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58035/0-16929254662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58035/0-16929254662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58035/0-16929254662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83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点时,c(Cl-)=c(CrO),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数K=107.9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
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点可求得
B.时的溶解度为
C.浓度均为的和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混合溶液中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3.(2023秋·内蒙古赤峰·高三校联考期末)天然水体中的H2CO3与空气中的CO2保持平衡。已知Ksp(CaCO3)=2.8×10-9,某溶洞水体中lgc(X)(X为HCO、CO或Ca2+)与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HCO B.H2CO3的=104
C.b点pH为8.4 D.pH=10.3时,c(Ca2+)=2.8×10-7.9mol/L
4.(2023·湖南邵阳·统考三模)25℃时,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HX、CuSO4、FeSO4三种溶液,pM[p表示负对数,M表示、c(Cu2+)、c(Fe2+)]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Fe(OH)2]>Ksp[Cu(OH)2](不考虑二价铁的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X的电离常数Ka=1.0×10-5
B.曲线②代表NaOH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变化关系
C.调节溶液的pH=6.0时,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
D.滴定HX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c(Na+)>c(X-)>c(OH-)>c(H+)
5.(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为探究与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 将浓度均为溶液和溶液混合,有黄色沉淀产生,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显蓝色。
实验2 搭建如图所示装置,闭合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电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
B.实验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C.实验2反应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增大,右侧烧杯中增大
D.实验1和实验2表明,和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大
6.(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嘉积中学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常温常压下,向一试管中加入10%的溶液,另一试管中加入固体和5%的溶液,观察现象
B
制备并得到纯净的溴苯
向含溴的苯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C
证明
向NaOH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溶液后,再滴加2滴同浓度的溶液,观察现象
D
验证某溶液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用洁净的铁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A.A B.B C.C D.D
7.(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沉淀能否由一个溶解度较小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每个实验步骤均充分反应)。
已知:该温度下,Ksp(BaSO4)=1×10-10, Ksp(BaCO3)=5×10-9,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忽略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CO3悬浊液取上层清液,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B.反应BaSO4+BaCO3 +正向进行,需满足 c( )/()>0.02
C.经过步骤2,约有40%的BaSO4转化为BaCO3
D.取步骤2中上层清液,溶液中c(Na+) =2[c()+c()+(H2CO3) ]
8.(2023春·湖南衡阳·高三衡阳市八中校考阶段练习)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霓虹灯光、LED灯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无关
B.工业废水中的 Ag+、Hg2+ 等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加适量 Na2S 除去
C.葡萄酒中通常含有微量 SO2,SO2 既可以杀菌又能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D.国家大剧院玻璃外墙采用了“纳米自洁玻璃”,即让玻璃穿上一层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外套,TiO2可利用 TiCl4 的水解反应制得
9.(2022秋·河南洛阳·高三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 KMnO4溶液中滴加足量的H2O2溶液,紫红色褪去
H2O2具有漂白性
B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 KI 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AgI溶解度小于AgCl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非金属性:Cl>C
D
将Fe(NO3)2样品酸化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A.A B.B C.C D.D
10.(2023·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2mL0.1mol·L-1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又出现黑色沉淀
Ksp(ZnS)>Ksp(CuS)
B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
铜粉溶解
Fe3+与铜粉反应
C
将25℃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CH3COO-的水解增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
D
取2mL某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溶液并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A.A B.B C.C D.D
