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76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春·广东东莞·高三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校联考期中)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
C
向待检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O
D
将0.2mol•L-1FeCl3溶液与0.1mol•L-1KI溶液等体积混合,取少量混合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2.(2023春·广东东莞·高三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校联考期中)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活动和化学原理均正确的是
选项
活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用铁制容器储运浓硫酸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B
碳酸钡用来做“钡餐”
碳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
C
用SO2保鲜葡萄酒
SO2具有漂白性
D
用冰箱储存食物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A.A B.B C.C D.D
3.(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推理法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a~d中加入试剂见下表,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对c中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均正确的是
a
b
c
d
c中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
A
稀
超细大理石
溶液
无试剂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非金属性S>C>Si
B
较浓硫酸
溶液
溶液
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性质和氧化性
C
浓氨水
碱石灰
溶液
和水
溶液中先产生蓝色沉淀,沉淀再溶解,说明能溶于浓氨水
D
溴乙烷
的乙醇溶液
酸性溶液
苯
溶液深紫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烯烃
A.A B.B C.C D.D
4.(2023春·四川内江·高三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由下列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结论
A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B
①某溶液中加入溶液
②再加入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有
D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
A.A B.B C.C D.D
5.(2023春·河南濮阳·高三濮阳一高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叙述Ⅰ
叙述Ⅱ
A
溶液与Cu能发生置换反应
用溶液刻制铜材电路板
B
与氯水均具有漂白性
将等物质的量的与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布条褪色
C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焙制面包时使用碳酸氢钠
D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6.(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和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抗氧化等作用。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备硫酸,过程如下:将硫黄或其他含硫矿物在沸腾炉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在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在接触室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的在吸收塔中用98.3%的浓硫酸吸收。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品红褪色证明有氧化性
B.②中的试剂X应该是浓硫酸
C.③中的试剂Y应该是NaOH溶液
D.②中颜色变浅,但不消失,即可由③验证
7.(2023春·云南大理·高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考期中)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C.常温下,溶于过量浓硝酸,转移电子数为
D.64g Cu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NA
8.(2023春·云南大理·高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考期中)下列物质的存放方法合理的是
A.氢氟酸存放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C.氯化铁溶液存放在铜制容器中 D.浓硫酸常温下用铁槽车储存运输
9.(2023春·四川广安·高三广安二中校考期中)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分CO2和S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溶液;②氢硫酸;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除①外 D.全部
10.(2023春·四川广安·高三广安二中校考期中)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性均较强,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二者均只能使pH试纸变红
C.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减小
D.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11.(2023·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所涉及的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
操作或叙述
A
探究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湿润的pH试纸分别测定Na2CO3溶液和Na2SiO3溶液的pH
B
探究S和P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质量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粒,分别投入质量分数均为98%的硫酸和磷酸中
C
探究Na和K的金属性强弱
将切割剩余的金属钠、钾放回试剂瓶
D
探究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
利用Al2(SO4)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Al(OH)3
A.A B.B C.C D.D
12.(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放出NH3
B.Fe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可生成Fe2O3
C.漂白粉与洁厕灵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D.工业制硫酸中需先将SO2压缩,再进行催化氧化
13.(2023·浙江杭州·浙江省临安中学校联考一模)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新制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
当滴到一定量时,红色褪去
氯水具有酸性
B
将铜丝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气体具有漂白性
C
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密闭的注射器,压缩活塞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D
在2%溶液中,逐滴滴入2%的氨水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结合银离子能力:氨分子氢氧根离子
A.A B.B C.C D.D
14.(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利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产硝酸
B.将通入冷的溶液中,制得以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
C.工业上用98.3%的浓硫酸吸收制备硫酸
D.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
二、非选择题
15.(2023春·上海·高三复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氯化氢 ④氯气 ⑤一氧化氮 ⑥氨气 ⑦二氧化硫,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溶于水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_______(填序号)。
