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2677/0-1693028517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2677/0-16930285170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2677/0-16930285170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T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1.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6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回答(1)~(2)题:(1)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A.1月初 B.6月中旬 C.6月底 D.8 月中旬(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闽南地区 2.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2)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 )A.四川盆地 B.西北地区 C.东北—内蒙古一带 D.青藏地区 3.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1)~(2)题:(1)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①变快, ②变慢 B.①变慢,②变快 C.都变快 D.都变慢(2)一艘采砂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4.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如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5.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如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6.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8.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9.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流向其他的暖洋加热循环。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第(1)~(2)题。(1)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abc B.bcd C.abd D.ade(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1)-(2)题。(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11.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13.下图是2017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图中乙地附近的数值“125”表示的是( )A.海拔 B.风速 C.降水量 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 )A.1 016 B.1 008 C.1 024 D.29(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 )A.中心降水量最大 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 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14.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2)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 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 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1)~(3)题。(1)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2)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3)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16.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读图,回答(1)~(3)题。(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 D.洛杉矶(2)上海不适宜引种西雅图的园林植物,是由于上海(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季年日照时数少(3)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17.读下列四处景观图,完成下题。造成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①—流水坡面侵蚀 B.②—流水溶蚀 C.③—风力侵蚀 D.④—冰川侵蚀 18.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地势平坦 C.降水较少 D.风沙较大 19.蔬菜大棚是一种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图为蔬菜大棚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某段时间,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B.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2)我国北方地区在某个季节,菜农往往给大棚覆上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该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四个地点中,按纬度排序从高纬到低纬依次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2)若只考虑图示因素影响,图中四个地点最可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1.答案为:(1)C;(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图中只要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库的水量就在增加,所以在6月底时,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6月中旬,只是水量盈余率最高,水量未达到最大值;水量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水量在减少,7月份水库水量减少的多,8月份略有上涨,但没有达到最大值。第(2)题,读图,可以看到7月份到8月初,水量盈余率较低,说明水库流入水少,流出多,该时间段降水少;华北、东北降水集中在7、8月份,水量盈余率高,水库水量会增加。闽南地区雨季长,7月份水量也较大,水量盈余率不会大幅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蒸发多,降水少,水库水量减少。 2.答案为:(1)D;(2)C;解析:第(1)题,t1、t2、t3三个阶段,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梯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t3>t2>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气流辐合;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气流辐散。第(2)题,我国在东北—内蒙古一带,由于纬度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再加上地形的影响,是冷空气聚集地区,也是主要锋生地带。 3.答案为:(1)A;(2)D;解析:第(1)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流速变快,②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变浅,水流速度变慢。第(2)题,该河为长江某支流一段,河流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水流急,沉积大的颗粒物质,流量小时,沉积细沙,选择D。 4.答案为:(1)D(2)B 解析:第(1)题,“稳定水体”不一定是海,也有可能是湖泊;流水沉积作用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在河流出山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有利于扇三角洲的形成。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流水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辫状河流多由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河流流量不稳定。 5.答案为:(1)B;(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注意图中箭头的粗细示意量的大小。第(2)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 6.答案为:(1)B;(2)B;解析: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7.答案为:(1)D;(2)C;(3)A;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挟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项。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输送的营养盐减少,光照减少,水温降低,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项。 8.答案为:(1)D;(2)B;(3)A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2)题,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汛期径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A项正确;河口水闸会阻挡河流汛期洪水下泄,B项错误;潮流会带来泥沙淤积,而不是冲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与治理泥沙淤积相矛盾。 9.答案为:(1)C;(2)A 解析:第(1)题,海水下沉是因为温度降低(选项a)、盐度增大(选项b、d),密度增加而下沉,C项对。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错误;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e错误。第(2)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项正确,B、D两项错误。北海海域寒暖流交汇减弱,渔业资源减少,C项错。 10.答案为:(1)A;(2)B;解析:第(1)题,材料中“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说明每两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相等,那么两点间的距离越长,其漂移速度就会越快,说明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据图可知,③→④的距离最长。第(2)题,根据图中经度数值大小及分布可知,此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部分区域图,可判断图中探空气球运动方向⑦→⑧为西南→东北方向,故该处吹西南风。由⑦到⑧,空气大致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⑦点的气流相对于⑧点为冷气流,故⑦⑧两点近地面受冷锋影响。 11.答案为:(1)B;(2)A;解析: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12.答案为:1.C 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13.答案为:(1)C;(2)B;(3)B 解析:第(1)题,图中乙地位于低压系统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较大,故数值“125”最可能表示的是降水量。第(2)题,图示甲地附近有降水,说明区域垂直气流上升,应处于低压系统附近,甲的数值应该是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中较小的数值,即1008,B项对。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是乙地附近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成云致雨,但图示降水量最大范围并不是在气压中心,A、C两项错;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D项错;受高空西风影响,天气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对。 14.答案为:(1)B;(2)A;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北部气压较高,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 15.答案为:(1)D;(2)B;(3)D 解析:第(1)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 16.答案为:(1)A(2)C(3)B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17.答案为:B解析:①是玄武岩,岩浆冷却凝固,经过海浪侵蚀形成;②是石灰岩,经过流水溶蚀形成;③是沉积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峡谷;④是变质岩,经过流水侵蚀形成。 18.答案为:(1)C;(2)B;解析:第(1)题,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C正确。第(2)题,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形成,B正确。 19.答案为:(1)A;(2)D;解析:第(1)题,“黑色”可以削弱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使得内部温度相对较低,减少蔬菜水分蒸腾。第(2)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春季、秋季更低;大棚上覆盖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有利于减少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保证室内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 20.答案为:(1)A;(2)C;解析:第(1)题,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纬度30°附近,盛行西风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因此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西风带的方向其纬度是增加的。第(2)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位于30°N附近,接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因此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时间较长,而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较短,③符合题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宇宙中的地球 三(20题含答案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宇宙中的地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的行星——开普勒452b,5°E,5°E)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