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76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一、单选题
1.(2023春·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硼氢化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催化剂钌()表面与水反应生成的过程中产生了、、等中间物质,最终转化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平面三角形结构,通常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B.、和中B的VSEPR模型相同
C.反应过程中仅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1mol 与转化为释放出4mol
2.(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三模)双核铁是O2氧化CH4生成CH3OH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4NA
B.反应③产物中的“?”为罗马数字IV
C.反应④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总化学方程式为:O2+2CH42CH3OH
3.(2023春·江苏盐城·高三江苏省响水中学校考期中)将12.8g铜投入6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和混合气体中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浓度约为5mol/L
B.反应中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C.生成的NO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D.生成气体的体积为4.48L
4.(2023·湖南郴州·统考三模)硫化钠在造纸工业中用作纸张的蒸煮剂,在制药工业中用于生产解热药,还可用于制备硫代硫酸钠、多硫化钠等。久置的固体会潮解、变质、颜色变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固体在空气中变质后的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操作I
取适量久置于空气中的固体,分为两份
①一份加入溶解
搅拌后,固体表面的少量淡黄色固体消失
②另一份加水溶解
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略带黄色的溶液。取略带黄色的溶液,滴加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M
操作II
向②中固体溶解得到的略带黄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得到灰黑色悬浊液
操作III
将灰黑色悬浊液离心分离
离心管底部出现深褐色沉淀,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操作IV
向上述离心分离获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操作V
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固体部分溶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已知:硫化钠溶液能溶解单质硫,生成多硫化钠()。。多硫化物的溶液颜色通常为黄色。与酸反应生成S和。
A.①中黄色固体和②中黄色溶液的化学成分相同
B.②中现象淡黄色浑浊M不一定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操作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室可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反应制备硫化氢
5.(2023春·云南玉溪·高三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期中)甲烷单加氧酶(s-mmo)含有双核铁活性中心,是O2氧化CH4生成CH3OH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态Fe(Ⅱ)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
B.步骤③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图中的总过程可表示为:CH4+O2+2H++2e-CH3OH+H2O
D.每一步骤都存在铁和氧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
6.(2023春·广东惠州·高三惠州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在硫酸溶液中和按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反应,生成一种气体X,其中被氧化为,则X为
A. B. C. D.
7.(2023春·河北保定·高三河北安国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可用作红色涂料
B.⑦的溶液可用于清洗青铜文物表面的锈迹
C.⑤被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为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D.③溶于过量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8.(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以含锌废液(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的、)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流程如下。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二硫酸钠中含有过氧键()数目为
B.“氧化除锰”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
C.“调节pH”时试剂X可以选用、、等物质
D.“氧化除锰”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9.(2023秋·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期末)已知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 + MnO2 + 3H2SO4 = 2NaHSO4 + MnSO4 + 2H2O+I2
②2NaIO3 + 5NaHSO3 = 2Na2SO4 + 3NaHSO4 + H2O + 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I2均为氧化产物
B.反应①中氧化性:MnO2>I2
C.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反应①和反应②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
10.(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正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OH)3+3H+= Fe3++3H2O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2Na2O2+2Cu2++2H2O= 4Na++2Cu(OH)2↓+O2↑
C.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 2I-+H2O2=I2+2OH-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2H+= SO2↑+H2O
11.(2023·湖南长沙·湖南师大附中校考二模)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B.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 生成时,共转移的电子数可能为。
C.标准状况下,11.2L NH3溶于水溶液中、的微粒数之和为
D.3.2g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2.(2023秋·福建龙岩·高三校联考期末)某工厂利用下列途径处理含铬(Ⅵ)废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pH”时可用浓盐酸代替硫酸
B.“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C.“转化”过程不能用替换
D.“沉淀”过程,生成的胶体可作为絮凝剂,加速沉淀
13.(2023秋·辽宁朝阳·高三校联考期末)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还原剂是、S
B.当有参加反应时,生成的体积为
