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第23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2题主备人: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 教材先用统计表呈现了反映两种不同保温杯保温性能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把给出的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引导他们在画图过程中初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有助于对两组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接下来,教材也设计了三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引领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最后,教材还引导学生把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价值。2.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统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制图能力,并能根据数据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进行有据的预测。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从统计的角度分析数据,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2、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培养统计观念。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有关统计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开放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又将学习什么呢? 核心推进1、出示例题表格读题,理解题意统计表中提供了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保温性能获得的两组数据,你能按照要求把这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折线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吗?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题中给出了折线统计图,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表示出了两组数据,这样的统计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来表示不同的对象,其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当我们只有一种颜色的笔时,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线型来区分两条折线。比如:用实线表示不锈钢的折线,用虚线表示陶瓷杯的折线。(边说边板书)在统计图旁事先说明,这就是图例。 你能接着将这个统计图补画完整吗?结合书中的3个问题,依次解决(1) 从统计图中知道在某个时刻两种保温杯中的水温情况(2) 从统计图中知道两种保温杯中的水温变化情况(3) 对比在某个时刻两种保温杯中的水温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哪种保温杯保温效果更好。小组讨论:单式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组织“练一练”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内适当分工 鼓励学生认真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将数据填入统计表内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实验数据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引用比较合适”? 4、完成练习死的第2题(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提问: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3)你能说一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吗? 学生讨论,得出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设疑思考,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相同点有:(板书)它们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制图内容。不同点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变了、增加了图例(板书)、折线有两条。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拓展已有的知识,丰富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开放延伸同学们,这节课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能力和智慧,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将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知道应用到生活中去。反思重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初步体会,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分析折线统计图,深化认识,实践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