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核心素养教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四单元(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五单元(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八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上 第八单元(教案),共42页。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读书明智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都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句,还能学到一些读书、写作的方法,看到一些大家有关读书的趣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读书的,试着写一写有关书的话,推荐一下自己所看的书。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等课文。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②语言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③思维能力:联系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培养阅读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②语言运用: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朗读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思政元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3.教学准备: 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诵读名言,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 诵读经典,引出主题。
课件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导入主题: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3.引导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活动:
1.生齐诵经典。
2.齐读单元导语
3.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介绍《论语》
2、播放课文范读
3、字词检测,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检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活动:
1、生介绍《论语》。
预设:《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注意“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ì。总结,汇报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预设: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活动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
环节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教师活动:
一、引导思考,课件出示:
二、师指导交流。
示例一:出示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出示: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教师指导。《论语·为政》中的相关内容
3、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4、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二: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指导: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课件出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三: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知识拓展: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课件出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
三、总结方法,学习后面三句。
1、随机指导交流
教师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2、指导交流对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①示例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教师适时补充: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
②示例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教师适时点拨: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
③示例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教师点拨: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
3、读出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相机板书)
学生活动:
一、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学生交流。
1、①理解词语。
是知也:同“智”,智慧。
②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2、预设: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③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3、预设: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
4、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⑤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①理解词语。
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
②点拨:这里的“默”的意思是默默地,“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③理解句子的意思。
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2、生表演读这一句。
三、总结学习方法
1、 学生交流理解方法。
预设: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交流对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①示例一预设: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②示例二预设: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③示例三预设: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3、预设: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活动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在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环节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
一、拓展:
同学们,《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句话。
课件出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总结,指导背诵
1、希望同学们能积累关于孔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名句,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思考;学过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不断进步。
学生活动:
一、 齐读体悟句子
二、背诵
1、自由背诵,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师生合作背,全班齐背。
3、总结新知
活动意图: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能成诵,落实教学目标。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本课生字词。
巩固作业:积累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提升作业: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和读书故事
6、板书设计: 25 古人谈读书(一)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朗读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思政元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难点: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句文言文,大家有哪些收获和启发呢?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出示作者简介)
学生活动:
1、生谈启发,说收获。
2.生介绍朱熹
活动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并说出课文内容带给自己的启发,这样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例: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指导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学生活动:
1、生读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有志 有识 有恒
2.带着问题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活动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整体把握。
环节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2.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相机指导:“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3、教师指导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学生活动:
1、生读文,借助注释,交流课文的大意。
(1)理解词语: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2、预设一: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预设二: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活动意图:结合注释,从理解重点字词入手,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环节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
1.引导交流:同学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吗?
2.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拓展。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读书专注、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
学生活动:
1.学生畅所欲言。
2.背诵课文
3.拓展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活动意图:资料拓展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领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kān wù( ),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巩固作业: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提升作业:阅读有关读书的故事。
6、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二)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忆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语言运用: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③思维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④审美创造: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思政元素: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难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引导:用上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猜猜他是谁。
2.(1)出示词语,猜人物名称:诸葛亮。
(2)出示关键信息,猜两位武将的名字:关羽、林冲。
(3)出示描写片段,猜人物名称:贾宝玉、林黛玉。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几本名著有关,(板书课题)
4.指导补充作者简介。
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一下吧!
学生活动:
1.根据信息猜人物名称。
2.猜人物
3.齐读课题
4.生介绍作者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活动意图:图片导入,提取信息,通过展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文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为后文学习冰心奶奶读名著的经历作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检查字词,纠正读音
2.浏览课文,找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
引导: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读书是一种快乐)
3.师引导
(1)引导: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的感悟。如果想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判断好书的标准,需要提取、整理哪些内容呢?
(2)师指导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小结:通过圈画梳理信息,我们发现作者回忆了自己——(引导学生回答)童年、十二三岁、中年、1980年后(老年)的读书经历,也就是一生的读书经历。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默读课文,圈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3.小组合作学习,谈论交流
(1)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回指导。
交流讨论内容: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对这些书的感受和评价。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梳理总结。
活动意图:课初,对学生字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圈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用表格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为后面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进行方法指导。
环节三:运用方法,品读课文
教师活动:
1.引导:我们梳理清楚了冰心一生的读书经历,那她在读书中又获得了哪些感受呢?她认为“好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文本好好品味吧。
读书的感受
怎么读
首先
津津有味……
听舅父讲
接着
后来
2.学习第3~5自然段。
引导概括:“带着感情读”。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小结:哭了两次说明她读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为故事中的人物喜,为故事中的人物悲。
引导:这里需要我们对作者读书的感受进行概括,哭了两次,说明作者读的时候“非常伤心”。据此引导:我们在梳理信息时需要适时概括。
3.指导朗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4.学习第6~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读第6~7自然段,圈出作者读《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感受
(1)《水浒传》:抓住“尤其欣赏”。
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尤其欣赏”。
②指导:《水浒传》中有性格生动的人物与《荡寇志》中并没有个性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总结“对比读”这一读书方法。
(2)《红楼梦》:抓住“厌烦”“滋味”。
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厌烦”“滋味”。
②引导:作者感受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她中年的人生经历)
5.你有没有这样的读书经历或感受呢?