C.当有生成时,转移电子数约为
D.当有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生成的为
14.(2023·江西·统考二模)胆矾是中学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游泳池用硫酸铜杀菌消毒等。某小组对胆矾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实验及现象如下:
①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沉淀和棕色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棕色溶液,在棕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在氮气保护下加热CaSO4·5H2O晶体,固体先变白色,后变黑色;将气体依次通过含足量盐酸的BaCl2溶液、品红溶液、含KSCN的FeCl2溶液,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品红褪色、溶液变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中,滴加淀粉溶液的目的是检验I2
B.实验①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实验②中,溶液中盐酸可以抑制SO2与水反应
D.实验②中,可用Ba(NO3)2溶液替代BaCl2溶液
二、非选择题
15.(2023春·重庆·高三统考竞赛)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氨气易液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写出灼烧镁粉与石英砂的混合物生成的两种含镁二元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将溶液滴入溶液中生成棕黑色沉淀,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________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过程中未见气体生成,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向明矾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既能提高净水效率又能杀菌消毒,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
16.(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
(2)已知2个在反应中得到10个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
A.氧化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还原性:
(4)请配平下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17.(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填空:
(1)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可知,铁是第_______周期元素,铁原子核外3d轨道上共填充了_______个电子。
(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的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选填编号)。
a.Fe b.FeO c.Fe2O3 d.Fe3O4
(3)FeSO4可以用来净水、治疗缺铁性贫血等,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了防止FeSO4变质,经常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向新配制的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
_______Fe2++_______H++_______NO=_______Fe3++_______NO↑+_______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_______。
②每生成0.5molNO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③要检验该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Fe2+,实验方案是_______。
现在可以利用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备氢气,其过程如图所示:
(5)写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
(6)写出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Fe3O4和CO的反应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向某容器中加入Fe3O4与CO,当其它条件一定时,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①Fe3O4+CO⇌3FeO+CO2-Q1(Q1>0)
②Fe3O4+4CO⇌3Fe+4CO2+Q2(Q2>0)
推测当温度达到570℃,平衡时CO体积百分含量最高的原因:_______。
18.(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白磷可通过反应2Ca3(PO4)2+10C→6CaO+P4+10CO获得。完成下列填空:
(1)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氧原子核外有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白磷在空气中露置时间长了会因温度达到着火点而自燃,使白磷升温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
(2)N和P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族,P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是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下列能说明N和P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填编号)。
a.NH3的稳定性比PH3强 b.NH3的沸点比PH3高
c.硝酸酸性比磷酸强 d.N原子半径比P原子小
铜既能与浓硝酸反应,也能与稀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未配平,不考虑2NO2N2O4)。完成下列填空:
(3)3Cu+10HNO3→Cu(NO3)2+NO↑+NO2↑+H2O。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
(4)0.3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为平面三角形结构,通常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故A正确;
B.和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故B错误;
C.该反应是中-1价H与中+1价H的归中反应,所以反应过程中仅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C正确;
D.该反应是中-1价H与中+1价H的归中反应,所以1mol 与转化为释放出4mol,故D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反应①中产生的是过氧键,其中氧的价态是-1价,因此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故A错误;
B.步骤③中断裂O−O非极性键,形成O−Fe(Ⅳ)极性键,故B正确;
C.反应④中只有极性键的断裂O−Fe(Ⅳ)和C-H,形成O-H极性键,故C错误;
D.根据图示,总过程的反应为:CH4+O2+2H++2e-CH3OH+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3.C
【详解】A.恰好完全反应,则,12.8g铜物质的量为,则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0.2mol,浓度约为,故A错误;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故B错误;
C.设生成的物质的量为a,生成的物质的量为b,转移电子守恒得,N原子守恒得,解得,,生成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非气态且未指明为标准状态,无法确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B
【详解】A.①中黄色固体为S,②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略带黄色的溶液为溶液,A错误;
