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6730/0-16931106738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6730/0-16931106738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打包52套)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六 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2·临沂模拟)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远远望去,该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这些城堡似的小丘均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有关考察,在大约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读乌尔禾魔鬼城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1.魔鬼城这种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上升—风力侵蚀C.外力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D.岩浆喷涌—风化作用—风力侵蚀2.城堡似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3~5题。3.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A.岩石坚硬度不同 B.山脉的走向不同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4.“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 )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5.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县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如图)。据此完成6~7题。6.定结县爬坡沙丘( )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为主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7.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 )A.P1 B.P2C.P3 D.P4读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8~9题。8.观察到图中地貌景观的方式主要属于(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9.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二、非选择题10.(2022·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2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了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海岸处不同区域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和附近坡面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根据当地不同的外力形式解答差异产生的原因。图2为同学们根据取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图1图2(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2)退潮时,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结合退潮过程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3)研学小组观察坡地前C处沙粒较A处更细,且其外力与A、B处不同。说明沙粒在C处堆积的过程。 十六 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1.B 2.C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乌尔禾魔鬼城所在地区,“在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这一时期,大量湖相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在之后地壳抬升过程中,湖泊变为陆地,湖相沉积物及岩层裸露地表,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雅丹地貌。第2题,图中城堡似的小丘多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据图可知,乌尔禾地区地处我国的准噶尔盆地,风口位于该地区的西北方向,据此可判断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因此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3.A 4.A 5.C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原有剥蚀台地上的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形成海蚀平台,而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因此,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岩石坚硬度不同。第4题,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的平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晚;由材料“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判断,该处岩石应为喷出岩,而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属于海积地貌,而该处主要是侵蚀海岸。第5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平台将因侵蚀而逐渐消失;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风化、风力和流水侵蚀、岩石的崩塌使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变小。6.C 7.A 解析: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爬坡沙丘五个部位均以细砂和中砂为主,A项错误;丘顶的中砂和粗砂比例高于其他部位,因此其粒度较粗,B项错误;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高于丘顶,说明其粒度较细,C项正确;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最高,D项错误。第7题,从材料可知,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4个爬坡沙丘沿主风方向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分布为P1、P2、P3、P4。结合风力作用的规律,颗粒越细被搬运得越远,因此靠近河漫滩的P1平均粒径最大。8.A 9.B 解析:第8题,结合景观图和景观特征可知,该图位于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解,即站在高点总览全貌,图中视野较广,无法观察河谷具体状况,A正确,B错误;测量坡度大小和明确地质状况是在地貌分析时需要进行的,与图中的观察方式无关,不是其主要观察方式,CD排除。故选A。第9题,图示为陕西靖边波浪谷景观,属于丹霞地貌。结合所学可知,陕西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交界地带,故该丹霞地貌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下形成的,B正确;该地区没有冰川,故无冰川侵蚀作用,AD错误;该地区动植物较少,生物作用较弱,C排除。故选B。10.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可能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随着河流入海挟带而来,以及河流入海时自身挟带搬运而来的泥沙;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搬运的海底碎屑物质。第(2)题,读图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退潮时以海浪的沉积作用为主,当海浪由陆地向海洋方向移动时,海水挟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第(3)题,读图可知,C地为坡地,距海有一段距离,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过程中,经过沙源地(泥沙裸露的沙滩),在干燥情况下,海风搬运泥沙,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挟带的泥沙在坡地C处沉积。答案:(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海水运动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2)退潮时,海水挟带沙粒向海岸移动;颗粒较大的沙粒先沉积,在B处堆积;而颗粒较小的沙粒在距退潮线较近的A处附近堆积。(3)海滩裸露的泥沙,在干燥时起沙;海风搬运泥沙,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弱,在坡地C处沉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5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0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