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打包53套)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师用书
展开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特点。
特点 | 举例 |
有些城市功能单一 | 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 |
有些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 大多数省会城市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城市的功能。
(3)大小表示:城市腹地范围。
→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二、纽约的发展
1.优势: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历程
(1)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20世纪30年代,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_000万的城市。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纽约的辐射功能:综合性
辐射范围 | 具体影响 |
周边地区 |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
“波士华城市带” | 通过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
美国 | 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
世界 |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
考点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022·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 材料信息 | ①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
②G省高速公路交通流的三种模式中,甲模式的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乙模式的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丙模式图的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 | ||
调运知识 | ①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及影响; ②城市等级体系 | |
思维路径 | 第(1)题 | 如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其区域主要交通流存在于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 |
第(2)题 | 丙模式中的主要交通流存在于各区域中心城市间,且为单向流动,说明该区域中心城市存在等级差异 |
【我的解答】(1)B (2)D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从区域经济和城市体系角度看,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2)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区域进行互动,实现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也会不断增强。
城市辐射功能、城市腹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2)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的关系。
关系 |
| 实例 |
受腹地经济 特征的影响 | 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 | 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 |
腹地矿产资源开发 | 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 |
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 | 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 |
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 | 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
考向1 城市的功能及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020·江苏卷)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D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2.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B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考向2 城市服务范围
(2022·重庆模拟)在“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成渝“双门户”的资阳市,积极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的发展格局。此外,资阳还将加快融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渝直线黄金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资阳流动和高效集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发展。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3~5题。
3.资阳成为成渝中线“核心”担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交通条件 ③城市规模等级 ④城市腹地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都服务种类比重庆多
B.自贡服务范围包含内江
C.自贡和内江的城市等级相同
D.成都服务范围包含图示区域
5.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 )
①培育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各中小城市等级
②提升重庆、成都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侧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增强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A 4.C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资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都和重庆之间,且与两地之间都有便利的铁路连接,所以成为成渝中线的“核心”担当,①②正确。资阳市城市规模小、腹地范围小,③④错误。第4题,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成都和重庆均属于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类似。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自贡和内江均属于地级城市,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互排斥。图中有重庆、成都两个核心城市,所以成都的服务范围不会包含整个图示区域。第5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应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但无全面提升中小城市等级的必要,如果中小城市等级全面提升,易造成城市分工不明确、重复性建设、城市间同质竞争加剧等城市发展问题。同时,成渝城市群的建设,还应该依据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只侧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
考点二 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2·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 材料信息 | 文字: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图像:沈阳是辽宁的省会,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
调运知识 | 中心城市对周边低等级城市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 |
思维路径 | 第(1)题 | |
第(2)题 |
【我的解答】(1) A (2) C
城市辐射作用的原因
(1)城市辐射力。
指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带动力。
(2)城市辐射作用的原因。
核心城市首先通过自己优先发展或者发展突出的优势,对周边地区产生集聚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向核心城市靠拢。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腹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产生辐射效应并形成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传统产业向腹地转移。再者,是由于中心城市的生活成本提高,部分资源和人口向腹地流动。
影响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因素
影响因素 | 影响 | 表现 |
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优越, 腹地广阔。如位于沿海,对外联系密切,辐射范围大;地处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辐射范围小 |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规模等级,扩大辐射范围 |
资源条件 |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
交通条件 | 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城镇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
人口条件 | 城市为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范围大小和人口数量多少有关 |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
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密切、人口流动频繁、产业互动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
政策因素 |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经济的发展 | 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 |
考向1 城市辐射作用
(2022·杭州模拟)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图中指数越大,表示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D.北京向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一样大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促进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廊坊的经济联系指数高,说明与北京之间的经济流量大,与距离北京近关系密切。图中各个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并不是完全按照距离的远近变化,如较近的张家口经济联系指数相对较低。并且河北各个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也不相同,说明与北京之间的经济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向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不一样大。综合来看,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和距北京的远近,先从城市等级上确定能否适宜承接相关产业转移,再从距离上择优选择。第2题,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一个地区协调稳定发展,需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即可以促进区域竞争互补,发挥北京和天津双核的优势,促进河北、北京、天津一体化发展。而让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北京和天津服务,不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将北京和天津的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不仅是对河北地区的不负责,也是对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不负责。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减弱北京和天津两城市之间的联系是违背基本原则的。
考向2 影响城市辐射作用的因素
(2021·辽宁卷)以互联网+等为引领的新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空间格局。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电商企业联系网络(下图)中,义乌成为与上海并列的区域中心城市。据此完成3~4题。
3.从图中联系强度可知( )
A.义乌市比上海市经济辐射范围更广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部区域产业互补性强
C.淮安市比苍南县电商企业交易活跃度更高
D.“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所围地区为核心区域
4.助力浙东南成为电商企业联系最强区域的主要因素有( )
①轻工业商品集散市场 ②轻工业商品生产能力 ③网络交易方式 ④电子商务总部位置 ⑤企业服务意识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B 4.B 解析:第3题,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等级高,经济辐射范围较义乌广,A错;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部区域城市间联系密集且强度较大,说明区域产业的互补性强,城市间企业联系强度大,B对;与苍南县联系强度最强的城市比淮安多,说明苍南县电商企业交易活跃度比淮安高,C错;宁波和苏州与周边城市联系强度较弱,因而两城市附近不是核心区域,D错误。第4题,浙东南的温州等城市,为世界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市场,电商企业数量众多,增强了城市间电商企业的联系,①对;浙东南电子商务发达,电商企业集聚,是众多电子商务总部所在地,电商企业服务意识强,城市间电商企业的联系强,④⑤对;电商企业联系强度与网络交易方式关系不大,③错;电商销售的产品不一定都是本地生产的,故轻工业商品生产能力对电商企业联系强度的影响较小,②错。故选B。
