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课件PPT,共34页。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下的做法比较容易开展,而且时间效益高,让学生“问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说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复习旧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法等。复习旧知法导入:1、口算大比拼: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出示)2、填一填。(课件出示)(1)1个十和5个一是()。(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订正第(3)小题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3。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二)、探究新知1.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教师板书:13+2。这个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那合起来是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学生曱: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教师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并在算式下面板书:加数、加数、和,板书后教读2遍。。教学“试一试”。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练习。学生操作后,写出答案。教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订正:师问,得数是多少?哪些是接着数,数出答案的请举手?哪些是零头和零头相加算出答案的,请举手!2、探索不退位的减法的算法。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师适时板书:15-2=师:这种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摆小棒看看,就知道怎么算了。大家动手摆一摆吧。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指名说一说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得数?(学生的计算方法可以多样。)教师着重让学生理解:“把15分成10和5,用5减去2,再加上10就可以了。”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做完后师生评议,并总结计算方法。师:“像这样的式子,怎样计算最快?”引导学生说出“个位相减,得数的十位写1。”师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板书后教读2遍。15 - 2 = 13被减数 减号 减数 差3、教学例题3.教师出示例题3主题图,并提问:谁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然后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同桌交流算法后,师指导全班学生交流。4、教学例题4.教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后,问:谁来 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后并列出算式:13-2+3师:同桌说一说这道题里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学生同桌讨论后,师总结算法。师:这是一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题目,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从左往右算。(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哪些同学表现很棒?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指着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七、课堂练习1.数一数,2个2个地从2数到20。2.填一填。(1) 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 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摆一摆,算一算。分析与解答:(1)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计算13+2时,方法一,从13开始继续数2个数14,15,所以结果是15。方法二,13分成10和3,3和2相加,结果是( ),再加上10结果是(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计算15-2时,把15分成10和5,先用5减去2,结果是3,再( )10,结果是( );还可以想( )+2=15,15-2=( )。4.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3 + 2= ( ) 15 - 2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5.通过预习,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几加减几,就是把( )位数相加减。6.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灵活掌握。加减的数较( )时,用正数或倒数的方法更为方便。7.在○里填上“>”“<”或“=”。10+5○13 16-6○10 2+14○184+10○14 5+13○15 17+2○20【参考答案】:1.略 2.2.(1)19 (2)163.15 13 (1)5 15 (2)加上 13 13 134.15 13 5.个 6.小7.> = < = > <八、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13 + 2 = 15 加数 加数 和15 - 2 = 13被减数 减数 差 个位数相加减,十位写一。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从复习旧知开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知体验,为更快地学好本课内容做好铺垫。但是复习旧知的内容中没有强调十位和个位的意义,有可能让学生理解后面的算法感到困难。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下的做法比较容易开展,而且时间效益高,让学生“问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说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复习旧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法等。复习旧知法导入:1、口算大比拼: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出示)2、填一填。(课件出示)(1)1个十和5个一是()。(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订正第(3)小题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3。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二)、探究新知1.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教师板书:13+2。这个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那合起来是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学生曱: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教师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并在算式下面板书:加数、加数、和,板书后教读2遍。。教学“试一试”。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练习。学生操作后,写出答案。教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订正:师问,得数是多少?哪些是接着数,数出答案的请举手?哪些是零头和零头相加算出答案的,请举手!2、探索不退位的减法的算法。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师适时板书:15-2=师:这种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摆小棒看看,就知道怎么算了。大家动手摆一摆吧。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指名说一说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得数?(学生的计算方法可以多样。)教师着重让学生理解:“把15分成10和5,用5减去2,再加上10就可以了。”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做完后师生评议,并总结计算方法。师:“像这样的式子,怎样计算最快?”引导学生说出“个位相减,得数的十位写1。”师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板书后教读2遍。15 - 2 = 13被减数 减号 减数 差3、教学例题3.教师出示例题3主题图,并提问:谁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然后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同桌交流算法后,师指导全班学生交流。4、教学例题4.教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后,问:谁来 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后并列出算式:13-2+3师:同桌说一说这道题里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学生同桌讨论后,师总结算法。师:这是一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题目,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从左往右算。(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哪些同学表现很棒?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指着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七、课堂练习1.数一数,2个2个地从2数到20。2.填一填。(1) 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 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摆一摆,算一算。分析与解答:(1)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计算13+2时,方法一,从13开始继续数2个数14,15,所以结果是15。方法二,13分成10和3,3和2相加,结果是( ),再加上10结果是(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计算15-2时,把15分成10和5,先用5减去2,结果是3,再( )10,结果是( );还可以想( )+2=15,15-2=( )。4.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3 + 2= ( ) 15 - 2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5.通过预习,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几加减几,就是把( )位数相加减。6.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灵活掌握。加减的数较( )时,用正数或倒数的方法更为方便。7.在○里填上“>”“<”或“=”。10+5○13 16-6○10 2+14○184+10○14 5+13○15 17+2○20【参考答案】:1.略 2.2.(1)19 (2)163.15 13 (1)5 15 (2)加上 13 13 134.15 13 5.个 6.小7.> = < = > <八、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13 + 2 = 15 加数 加数 和15 - 2 = 13被减数 减数 差 个位数相加减,十位写一。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从复习旧知开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知体验,为更快地学好本课内容做好铺垫。但是复习旧知的内容中没有强调十位和个位的意义,有可能让学生理解后面的算法感到困难。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