11.(2023春·广东茂名·高三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常温下,往5mL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Mg(OH)2固体后,再加入Fe3+与Mg2+等物质的量的FeCl3的溶液,测得-lgc~进程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Mg(OH)2固体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使得c(H+)减少
B.加入FeCl3溶液后,c(Mg2+)增大,存在沉淀的转化
C.加入FeCl3溶液后,存在Fe3+水解,c(H+)增大
D.若增加FeCl3溶液的用量,最终pH会大于5
12.(2023秋·浙江温州·高三统考期末)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难溶电解质
A.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
B.由上述数据可知,溶解度
C.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AgCl转化为AgBr
D.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N点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能使溶液由N点变到P点
13.(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一模)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制备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取时发生反应:
B.物质M为,试剂为,滤液a一定能循环使用
C.由该工艺流程可知,反应吸热
D.“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溶液中
14.(2023春·浙江绍兴·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2mL的溶液加热后置于冷水中,观察现象
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说明降低温度,
向正方向移动
B
比较不同的粒子和结合能力大小
在1mL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2%的氨水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结合能力:
C
比较和水解程度大小
用试纸分别测定同浓度和溶液的
测得溶液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
D
比较和的大小
向2mL的溶液中滴入5滴浓度均为的和溶液
最终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2022秋·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期末)完成下列问题
(1)KAl(SO4)2•12H2O可做净水剂,其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2)将体积相等的NaOH稀溶液和CH3COOH稀溶液充分混合后,若溶液中c(Na+)=c(CH3COO﹣),则混合前c(NaOH)___________(填“>”、“<”或“=”)c(CH3COOH)。
(3)常温下a mol/L 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 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呈中性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4)室温下,0.1mol/L相同体积的下列四种溶液①BaCl2、②FeCl3、③HF、④Na2CO3所含阳离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用序号填空)___________。
(5)25℃时,将pH=9的Ba(OH)2溶液与0.0001mol·L-1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5,则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可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6)已知25℃时,BaCO3的Ksp=5×10-9,BaSO4的Ksp=1×10-10,将0.01mol BaSO4固体投入1L某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使其转化为BaCO3固体,若要将BaSO4固体完全转化为BaCO3固体,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_mol/L
16.(2022秋·甘肃兰州·高三兰州一中校考期末)I.室温时,向100mL 0.1 HCl溶液中滴加0.1氨水,得到溶液pH与氨水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点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近似计算):_______________;
(4)25℃时,同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Cl;②;③;④,其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II.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用水中镉的排放量不超过0.005mg/L。处理镉废水可采用化学沉淀法。
(5)一定温度下,的,的,该温度下______________[填“”或“”]的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
(6)向某含镉废水中加入,当浓度达到mol/L时,废水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L[已知:,此时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7.(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乌市八中校考开学考试)完成下列问题
(1)常温时,0.1 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3。
①溶液中的KW=_______(填数值),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 mol·L-1
②溶液中c()+c(NH3·H2O)_______(填“>”“=”或“<”)c(Al3+)+c[Al(OH)3];2c()-c()-3c(Al3+)=_______ mol·L-1(填数值)。
③80 ℃时,0.1 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小于3,分析导致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④常温时,向100 mL 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ⅰ.图中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
ⅱ.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到a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将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aL与pH=2的稀硫酸bL混合,若所得的混合溶液pH=11,则a∶b=_______。
(3)25 ℃,在0.10 mol·L-1 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平(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平(H2S)+c平(HS-)=_______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 Mn2+、0.10 mol·L-1 H2S,当溶液pH=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5]