B.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久置于空气中的固体可能被氧化为,因此②中取略带黄色的溶液,滴加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M可能发生不一定是与酸反应生成的S,B正确;
C.操作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实验室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和硫化亚铁反应制备硫化氢,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基态Fe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故A正确;
B.步骤③中断裂O−O非极性键,形成O−Fe(Ⅳ)极性键,故B正确;
C.根据图示,总过程的反应为:CH4+O2+2H++2e-CH3OH+H2O,故C正确;
D.步骤④中电子转移发生在Fe和C元素之间,故D错误;
答案选D。
6.A
【详解】Na2SO3被氧化为Na2SO4,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NaClO3为氧化剂,令Cl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则:1×(6-4)=2×(5-a),解得a=+4,故棕黄色气体X的化学式为ClO2;
故答案为A。
7.B
【分析】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分析可知,①为Fe,②为FeO,③为Fe3O4,④为Fe2O3,⑤为Fe(OH)2,⑥为Fe(OH)3,⑦为Fe3+的盐,⑧为Fe2+的盐。
【详解】A.氧化铁为红色固体,可用作红色涂料,故A正确;
B.Fe3+的溶液和铜反应,2Fe3++Cu=2Fe2++Cu2+,不可用于清洗青铜文物表面的锈迹,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被溶液中的氧气氧化,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C正确;
D.Fe3O4溶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含锌废液中加入过二硫酸钠,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将锰离子氧化生成二氧化锰而除去,再条件溶液的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得到,然后过滤得到。
【详解】A.中S为+6价,则有6个O为-2价,有2个-1价的氧,故含有1个过氧键(),因此过二硫酸钠中含有过氧键数为,A正确;
B.分析可知,氧化除锰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B正确;
C.溶液中能与锌反应生成和,所以调节溶液pH时试剂X不能选用Zn,C错误;
D.分析可知,“氧化除锰”工序用把、氧化为、,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除锰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反应①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NaI为还原剂,I2为氧化产物,反应②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至0价,NaIO3为氧化剂,I2为还原产物,A项错误;
B.反应①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NaI为还原剂,I2为氧化产物,M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至+2价,MnO2为氧化剂,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则氧化性MnO2>I2,B项正确;
C.应②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至0价,NaIO3为氧化剂,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至+6价,NaHSO3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5,C项错误;
D.根据A项分析知,反应①生成1molI2转移2mol电子,反应②生成1molI2转移10mol电子,反应①和反应②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D项错误;
答案选B。
10.B
【详解】A.三价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生成氢氧化铜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故B正确;
C.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故C错误;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2NO+3SO=3SO+H2O+2NO↑,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
B.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氧化Fe2+,再氧化Br-,若的物质的量为2mol,当有生成时,同时有2molFe3+生成,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数目为,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11.2L NH3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NH3的溶于水,根据物料守恒,溶液中、、NH3的微粒数之和为,故C错误;
D.3.2gCu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5molCu与S完全反应生成0.025molCu2S,Cu元素由0价上升到+1价,转移电子为0.05mol,故D错误;
故选B。
12.A
【分析】含铬(Ⅵ)废水中Cr元素为,硫酸酸化后与FeSO4反应,转化为Cr3+,加入石灰乳,Fe3+转化为Fe(OH)3沉淀,Cr3+转化为Cr(OH)3沉淀。
【详解】A.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会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故不能用浓盐酸酸化,A项错误;
B.“转化”过程中Fe2+在酸性条件下将转化为Cr3+,化学方程式为6Fe2+++14H+=6Fe3++2Cr3++7H2O,B项正确;
C.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不能替代FeSO4,C项正确;
D.Fe(OH)3可作为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的细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加速Cr(OH)3沉淀速度,D项正确。
答案选A。
13.D
【详解】A.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还原剂是C,A错误;
B.末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B错误;
C.当有生成时,有电子转移,即转移电子数为,C错误;
D.当有参加反应时,有参加反应,即得到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被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为,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实验①中,滴加淀粉溶液的目的是检验I2,故A正确;
B.实验①中,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生成I2和CuI白色沉淀,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I元素有一半化合价上升作还原剂,Cu元素化合价下降作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B正确;
C.SO2与水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HSO+H+,加入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可以抑制SO2与水反应,故C正确;
D.Ba(NO3)2溶液中含有,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会和SO2反应,干扰后续实验,故D错误;
故选D。
15.(1)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2)
(3)
(4)
(5)
