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高教版·拓展模块 同步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高教版·拓展模块 九 《兰亭集序》教学课件
展开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历代的书法名家灿若河汉,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无疑是王羲之。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总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如游龙,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尊为独步千秋的“书圣”。其实这篇书序也是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便来领略其文之美。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作者简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因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王会稽”。早年苦练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美谈。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誉为“书圣”,在书法史上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逸闻趣事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逸闻趣事东床快婿王羲之能言善辩,气度非凡,尤善隶书,为族叔王敦、王导所器重。他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一日,太尉郗鉴让门生去王家为其挑选女婿,门生把此事奉告王导,王导便让门生到东厢随意考察挑选。众王氏子弟得到这个讯息后,有的更衣施粉,有的故作清高勤奋,只有一人仍然袒腹卧于东床,旁若无人地吃东西,门生回去后向郗鉴如实汇报,郗鉴一听便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要觅的佳婿啊!”事后一打听,才知那人是王羲之!于是,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后世“东床快婿”的典故正出自于此。逸闻趣事羲之爱鹅王羲之很喜欢鹅,会稽有一孤居老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邀朋友前去观赏。老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受宠若惊,专门杀了那只鹅以款待王羲之一行,王羲之为此叹惜多日。山阴道士欲求王羲之写《黄庭经》,听说其爱鹅,就特地调养一群鹅,引其观看,王羲之欲开价购买,道士让写经书交换。成交后,双方都如获至宝。《黄庭经》后被称为“换鹅帖”就来源于此。时代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写作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51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全部诗歌被结集成册,是为《兰亭集》,王羲之为此集作序一篇,即为《兰亭集序》。初读正音癸(guǐ)丑 会稽(kuài jī) 修禊(xì )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形骸(hái) 感慨系(xì)之 嗟悼(jiē dào)齐彭殇 (shāng) 若合一契(qì)研读分析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画面感极强,展现名士贤才聚会的尽情、尽兴包含诸多原因:聚会地点景色优美、天气晴好,与会者人数多、层次高、活动雅致有趣。研读分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请同学们想想此次兰亭集会四者并具了吗?如果四者并具,那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研读分析研读分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研读分析本段作者饱蘸浓墨、蕴含深情的是哪一个字?请思考作者“痛”的原因有哪些?背景补充:当时社会急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有人“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有人“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虽“静躁不同”,但“终期于尽”。研读分析研读分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的情感由“痛”转“悲”,请思考作者为何而“悲”呢?研读分析探讨分享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生与死这个问题?作者的思想是否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1.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正如所说人生是短暂的,好景是易逝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乐事之中要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下思考,要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2.在感叹人生苦短,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3.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永照千古。王羲之虽然已经作古,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为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努力读书,学有所成。课堂小结集会盛况人生感慨死生亦大课堂小结王羲之在玄谈盛行的东晋,高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表现出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关注,提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中心思想,在其“放浪形骸”的外表下,注重个性与精神的自由,珍视人格与生命的完美。正因如此,写下此序的目的正是使千古同心,千古同慨。当我们感悟到人生悲剧的终极处境时,更应用行动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活出生命的价值!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并默写名句。2.完成课后作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