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76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一、单选题
1.(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正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保罗·克拉兹等三位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程②中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
C.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D.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C1-O-O-Cl
2.(2023·湖南长沙·湖南师大附中校考二模)某同学研究浓硝酸与KSCN溶液的反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能被氧化为黄色的,可聚合为红色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被氧化为的过程中,S的化合价升高
B.分析①②③知,聚合为的速率大于其被硝酸氧化的速率
C.取少量③中的溶液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最终有生成,沉淀可能是碳酸钡
D.①中改用溶有的浓硝酸重复上述实验,溶液先变红后迅速褪色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气体对反应的进行起了催化作用
3.(2023春·山东青岛·高三青岛二中校考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6molA和2molB,发生如下反应:;2min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8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
B.0~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当容器内剩余0.4molB时,反应时间为4min
D.其它条件相同,若起始时向1L容器中充入6molA和2molB,当剩余1.2molB时,消耗时间小于2min
4.(2023春·北京西城·高三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0
5
0.1
5
0.2
10
B
20
5
0.2
10
0.1
5
C
40
5
0.1
5
0.2
10
D
40
5
0.2
10
0.1
5
A.A B.B C.C D.D
5.(2023春·广东湛江·高三湛江二十一中校考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锌片跟足量的的盐酸反应,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减慢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添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6.(2023春·江苏·高三统考期中)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有Fe2O3,FeO及少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溶”时,可适当的升高温度,加快溶解的速率
B.“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2Fe3+=3Fe2++2S↓
C.“滤液”中的溶质含有(NH4)2SO4
D.“干燥”时,可在空气中加热烘干
7.(2023春·北京西城·高三北京育才学校校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关系不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随后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B
将大小相同的K和Na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烈
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
C
漂白粉与浓HCl混合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漂白粉和浓HCl反应生成Cl2
D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不加FeCl3溶液的快
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起了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8.(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中)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B.
C. D.
9.(2023春·河北张家口·高三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某一容积为的密闭容器内,加入的和的,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反应:,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B.反应平衡时
C.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反应容器的体积变为时,该反应有可能在时达到平衡
10.(2023春·贵州遵义·高三校联考期中)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相同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的质量保持不变
B.保持不变
C.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
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11.(2023秋·江苏泰州·高三泰州中学校考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容器内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时段,N平均反应速率
C.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时刻以后,该反应已停止
12.(2023春·福建厦门·高三厦门双十中学校考期中)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的某一反应中,气体X、Y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时,Y的浓度是X的浓度的2倍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D.时,X、Y的量不再变化,化学反应停止了,正、逆反应速率为零
二、多选题
13.(2023春·山西大同·高三大同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反应速率
B.时间段,反应速率
C.t2时刻,向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氦气,使容器中气体总的压强增大,则、均增大
D.当容器中压强为起始压强的0.75倍时,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三、非选择题
14.(2023春·山西大同·高三大同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
①v(NH3)正=2v(CO2)逆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
(2)一定条件下,在5L密闭容器内,反应2NO2(g)N2O4(g),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2)/mol
0.040
0.020
0.010
0.005
0.005
0.005
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mol/(L•s)。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在第2s时N2O4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②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升高温度 b.恒容时充入He(g) c.恒压时充入He(g) d.恒容时充入NO2
(3)已知:2N2O=2N2+O2,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T1______T2(填“>”、“=”或“<”)。当温度为T1、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t1min时,此时体系压强p=_______(用p0表示)。
15.(2023春·浙江嘉兴·高三校联考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l00
240
464
576
620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
②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mol/(L·min)(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准确测量氢气体积,为减慢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加入蒸馏水 B.加入同浓度的H2SO4溶液
C.在冷水浴中进行 D.锌粒改为等量的锌粉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16.(2023春·河南焦作·高三统考期中)双氧水是工业上常用的绿色氧化剂,也是治疗创伤伤口的消毒清洗剂。
(1)医疗上可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当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到伤口处时,H2O2就会迅速分解,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常先加入双氧水将氧化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金属空气电池具有很高的容量和功率密度,但在缺氧条件下性能受到限制。在无氧条件下,双氧水半燃料电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下图为铝、铂电极与双氧水/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金属空气电池具有很高的容量和功率密度,但在缺氧条件下性能受到限制。在无氧条件下,双氧水半燃料电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下图为铝、铂电极与双氧水/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铝电极为原电池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向___________电极(填“铝”或“铂”)移动。