18.(2023秋·新疆巴音郭楞·高三校考期末)痛风是以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尿酸,aq)⇌Ur-(尿酸根,aq)+H+(aq)(37℃时,Ka=3.0×10-6)
②NaUr(s) ⇌Ur-(aq)+Na+(aq)(37℃时,Ksp=6.4×10-5)
(1)37℃时,若溶液中尿酸根的浓度为3.2×10-3mol/L,则钠离子的最大浓度为_______mol/L。
(2)关节炎发作多在冬天,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尿酸钠的Ksp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时,某尿酸结石病人尿液中尿酸根离子的浓度为1.5×10-3mol·L-1,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ol·L-1,该病人尿液中的c(H+)为_______mol·L-1。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图像,由(1.7,5)可得到Ag2CrO4的溶度积Ksp(Ag2CrO4)=c2(Ag+)·c(CrO)=(1×10-5)2×1×10-1.7=10-11.7,由(4.8,5)可得到AgCl的溶度积Ksp(AgCl)=c(Ag+)·c(Cl)=1×10-5×1×10-4.8=10-9.8,据此数据计算各选项结果。
【详解】A.假设a点坐标为(4,6.5),此时分别计算反应的浓度熵Q得,Q(AgCl)=10-10.5,Q(Ag2CrO4)=10-17,二者的浓度熵均小于其对应的溶度积Ksp,二者不会生成沉淀,A错误;
B.Ksp为难溶物的溶度积,是一种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根据分析可知,二者的溶度积不相同,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将表达式转化为与两种难溶物的溶度积有关的式子得K=====1×107.9,C正确;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c(Ag+)分别为10-8.8和10-5.35,说明此时沉淀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先沉淀的是AgCl,D错误;
故答案选C。
2.C
【详解】A.由点a(2,2.5)可知,此时pH=2,pOH=12,则===,故A错误;
B.由点(5,6)可知,此时pH=5,pOH=9,则===,时的溶解度为=10-3,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铁离子完全沉淀时,铝离子尚未开始沉淀,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分步沉淀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沉淀完全时,,pM5,此时pH约为4.7,在此pH下刚开始沉淀的浓度为,而题中>,则会同时沉淀,故D错误;
答案选C。
3.C
【分析】由图像可知,随着pH的增大,溶液碱性增强,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的浓度均增大,碳酸逐级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碳酸根离子,曲线①在pH很小时就存在,故曲线①代表碳酸氢根,曲线②代表碳酸根,随着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钙离子浓度减小,曲线③代表钙离子;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碳酸氢根,A正确;
B.由曲线①和碳酸的交点a点坐标可知,碳酸和碳酸氢根浓度相同,故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由c点坐标可知,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浓度相同,故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则H2CO3的=104,B正确;
C.b点碳酸和碳酸根浓度相同,,,pH=8.3,C错误;
D.pH为10.3时,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浓度相同,为10-1.1mol/L,钙离子浓度为:,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加碱后溶液中Cu2+先沉淀,Fe2+后沉淀,又Cu(OH)2和Fe(OH)2的组成相似,二者的pM随pH的变化关系曲线应是平行线,①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②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③代表滴定HX溶液的变化关系;p=0时,=,pH=4.2,c(H+)=10-4.2,c(OH-)==10-9.8,=1=10-19.6;同理,=1=10-15;p=0时,pH=5.0,此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c(H+)=10-5;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HX的电离常数Ka=1.0×10-5,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②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故B正确;
C.根据分析=10-19.6,调节溶液的pH=6.0时,c(OH-)=10-(14-6)=10-8,==10-3.6>10-5,沉淀不完全,不能除去工业废水中的,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HX的电离常数Ka=10-5,说明HX为弱酸,滴定HX溶液至a点时,由图可知,溶液pH略大于7,c(OH-)>c(H+),X-部分水解,c(Na+)>c(X-),则溶液中,故D正确;
答案选C。
5.B
【分析】实验2的装置是原电池,观察到Y电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则Y电极为正极,X电极为负极,放电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以此解题。
【详解】A.实验1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为AgI的饱和溶液,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则,故A错误;
B.实验2的装置是原电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正极Y电极生成Ag,负极X电极生成I2则总反应为,故B正确;
C.实验2的装置是原电池,X电极为负极,Y电极为正极,放电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即K+移向右侧烧杯中,移向左侧烧杯中,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c( K+)和右侧烧杯中c()均不变,故C错误;
D.AgNO3和KI发生的反应存在竞争性,并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程度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但反应类型不同,不能据此判断平衡常数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两组实验既改变了H2O2的浓度又加入了催化剂,引入了多个变量无法得出准确结论,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制溴苯需要用纯的液溴,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MgCl2后溶于中有Mg(OH)2和NaOH,再加入FeCl3产生Fe(OH)3,但无法确定是Mg(OH)2转化为了Fe(OH)3还是NaOH制备的。同时两者不是同类型的沉淀,无法通过沉淀转化得出Ksp大小,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钾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检查,操作科学规范,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7.C
【详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加入碳酸钠,硫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看沉淀是否溶解。