6、引导交流:回顾第1~7自然段,梳理要点,与同学交流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7.小结:凡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书都是好书。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
(1)自主学习第2~5自然段,用圈画的方法,圈出文中作者读《三国演义》感受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怎么读的?
(2)小组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
2.(1)梳理第3自然段。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津津有味”“好听极了”“无限期待”“含泪”等词语。
(2)梳理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一知半解”“明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词语“一知半解”的意思。
(3)梳理第5自然段,抓住哭了两场。
3.全班齐读《三国演义》2~5自然段,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4.自学第6~7自然段
(1)《水浒传》思考: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感受?用横线画出来。
①预设:“尤其欣赏”是因为《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自己的体会。
(2)《红楼梦》
①预设:“厌烦”是因为“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滋味”是因为“到了中年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包含的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5、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感受。
6、预设:
(1)故事情节吸引人、令人废寝忘食去读的书。
(2)人物个性鲜明的书。
(3)越读越有味的书。
(4)让人明白做人道理的书。
活动意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后习题第一题,运用老师教授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品味作者的读书感受,概括作者的读书方法,总结好书的标准。
环节四:总结方法,交流感受
教师活动: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梳理信息的方法?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作者的年龄或读书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优点:方便快捷。缺点:信息散落在文中。
引导讨论:在圈画重要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呢?
(2)分条列出。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相机板书:圈画、分条、表格)
2.齐读下面三个句子,谈谈对读书的感受。
3.小结:冰心通过呈现大量的读书经历,就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多读书”;通过分享她对好书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应该——“读好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讨冰心的读书感悟。
学生活动:
1.学生回顾交流
(1)预设: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要的或存疑的内容。
(2)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信息概括性强,并且准确。
(3)用图表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
2、齐读句子
活动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各种梳理方法的不同特点,感受读书的乐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背诵这三篇文章
巩固作业: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忆读书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②语言运用: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③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思政元素: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难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回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谁能给大家讲讲吗?
2.过渡:冰心老年时期又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回答,相机点拨、提示。
2.生读课文,总结
活动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环节二:自主探疑,合作解疑
教师活动:
1.引导: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了冰心老年时的读书经历,你能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她是怎么读书的句子吗?(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1)冰心在读书的过程中是如何挑选、比较的呢?
3.课件出示:
快速默读第9~10自然段,
梳理作者挑选、比较书的信息,分条归纳要点,完成作业单。
4.全班反馈,师指导。
(相机板书:故事精彩;人物逼真;真情实感)
5.教师小结。板书:读好书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梳理第9~10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勾画圈点作者挑选书的信息。
2、生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梳理的信息。
4、全班汇报
(1)同桌对比着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的喜欢和不喜欢。
(2)男女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3)相机出示要点,完成作业单。
活动意图:通过强化上节课所学的分条列举的方法,让学生继续对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进行信息梳理,并体会作者的读书感受和判断好书的标准。
环节三:体验分享,读中学写
教师活动:
1.回顾冰心一辈子的读书经历,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快乐
课件出示: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信息,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提问:你们在读书中有过哪些收获呢?
师:你从读书经历中,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呢!读书真好啊!(板书:读书好)
5.冰心写了有关自己一辈子的读书感受,在给儿童写读书指导时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多读书)
6.小结
学生活动:
1.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2.运用勾画圈点、分条梳理信息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读书给冰心带来的哪些收获使她感到快乐?
3.预设:
(1)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2)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4.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书籍,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知道了很多知识,和小伙伴分享这些知识时,大家都叫我“小博士”,我感到很快乐。
5.生体会分享
活动意图:品读作者有关读书感悟的句子,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在读中学会梳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而真正从中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环节四:辩论交流,发散思维
教师活动:
1.回顾交流:冰心读书时使用了哪些读书方法呢?
2.引导思考:同学们,在你们的读书经历中是否也用到过冰心谈到的这些读书方法?你们还有其他好的读书方法吗?
3.引导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
4.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2)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学生活动:
1.预设: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2.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内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一:赞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预设二:不赞同。如果读不懂,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因理解错误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4.反馈交流。
活动意图:回顾作者的读书方法,辩论交流读书的感受,激发读书的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巩固作业: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提升作业:阅读30分钟
6.板书设计
26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获得快乐 物怕比 故事精彩
明白道理 人怕比 人物逼真
增长知识 书也怕比 情感真挚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题
27.我的“长生果”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③思维能力: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④审美创造: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思政元素: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2.简介作者。
3.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1)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文题目。
(2)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以后,你想问什么?