三十七 城市的辐射功能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综合通达性是指某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人口、交通网络及空间阻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武汉城市圈中( )
A.孝感比天门提供的服务种类要少
B.咸宁比黄石的服务等级要高
C.黄冈的服务范围最大
D.鄂州比仙桃的服务功能要多
2.下列城市间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孝感—鄂州 B.武汉—天门
C.鄂州—咸宁 D.黄冈—孝感
3.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 )
A.孝感 B.鄂州
C.黄冈 D.黄石
1.D 2.A 3.C 解析:第1题,孝感比天门的城市等级高,提供的服务种类多;咸宁和黄石都是省辖市,城市级别一样,服务等级一样;武汉是省会,城市体系中武汉的服务范围最大;鄂州是省辖市,仙桃是县级市,鄂州比仙桃的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要多。第2题,据材料可知,综合通达性是指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据图可知,孝感和鄂州之间有武汉,孝感和鄂州之间空间阻隔是3+4=7,通达性好;武汉和天门之间的空间阻隔是6+2.5=8.5,鄂州和咸宁之间的空间阻隔是3+5=8,黄冈和孝感之间的空间阻隔是5.5+4=9.5。第3题,据材料可知,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选项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黄冈,面积最大的也是黄冈,距离区域的中心也比较近,因此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黄冈。
(2022·天津一模)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并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图1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图2为部分城市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由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空间距离
C.城市交通 D.资源配置
5.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大于浙北的绍兴、舟山、慈溪三市,原因是宁波( )
A.水陆交通便利
B.与上海产业结构相似
C.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与上海历史文化不同
4.B 5.C 解析:第4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最强的是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其次是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从他们共同的特征看,影响强度大致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B正确;与海陆位置、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等因素关系不大。第5题,宁波与绍兴、舟山、慈溪距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大,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主要是宁波发展水平较高,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都便利,历史文化也相似,A、D错误;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不是产业结构相似,B错误。
(2023·泰州模拟)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 题。
6.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 )
A.趋向集聚 B.集聚加速
C.集聚衰减 D.趋向分散
7.有关城市群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向集聚阶段,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
B.集聚加速阶段,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不明显
C.集聚衰减阶段,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相当完善
D.趋向分散阶段,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
6.C 7.C 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上海的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突出,即|q|>1,同时对其他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不断增强,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q|变小,因此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集聚衰减阶段。第7题,结合材料并读图分析,趋向集聚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A正确;集聚加速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益不明显,B正确;集聚衰减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高,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有待完善,C错误,符合题意;趋向分散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减弱,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D正确。
下图为七大沿黄城市群依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增率分布的散点图,图中偏离度指实际数据与目标数据相差的绝对值所占目标数据的比重。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兰西城市群始终保持良好的产业结构优势
②宁夏沿黄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势依旧明显
③太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 ④呼包鄂榆城市群仍然保持良好的产业竞争力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4年前后,太原城市群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开采 B.基础设施完善
C.南水北调实施 D.产业结构调整
8.C 9.D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兰西城市群在两个时间段的结构偏离增率均为正值,说明其始终保持良好的产业结构优势,①对;宁夏沿黄城市群的结构偏离增率在2014-2018年为负值,说明其产业结构的优势不明显,②错;太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偏离增率在2009-2013年为负值,在2014-2018 年为正值,说明其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③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竞争力偏离增率在2009-2013年为正值,在2014-2018 年为负值,说明其产业竞争力下降,④错。故选C。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14年后太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最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D对。太原煤炭资源的开采并非2014年才开始的,A错;太原从城市发展到城市群阶段,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完善,其对短期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较小,B错;南水北调没有经过太原城市群,C错。
(2022·广州模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为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上海周边“集聚阴影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资源匮乏
B.与上海间交通不便
C.劳动力不足
D.上海的虹吸作用
11.“集聚阴影区”的出现( )
A.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
B.改变了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
C.扩大了区域内部发展差距
D.加大了中心城市对人口的推力
12.消减“集聚阴影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区域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
②科学定位小城镇功能
③扩展城市用地规模
④借用规模区域联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D 11.C 12.B 解析:第10题,苏锡常都市圈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距离上海市近,与上海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有优越的气候资源、较丰富的水资源及劳动力资源,A、B、C错误;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等要优于苏锡常都市圈,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会造成苏锡常都市圈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D正确。第11题,“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加大了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A错误,C正确;“集聚阴影区”不会改变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B错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集聚阴影区”,对人口会产生拉力,D错误。第12题,“集聚阴影区”可以把握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寻找发展机遇;通过交通线等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区域发展可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②④正确。扩展城市用地规模不能解决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无法消减“集聚阴影区”,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4月24—25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共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大计。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2)从生态优先的角度,简述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举措。
(3)简述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可以从位置、交通、资源、劳动力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水电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内河、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和原料供应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廉价。第(2)题,建设生态廊道的举措主要从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关停沿线高污染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水污染和违法捕捞;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第(3)题,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上海的区位条件和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发挥上海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东西部经贸往来;发挥科技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强化金融中心地位,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合理规划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中东部地区发展探索经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答案:(1)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水能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2)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修复生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3)充分发挥上海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扩大和优化东西部经贸往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强化金融中心地位,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带动经济带发展;合理规划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