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与成功;
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移动、运球、投篮等技能,在比赛中运用篮球简单战术;
在篮球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
通过篮球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二)教材分析
篮球教材内容价值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体育
五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篮球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一
第六章
2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二
第六章
3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三
第六章
4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四
第六章
5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五
第六章
6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六
第六章
7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七
第六章
8
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八
第六章
篮球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具有关注度高,普及广泛,集体性强以及强 调攻守转换等特点,是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篮球运动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机智果敢、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篮球教材的设计思路
在小学基础上,本年级选编了基础技术、组合技术、篮球比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所学的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重要组合技术,是在篮球运球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能够对学生今后学习行其他篮球技术打下良好基 础。本教材的重点是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变速直线、曲线运球,难点是变速运球和传接 球的组合技术练习。
篮球教材搭配建议
学生在掌握基础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可根据本单元所学组合练习方法,作为单元比赛或考核的内容,也可针对篮球比赛的规则、场地、器材等要素进行简化,创设适合本学段能力水平的简化版篮球比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朝气蓬勃的身心特点,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篮球是中学生喜爱,并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球类运动。此阶段学生主要以进一步发展球性和基本运控技能练习为主。本单元通过多样的活动器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运球游戏、教师示范与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游戏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不同条件下的变速直线、曲线运球,使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形成对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篮球活动,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在篮球游戏和比赛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时学习目标
(三)单元作业目标
通过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技术的作业练习,增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促进参与篮球运动锻炼的行为;
通过作业练习,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在练习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1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无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2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无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通过游戏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3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有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击地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准确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4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有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击地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准确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5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无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曲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头上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提高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 6 课时
掌握无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头上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
第 7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单手肩上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增强在篮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 8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单手肩上传接球的组合技术
提高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在比赛中,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时作业目标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体育作业设计方案是围绕“发展手部运球能力的组合练习方法”这一主题
展开设计,每次作业共设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理论知识作业、第二环节技能作业、
课时
作业目标
作业类型
作业功能
第 1 课时
掌握无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2 课时
掌握无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3 课时
掌握有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4 课时
掌握有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直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5 课时
掌握无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曲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6 课时
掌握无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曲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7 课时
掌握有障碍无信号条件下的变速曲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 8 课时
掌握有障碍有信号条件下的变速曲线运球,以及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组合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类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三环节体能作业,每个环节又有不同方案供选择。作业设计较全面完整,又有逐渐递难,活动设计较为具体,又具有一定弹性,区别对待,科学合理,为不同发展潜力和能力特征的学生提供可选择方案。同时鼓励学生把完成的作业以视频的方式发送到班级群,将作业比赛化,同学的点赞和老师的评论作为比赛的评判标准之一,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作业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参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评价,还包括技术单元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中单元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体育“健身育人”的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1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
第
—篮球运动起源及篮球运球次方法
作
业
撰写小作文:查阅“篮球运动及运球方法”的相关资料,结合课中讲授知识撰写 1 篇 100 字以上小作文。
1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1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移动:跨步