(3)点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运用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2. 生介绍作者
3. 预设:“长生果”是什么?叶文玲的“长生果”具体指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意图: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出课文题目,同时又复习旧知,既巩固了之前所学,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明确要求,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
(2)出示多音字,重点指导。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读了哪些类型的书?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4.引导交流:课文没有明确说出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的书名,只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家》,作者可能会读哪些书籍?用了什么方法读了这么多书?
5.引导体会:为什么这些书若干年后还让作者记忆犹新呢?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6.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7.引导:文中作者列举了自己哪两次作文的事例?
8.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 开火车读词语。
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完成表格。
3. 生交流汇报
4.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探讨的读书方法自由发表意见
5. 同学们去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
6.预设:借助文中的过渡句。如:“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
7.预设:列举了两次印象深刻的写命题作文的事例:“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8.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活动意图:在识记本课生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引导学生梳理出本课的几个过渡句,把相关信息说清楚,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细读体会,感受情感
教师活动: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相机板书)
2.小组讨论:作者列举的两次写作文的经历,能不能前后调换位置?可以不写两次作文的事例吗?说说你的理解。
3.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指导朗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
引导:作者借助自己两次作文的事例,讲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5.引导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呢?
(2)结合重点词句品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3)追问:现在,你又是如何理解“书是我的‘长生果’”的?
(4)提问:书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5)教师小结
6.拓展: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试着说一说。
学生活动:
1、预设一: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预设二: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借鉴、模仿,更要创造。
2、小组交流汇报。
3、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交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预设:阅读使我们的想象力变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作文显得新颖、别致;做阅读笔记使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为作文时能准确借鉴、模仿和创造打下基础。
5、 (1)预设: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2)品析重点词句
(3)书是作者的精神食粮
(4)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
(5) 《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6、学生交流讨论
活动意图:梳理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结合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书籍无比喜爱的感情,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体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巩固作业: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提升作业:故事阅读30分钟
6.板书设计
27 我的“长生果” 会借鉴运用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如醉如痴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读书,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③思维能力:结合所学课文了解说明文,学会观察事物,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审美创造: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文体知识,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课本上的电视塔。
思政元素: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读书,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文体知识。
难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课本上的电视塔。
3.教学准备:课件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课前布置,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平时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的经验,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搜集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列举重点信息,如人物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
出示表格:
教师点拨:表格中“喜欢的理由”可以是人物的特点、本领、典型事件等,确定从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分条列出。
学生活动:
1. 学生搜集相关信息。
2. 完成表格,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姓名
出处
喜欢的理由
活动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写好表格,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准备工作。
环节二:梳理信息,做好交流准备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已经按照要求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组内的同学喜欢的理由是否分条讲清楚了。
教师点拨:列举理由尽量概括,列举典型事件;如果需要引用书籍中的文字,要提炼重要信息,整合内容相似的信息。
2.出示表格示例,引导学生围绕示例进行探讨交流,明确自己喜欢的理由。
姓名
出处
喜欢的理由
哪吒
动画片《哪吒闹海》
①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
②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有一次,他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
3.教师引导:同学们结合刚才小组成员提出的评价,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2、再次修改自己喜欢的理由,为接下来的交流分享做好准备。
3、同学们结合刚才小组成员提出的评价。
活动意图:交流分享之前,先指导学生整理、修改自己的信息,筛选出本节课要交流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条整理出喜欢的理由,为后面的交流分享活动作铺垫。
环节三:交流展示,相互评价
教师活动:
1.过渡语: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欢。接下来就让我们举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将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2.引导思考: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知道了在分享时把内容说清楚、说明白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如何才能把分享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呢?
3.组织开展“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以根据标准评出星级。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l 分条讲述,理由较简单(或角度单一),得1颗星。
l 分条讲述,把理由说清楚了,得2颗星。
l 分条讲述,事件典型,人物形象很吸引人,得3颗星。
(2)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最深刻呢?为什么?你是不是也很想读这本书或者看这部影视作品呢?
学生活动:
1、交流示例,讨论方法。
(1)指名分享:首先请两位学生分享“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的学生可以直接读表格中的内容,也可以把表格中的内容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2)学生评价。
2、预设一:可以用上“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分条讲述,说清楚,使听的人更容易听明白。
预设二:可以加上开场语和结束语——“大家好,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或“谢谢大家,我介绍完了”等语言。
3、 (1)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内获得不同星级的同学分别展示,全班同学提出建议。
(2)预设:我最喜欢××同学分享的孙悟空。他对《西游记》这本书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不仅说出了孙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疾恶如仇的特点,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条理清晰,理由充足,语句通顺。听完他的介绍,我很想阅读这本书。
活动意图:让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内容交流分享,相互评价。首先,以两名同学的分享为例,引导学生探讨方法,从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内容,明确修改方向。接着让不同的学生全班展示,分享交流修改意见,为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考标准,顾及全体学生。最后结合分享后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四:课后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活动:
1.评议谁最棒。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从内容符合要求、说得有趣、感受深刻这几个方面,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
2.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分享的同学中,有没有和你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一样的呢?如果是同一个人物,请同学们课后围绕你们喜欢的人物继续深入交流。如果你对刚才分享的某个人物感兴趣、印象深刻的话,可以在课后进一步追问介绍的同学,了解更多的人物信息,也可以直接去阅读或观看相关作品。
学生活动:
1、学生投票评选。
2、拓展发言
活动意图:在分享活动最后,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给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表扬。最后引导学生课后围绕自己喜欢的人物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一步了解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巩固作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推荐喜欢的书。
提升作业:办一期“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手抄报,可以配上人物插图,加上解说文字。
6、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推荐一本书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课外书的方法,更广泛地阅读。
难点: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发荐书兴趣
教师活动:
1.课前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作,为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好书。(板书课题)
3.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思考:怎样推荐这本书呢?
