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共7页。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物态变化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教学时间40分钟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位于新人教版的第15章,在生活中的现象的普遍存在,学生学完几章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章在每年的中考中占的比分也是很重的。 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由于经验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学生学完几章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有待于提高。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 二、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并结合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b.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c.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d.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a.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c.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3.情感与价值观a.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c.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a.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b.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五、教学难点a.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b.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六、教学方法以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七、教学用具因为在新课教学中已经进行过实验探究,结合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在复习课教学中实验探究主要借助于PPT图片展示部分图片和知识网络及练习题。八、 教学板书物态变化一、 温度定义:摄氏温度温度计及使用二、熔化和凝固1.晶体2.非晶体3.熔点4.凝固点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五、三态变化 九、 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教学程序教学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说明本章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识。 7分钟 (二)温度展示知识要点请学生回答相关内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 (1)规定: (2)读法和写法: 3.温度计(1)原理 (2)常见温度计及使用 典型例题训练,请学生解答:1、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 2、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作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学生起来回答相关问题,老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分析并解决典型例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分钟 (三)熔化和凝固 展示知识框架,老师分析知识框架之间的联系:1.晶体: (1)定义: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化曲线: 2.非晶体: (1)定义: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化曲线: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讲解相关典型例题: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拌棒、停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对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构 2.完成对应例题 3.反馈答案,听取教师评讲,补充知识,纠正错误,做好相应的笔记。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8分钟 (四)汽化和液化 归纳并用PPT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请学生回答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学生回答例题:1、夏天,在开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上会有水滴,则水滴在玻璃的( )A.内侧 B.外侧C.内侧和外侧都有 D.无法确定水滴在哪侧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________;(2)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正确、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选填“A”或“B”);(3)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的水温是____℃;(4)如图丙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图.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解决例题 1、物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钟 (五)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展示并讲解相关概念: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回答什么事凝华什么事升华,凝华是吸热还是放热。联系生活,请学生分组讨论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会合作的精神。 10分钟 (六)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物态变化三角形”: 完成题单上的专题一:“物态变化三角形”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和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课后作业 1分钟1.从课后习题中任意选一题;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十一、教学反思 物理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的动脑,动手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挥,才能学得更好,才会给你一个惊喜。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应当理解尊重和鼓励他们。另外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多问、善问,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面展开,教师们也在逐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行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本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发挥她真正的价值——“培养健康成长的下一代,造就中华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