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3 湖心亭看雪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学习重点注意,内容整体梳理,重点难点理解,天人合一,高雅脱俗,伤感怀念,考点延伸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相关背景更好理解文章内容
江 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有看过雪吗?你对雪的印象是什么呢?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与雪有关的文章?
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白描手法,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是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梳理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层次体会写作思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饱含情感。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 绝。
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 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第一段:总写雪景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
重点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主旨情感
文章以“痴”字来评价作者,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理解作者的“痴”呢?
1、如本义般,是纯粹的痴迷,傻的意思吗?
2、那么该如何理解张岱的“痴”?结合内容分析。
答: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可以看出: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结合散文的体裁特点,思考张岱为什么而”痴“?
赏析景色画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简洁朴素,将西湖雪后天地间茫茫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都勾勒出来,富含中国水墨画的意味。(白描写人——鲁迅《故乡》(白描写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地一色、万籁无声、冰天雪地(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上到下)
万物渺小,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唯美水墨画
答:痴景,痴这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似:都做了不同寻常的事情
答:痴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与环境的冷形成对比,更体现两人与作者高雅的意趣
再试试挖掘深层含义,别忘了结合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痴心,隐含作者的家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你真的读懂张岱了吗?你看到了怎样一个诗人的形象
这篇《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成书于公元1644年之后。那时候,明已亡。从耳闻到眼见,看着政府继续衰弱,这样的过程是逐渐的,却也是持续不断的——宛如钝刀子磨着绳索,更令人揪心。从1620年到1627年,二十三岁到三十岁。这七年的时间里,张岱看着大明王朝起义不断、边境不稳、经济萧条、官员贪污、海盗横行、太监专权、朝纲混乱。作者用与旧朝关联的“崇祯”、“金陵”词汇,在改朝换代的当口,他依然特意写下年号,半百的张岱,内心无疑是痛苦的。 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情感包围着他。隐而不发,却有无限的深情,无尽的哀伤,都荡漾在时空的寂寞里。
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张岱眼中的雪景,五十多岁的张岱透过国破家亡回忆旧事,他的眼睛里还会有温度吗?没有。有声音吗?没有。有颜色吗?没有。只剩下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了。白描其实是一种必然。他惦记的是那一夜的亭中人吗?也许他惦记得更多的是亭中人和他心灵相通的情致和故国之思。但在那时,张岱是孤独的,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独往湖心亭看雪",他用一个“独”字写出自己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愁绪。而在这茫茫天地之间,天地造化的伟大,衬托出人的渺小,人躯壳的渺小,衬托出张岱内心的苍茫之感。国已破,山河碎,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所谓“痴”,不过是一种小小的慰藉,也是一种自嘲罢了。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流露出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淡淡愁绪(或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考点延伸思考举一反三运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7 诗词三首之行路难(其一),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樽zūn,塞s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2 醉翁亭记,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滁chú,琊y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鱼我所欲也,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学习重点注意,内容整体梳理,重点难点理解,鱼我所欲也,考点延伸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