归纳小结:介绍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理由。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书空板书
3、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交流怎样推荐一本书?
活动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推荐书籍的兴趣,引起学生习作的欲望。通过阅读习作要求,初步感知荐书方法。
环节二:明确荐书信息
教师活动:
1.提问:一本好书的基本信息包含哪些?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推荐的书籍的基本信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学生活动:
1、指名交流。
活动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书籍的基本信息,这是从内容上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指导他们清晰、简洁地表述有效信息。
环节三:讲清荐书理由
教师活动:
1.了解推荐理由。
梳理小结:内容新奇有趣、语言生动优美、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给人思想启迪……
2.选择推荐理由。
引导: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你的选择是什么?
学生活动:
1、指名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荐书理由?
活动意图:先列出表格,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再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选择情节、说清情节,为后面的动笔写理由作铺垫,最后通过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写清理由的方法,让他们感知怎样表述清楚。
环节四:写好推荐理由
教师活动:
1.过渡语:写清基本信息,选择推荐的一本好书,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按一定的方法把这一两点写具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具有吸引力。
2.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活动意图:要求学生围绕习作要求,独立完成习作,提醒学生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帮助学生完成本次习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习作。
巩固作业: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提升作业:和大家分享习作,学习别人习作中的长处。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难点: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教师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2.引导讨论: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你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
3.引导思考: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可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吗?
4.引导发现:“交流平台”里有五位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了这五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收获了什么呢?
(板书: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5.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受到了什么启发吗?马上临近寒假了,你能说一说你的寒假读书计划吗?
学生活动:
1、阅读交流平台。
2、生自由发言
3、预设:同学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等。
4、预设:第一个小朋友问大家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喜欢读什么书。其他小朋友分别谈了自己找书读的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读同一类的书;读同一作者写的不同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5、生自由发言
活动意图: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平时找书读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环节二: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1.仿写比喻句。
(1)朗读体会:课件出示: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思考: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板书: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引导交流:我们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4.句子排序。
点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哪些句子在讲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先小组讨论,后全班展示。
朗读体会:请同学们把排好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请同学们将句子按顺序抄写下来,抄写时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语。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学生总结,汇报。
3、预设一:书就像一个聚宝盆。
预设二:书籍是登山靴,帮助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顶峰。
4、学生独立完成排序题
5、预设: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讲“吸收”,第一句是总述,第三句是具体说明;第四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有关阅读的句子,再排列有关写作的句子。
排列的顺序是:1 4 2 5 3
活动意图:首先让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是如何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对书的看法的,感受句子的生动描写,最后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引导学生梳理第二题中每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排出先后顺序并抄写下来,体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赏析欧阳询的书法,练习用钢笔写楷书。
巩固作业:背诵《观书有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提升作业:赏析其他书法家的作品。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课外书的方法,更广泛地阅读。
难点: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书写提示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
2.引导交流: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了关于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的哪些相关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3.阅读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相关信息,找到并圈画出描写欧阳询楷书的用笔和结构等特点的词语。对照《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
4.课件播放书写视频资料。
5.引导思考:你知道练好书法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
2、交流总结,学会运用。
3、说说自己的感悟。
预设: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活动意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欣赏欧阳询的楷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环节二: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古诗。(板书:观书有感)
2.引导思考:古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内容写的却是“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春水生”等景物?点拨:把古诗描述的景象和“观书”的感想结合起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体会其中比喻的生动与形象。
3.理解古诗
4.古诗大意:
(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
(2)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5.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描写揭示深刻的哲理。
《观书有感》(其一)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板书: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
《观书有感》(其二)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板书:博览群书、注重积累)
6.引导交流:同学们,结合这两首诗的学习,你们能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吗?(生自由发言)
7.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
1、自由读古诗《观书有感》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先猜一猜,再借助工具书验证或小组交流学习。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4、 生自由发言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活动意图: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再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读书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赏析欧阳询的书法,练习用钢笔写楷书。
巩固作业:背诵《观书有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提升作业:赏析其他书法家的作品。
6、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
其二:博览群书、注重积累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读书明智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都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句,还能学到一些读书、写作的方法,看到一些大家有关读书的趣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读书的,试着写一写有关书的话,推荐一下自己所看的书。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等课文。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②语言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③思维能力:联系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培养阅读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②语言运用: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朗读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思政元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3.教学准备: 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诵读名言,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 诵读经典,引出主题。
课件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导入主题: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3.引导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活动:
1.生齐诵经典。
2.齐读单元导语
3.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介绍《论语》
2、播放课文范读
3、字词检测,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检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活动:
1、生介绍《论语》。
预设:《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注意“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ì。总结,汇报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预设: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活动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
环节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教师活动:
一、引导思考,课件出示:
二、师指导交流。
