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作业课件(打包36套)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作业课件ppt,共25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南极——“暴风雪的故乡”,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300多天,曾观测到极端最大风速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观测到极端最低气温-94.5 ℃,最长的暴风雪时间340天/年。据此完成1—2题。1. 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是( )①酷寒 ②干燥 ③湿热 ④缺氧 ⑤烈风A.①②④ B.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②⑤
1.D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气温最低、风速最大、降水很少的地区,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是酷寒、干燥、烈风。故①②⑤符合题意。故选D。
2. 南极地区的动物极少生活在陆地上,大都生活在海洋或沿海地带,而且普遍脂肪层厚、耐黑暗、耐高盐。这些特征主要是适应南极地区的 ( )A.地形条件B.气候特征C.河流状况D.植物种类
2.B 由题干可知,这些特征主要是适应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有极夜现象。故选B。
[2021山东青岛二模]下图为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读图完成3—4题。
3. 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临近 (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3.C 读图可知,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都经过白令海峡,在白令海峡会合,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选C。
4. 对于北极航线的开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极航线可四季航行②北极航线可大大缩短某些航线的航程③北极航线容易受冰山等不利因素影响④北极航线夏季经常会遇到极夜现象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C 北极航线经过北冰洋,纬度高,气候寒冷,所以不能四季通航;北极航线可大大缩短某些航线的航程,如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航程;北极航线容易受冰山等不利因素影响;北极航线夏季经常会遇到极昼现象。故②③正确,①④不正确。故选C。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5—7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科考站中长城站的纬度最低B.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包围C.泰山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D.矿产资源全部集中在南极大陆
5.A 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其余三个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圈内,因此长城站的纬度最低,A正确;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包围,B错误;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北部,C错误;南极大陆矿产资源丰富,但附近海域也有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A。
6.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原因是此时南极 ( )A.正值极夜,风雪小B.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C.降水较多,可用水资源充足D.正值暖季
6.D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D正确,A错误;南极地区全年严寒,动物没有冬眠之说,B错误;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年降水量极少,C错误。故选D。
7. 2018年2月7日,我国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建立我国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其目的是 ( )A.填补我国在南大西洋重点区域的科考空白B.利于对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研究C.利于科学家研究和保护北极熊等极地动物D.有助于大规模开发南极的矿产和旅游资源
7.B 恩克斯堡岛附近的海洋是太平洋,不是南大西洋;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罗斯海新站建于南极;建立罗斯海新站不是为了开采矿产和旅游资源;建立罗斯海新站,主要是研究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故选B。
[2021北京西城区模拟]为纪念100多年前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位于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下图为阿蒙森和斯科特探险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在“最先到达南极点”的探险竞赛中 ( )A.二人均选择在7—8月向南极点进发B.二人的出发地点均选在了大西洋沿岸C.阿蒙森行进方向总体为自东北向西南D.斯科特在(81°S,165°E)附近遇难
8.D 南极地区7—8月有极夜现象,不适宜进行探险,A错误;由图可知,两人的出发地均在罗斯海附近,可知出发地是太平洋,B错误;阿蒙森行进方向总体为自北向南,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斯科特大概在(81°S,165°E)附近遇难,D正确。故选D。
9. 结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极地环境,该探险活动应选用的交通工具为 ( )A.雪地摩托B.极地矮种马车C.狗拉雪橇D.核动力破冰船
9.C 100多年前,由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还没有雪地摩托、核动力破冰船,AD错误,极地矮种马无法适应南极恶劣的条件,B错误;雪橇犬具有耐严寒的特点,能够适应南极地区的恶劣环境,C正确。故选C。
2020年2月,南极大陆出现18.3 ℃新高温纪录,此前高温纪录为17.5 ℃。读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10—11题。
10. 南极最高气温不断突破记录,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纬度较高B.此时为当地夏季C.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D.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10.D 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因此温度不断升高。
11. 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11.C 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地区更冷,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 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因此去南极游玩,应携带防风大衣。
2020年2月, 南极地区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主要原因是南极温度升高,为红色的极地雪藻提供了迅速生长的条件。据此完成12—13题。12. 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白昼时间变长B.降雪增多C.气温升高D.风力减弱
12.C 由材料可知,极地雪藻在低温下保持休眠,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出现“西瓜雪”现象意味着极地雪藻迅速生长,主要原因为气温升高。 C正确。
13.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西瓜雪”的生存环境是 ( )A.低温、强光照、强紫外辐射B.低温、弱光照、强紫外辐射C.低温、弱光照、弱紫外辐射D.低温、强光照、弱紫外辐射
13.A 极地雪藻生长在南极地区,推测极地雪藻的生存环境是低温,2月出现了“西瓜雪”现象,2月为南半球夏季,南极附近出现极昼且南极有臭氧层空洞,说明雪藻的生存环境是强光照、强紫外辐射,A正确。
二、综合题(共24分)14. (13分)[2021北京海淀区模拟]2020年8月27日,位于格陵兰岛东北部的史帕特冰川断裂掉落约110千米2的冰体,相当于37个颐和园的面积。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史帕特冰川位于 洲,纬度约为 ,地处北极点的 方向。该冰川崩塌时,北极地区 (昼夜长短情况),处于 (暖/寒)季。(5分)
(2)冰川的变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川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① ;② ;③ ;④ 。(4分) (3)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4分)
14.【答案】 (1)北美 80°N 正南 昼长夜短 暖(2)二氧化碳 变暖 上升 沿海(3)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理即可)。【解析】 第(1)问,由图可知,史帕特冰川是位于格陵兰岛沿岸,属于北美洲;纬度大约为80°N;地处北极点的正南方向,该冰川崩塌时,是8月27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极地区昼长夜短,是当地的暖季。第(2)(3)问,略。
15. (11分)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出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两极地区对船只威胁最大的是 。(2分)
(3)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2分)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②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的热量少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下列属于南极地区代表动物的是 。(2分) (5)当我们放暑假时,南极地区会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1分) (6)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月份。(2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极地地区作业课件ppt,共2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作业ppt课件,共1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作业ppt课件,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