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766163/0-16930957358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766163/0-169309573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766163/0-16930957359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时练习
展开姓名: 班级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本课重点 | 理解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文化遗产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
本课难点 | 理解科学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利与弊 |
一、单选题
1.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
A.兵马俑
B.皖南古村落
C.戈雷岛
D.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2.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下列关于太和殿的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显得殿面宽阔使用了减柱法 B.殿后有故宫最大的御路石
C.前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D.采用了最尊贵的屋顶形式
3.下列图片是我国现存的明清主要民居类型,这些民居都
A.展现人类居住形式从村落、集镇到城市的历程
B.体现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D.受自然环境、经济、战争和历史文化综合影响
4.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大量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该材料反映了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 )
A.文物管理薄弱 B.建筑材料有缺陷
C.工业化城市化浪潮 D.地震的破坏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说明二战后
A.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 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统一
C.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6.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秦始皇陵兵马持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休,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 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8.如图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由此可知,商朝
A.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B.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C.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 D.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9.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10.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11.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所处历史时代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
12.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遺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 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 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13.1994年,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和孔林"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阅读"曲阜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上图反映了"三孔"的历史变迁 B."三孔"的史料类型为实物史料
C.关系图可用于研究儒家文化发展 D.图中曲阜古城的面积在逐渐扩大
14.表3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15.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6.观看图一和图二,巴比伦门是古巴比伦的象征之一,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入侵伊拉克时,把古巴比伦门分割打包,运回德国重新组装,这就是德国古巴比伦门,而后伊拉克又在古巴比伦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另一座古巴比伦门,称为伊拉克古巴比伦门。那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录基本条件,这两座门中哪座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A.德国巴比伦门 B.伊拉克巴比伦门 C.都可以 D.都不可以
17.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这说明
A.任何时候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B.政府的这种决策是无奈之举
C.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 D.“重申报轻保护”破坏了大自然
18.“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 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19.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壁、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20.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宮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当时是一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后经多位君主改建、扩建,作为王宫的卢浮宫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路易十四认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和国王的荣光。于是,他不惜斥巨资新建了凡尔赛宮。虽然卢浮宫不再是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存放其收藏的艺术珍品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它所收藏的艺术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的居所,又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拿破仑在东征西伐中,把大量的艺术品从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其中的不少珍品由此成为卢浮宮的藏品。后来,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別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第三共和国时期,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卢浮宫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做”》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策,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策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遺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室答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森《故宫博物院80年》
(1)据材料一指出卢浮宮功能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南移西迁及20世纪90年代等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浮宫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不同之处,并简述两者共同的文化价值。
22.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文化遺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規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遺产,应列入《世界遺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下表是部分世界文化遺产名录
时期 | 国家 | 世界文化遣产名录(部分) |
古代文明 |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 | 中国 |
希腊 | 雅典卫城 | |
意大利 | 古罗马城 | |
埃及 |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 |
近代文明 | 意大利 |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
德国 |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 |
英国 | 德文特河流工厂群 | |
美国 |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 |
现代 | 日本 |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
从世界文化进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高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训练题,共7页。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