示例一:出示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出示: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教师指导。《论语·为政》中的相关内容
3、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4、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二: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指导: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课件出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三: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知识拓展: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课件出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
三、总结方法,学习后面三句。
1、随机指导交流
教师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2、指导交流对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①示例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教师适时补充: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
②示例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教师适时点拨: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
③示例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教师点拨: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
3、读出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相机板书)
学生活动:
一、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学生交流。
1、①理解词语。
是知也:同“智”,智慧。
②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2、预设: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③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3、预设: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
4、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⑤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①理解词语。
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
②点拨:这里的“默”的意思是默默地,“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③理解句子的意思。
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2、生表演读这一句。
三、总结学习方法
1、 学生交流理解方法。
预设: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交流对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①示例一预设: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②示例二预设: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③示例三预设: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3、预设: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活动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在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环节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
一、拓展:
同学们,《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句话。
课件出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总结,指导背诵
1、希望同学们能积累关于孔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名句,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思考;学过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不断进步。
学生活动:
一、 齐读体悟句子
二、背诵
1、自由背诵,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师生合作背,全班齐背。
3、总结新知
活动意图: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能成诵,落实教学目标。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本课生字词。
巩固作业:积累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提升作业: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和读书故事
6、板书设计: 25 古人谈读书(一)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朗读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思政元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难点: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句文言文,大家有哪些收获和启发呢?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出示作者简介)
学生活动:
1、生谈启发,说收获。
2.生介绍朱熹
活动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并说出课文内容带给自己的启发,这样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例: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指导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学生活动:
1、生读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有志 有识 有恒
2.带着问题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活动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整体把握。
环节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2.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相机指导:“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3、教师指导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学生活动:
1、生读文,借助注释,交流课文的大意。
(1)理解词语: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2、预设一: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预设二: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活动意图:结合注释,从理解重点字词入手,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环节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
1.引导交流:同学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吗?
2.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拓展。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读书专注、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
学生活动:
1.学生畅所欲言。
2.背诵课文
3.拓展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活动意图:资料拓展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领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kān wù( ),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巩固作业: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提升作业:阅读有关读书的故事。
6、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二)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忆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语言运用: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③思维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④审美创造: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思政元素: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难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引导:用上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猜猜他是谁。
2.(1)出示词语,猜人物名称:诸葛亮。
(2)出示关键信息,猜两位武将的名字:关羽、林冲。
(3)出示描写片段,猜人物名称:贾宝玉、林黛玉。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几本名著有关,(板书课题)
4.指导补充作者简介。
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一下吧!
学生活动:
1.根据信息猜人物名称。
2.猜人物
3.齐读课题
4.生介绍作者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活动意图:图片导入,提取信息,通过展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文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为后文学习冰心奶奶读名著的经历作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检查字词,纠正读音
2.浏览课文,找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
引导: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读书是一种快乐)
3.师引导
(1)引导: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的感悟。如果想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判断好书的标准,需要提取、整理哪些内容呢?
(2)师指导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小结:通过圈画梳理信息,我们发现作者回忆了自己——(引导学生回答)童年、十二三岁、中年、1980年后(老年)的读书经历,也就是一生的读书经历。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默读课文,圈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3.小组合作学习,谈论交流
(1)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回指导。
交流讨论内容: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对这些书的感受和评价。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梳理总结。
活动意图:课初,对学生字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圈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用表格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为后面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进行方法指导。
环节三:运用方法,品读课文
教师活动:
1.引导:我们梳理清楚了冰心一生的读书经历,那她在读书中又获得了哪些感受呢?她认为“好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文本好好品味吧。
读书的感受
怎么读
首先
津津有味……
听舅父讲
接着
后来
2.学习第3~5自然段。
引导概括:“带着感情读”。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小结:哭了两次说明她读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为故事中的人物喜,为故事中的人物悲。
引导:这里需要我们对作者读书的感受进行概括,哭了两次,说明作者读的时候“非常伤心”。据此引导:我们在梳理信息时需要适时概括。
3.指导朗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4.学习第6~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读第6~7自然段,圈出作者读《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感受
(1)《水浒传》:抓住“尤其欣赏”。
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尤其欣赏”。
②指导:《水浒传》中有性格生动的人物与《荡寇志》中并没有个性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总结“对比读”这一读书方法。
(2)《红楼梦》:抓住“厌烦”“滋味”。
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厌烦”“滋味”。
②引导:作者感受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她中年的人生经历)
5.你有没有这样的读书经历或感受呢?