【详解】(1)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所以氨气的沸点高,易液化,故答案为: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2)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镁与石英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硅,过量的镁与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化镁,则灼烧镁粉与石英砂的混合物生成的两种含镁二元化合物为氧化镁和硅化镁,故答案为:;;
(3)由题意可知,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锰溶液反应硫酸钾、二氧化锰沉淀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3MnSO4+2H2O=5MnO2↓+K2SO4+2H2SO4,反应中氧化剂高锰酸钾与还原剂硫酸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答案为:;
(4)由题意可知,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反应为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碱式碳酸铜沉淀、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由题意可知,向明矾溶液中加入适量次氯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的铝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6.(1)
(2)Br2
(3)AC
(4)
【详解】(1)已知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溴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所给物质可知,As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已知2个在反应中得到10个电子生成一个X,则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溴化合价变为0,故X为溴单质,化学式为Br2;
(3)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由化合价可知,氧化剂、氧化产物分别为、,还原剂、还原产物分别为、Br2;故氧化性:KBrO3>H3AsO4,还原性:;故选AC;
(4)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根据守恒关系配平:。
17.(1) 四 6
(2)d
(3)Fe + 2Fe3+ =3Fe2+
(4) 3Fe2++4H++1NO=3Fe3++1NO↑+2H2O 1.5NA 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
(5)K=
(6)C+H2OCO+H2
(7)温度低于570℃时,发生的是反应②,因为②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增大;温度高于570℃,发生的反应是反应①,因为①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降低,所以570℃时,CO百分含量最高
【详解】(1)Fe为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铁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铁原子核外3d轨道上共填充了6个电子,故答案为:四;6;
(2)磁铁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d;
(3)FeSO4具有较强还原性,配制其溶液时需加入适量铁粉,可将氧化后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防止FeSO4氧化,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 2Fe3+ =3Fe2+,故答案为:Fe + 2Fe3+ =3Fe2+;
(4)1mol Fe2+被氧化为Fe3+失去1mol电子,1mol NO被还原为NO得3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反应方程式:3Fe2++4H++1NO=3Fe3++1NO↑+2H2O;由反应可知每生成1molNO转移3mol电子,则生成0.5molNO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亚铁离子,可利用其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具体的操作为: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故答案为:3Fe2++4H++1NO=3Fe3++1NO↑+2H2O;1.5NA;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
(5)由图可知反应III为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C(s)+CO2(g)2CO(g),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K=;
(6)由图可知总反应为C与水高温生成CO和氢气,反应为:C+H2OCO+H2,故答案为:C+H2OCO+H2;
(7)温度较低时发生反应②,由题意可知反应②为放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百分含量不断增大;当温度较高时发生反应①,反应①为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的百分含量又降低,故答案为:温度低于570℃时,发生的是反应②,因为②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增大;温度高于570℃,发生的反应是反应①,因为①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降低,所以570℃时,CO百分含量最高。
18.(1) 3s23p3 8 白磷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
(2) VA 三角锥 极性 ac
(3)
(4)0.9mol
【详解】(1)磷是15号元素,P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3;氧是8号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氧原子核外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白磷在空气中露置时间长了会因温度达到着火点而自燃,使白磷升温的热量主要来自白磷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
(2)N和P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VA族,PH3分子中P原子价电子对数为4,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空间结构不对称,是极性分子。
A.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NH3的稳定性比PH3强,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P强,故选a;
B.分子晶体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NH3的沸点比PH3高,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P强,故不选b;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硝酸酸性比磷酸强,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P强,故选c;
D.原子半径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有关,N原子半径比P原子小,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P强,故不选d;
选ac。
(3)铜和浓硝酸反应,铜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4、+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NO2、NO的比为3:1,配平方程式为3Cu+10HNO3=3Cu(NO3)2+3NO↑+NO2↑+5H2O。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4)0.3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转移电子0.6mol,表现酸性的硝酸为0.6mol,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生成NO和NO2都是0.15mol,表现氧化性的硝酸为0.3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9mo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