球性:行进
第间拨球
12.变速直线
次运球(无障
作碍、无信
业号)+双手胸前传接球
展示
预习
移动脚步跨步和球性练习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讲授得各种方法练习变速直线运球
变速直线运球和传球的组合练习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预习无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球(扫码第 2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
上半周完成(1-3 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 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1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1 课时)
内主要锻炼部位练习方法强度容
脚踝
双脚左右踝跳
双下肢
腿连续跳台阶
方法: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伸直,抬头挺胸,头向上顶,前脚掌蹬地,双臂屈肘带动身体有节奏、有弹性的连续双脚左右跳 跃。
注意点:保持身体重心,不要屈膝脚踝发力。
方法:在每级台阶上依次完成双腿跳跃动作,要求双腿落台阶后快速挑起,注意髋、膝、踝对位对线,配合摆臂完成跳跃。
1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1 初阶练习:
次数:10 级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2 中阶练习:
次数:15 级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 高阶练习:
次数:20 级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注意点:每次跳跃衔接要连贯、快速
1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
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移动、球性、无障碍无信号的变速直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规范性。
双脚左右踝跳、双腿连续跳台阶的协调性。
优秀: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绘制篮 球场地示意图,提高对篮球的兴趣,了解跨步与行进间抛接球,增强手脚协调配合的 能力,了解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2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2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
第
2绘制一幅
次篮球场地作
业
画篮球场地:通过查阅篮球相关的视频、书籍以及实地观察学校篮球场的方式,绘制一幅篮球场地示意图
2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2 课时)
2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2 课时)
次数
内容
完成任务
完成强度
1.移动:跨步
1.移动脚步跨步和球性练习
1.周期:下半周完成(1-3 天)
+球性:行进
2.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
2.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
间抛接球
频,按照课中讲授得各种方法练
3.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 分
第
2.变速直线运
习变速直线运球
钟,距离 10~20 米
2
球(无障碍、
3.家长击掌给信号学生进行变速
4.间歇时间:50 秒
次
有信号)+双手
直线运球和传球的组合练习
5.练习次数:2~4 次
作
胸前传接球
4.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
6.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次,鼓励
业
3.展示
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4.预习
5.预习有障碍无信号的变速直线
运球(扫码第 2 次作业二维码,
观看视频)
内 主要锻炼容部位
练习方法强度
下肢开
合跳
腹部俄
罗斯转体
方法:身体直立,用力向上跳起,同事双脚向两侧张开,调到最高处时双手前后交叉,回到地面,应脚尖先落地同时膝盖微屈
注意点:保持身体重心,落地时膝盖微屈
方法:坐在垫上,双腿弯曲,上身与大腿呈 V字形。双臂向前伸直与上身垂直,双手紧扣。保持腿部固定,上身向一侧转动,直至身体扭转到极限。在扭转的位置稍适停留,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同时吸气。再向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
注意点:衔接要连贯、快速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2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
了解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
移动、球性、无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 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规范性
开合跳、俄罗斯转体的协调性
优秀: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运球速度变化明显,启动快速,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绘制篮 球场地示意图,提高对篮球的兴趣,了解跨步与行进间抛接球,增强手脚协调配合的 能力,了解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3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3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
第
3写出篮球
次场上的线
作代表什么业
通过查阅资料写出篮球场上各条线都代表什么,例如:边线、底线、中线、罚球线、三分线等。
3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3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移动:攻击步+球性:行
第进间拨球
32.变速直线运次 球(有障碍、作 无信号)+双手业 击地传接球
展示
预习
移动脚步攻击步和球性练习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讲授得各种方法练习变速直线运球
家长充当障碍学生进行变速直线运球和传球的组合练习
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预习有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球
(扫码第 2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上半周完成(1-3 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
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
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 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3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3 课时)
3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
内容
主要锻炼部位
练习方法
强度
1.
直臂支撑两手左右滚球
2.
持球两头起
核心肌肉群
核心肌肉群
方法:腹部持续紧张,肩、腰、脚踝在同一直线上,肘关节微屈不要锁死,手臂伸直撑地,左右手交替滚篮球
注意点:不要塌腰、提臀
方法:仰卧在垫子上,双脚着地,腿部曲起成 45度。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者轻轻放在头的两侧。收缩腹部,双腿和头部同时向腹部靠拢,收紧。在双腿和头部靠的最近的时候停留大概 1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初始位置,在肩膀和脚着地的时候停止。 2.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注意点:头部不要着地。
了解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
移动、球性、有障碍无信号的变速直线运 球、双手击地传接球的规范性。
直臂支撑两手左右滚球、持球两头起的协调性。
优秀: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攻击步、拨球、变速直线运球、双手击地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解其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4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4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第
4
次写出打篮球常犯的违例作
业
通过查阅篮球相关的视频、书籍或咨询会打篮球的家人,写出篮球比赛中常见的违例。
4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4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移动:攻击步+球性:行进
第间抛接球
42.变速直线运球
(有障碍、有信
次号)+双手击地
作传接球
业3.展示
4.预习
移动脚步攻击步和球性练习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讲授得各种方法练习变速直线运球
变速直线运球和传球的组合练习
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预习无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球(扫码第 2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下半周完成(1-3 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
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
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 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4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第四次课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4 课时)
内容
主要锻炼部位
练习方法
强度
1.