A.碳酸钡悬浊液中上层清液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含碳的微粒为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主要以碳酸根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BaSO4+BaCO3 +的平衡常数为,若c( )/()>0.02,则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有0.01mol硫酸钡中加入0.2mol碳酸钡,设转化为碳酸钡的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反应平衡分析,有,,则硫酸钡的转化率为,C正确;
D.取步骤2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中c(Na+) >2[c()+c()+(H2CO3) ],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霓虹灯光、LED灯光为金属元素的焰色实验,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选项A不正确;
B.用NazS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生成CuS、HgS等不溶物而除去,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夺取菌体细胞中的氧,菌体细胞因脱氧至死,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其还原性也可以防止营养物质被氧化,微量SO2可以添加至葡萄糖中杀菌并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选项C正确;
D.TiCl4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TiO2·xH2O和HCl,TiO2·xH2O脱水生成TiO2,所以工业上可利用TiCl4的水解反应制备TiO2,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9.B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过氧化氢,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过氧化氢的还原性,A错误;
B.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KI,此时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B正确;
C.要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需要比较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通过HCl酸性强于碳酸说明非金属性Cl>C,C错误;
D.Fe(NO3)2酸化,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和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不能说明硝酸亚铁溶液已氧化变质,D错误;
故答案选B。
10.B
【详解】A.向2mL 0.1mol·L-1溶液中滴加0.1mol·L-1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发生反应:,再滴加几滴0.1mol·L-1溶液,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发生反应,由此知,A正确;
B.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铜粉溶解,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将铜粉氧化,B错误;
C.CH3COO-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但溶液的pH逐渐减小,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由此可推知CH3COO-的水解增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C正确;
D.卤代烃样品中,加入5mL 20%溶液并加热,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加入固体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消耗,使得减少,A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FeCl3溶液后,c(Mg2+)增大,则氢氧化铁比氢氧化镁更难溶,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转化:,B正确;
C.由图知,加入溶液后,增大,是存在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正确;
D.由图知,加入Fe3+与Mg2+等物质的量的FeCl3的溶液、达到平衡时pH=5,若增加溶液的用量,铁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最终小于5,或者:按溶度积常数可知,氢氧根离子随铁离子浓度增大而减小,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最终小于5,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Ksp是难溶物溶度积常数,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难溶电解质的用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A正确;
B.根据溶度积常数大小比较其溶解度大小,要考虑两物质的溶度积表达形式是否相同,若不同,Ksp数值越大,其溶解度不一定大,根据题干数据得出:AgBr饱和溶液中c(Ag+)=c(Br-)==mol/L,而Ag2SO3饱和溶液中c(Ag+)=2c()=2c,则有c==mol/L,假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mL,则二者溶解度分别为:mol/L×0.1L×188g/mol,mol/L×0.1L×296g/mol,即S(AgBr)<S(Ag2SO3),B错误;
C.AgCl、AgBr的组成相似,且Ksp(AgCl)>Ksp(AgBr),则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AgCl转化为AgBr,C正确;
D.由图可知,N点浓度积Qc=c(Ag+)•c(Cl-)<Ksp(AgCl),为AgCl的不饱和溶液,加入NaCl固体时溶液中c(Cl-)增大,可能形成AgCl的饱和溶液,即加入NaCl固体能使溶液由N点变到P点,D正确;
故答案为:B。
13.B
【分析】“浸取”时MnO2和PbS、FeS2和盐酸、氯化钠反应生成Fe3+、Mn2+、,同时产生S,滤渣1含S,“调”的目的是消耗溶液中的,促进水解转化成除去,“沉降”的目的是析出固体,然后加入硫酸盐进行沉淀转化,转化为PbSO4。
【详解】A.“浸取”时的主要离子反应为,,A正确;
B.调的目的是消耗溶液中的,促进水解转化成除去,可选用、等,滤液a中含有大量的,但为确保的产量,需加入过量的试剂,则滤液a因含过量的不能投入浸取环节循环使用,B错误;
C.沉降的目的是析出固体,用冰水降温有利于析出,说明反应吸热,C正确;
D.沉淀的转化方程式为,达到平衡时溶液中,D正确;
故答案选B。
14.B
【详解】A.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则浓度增加、浓度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向逆方向移动,A错误;
B.先产生AgOH沉淀,后沉淀溶解,AgOH转变为,则说明结合能力:,B正确;
C.次氯酸钠及水解产生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检测其pH,C错误;
D.硝酸银过量,最终有黄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是由氯化银转化而来,故不能说明,D错误;
答案选B。
15.(1)Al3++3H2OAl(OH)3(胶体)+3H+
(2)<
(3)
(4)③<①<②<④
(5)19:2
(6)0.51