(2)上述两种无色气体相遇易产生白烟的是_______(填序号)。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可生成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上述气体中_______(填序号)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通常状况下,将这两种气体等体积同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6.(2023春·新疆伊犁·高三校联考期中)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有_____(填化学式)。
(2)将X与Y混合,可生成黄色固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3)Z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标准状况下)。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备Na2S2O3的方案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Na2S+S b.Na2SO3+S c.SO2+Na2SO4 d.Na2SO3+Na2SO4
17.(2023春·上海·高三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科研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淮南子·说山训》云:慈石能引铁(慈,旧作磁)。“慈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小苏打作面包和糕点的发泡剂,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请判断A的符号是___________。
(5)火药是古代道士配出的“药”,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烟雾”,这种烟雾的成分是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最终形成了稀硫酸气溶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形成稀硫酸
B.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烟花爆竹燃烧产生的和可吸入颗粒物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6)据文献报道,难溶于水的可在溶液中“溶解”,“溶解”后硫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若要检验“溶解”后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简要写出相关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7)和氮的氧化物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我们所说的酸雨是指其pH小于___________。
(8)氨气(NH3)在工农业中应用广泛,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2023春·全国·高三期中)二氧化硫与水
(1)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上升。
SO2易溶于水。
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试纸变红色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酸性。
③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品红褪色;加热恢复红色。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性。
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
(2)SO2或亚硫酸的漂白性:
①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②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
③SO2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相不相同?_____SO2的漂白作用稳不稳定_____?
④次氯酸的漂白过程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红色褪去,是因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与漂白性无关,A不正确;
B.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即便生成NH3,没有加热也不一定逸出,所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色,不能说明溶液X中不含有NH,B不正确;
C.向待检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杂质离子干扰后,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正确;
D.将0.2mol·L-1 FeCl3溶液与0.1 mol·L-1 KI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Fe3+过量,所以即便Fe3+与I-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含有Fe3+,不能证明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D不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不是不反应,A不正确;
B.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用来做“钡餐”,B不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作抗氧化剂,保鲜葡萄酒与漂白性无关,C不正确;
D.降温,食物的腐败速率减慢,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由于超细大理石,稀硫酸可以与之发生反应,制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可说明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故A正确;
B.硫酸铜溶液不能尾气吸收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B错误;
C.氨气进入硫酸铜溶液需要防倒吸,故C错误;
D.溴乙烷消去需要加热,同时溢出气体有乙烯和乙醇,两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应为挥发性酸,不一定为浓盐酸,也可能为浓硝酸等,A错误;
B.因AgCl不溶于酸,且酸性环境中可被溶液中的NO氧化生成,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也可能含有Ag+或,B错误;
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碳酸根和氢离子反应,也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C错误;
D.根据现象可知有碘单质生成,说明原无色溶液中有,被Cl2氧化为I2,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置换反应为单质置换出单质,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SO2与Cl2混合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SO2和Cl2均被完全消耗不再具有漂白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使糕点蓬松,C项符合题意;
D.NH3溶于水产生了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而喷泉实验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两者无因果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①中品红褪色证明有漂白性,故A错误;
B.②主要目的是除掉二氧化硫,因此试剂X应该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
C.③主要目的是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试剂Y应该是澄清石灰水溶液,故C错误;
D.②中颜色变浅,但不消失,说明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由③验证,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D
【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周围与四个氧原子结构形成四面体结构,因此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则混合气体分子数为,故B错误;
C.常温下,不会溶于过量浓硝酸,由于发生钝化现象,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故C错误;
D.64g Cu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浓硫酸反应,根据,则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NA,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D
【详解】A.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选项A错误;
B.碱性物质不可以装在磨口玻璃塞的无色玻璃瓶中,选项B错误;
C.氯化铁与铜反应而使铜腐蚀,故氯化铁溶液不能存放在铜制容器中,选项C错误;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钝化,所以可以用铁槽车储存运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C
