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61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章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章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个方面。
学习任务 理解表达技巧的必备知识一、辨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泛泛而谈。
〔必备知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解题技巧〕常混修辞手法的区分和界定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人)写出人(物)的行为和情态,或者把甲物写出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
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用“红袖”代指美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3.设问与反问。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典例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比拟、排比。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第一步,明技巧。比拟、排比。第二步,释运用。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雪”,用“缴缠”将“诗”拟物,所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三步,析作用。比拟的一般作用是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本元曲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排比的一般作用是增强语势,渲染气氛。在本元曲中,排比的使用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写出了风、雪、诗情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二、辨析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必备知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
2.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
〔解题技巧〕常考但易忽略的表达方式例析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析:用叙述的方式写出作者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生凉的秋天,与夫君离别后,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外出乘舟解忧的情形。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及白描。[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白鹭蜷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此处只例析借事抒情)[例]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元稹《西归绝句》)析:这首绝句借展读友人书信,表现诗人对友谊的欣慰,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典例剖析〕(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 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第一步,明技巧。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衬托)和正面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第二步,释运用。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墨画”“数茎竹”“香薰”“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烘托。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表现出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第三步,析作用。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个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三、辨析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则是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必备知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解题技巧〕赏析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题目设问方式。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
2.注意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3.注意表达效果。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
〔典例剖析〕(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四、辨析结构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体现出来。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篇章结构上的艺术。常见的结构技巧有铺垫、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对此,高考命题时有涉及,经常会就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结构等设置问题。
〔必备知识〕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解题技巧〕结构技巧题的两大切入点切入点一,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①线索的设置。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③过渡照应。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重章叠句。⑥全篇构思:层层深入、一字贯穿。
切入点二,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①开篇诗句的作用: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②诗歌中间诗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③诗歌结尾的作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开头。
〔典例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的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给人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第一步,明技巧。题干已明确是“铺垫”手法。第二步,释运用。诗歌从“画工”和“玉花骢”两个角度进行铺垫。第二句“画工如山貌不同”从一般画工的角度,第四句从玉花骢的神韵角度。第三步,析作用。显示了马的与众不同,赞美了画家超凡脱俗的画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这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解析】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②用典。“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秋 来李 贺桐风①惊心壮士苦,衰灯②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③一编书,不遣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⑤。秋坟鬼唱鲍家诗⑥,恨血千年土中碧⑦。
【注】①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②衰灯:暗淡的灯光。③青简:青竹简。④不遣:不让。⑤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⑦“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3.下列对本诗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冷凄悲凉的画面,不是为了抒发悲秋之情,而是为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B.首句中的“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强烈。第二句“啼寒素”的“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到络纬啼声时的心寒。C.首句中的“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三、四句写诗人面对衰灯,耳听秋声,感慨万端,发出所作诗篇又有谁来赏识的一声叹息。D.全诗寄情于物,用浪漫主义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解析】既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也抒发悲秋之情。
4.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的写法。
【答案】借用典故通过诡谲的想象,说仿佛隐约听到秋坟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长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实际上是借古抒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来抒发自己命运不济、报国无门的绵绵悲恨。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日咏梅花二首王贞白其一靓妆才罢粉痕新,迨晓风回散玉尘。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其二青帝①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注】①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前,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C.其二中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D.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解析】“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错误。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时梅花尚有悠远的芳香,残花和残雪交相辉映,“远芳”指梅花芳香悠远,两个“残”字描写的是梅花凋零和雪将要融化的状态。这两句没有描写梅花开放环境的恶劣,也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
6.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一第三句说梅花“有情应怅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其二第三和第四句说梅花等待春天的消息,春天来了“已断肠”,把梅花当作人来写。(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公安①送韦二少府匡赞②杜 甫逍遥公③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注】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匡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逍遥公:韦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传播。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运的悲叹。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思此心中痛苦无限。
【解析】颔联是说,此番别后若蒙韦二想念,能写封数字短札相寄,杜甫便感激不尽,倒是自己的诗作,请韦二不要向众人传播。
2.请简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颈联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兵戈又起,黄尘弥漫,时局危难;而诗人白发客居,不久又要漂泊天涯。诗人用黄、白两色将时代的不幸与个人悲苦融合在一起,将离愁别苦植根于社会现实,强化了诗的批判性。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解析】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4.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答案】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③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瓶 梅谭元春①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注】①谭元春:明末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之一。性格孤傲,命途多舛,终生未仕。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点明所咏对象——瓶梅,并且这枝梅花插在瓶中已经超过十天。B.首联下句表达诗人因担心梅花过早凋落而庆幸它晚开的心理,看似反常却合乎情理。C.颔联紧扣瓶梅特点,突出其不用春风催发、不受夜雨欺凌,悠闲自在的舒适生活环境。D.颈联从“香”和“韵”两方面刻画瓶梅形象:香气令人心灵清净,风韵使人心生寂寥。
【解析】“香气令人心灵清净,风韵使人心生寂寥”不正确。颈联中的“清净”和“寂寥”均形容梅花而非人。
6.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对比。尾联将瓶中梅与山中树(梅)进行比较,说前者远胜于后者:前者被插瓶中,供人欣赏;而后者身处深山,难为游人所知。诗人借梅抒情,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而不为人知的抑郁愤懑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朱 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注】①朱槔(gā):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座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B.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象。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解析】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稀疏了,并不繁茂;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氛围。
8.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未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深梦醒,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感受着周围的寂静。B.一轮寒月正从东岭升起,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水声。颔联由上而下,既有视觉描写,也有听觉描写。C.颈联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用“响”“喧”二字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更加凸显出来,为尾联的“寂寞”做了铺垫。D.倚楹至旦,发人深思。诗人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一个沉思苦闷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百无聊赖中,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错误,诗句“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意思是: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由此可见,诗人是先听见露水滴落的声音,后开门面对菜园,并非“出来到了西园”才“听着露水滴落”的声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一修辞手法,题型二表达方式,题型三表现手法,题型四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6章古代诗歌阅读5第4节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图概览〕,2间接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6讲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