持球卷腹
脚踝
方法:持球仰卧,两腿屈膝,大小腿弯曲成
60°左右,两脚自然分开平放于地,慢慢将两肩向膝部弯曲直至肩胛骨离地面到达“顶峰收缩”位时,稍停顿。然后,回复到起始位置。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2.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2.
3.注意点:上体抬起时,上背部应保持自然状态,
初阶练习:
次数:15 秒 X3 组;
原地高抬腿
下肢
方法: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间歇时间:30 秒 2.中阶练习:
次数:25 秒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35 秒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注意点: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优秀:熟悉篮球规则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
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
识。
移动、球性、有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 球、双手击地传接球的规范性。
持球卷腹、原地高抬腿的协调性。
姿态协调,组合动作练习衔接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
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规则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能完成组合动作练习。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规则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 力,基本完成组合动作练习。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攻击步、抛接球、变速直线运球、双手击地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解其在
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5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5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第
5总结篮球
次运球方法
作
业
查阅“打手犯规”的相关资料,总结如何合理防守
5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5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第 5 次作业
移动:绕前步+球性:行进间绕球
变速曲线运球(无障碍、无信号)+双手头上传接球 3.展示
4.预习
移动脚步绕前步和球性练习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讲授得各种方法练习变速直线运球
变速直线运球和传球的组合练习
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预习无障碍有信号的变速直线运球(扫码第 2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上半周完成(1-3 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
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
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 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5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内主要锻
容炼部位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5 课时)
练习方法强度
核心肌
波 肉群比
跳
持 下肢球
左右摇摆移动
方法:双脚后跳,躯干与腿部在同一直线保持动作稳定与连贯,收紧腹部,有短暂腾空
注意点:保持身体重心,不要屈膝脚踝发力。
方法:双手持球伸展,与肩同宽,迅速向前行进 4
到 5 米,然后后退,行进期间,双手持球左右摇摆
注意点:上下肢协调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4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初阶练习:
次数:2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30 次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5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 )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 )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
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移动、球性、无障碍无信号的变速曲线运球、双手头上传接球的规范性。
波比跳、持球左右摇摆移动的协调性。
优秀: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绕前步、行进间绕球、变速直线运球、双手头上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解其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6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6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完成时间第
6篮球运动有
次哪些位置?作
业
查阅“阻挡犯规”的相关资料,总结如何合理防守
周期:一周数量:1 副
6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6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球性和移动脚步
变速曲线运
球+双手头上传
第接球
3. 展示
次4.预习作
业
移动绕前步和球性练习(行进间运球)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教授的各种方法练习变速曲线运球(无障碍、有信号练习)
变速曲线运球和传接球的组合练习
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预习有障碍无信号的变速曲线运球(扫码第 7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下半周完成(1-3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项内容
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 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
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 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6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6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内容
主要锻炼
部位
练习方法
强度
1.
核心
1.方法: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
1.初阶练习:
平板支撑
肌肉群
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眼睛看向地面。
2.
次数:15 秒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2.中阶练习:
次数:30 秒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60 秒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2.
3.注意点:尽可能最长时间都保持身体挺直。
1.方法:两人面对面牵手,双脚分开站在盛的
1.初阶练习:
次数:10 个 X3 组;间歇时
亲
身体协调
两侧,同时两脚交叉起跳向前进行。
间:30 秒
子交叉跳
性
2.
