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第1页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第2页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8《论语》三则++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研读正文,内容解读,写作特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三则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语录体的风格。教学难点运用诵读法快速熟悉背诵课文,积累经典名句。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仍然被人们所效法。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被称为孔圣人至圣,与亚圣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合称 孔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颜回,曾子,子路,子贡,冉求等)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13年,晚年修订六经。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亡于秦末战火,剩五经。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礼:就是礼节,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候要遵循的规矩。这是对人表示尊重的形式。乐:就是音乐。射:就是射箭的技术,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射箭是许多男人都会的一种技能。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2、孔子的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把作为做人的规范和目的,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他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臣子事君以忠,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机会均等。首开私人讲学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强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用启发式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3)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倡导“中庸”“中和”思想,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依礼行事。4)孝  尊敬父母,尊敬兄长。(二)《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20492章,成书于战国前期,使我们春秋时期的语录体散文集,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文学、哲学、政治思想、伦理、美学音乐、教育等多个领域,精彩纷呈。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的许多基本观念成了整个社会的规范,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俗等各个方面,人们的言语行为都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它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它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知识链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停顿正确。2.教师引导学生将正确读音读两遍。3.可能读错的字音四、再读课文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2.学生放声读。3.学生个别朗读。五、研读正文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     而:表承接,就。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成为。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刚强,勇敢。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曾子介绍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六、内容解读《论语》为我们留下了多脍炙人的成语和千古名句。本文所选的第一则谈学习方法,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坚持温习你所学过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每次阅读你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温故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和吸纳新的知识,这样可以成为老师。这段话阐明了学习的辩证法,学习新知识应以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以旧知新、融会贯通、循环往复、迭代更新,因此学无止境,方可为师。——学习方法最有效的是温故知新。第二则是说,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孔子的话加以分析。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更为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陷人迷茫,学而未得,反言之,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则学习成为空中楼阁,思而无获甚至带来危害。这段话是对学习方法的阐述,主张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结合,强调带着思考去学习,通过学习落实思考。——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第三则主要从修身做人的角度提出要求: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把实现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有志之土不可以不勇敢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绵长。他把实现仁爱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个责任难道不重大吗?他为此奋斗终身,这条道路难道不遥远吗?这段话是对有志之士远大目标与责任的阐述,是儒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承担社会道义是有志之士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重视修身养性,培养坚毅勇敢的德,终身为实现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不懈努力。——阐述了修身养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七、写作特色本课所选的三则语录,短小精干,知微见著,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论语》的写作特色。首先,以语录体作为结构形式,子日”“曾子显示了鲜明的口语特色语句简单晓畅,却蕴含微言大义,思想深刻,意蕴丰富。其次,修辞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效果鲜明生动,如运用对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单明了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如运用反问句不亦重乎”“不亦远乎,深刻地表明了有志之士的追求目标与重大责任,阐述了修身养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八、课堂小结——学习方法最有效的是温故知新。——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修身养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论语》三则十、板书设计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相关教案

    语文《论语》三则/《论语》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论语》三则/《论语》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子贡问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路问成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5《绝品》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5《绝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掌握字词,初读课文,复述小说情节,卖画度日,义赠绝品,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6《项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6《项链》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板书设计,品味小说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