6、引导交流:回顾第1~7自然段,梳理要点,与同学交流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7.小结:凡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书都是好书。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
(1)自主学习第2~5自然段,用圈画的方法,圈出文中作者读《三国演义》感受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怎么读的?
(2)小组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
2.(1)梳理第3自然段。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津津有味”“好听极了”“无限期待”“含泪”等词语。
(2)梳理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一知半解”“明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词语“一知半解”的意思。
(3)梳理第5自然段,抓住哭了两场。
3.全班齐读《三国演义》2~5自然段,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4.自学第6~7自然段
(1)《水浒传》思考: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感受?用横线画出来。
①预设:“尤其欣赏”是因为《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自己的体会。
(2)《红楼梦》
①预设:“厌烦”是因为“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滋味”是因为“到了中年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包含的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5、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感受。
6、预设:
(1)故事情节吸引人、令人废寝忘食去读的书。
(2)人物个性鲜明的书。
(3)越读越有味的书。
(4)让人明白做人道理的书。
活动意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后习题第一题,运用老师教授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品味作者的读书感受,概括作者的读书方法,总结好书的标准。
环节四:总结方法,交流感受
教师活动: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梳理信息的方法?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作者的年龄或读书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优点:方便快捷。缺点:信息散落在文中。
引导讨论:在圈画重要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呢?
(2)分条列出。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相机板书:圈画、分条、表格)
2.齐读下面三个句子,谈谈对读书的感受。
3.小结:冰心通过呈现大量的读书经历,就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多读书”;通过分享她对好书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应该——“读好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讨冰心的读书感悟。
学生活动:
1.学生回顾交流
(1)预设: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要的或存疑的内容。
(2)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信息概括性强,并且准确。
(3)用图表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
2、齐读句子
活动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各种梳理方法的不同特点,感受读书的乐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背诵这三篇文章
巩固作业: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忆读书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②语言运用: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③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思政元素: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难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回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谁能给大家讲讲吗?
2.过渡:冰心老年时期又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回答,相机点拨、提示。
2.生读课文,总结
活动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环节二:自主探疑,合作解疑
教师活动:
1.引导: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了冰心老年时的读书经历,你能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她是怎么读书的句子吗?(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1)冰心在读书的过程中是如何挑选、比较的呢?
3.课件出示:
快速默读第9~10自然段,
梳理作者挑选、比较书的信息,分条归纳要点,完成作业单。
4.全班反馈,师指导。
(相机板书:故事精彩;人物逼真;真情实感)
5.教师小结。板书:读好书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梳理第9~10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勾画圈点作者挑选书的信息。
2、生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梳理的信息。
4、全班汇报
(1)同桌对比着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的喜欢和不喜欢。
(2)男女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3)相机出示要点,完成作业单。
活动意图:通过强化上节课所学的分条列举的方法,让学生继续对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进行信息梳理,并体会作者的读书感受和判断好书的标准。
环节三:体验分享,读中学写
教师活动:
1.回顾冰心一辈子的读书经历,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快乐
课件出示: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信息,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提问:你们在读书中有过哪些收获呢?
师:你从读书经历中,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呢!读书真好啊!(板书:读书好)
5.冰心写了有关自己一辈子的读书感受,在给儿童写读书指导时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多读书)
6.小结
学生活动:
1.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2.运用勾画圈点、分条梳理信息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读书给冰心带来的哪些收获使她感到快乐?
3.预设:
(1)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2)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4.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书籍,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知道了很多知识,和小伙伴分享这些知识时,大家都叫我“小博士”,我感到很快乐。
5.生体会分享
活动意图:品读作者有关读书感悟的句子,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在读中学会梳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而真正从中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环节四:辩论交流,发散思维
教师活动:
1.回顾交流:冰心读书时使用了哪些读书方法呢?
2.引导思考:同学们,在你们的读书经历中是否也用到过冰心谈到的这些读书方法?你们还有其他好的读书方法吗?
3.引导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
4.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2)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学生活动:
1.预设: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2.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内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一:赞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预设二:不赞同。如果读不懂,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因理解错误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4.反馈交流。
活动意图:回顾作者的读书方法,辩论交流读书的感受,激发读书的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巩固作业: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提升作业:阅读30分钟
6.板书设计
26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获得快乐 物怕比 故事精彩
明白道理 人怕比 人物逼真
增长知识 书也怕比 情感真挚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题
27.我的“长生果”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③思维能力: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④审美创造: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思政元素: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2.简介作者。
3.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1)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文题目。
(2)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以后,你想问什么?