3.注意点:每次跳跃衔接连贯、有节奏。
2.中阶练习:
次数:15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20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6 课时)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优秀: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
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
知识。
移动、球性、无障碍有信号的变速曲线运 球、双手头上传接球的规范性。
平板支撑、亲子交叉跳的协调性。
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绕前步、行进间运球、变速曲线运球、双手头上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解其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7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7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第
7
次什么是传切配合?作
业
查阅“传切配合”的相关资料,总结在比赛中如何合理的使用战术。
7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7 课时)
次数内容完成任务完成强度
球性和移动脚步
第2.变速曲线运球+单
手肩上传接球次
作3.展示业
4.预习
移动后撤步和球性练习(行进间绕球)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频,按照课中教授的各种方法练习变速曲线运球(有障碍、无信号练习)
变速曲线运球和单手肩上传接球的组合练习
4 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5.预习有障碍有信号的变速曲线运球(扫码第 8 次作业二维码,观看视频)
周期:上半周完成(1-3 天)
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容
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 分钟,距离 10~20 米
间歇时间:50 秒
练习次数:2~4 次
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次,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7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7 课时)
内容 主要锻炼
部位
练习方法强度
腿部
弓肌肉群箭
步跳
竖脊肌
背(后腰或
肌下背)两
头起
方法:双手放在头后方,右或左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弯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呈 90°,腰背挺直,然后用力蹬地跳起,双臂随着弓步跳规律摆动,跳时最大限度用力。然后换 脚,保持平衡,再次准备好,继续跳。
注意点:重心放在臀部,保持身体平衡。
方法:完全放松地俯卧,手臂向头部上方伸 直,双腿伸直,吸气的时候手臂和腿同时向上抬离地面,稍微控制一下再慢慢呼气放松。
初阶练习:
次数:10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20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30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初阶练习:
次数:10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中阶练习:
次数:15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高阶练习:
次数:20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注意点:头部不要使劲向后仰,而是跟随上半身一起抬起。
7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优秀: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
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
知识。
移动、球性、有障碍无信号的变速曲线运 球、单手肩上传接球的规范性。
弓箭步跳、背肌两头起的协调性。
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后撤步、行进间绕球、变速曲线运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
解其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8 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作业设计与记录(8 课时)
次数作业内容完成任务第
8
次谈谈对篮球 8 次课时的学习,你有何收作获和感受?
业
撰写一篇 200 字以上的小作文。
8 课时理论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技能作业设计与记录(8 课时)
8 课时技能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体能作业设计与记录(8 课时)
次数
内容
完成任务
完成强度
第
1. 球性和移动脚
1.移动后撤步和球性练习(行进
1.周期:下半周完成(1-3 天)
8
步
间运球)
2.内容:每天自主选择 2-4 项内
次
2. 变速曲线运球
2. 观看班级群教师发送的视
容
作
+单手肩上传接球
频,按照课中教授的各种方法练
3.练习时间:每个动作练习 3~5
业
3. 展示
习变速曲线运球(有障碍、有信
分钟,距离 10~20 米
4 预习
号练习)
4.间歇时间:50 秒
3.变速曲线运球和单手肩上传接
5.练习次数:2~4 次
球的组合练习
6.展示、预习次数:至少一次,
4.展示:向家人或同学或老师展
鼓励拍摄展示视频发到班级群
示所学运球方法和组合练习动作
内容主要锻炼部位
练习方法强度
上肢爆
亲 发力子
俯卧撑击掌
腹部仰
卧起坐
方法:两手按地,两指间距与肩同宽,两腿向后伸直。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肩、肘保持同一平面,躯干、臀部和下肢都要挺直。撑起后快速的弹起击掌,再接下一个。
注意点:用力不易过猛,保持身体平衡。
方法:平躺在地面上,双膝蜷缩成 90 度,后背紧贴地面。两手放在耳朵旁,慢慢起身,将上半身向膝盖处靠拢,慢慢使用腰部力量再将上半身恢复到平躺状态。
初阶练习:
次数:5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2.中阶练习:
次数:10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15 次 X2 组;间歇时间:30 秒
初阶练习:
次数:15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2 中阶练习:
次数:25 个 X3 组;间歇时间:30 秒 3.高阶练习:
次数:35 个 X3 组;
间歇时间:30 秒