(4)为探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关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实验目的
H2O2溶液
温度
水的体积/
溶液体积/
质量分数
体积/
I
为编号II作实验参照
10%
2.0
常温
0
0
II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2.0
50℃
0
0
III
为编号IV作实验参照
5.0%
2.0
常温
2.0
0
IV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0%
2.0
常温
0
2.0
表中a=___________;III中加2.0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断裂1中的键和1中的键所需的能量依次为142、497.3,断裂和中1键所需能量依次为367、467,则2反应生成2和1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__。
17.(2023春·甘肃武威·高三校考开学考试)如图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t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min,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N=X+Y;②M+N=X+Z。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6.67×10-3mol•L-1•min-1。(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的历程为:,ClO + ClO→ClOOCl,据此分析。
【详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变,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O3→3O2,所以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A错误;
B.过程②中ClO + ClO→ClOOCl,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B正确;
C.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O3→3O2,则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C正确;
D.氯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所以图片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氯原子,较小的是氧原子,所以,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Cl-O-O-Cl,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在SCN-被氧化为(SCN)2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SCN-中的-2价升高为(SCN)2中的-1价,A正确;
B.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及反应时间的长短,可知(SCN)2聚合为(SCN)x的速率大于其被硝酸氧化的速率,B正确;
C.③中的溶液显强酸性,取少量③中的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只能是BaSO4,可证明SCN-最终被氧化有SO生成,C错误;
D.①中改用溶有NO2的浓硝酸重复上述实验,溶液先变红后迅速褪色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可能是NO2气体对反应的进行起了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3.D
【分析】2min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8mol/L,则C的物质的量为2L×0.8mol/L=1.6mol。
根据三段式:。
【详解】A.在化学方程式中,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错误;
B.,B错误;
C.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再反应0.8molB,剩余0.4molB,所需的时间超过2min,反应需要总时间大于4min,C错误;
D.其它条件相同,容积缩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当剩余1.2molB时,消耗时间小于2min,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从计算看,四个实验中加入的H2SO4相同为0.2×5×10-3=10-3mol,即H2SO4的浓度相同。而对比AC,B、D中Na2S2O3浓度更大,且D的温度更高,则D的反应速率最快,D中最先看到浑浊。
故选D。
5.D
【详解】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铁发生钝化,不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故A错误;
B.锌片跟足量的的盐酸反应,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Zn−Cu−HCl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添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D
【分析】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硫酸亚铁、未反应的硫酸,滤渣为二氧化硅,用二硫化亚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得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铵,过滤得碳酸亚铁,滤液中含有硫酸铵、碳酸铵,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已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酸溶”时,可适当的升高温度,加快溶解的速率,A正确;
B.由题干流程图可知,“还原”时用二硫化亚铁矿还原Fe3+后过滤,滤渣中含有S,故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2Fe3+=3Fe2++2S↓,B正确;
C.由分析可知, “滤液”中的溶质含有(NH4)2SO4和(NH4)2CO3,C正确;
D.由于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故“干燥”时,不可在空气中加热烘干,应该隔绝空气烘干,D错误;
故答案为:D。
7.A
【详解】A.将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后加快,说明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占主要,后来又逐渐减慢,氢离子浓度降低使速率减慢占主要,故A错误;
B.将大小相同的K和Na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烈,金属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说明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故B正确;
C.漂白粉与浓HCl混合产生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次氯酸使变红的石蕊试纸褪色,故C正确;
D.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不加FeCl3溶液的快,说明氯化铁有催化剂的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C
【详解】根据速率与计量系数之比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固体不能用物质的量浓度改变来描述来描述速率,,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D
【详解】A.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CO2物质的量浓度变化0.03mol/L,则水蒸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03mol/L,依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H2O)==0.003mol/(L·min),故A说法正确;
B.起始时c(CO)==0.05mol/L,从开始达到平衡,CO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03mol/L,因此达到平衡时c(CO)=(0.05-0.03)mol/L=0.02mol/L,故B说法正确;
C.用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表示达到平衡,要求反应方向是一正一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故C说法正确;
D.容器体积变为2L,容器体积减小,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应小于10min,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0.D
【详解】A.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A不符合题意;
B.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分析】达到平衡时,N的物质的量为2mol,变化6mol,M的物质的量为5mol,变化3mol,反应的方程式为,结合图像解答该题。
【详解】A.达到平衡时,N的物质的量为2mol,变化6mol,M的物质的量为5mol,变化3mol,反应的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时段,N平均反应速率,故B错误;