【详解】①因SO2和CO2均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不能鉴别;
②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鉴别;
③因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到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则能鉴别;
④因二氧化硫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水褪色,而二氧化碳与氯水不反应,则能鉴别;
⑤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则能鉴别;
答案选C。
10.C
【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和铝都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A项错误;
B.二者均具有强氧化性,能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项错误;
C.放置在空气中,浓硝酸挥发,导致溶质减小,最终浓度会降低;浓硫酸吸水,导致浓度也会降低,C项正确;
D.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而浓硝酸不需要即可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11.C
【详解】A.不能用润湿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且应该测量等浓度的溶液的pH,故A错误;
B.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会钝化,故B错误;
C.金属Na和K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蒸气发生反应,为防止其氧化变质,用小刀切割金属钠后,剩余的钠、钾应及时放回煤油中保存,C正确;
D.Al2(SO4)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放出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故A正确;
B.铁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B错误;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可能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漂白粉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故C错误;
D.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在常压条件下反应,所以工业制硫酸中不需要将二氧化硫压缩,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 将新制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也能使红色褪去,故A错误;
B. 铜丝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2,SO2通入石蕊溶液中,会与水生成H2SO3,使溶液变红,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故B错误;
C. 密闭的注射器中NO2与N2O4会相互转化,压缩活塞,有色气体NO2的浓度增大,虽然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但并不能抵消因体积减小而使NO2的浓度增大的量,最终的结果仍是NO2的浓度增大,故C错误;
D. 在1ml 2%溶液中,逐滴滴入2%的氨水,先生成AgOH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于氨水中,生成[Ag(NH3)2]+,所以氨分子结合银离子的能力大于氢氧根离子结合银离子的能力,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工业制硝酸利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即;A正确;
B.将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不是溶液,B错误;
C.为了防止产生酸雾,用工业上用98.3%的浓硫酸吸收,C正确;
D.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B。
15.(1)②⑥⑦
(2)③⑥
(3)4NH3+6NO5N2+6H2O
(4) ④⑦ 溶液变红色
【详解】(1)①氧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溶液能导电;③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④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⑤一氧化氮自身不能电离,NO是非电解质;NO难溶于水;⑥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氨水能导电;⑦二氧化硫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②二氧化碳、⑥氨气、⑦二氧化硫;
(2)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两种无色气体相遇易产生白烟的是氨气和氯化氢;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可生成对环境友好的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④氯气、⑦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通常状况下,将这两种气体等体积同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16.(1)SO2
(2)1∶2
(3)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2.4L
(4)b
【分析】由图可知,X为H2S,Y为SO2,Z为H2S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硫元素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则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有SO2。
(2)X是H2S,Y是SO2,二者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S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则该反应的氧化剂SO2与还原剂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浓硫酸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SO2,其体积为22.4L。
(4)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归中反应规律,反应物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一种物质中的大于2,另一种物质中的小于2,选项a中S元素化合价都小于2,选项c、d中S元素化合价都大于2,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7.(1)
(2)1:4
(3)
(4)
(5)C
(6)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有剩余,若不变血红色则没有剩余
(7)5.6
(8)
【详解】(1)慈石能引铁,可知为磁性氧化铁Fe3O4,故答案为:Fe3O4;
(2)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6g/mol,设人造空气中氧气和氦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9.6,解得:x:y=1:4,故答案为:1:4;
(3)小苏打为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二氧化氮具有强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溶液电中性,则A应为阴离子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
(5)A.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形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错误;
B.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不可用于杀菌消毒,故错误;
C.SO2为有毒气体,可吸入颗粒物影响呼吸系统均属于大气污染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C;
(6)检验“溶解”后溶液中Fe2(SO4)3是否有剩余,需检验三价铁离子,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有剩余,若不变血红色则没有剩余;
(7)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故答案为:5.6;
(8)实验室采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反应为:,故答案为:。
18. 不相同 不稳定
【详解】SO2可以和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是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再次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而漂白,该过程不可逆,故答案为:不相同;不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