3、注意点:腿不能伸得太直,最好有点弯曲,两手放耳朵旁。
8 课时体能等级统计:1、优秀()个 2、良好( )个 3、及格( )个 4、不及格()个
时间要求
4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优秀: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
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
知识。
移动、球性、有障碍有信号的变速曲线运 球、单手肩上传接球的规范性。
亲子俯卧撑击掌、仰卧起坐的协调性。
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体能练习达到高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良好:较为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较能熟练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协调,动作较为熟练。体能练习达到中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及格:基本熟悉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基本熟练。体能练习达到初阶练习的相应次数。
待进步:不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动作不连贯。体能练习达不到相应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后撤步、行进间运球、变速曲线运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增强脚步移动能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了解其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六、单元质量评价标准及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标准
理论知识 技能、体能品德
优秀1.理论评价:对篮球场地、规则及基础战术配合熟悉,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观点正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借鉴意义。
技能评价:直线/曲线运球速度变化明显,起动快速,手脚运球节奏协调一致。组合动作练习衔接熟练。
体能评价:每次至少完成 2 次体能练习,且该项目完成高阶练习。
学习态度:积极、自信、勇于挑战自我,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理论评价:对篮球场地、规则及基础战术配合较为熟悉,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观点较为正确。
良好2.技能评价:直线/曲线运球速度变化明显,起动快速,行进间运球连贯,能完成组合动作练习。
3.体能评价:每次至少完成 2 次体能练习,且该项目完成中阶练习。
4.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参与,较认真、勇敢,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1.理论评价:对篮球场地、规则及基础战术配合基本熟悉,条理一般,基本说清问题。
合格2.技能评价:直线/曲线运球有速度变化明显,行进间运球连贯,完成组合动作练习一般。
3.体能评价:每次至少完成 2 次体能练习,且该项目完成初阶练习。
4.学习态度:参与作业活动练习,按要求基本完成,情绪调控能力一般。
需努力
理论评价:对篮球场地、规则及基础战术配合不熟悉,思路不清晰。
技能评价:不能独立完成运球练习,组合动作练习生疏。
体能评价:无法完成 1 次初阶练习。
学习态度:参与性差,没有按照作业要求完成,情绪调控能力欠缺。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理论知识
评价方法:随堂提问篮球场地、规则、所学技术动作相关小知识。评价标准:
往返行进间曲线运球
评价方法: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
练习图形:
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理论知识
能熟练地说出篮球场地知识;常见违例情形和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称;单元课时学习的运 球、传球、投篮动作名称
能较为熟练地说出篮球场地知识、违例情形;单元课时学习的运球、传 球、投篮动作名称
能基本说出篮球场地知识、违例情形;单元课时学习的运球、传球、投篮动作名称
无法准确回答篮球场地知识。无法记清单元课时学习的运球、传球、投篮动作名称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技评
持球手法正确,熟悉球性能控制好 球;运球速度快,动作连贯,无违例现象
持球手法较正确,能控制好球;运球速度较快,动作较连贯;基本无违例现象
手法较正确,不能控制好球;运球速度较慢;有时有违例现象
手法较正确,不能控制好球;运球速度慢,并出现失误,常违例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评价方法:两人一组面对面相距 4 米,进行传、接球练习(评分以动作姿势为主,传球个数为辅)
评价标准: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得分
优秀
良好
合格
需努力
男
≤16″
19″—16.1″
19.1″-21.1″
>21.1″
女
≤18″
18.1″-21″
21″-24″
>24″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技评
传、接手型正确,传得准、接的稳,用力适当,动作协调连贯
传、接手型较正确,球传的较准、接的较稳,用力适当,动作协调连贯
传、接手型基本正确,传、接球较稳,动作协调连贯
传、接手型不正确,传、接球较稳,动作连贯
传球次数
男
28 个来回
26 个来回
22 个来回
20 个来回以下
女
26 个来回
24 个来回
20 个来回
18 个来回以下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业目标
对应学习水平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理论
1
√
易
选编
30 分钟
2
实践
1、2
√
中等
选编
3
实践
1、2
√
中等
选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5-6年级全册 《篮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三节 跳绳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五年级 第一学期,单元分析,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综合性评价,家庭作业完成的条件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三节 跳绳精品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单元分析,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