C.t2时刻体系并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时刻以后,反应达到平衡,为动态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从图中可知,t1时刻Y的物质的量为6mol,X的物质的量为3mol,Y的浓度为X浓度的2倍,A正确;
B.从图中可知,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为反应物,X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为生成物,且平衡时消耗Y6mol,生成X3mol,则Y和X的系数比为2:1,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Y(g)X(g),B错误;
C.t2时X、Y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是正逆反应速率不同,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到平衡,C错误;
D.t3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零,D错误;
故答案选A。
13.BD
【详解】A.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反应速率,故A错误;
B.时间段,SO3的物质的量由0mol增大为0.8mol,反应速率,故B正确;
C.t2时刻,向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氦气,使容器中气体总的压强增大,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则、均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2mol、0.8mol,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容器中压强为起始压强的,故D正确;
选BD。
14.(1)①②③⑤⑦
(2) 87.5% 60% ad
(3) > 1.25 p0
【详解】(1)①v(NH3)正=2v(CO2)逆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②容器体积恒定,当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时,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③该反应固体分解产生气体,在恒容条件下反应,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时,密度不变,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④该反应固体分解产生气体,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⑥该反应固体分解产生气体,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密闭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⑦该反应固体分解产生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时,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①②③⑤⑦;
(2)①用NO2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在第5s时,N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转化率为:;在第2s时NO2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转化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040-0.010)mol=0.030mol,生成的N2O4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体积分数为:;
②a.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恒容时充入He(g),不影响各物质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恒压时充入He(g),各物质浓度降低,反应速减慢;
d.恒容时充入N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故选ad;
(3)压强为p0时,T2温度下半衰期长,故反应温度低,故T1>T2;当温度为T1、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t1min时, N2O转化了一半,故可列出三段式:,体系压强p=0.5p0+0.5 p0+0.25p0=1.25 p0。
15.(1) 2~3 0.025
(2)AC
(3) 3X(g)+Y(g)2Z(g) AC
【详解】(1)①0~1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100mL,1~2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140mL,2~3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224mL,3~4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112mL,4~5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44mL,则2~3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②3~4 min时间段,生成H2体积为112mL,则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0.025mol/(L·min)。答案为:2~3;0.025;
(2)A.加入蒸馏水,减小盐酸浓度,反应速率减慢,A可行;
B.加入同浓度的H2SO4溶液,溶液中c(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不可行;
C.在冷水浴中进行,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C可行;
D.锌粒改为等量的锌粉,锌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不可行;
故选AC;
(3)①从图中可以看出,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进行到5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5min内,X、Y、Z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为0.6mol、0.2mol、0.4mol,则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g)+Y(g)2Z(g);
②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达平衡前,不管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X、Y的反应速率比都为3:1,则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则平衡前混合气的压强不断发生改变,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6.(1)伤口中含有一种酶(过氧化氢酶),双氧水遇此酶(是一种催化剂)迅速分解
(2)2Fe2++2H++H2O2=2Fe3++2H2O
(3) 负 氧化 铝
(4) 10% 使得实验III和IV中H2O2的总体积相同从而浓度一样
(5) 放出 613.3
【详解】(1)伤口中含有一种能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的酶(过氧化氢酶)
故答案为:伤口中含有一种酶(过氧化氢酶),双氧水遇此酶(是一种催化剂)迅速分解。
(2)酸性溶液中H2O2的还原产物为水:2Fe2++2H++H2O2=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2H++H2O2=2Fe3++2H2O
(3)铝活泼,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阴离子OH-向负极即铝电极移动。
故答案为:负,氧化,铝
(4)此实验应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I,II研究的是温度的变化,故H2O2浓度相同,即a=10%,而III,IV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H2O2浓度也应相同,即体积也该相同,从而可得结论。
故答案为:10%,使得实验III和IV中H2O2的总体积相同从而浓度一样。
(5)由反应热可知:∆H=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2×(142+2×367)-(4×467+497.3)=-613.3 kJ/mol。
故答案为:放出,613.3。
17.(1)A
(2)3A(g)B(g)+3C(g)
(3)0.6mol/(L·min)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B、C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A。答案为:A;
(2)该反应进行到tmin时反应达平衡,A、B、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1.2ml/L、0.4mol/L、1.2mol/L,则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0.4:1.2=3:1:3,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3C(g)。答案为:3A(g)B(g)+3C(g);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min,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min)。答案为:0.6mol/(L·min)。
18.错误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起始时,c(M)=0.5mol/L,30min时,c(M)=0.3mol/L,则M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30min时,c(Z)=0.125mol/L,则反应M+N=X+Z中,M的浓度变化量为0.125mol/L,反应M+N=X+Y中,M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0.125mol/L=0.075mol/L,从而得出生成Y的浓度为0.075mol/L,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10-3mol•L-1•min-1,(错误)。答案为: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