【详解】(1)KAl(SO4)2•12H2O可做净水剂,其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离子反应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
(2)将体积相等的NaOH稀溶液和CH3COOH稀溶液充分混合后,若溶液中c(Na+)=c(CH3COO﹣),由于CH3COO﹣水解,混合前c(NaOH)< c(CH3COOH)。
(3)常温下a mol/L 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 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呈中性,则c(K+)=c(CH3COO﹣)= ,根据物料守恒c(CH3COOH)=c(CH3COO﹣)=,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4)①0.1mol/L BaCl2溶液中c(Ba2+)=0.1 mol/L、②FeCl3中Fe3+水解,0.1mol/L FeCl3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大于0.1 mol/L、③HF是弱电解质,0.1mol/LHF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小于0.1mol/L;④0.1mol/L Na2CO3溶液中c(Na+)=0.2mol/L,阳离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5)25℃时,将V1LpH=9的Ba(OH)2溶液与V2L0.0001mol·L-1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5,酸过量,,则V1:V2=19:2;
(6)将0.01mol BaSO4固体投入1L某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使其转化为BaCO3固体,若要将0.01mol BaSO4固体完全转化为BaCO3固体,反应消耗0.01mol碳酸钠,反应后,则c(Ba2+)=mol/L ,反应后溶液中mol/L,则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至少为0.51mol/L。
16.(1)a
(2)
(3)
(4)③④②①
(5)
(6) 符合
【详解】(1)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根据图中滴加氨水的体积可知a点溶质为NH4Cl,促进水电离;b、c、d三点溶液中溶质都是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且NH3H2O的浓度依次增大,NH3H2O属于弱碱,抑制水的电离,且浓度越大越抑制,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点;
(2)b点溶液呈中性,,盐酸和氨水完全中和后氨水过量,溶质为NH4Cl和NH3H2O,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故,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3)室温时,a点混合溶液的pH=6,,,根据电荷守恒有,故=;
(4)①HCl是强酸,完全电离,pH<7;②溶液中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但是水解程度是微弱的,pH大于同浓度的盐酸;③溶液由于的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溶液pH>7;④溶液中的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但是水解程度小于同浓度的Na2CO3溶液,pH小于同浓度的Na2CO3溶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5)当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有Cd2++,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当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有Cd2++2OH-,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则的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
(6)当时,=10-19×112×103mgL-1=1.12×10-14 mgL-1<0.005 mgL-1,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7.(1) 1×10-14 1×10-3 = 1×10-3 温度升高,N、Al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 d H++OH-=H2O
(2)1:9
(3) 0.043 5
【详解】(1)①常温时,溶液中的Kw=1×10-14;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3的原因是铵根离子和铝离子的水解导致的,溶液中的氢离子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故由水电离出的c(H+)=1×10-3mol•L-1;
②NH4Al(SO4)2中氮元素与铝元素是1:1,故溶液中c(NH)+c(NH3•H2O)=c(Al3+)+c[Al(OH)3];溶液呈电中性,2c(SO)+c(OH-)= c(NH)+3c(Al3+)+c(H+),2c(SO)-c(NH)-3c(Al3+)= c(H+)-c(OH-)=1×10-3-1×10-11mol•L-11×10-3mol•L-1;
③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升高,NH、Al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
④ⅰ水的电离程度受溶液中溶质的影响,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向100mL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100mL对应的a点只有硫酸铵的盐,水的电离程度最大,a点之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d;
ⅱ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到a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c(OH-)为0.1mol·L-;pH=2的硫酸溶液c(H+)=0.01mol·L-1,所得溶液的pH=11,溶液中的c(OH-)=mol·L-,,a:b=1:9;
(3)①物料守恒有c平(H2S)+c平(HS-)+ c平(S2-)=0.10 mol·L-1,由图可知pH=13时,c平(S2-)=5.7×10-2 mol·L-1,则c平(H2S)+c平(HS-)=0.10 mol·L-1-5.7×10-2 mol·L-1=0.043 mol·L-1;
②开始沉淀时c(S2-)==1.4×10-13 mol·L-1,由图可知c(S2-)=1.4×10-13 mol·L-1时,pH=5。
18.(1)2.0×10-2
(2) 减小 放热
(3)1.0×10-6
【详解】(1)37℃时,若溶液中尿酸根的浓度为3.2×10-3mol/L,则Na+的最大浓度为mol/L=2.0×10-2mol/L;答案为:2.0×10-2。
(2)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关节炎发作多在冬天,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平衡NaUr(s) ⇌Ur-(aq)+Na+(aq)逆向移动,尿酸钠的Ksp减小;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为:减小;放热。
(3)37℃时,某尿酸结石病人尿液中尿酸根离子的浓度为1.5×10-3mol·L-1,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ol·L-1,Ka===3.0×10-6,解得c(H+)=1×10-6mol/L;答案为:1×10-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沉淀溶解平衡,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