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课件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诗四首《山居秋暝》(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诗四首《山居秋暝》(教学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诗词诵读,初读诗歌,品读诗歌,动静视听远近上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Q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本诗写了什么?
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Q2: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这幅美景图呢?
山 雨 空气 月 松 泉 浣女 渔人
Q3: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意象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首联:山、雨、空气—空旷、清新、宁静颔联:月、松、泉—月光皎洁、松林清幽、泉水欢快颈联:浣女—纯真活泼、渔夫—勤劳朴实
Q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的活动痕迹,又加上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空山”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不是山空,是心空。说明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象,看透人世纷争,心境归于宁静。
Q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蕴含了几处写景角度?
Q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语序还可作以下两种排列A.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B.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以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原句的排列有什么好处?
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归”和“下”是使用用法,使句子更为活泼。反映生活的真实,浣女隐于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微动,才发现浣女、 莲舟。“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这样写先闻其声,不见其人,只见其行,未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Q4:为什么山中清幽又会有浣女的喧闹呢?不矛盾吗?
从全诗来看,以“喧”反衬“静”,用事物的动态烘托幽静的境界,人们在喧闹的景物中,自然体会到恬静中的活泼生机。浣女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更衬托出山林的“空”和“静”。
Q5: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意即“可留”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今居辋川,一个“自”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美,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居秋暝,诗人简介,田园诗,古体诗,《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归隐心,欣赏画中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5《绝品》(教学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绝”字头小说系列,初读感知,概括归纳,刘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品读细节,品读领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2 《永远的校园》(教学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文本,校园生活的永久记忆,治学严谨,友谊真醇,进军科学,北大精神代代相传,北大精神,复合丰富的精神气质,充满活力,北大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