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四(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1.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防止滩涂被破坏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2.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5.如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  )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7.如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基本不会发生改变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8.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B.调查马尾松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不同层的物种丰富度都是最低D.在群落发育晚期,物种丰富度减少的原因是种间竞争加剧  9.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2.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13.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20 J/(cm2·a)B.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是30 J/(cm2·a)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D.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至少为 500 J/(cm2·a) 14. (多选)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5. (多选)如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C.物种a是植食性动物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16. (多选)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的鱼是一个种群,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D.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17.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________。(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图中可以看出:海鸟和大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株/平方米。(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 _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_________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成年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获15条乌鳢。其中成年乌鳢8条,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捞时,捕获18条乌鳢,其中9条成年乌鳢中具有标记物的有2条,据此推测该池塘中成年乌鳢数量大约________条。研究发现被标记个体不易于被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图2中,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 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4)调查发现,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进一步调查发现棒花鱼数量显著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有效修复该生态系统,应该通过________措施调节鲢鱼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浮游植物密度。  20.如图为某个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浮游动物、鱼类等,还有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害虫。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指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池塘中的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水生植物通过________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3)受生活污水轻微污染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原状,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否则,该池塘将被破坏而无法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1/2调整到2/3,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D正确。  2.答案为:A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依次为大于、等于和小于,A正确、C错误;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  3.答案为: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可知,图中所有食物链的终点均为戊,除丁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外,其余三个物种均可为食物链的起点,但结合“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即该生态系统只有4个营养级可知,该“食物网”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只能是乙,即乙为生产者,B正确。  4.答案为:A解析: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5.答案为:A解析:能固定太阳能的是生产者,因此,甲为生产者,乙、丙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结合碳循环,可知在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再根据食物链甲→乙→丙,可知A正确。  6.答案为:C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错误。  7.答案为:C解析:由起点可知,曲线①②分别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在发生变化,M、N点处物种数目相同,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8.答案为:C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以称为一个种群;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多数群落;群落发育晚期,空间资源有限,种间竞争加剧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  9.答案为:C解析:本题考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装置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10.答案为:C解析: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C错误;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捕猎等)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1.答案为:C解析:火灾过后的森林,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地发生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12.答案为: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13.答案为:B解析:第二营养级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只是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第二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是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为30 J/(cm2·a),B正确;从图中不能确定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多少,因此不能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至少为(100-20)÷20%=400 J/(cm2·a),D错误。 14.答案为:ACD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15.答案为:BD解析:由题图可知,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据图无法判断a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二者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16.答案为:ABD解析:水库中的鱼有很多种,所以不是一个种群;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17.答案为:(1)4(2)水藻、水绵(3)海鸟、小鱼、大鱼(4)增多 减少 增多(5)水藻→甲壳类→海鸟(6)捕食、竞争  18.答案为:(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2)①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1+m)n C ②标志重捕法 偏高 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2)图中虚线表示“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的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为a×(1+m)1;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实线表示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最大种群增长速率出现在K/2时,即图中的C点。对田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可用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个体中标记数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  19.答案(1)7 捕食与竞争(2)36 偏高(3)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2.8%(4)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使底层植物因光照下降而减少(导致棒花鱼食物来源减少) 放养鲢鱼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浮游植物或底层植物,终点有乌鳢、鲇,共7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2)假设种群数量是N,则N/第二次捕获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量/第二次捕获并标记的数量,即N/9=8/2,N=36。因为被标记个体不易于被捕获,所以第二次捕获的乌鳢中标记的值偏低,导致计算结果偏高。(3)图2中,B是鲢鱼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E),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 kJ)÷(1.5×109 kJ)×100%=2.8%。(4)因为棒花鱼的食物是底层植物,而水体富营养化后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底层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影响了生长和繁殖,导致棒花鱼食物来源减少。鲢鱼的食物是浮游植物,放养鲢鱼可以调节浮游植物的密度。  20.答案为:(1)竞争、捕食、寄生 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垂直 化学(3)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4)1.375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害虫和水生植物为捕食关系。病菌和水生植物为寄生关系,水生植物之间为竞争关系。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2)根据图示分析,水生植物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该化学物质为化学信息。(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其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而不能自动恢复。(4)根据题意,得出以下食物关系:设调整前该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x,则需沉水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2)x÷10%+(1/2)x÷10%÷10%=55x;设调整后该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y,则需沉水植物提供的能量为(2/3)y÷10%+(1/3)y÷10%÷10%=40y,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能量是相同的,即55x=40y,则y=1.375x。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四(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四(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X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五(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