(3)点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运用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2. 生介绍作者
3. 预设:“长生果”是什么?叶文玲的“长生果”具体指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意图: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出课文题目,同时又复习旧知,既巩固了之前所学,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明确要求,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
(2)出示多音字,重点指导。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读了哪些类型的书?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4.引导交流:课文没有明确说出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的书名,只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家》,作者可能会读哪些书籍?用了什么方法读了这么多书?
5.引导体会:为什么这些书若干年后还让作者记忆犹新呢?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6.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7.引导:文中作者列举了自己哪两次作文的事例?
8.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 开火车读词语。
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完成表格。
3. 生交流汇报
4.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探讨的读书方法自由发表意见
5. 同学们去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
6.预设:借助文中的过渡句。如:“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
7.预设:列举了两次印象深刻的写命题作文的事例:“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8.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活动意图:在识记本课生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引导学生梳理出本课的几个过渡句,把相关信息说清楚,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细读体会,感受情感
教师活动: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相机板书)
2.小组讨论:作者列举的两次写作文的经历,能不能前后调换位置?可以不写两次作文的事例吗?说说你的理解。
3.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指导朗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
引导:作者借助自己两次作文的事例,讲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5.引导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呢?
(2)结合重点词句品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3)追问:现在,你又是如何理解“书是我的‘长生果’”的?
(4)提问:书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5)教师小结
6.拓展: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试着说一说。
学生活动:
1、预设一: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预设二: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借鉴、模仿,更要创造。
2、小组交流汇报。
3、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交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预设:阅读使我们的想象力变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作文显得新颖、别致;做阅读笔记使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为作文时能准确借鉴、模仿和创造打下基础。
5、 (1)预设: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2)品析重点词句
(3)书是作者的精神食粮
(4)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
(5) 《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6、学生交流讨论
活动意图:梳理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结合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书籍无比喜爱的感情,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体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巩固作业: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提升作业:故事阅读30分钟
6.板书设计
27 我的“长生果” 会借鉴运用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如醉如痴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读书,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③思维能力:结合所学课文了解说明文,学会观察事物,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审美创造: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文体知识,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课本上的电视塔。
思政元素: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读书,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文体知识。
难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课本上的电视塔。
3.教学准备:课件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课前布置,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平时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的经验,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搜集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列举重点信息,如人物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
出示表格:
教师点拨:表格中“喜欢的理由”可以是人物的特点、本领、典型事件等,确定从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分条列出。
学生活动:
1. 学生搜集相关信息。
2. 完成表格,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姓名
出处
喜欢的理由
活动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写好表格,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准备工作。
环节二:梳理信息,做好交流准备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已经按照要求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组内的同学喜欢的理由是否分条讲清楚了。
教师点拨:列举理由尽量概括,列举典型事件;如果需要引用书籍中的文字,要提炼重要信息,整合内容相似的信息。
2.出示表格示例,引导学生围绕示例进行探讨交流,明确自己喜欢的理由。
姓名
出处
喜欢的理由
哪吒
动画片《哪吒闹海》
①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
②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有一次,他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
3.教师引导:同学们结合刚才小组成员提出的评价,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2、再次修改自己喜欢的理由,为接下来的交流分享做好准备。
3、同学们结合刚才小组成员提出的评价。
活动意图:交流分享之前,先指导学生整理、修改自己的信息,筛选出本节课要交流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条整理出喜欢的理由,为后面的交流分享活动作铺垫。
环节三:交流展示,相互评价
教师活动:
1.过渡语: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欢。接下来就让我们举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将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2.引导思考: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知道了在分享时把内容说清楚、说明白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如何才能把分享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呢?
3.组织开展“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以根据标准评出星级。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l 分条讲述,理由较简单(或角度单一),得1颗星。
l 分条讲述,把理由说清楚了,得2颗星。
l 分条讲述,事件典型,人物形象很吸引人,得3颗星。
(2)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最深刻呢?为什么?你是不是也很想读这本书或者看这部影视作品呢?
学生活动:
1、交流示例,讨论方法。
(1)指名分享:首先请两位学生分享“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的学生可以直接读表格中的内容,也可以把表格中的内容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2)学生评价。
2、预设一:可以用上“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分条讲述,说清楚,使听的人更容易听明白。
预设二:可以加上开场语和结束语——“大家好,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或“谢谢大家,我介绍完了”等语言。
3、 (1)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内获得不同星级的同学分别展示,全班同学提出建议。
(2)预设:我最喜欢××同学分享的孙悟空。他对《西游记》这本书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不仅说出了孙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疾恶如仇的特点,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条理清晰,理由充足,语句通顺。听完他的介绍,我很想阅读这本书。
活动意图:让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内容交流分享,相互评价。首先,以两名同学的分享为例,引导学生探讨方法,从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内容,明确修改方向。接着让不同的学生全班展示,分享交流修改意见,为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考标准,顾及全体学生。最后结合分享后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四:课后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活动:
1.评议谁最棒。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从内容符合要求、说得有趣、感受深刻这几个方面,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
2.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分享的同学中,有没有和你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一样的呢?如果是同一个人物,请同学们课后围绕你们喜欢的人物继续深入交流。如果你对刚才分享的某个人物感兴趣、印象深刻的话,可以在课后进一步追问介绍的同学,了解更多的人物信息,也可以直接去阅读或观看相关作品。
学生活动:
1、学生投票评选。
2、拓展发言
活动意图:在分享活动最后,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给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表扬。最后引导学生课后围绕自己喜欢的人物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一步了解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巩固作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推荐喜欢的书。
提升作业:办一期“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手抄报,可以配上人物插图,加上解说文字。
6、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推荐一本书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课外书的方法,更广泛地阅读。
难点: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发荐书兴趣
教师活动:
1.课前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作,为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好书。(板书课题)
3.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思考:怎样推荐这本书呢?
