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 第1课时 速度 同步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60669/0-16929621390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3 第1课时 速度 同步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60669/0-1692962139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3 第1课时 速度 同步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60669/0-16929621390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 (2019)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速度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由v=eq \f(Δx,Δt)可知,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eq \f(Δx,Δt)知,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v=eq \f(Δx,Δt)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2022·石家庄市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这里是指平均速度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这里是指瞬时速度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速度计显示速度为350 km/h,这里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D.某快递公司采取“无人机快递”,无人机从某一投递站带着快件到达指定位置送达后又返回该投递站,这一过程中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零
4.(2022·无锡市高二校考学业考试)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我国最长的双洞公路隧道。隧道长18.020千米,设计行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18.020千米是指位移的大小
B.80千米/小时是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C.80千米/小时是汽车在隧道中的最大行驶速度
D.80千米/小时是指汽车进入隧道或离开隧道时的瞬时速度
5.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了亚洲纪录,成为我国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过程中苏炳添的位移就是路程
B.9秒83表示苏炳添冲到终点时的时刻
C.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大于36 km/h
D.苏炳添百米全程瞬时速度始终大于其他运动员
6.(2023·邢台八中月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考点三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7.(2022·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中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是超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超速,交警部门设置了两套监控系统,一套是固定测速点,定点测速,一套是在一段路线区间设置区间测速,通过记录通过固定区间的时间,分析汽车是否超速。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高速上导航仪的某时刻界面截图,该路段限速120 km/h。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辆汽车在区间行驶中已有超速行为
B.18.3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位移大小
C.118 km/h表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
D.根据“18.3公里、24分钟”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度
8.(2023·马鞍山市高一期中)旅客坐高铁从北京西到广州南的某次列车上午8:00发车,当日下午16:00到达,该次旅程约2 200 km。已知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1 980 km,某次该旅客发现车厢内的显示屏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37.5 km/h,显示屏上的“301 km/h”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B.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37.5 km/h,显示屏上的“301 km/h”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75 km/h,显示屏上的“301 km/h”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75 km/h,显示屏上的“301 km/h”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9.(2022·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为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8 mm直径的子弹射过一只苹果时的照片,该子弹的平均速度为900 m/s,可估算该子弹从头部进入苹果至尾部穿出苹果所需的时间最接近( )
A.10-2 s B.10-4 s C.10-6 s D.10-8 s
10.(2023·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期中改编)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11.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东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12.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1)若前eq \f(t,3)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eq \f(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 m/s,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求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
13.(2023·苏州市高一统考期末)为了防止高速公路汽车超速,高速交警使用超声波测速仪进行测速,超声波测速仪可以定向发出脉冲超声波,也可以接收从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某次测速得到发出两个脉冲超声波和接收到两个脉冲超声波的时刻图(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p3、p4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如图所示,假设超声波测速仪正对车辆行驶方向,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50 m/s。下列关于被测汽车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驶离测速仪,速度大小约为32 m/s
B.正在驶离测速仪,速度大小约为35 m/s
C.正在驶向测速仪,速度大小约为32 m/s
D.正在驶向测速仪,速度大小约为35 m/s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课时 速度
1.A [根据速度的定义知,A正确;速度大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物体位置变化(即位移)不一定大,B、C错误;由于Δt不确定,位移Δx越大,v不一定越大,D错误。]
2.D [v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v与Δx、Δt无关,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v=eq \f(Δx,Δt)适用于任何运动,C错误;由v=eq \f(Δx,Δt)可知,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D正确。]
3. D [第3 s末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故A错误;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速度计显示的是速率,故C错误;无人机回到了原位置,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D正确。]
4.C [18.020千米是指路程,80千米/小时是限速,即隧道内的最大行驶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5.C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A项错误;9秒83是时间间隔,B项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eq \x\t(v)=eq \f(x,t),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eq \x\t(v)=eq \f(100,9.83) m/s≈
10.2 m/s≈36.7 km/h,C项正确;苏炳添百米全程平均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D项错误。]
6.(1)15 m/s (2)3.33 m/s
解析 (1)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eq \f(x,t)=eq \f(900,60) m/s=15 m/s。
(2)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eq \f(\f(x,2),t+t0+t′)=eq \f(450,60+30+45) m/s
≈3.33 m/s。
7.A [汽车从区间测速开始到现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20 km/h,此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18 km/h,则在此之前汽车已有超速行为,故A正确;18.3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路程,故B错误;118 km/h表示此时的速率,故C错误;根据“18.3公里、24分钟”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率,故D错误。]
8.D [根据题意可得,列车从北京西到广州南所用时间t=8 h,运行里程s=2 200 km
平均速率为v=eq \f(s,t)=eq \f(2 200,8) km/h=275 km/h,显示屏上的“301 km/h”是某一时刻的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故选D。]
9.B [苹果宽度约为70 mm,子弹长度大致是本身直径的3倍,故取子弹长度约为20 mm,即子弹穿过苹果过程的位移为90 mm,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为t=eq \f(x,v)=eq \f(90×10-3,900) s=10-4 s,故选B。]
10.D [三个质点都从N到M,则位移相等,又知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A错误,D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时间都相等,路程不等,质点A从N点到达M点的路程最大,则平均速率最大,但到达M点时的速率不一定最大,B、C错误。]
11.(1)20 m/s,方向向西 (2)1.5 m/s,方向向西 (3)10.5 m/s
解析 (1)最后6 s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Δx3=120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1=eq \f(Δx3,t4)=eq \f(120 m,6 s)=20 m/s,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eq \(AD,\s\up6(→)),方向向西,大小Δx=Δx3-Δx1-Δx2=120 m-30 m-60 m=30 m,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2=eq \f(Δx,t总)=eq \f(30 m,20 s)=1.5 m/s,方向向西。
(3)全过程的路程s=30 m+60 m+120 m=210 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eq \x\t(v)=eq \f(s,t总)=10.5 m/s。
12.(1)8 m/s (2)4 m/s
解析 (1)eq \x\t(v)=eq \f(x1+x2,t)
=eq \f(6×\f(t,3)+9×\f(2t,3),t) m/s =8 m/s。
(2)eq \x\t(v)′=eq \f(x,t1+t2)=eq \f(x,\f(\f(x,2),3)+\f(\f(x,2),6)) m/s=4 m/s。
13.A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是t1=0.55 s-0.05 s=0.5 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是t2=0.67 s-0.15 s=0.52 s,由此可知,被测汽车正在驶离测速仪,汽车在两次接收信号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为t=(0.15+eq \f(0.52,2)) s-(0.05+eq \f(0.5,2)) s=0.11 s,汽车运动的距离为x=veq \f(t2,2)-veq \f(t1,2)=3.5 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v′=eq \f(x,t)≈32 m/s,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 动量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曾有人做过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m/s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1课时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