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1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2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3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4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5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6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7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08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古代诗词比较鉴赏(古诗词)-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懂诗歌,题型及例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两首咏史诗,回答下面题目。【甲】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乙】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2.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是不可能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简要分析乙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这句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赏析乙诗尾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手法的角度)。
    4.甲乙两诗都是咏史诗,说说二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异同?
    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甲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乙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二者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叙事诗: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叙事诗的内容本质——抒情性叙事诗的内容本质是抒情性。离开这一点,叙事诗的内容就会同其他不是诗的叙事作品划不清界限。叙事诗当然要叙事,要合适地处理好事与情的关系,要在抒情中叙事,叙事中抒情,具有分明的抒情气质。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 “鸿雁传书”;“折柳送别”;“杜鹃啼血”等。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主要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人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例:《征人怨》。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有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词风慷慨悲凉,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后期,南宋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南宋后期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其创作的风格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则以张可久为魁。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以四支同调小令分咏春、夏、秋、冬,构成一支组曲;《录鬼簿》载乔吉曾有咏西湖的〔梧叶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联章体虽以同题同调的组曲出现,内容上互有联系,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是完整独立的小令形态,故仍属于小令的范畴。
    阅读的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甲】吉祥寺赏牡丹① 苏轼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乙】莺梭 南宋·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一、二句中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趣,语妙天下。刘诗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  B.甲诗第三、四句是写诗人醉归而路人嗤笑的场景。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把帘卷上,走出门来观看这支路过的浩荡的插花队伍,只需要点出这一点,当时的盛况就好像在眼前。  C.乙诗选取了莺鸟和玫瑰花两种素材。鸟儿在繁花中飞舞,让人很容易想起用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而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  D.乙诗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  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即是当时的记实之作,表现了观赏牡丹的热烈场面和诗人簪花的情趣。  B.甲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并且连用几个动词,使诗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表现出诗人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C.乙诗,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工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D.乙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
    C。刘诗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想起用丝线织成的绣品。
    B。苏诗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方法,并且连用几个动词,有利于渲染出一种喜剧情调氛围,体现了诗人极高的文学造诣,表现出诗人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3.分析甲诗“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4.描绘甲诗“醉归扶路人应笑”一句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①醉归的情景: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
    “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①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03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
    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 (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十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十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文学常识,诸如诗词文体知识(律诗、绝句、词牌名、词题),诗人字号雅称,诗词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学常识题,要求平时多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解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抓动词,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题目。【甲】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乙】南乡子·乘彩舫(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两首词同属于婉约词,它们的风格和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择一进行说明。
    示例一:甲词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乙词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卷面绚丽而明快,状景则景致秀美,状人则形神兼备,更兼妙语传神,丽而不妖,艳而能质,颇得民歌韵味。示例二:甲词借景抒情,表达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乙词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写春女游莲塘,触景生情,相与戏谑,煞是动人。
    解法分析: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入“境”。
    2.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甲】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乙】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法分析: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的比较鉴赏,一要了解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用事、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二要了解各种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下面题目。 【甲】梅[宋]王淇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乙】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注】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1.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请简要分析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暇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意对即可)
    相同点 :宋诗中的“自甘心”“误识”和元曲中的“泄漏”“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亦可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者均是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贞洁自守、不慕名利、不逐流俗的高尚人格的写照。)   不同点 :元曲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或说将梅花和百花对比,梅花不像百花那样喜欢开在风和日暖的春天,喜欢和蜂蝶相戏。) (意对即可)
    解法分析:比较鉴赏理解思想、把握感情,前提是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的朝代,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还有以景结句,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甲】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乙】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1.请联系诗句分析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在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
    2.下列关于乙诗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甲】山中 [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乙】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甲诗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乙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甲诗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长江滚滚东流,而诗人自己却滞留他乡,不禁心生悲意,更加思念家乡。三四句写秋风起,黄叶纷飞的凄凉景象,将诗人的思归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刻。乙诗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题型: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 (词、曲包括作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 (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曲) 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4.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4.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5.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相关课件

    中国古诗词中的典型形象鉴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国古诗词中的典型形象鉴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的咏物诗物象,鉴赏指导,答题步骤,分类探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步骤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步骤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的四个角度,形象角度,常见提问方式,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景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景物+意象,点出情感,结合诗句分析,语言角度,炼字类鉴赏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曲鉴赏-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古诗词曲鉴赏-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