归纳小结:介绍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理由。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书空板书
3、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交流怎样推荐一本书?
活动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推荐书籍的兴趣,引起学生习作的欲望。通过阅读习作要求,初步感知荐书方法。
环节二:明确荐书信息
教师活动:
1.提问:一本好书的基本信息包含哪些?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推荐的书籍的基本信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学生活动:
1、指名交流。
活动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书籍的基本信息,这是从内容上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指导他们清晰、简洁地表述有效信息。
环节三:讲清荐书理由
教师活动:
1.了解推荐理由。
梳理小结:内容新奇有趣、语言生动优美、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给人思想启迪……
2.选择推荐理由。
引导: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你的选择是什么?
学生活动:
1、指名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荐书理由?
活动意图:先列出表格,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再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选择情节、说清情节,为后面的动笔写理由作铺垫,最后通过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写清理由的方法,让他们感知怎样表述清楚。
环节四:写好推荐理由
教师活动:
1.过渡语:写清基本信息,选择推荐的一本好书,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按一定的方法把这一两点写具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具有吸引力。
2.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活动意图:要求学生围绕习作要求,独立完成习作,提醒学生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帮助学生完成本次习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习作。
巩固作业: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提升作业:和大家分享习作,学习别人习作中的长处。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难点: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教师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2.引导讨论: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你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
3.引导思考: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可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吗?
4.引导发现:“交流平台”里有五位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了这五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收获了什么呢?
(板书: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5.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受到了什么启发吗?马上临近寒假了,你能说一说你的寒假读书计划吗?
学生活动:
1、阅读交流平台。
2、生自由发言
3、预设:同学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等。
4、预设:第一个小朋友问大家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喜欢读什么书。其他小朋友分别谈了自己找书读的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读同一类的书;读同一作者写的不同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5、生自由发言
活动意图: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平时找书读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环节二: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1.仿写比喻句。
(1)朗读体会:课件出示: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思考: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板书: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引导交流:我们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4.句子排序。
点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哪些句子在讲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先小组讨论,后全班展示。
朗读体会:请同学们把排好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请同学们将句子按顺序抄写下来,抄写时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语。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学生总结,汇报。
3、预设一:书就像一个聚宝盆。
预设二:书籍是登山靴,帮助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顶峰。
4、学生独立完成排序题
5、预设: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讲“吸收”,第一句是总述,第三句是具体说明;第四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有关阅读的句子,再排列有关写作的句子。
排列的顺序是:1 4 2 5 3
活动意图:首先让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是如何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对书的看法的,感受句子的生动描写,最后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引导学生梳理第二题中每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排出先后顺序并抄写下来,体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赏析欧阳询的书法,练习用钢笔写楷书。
巩固作业:背诵《观书有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提升作业:赏析其他书法家的作品。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本单元以读书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在读的过程中能连句成段,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②语言运用:通过交流掌握找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方法,提升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思政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课外书的方法,更广泛地阅读。
难点:品味句段,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学准备:教案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书写提示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
2.引导交流: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了关于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的哪些相关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3.阅读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相关信息,找到并圈画出描写欧阳询楷书的用笔和结构等特点的词语。对照《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
4.课件播放书写视频资料。
5.引导思考:你知道练好书法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
2、交流总结,学会运用。
3、说说自己的感悟。
预设: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活动意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欣赏欧阳询的楷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环节二: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古诗。(板书:观书有感)
2.引导思考:古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内容写的却是“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春水生”等景物?点拨:把古诗描述的景象和“观书”的感想结合起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体会其中比喻的生动与形象。
3.理解古诗
4.古诗大意:
(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
(2)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5.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描写揭示深刻的哲理。
《观书有感》(其一)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板书: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
《观书有感》(其二)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板书:博览群书、注重积累)
6.引导交流:同学们,结合这两首诗的学习,你们能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吗?(生自由发言)
7.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
1、自由读古诗《观书有感》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先猜一猜,再借助工具书验证或小组交流学习。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4、 生自由发言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活动意图: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再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读书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赏析欧阳询的书法,练习用钢笔写楷书。
巩固作业:背诵《观书有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提升作业:赏析其他书法家的作品。
6、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
其二:博览群书、注重积累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