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展开十七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辽宁卷)一般情况下,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相对温暖期沉积了黄土状沉积物。下图为沉积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断剖面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大致经历了(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2.砂质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 )
A.海岸沙 B.河流沙
C.洪积物 D.冰碛物
(2023·天津模拟)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景区内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花岗岩 B.流纹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5~6题。
5.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 )
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
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
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
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
6.“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 )
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
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
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
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奇特地貌,红色碎裂砂页岩构成一排排垄岭,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巨龙腾跃在空旷的荒漠中,包围在巨龙四周的是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连绵彩丘。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龙脊谷(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图1
图2
7.图中序号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外力作用
C.③—地壳运动 D.④—岩浆活动
8.龙脊谷与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龙脊谷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2023·广州模拟)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发育多层洞穴系统(如图),高程多在700~1 200米,洞道有大有小,有竖井有水平,形态变化莫测,洞穴旱洞与水洞并存,类型多样。据此完成10~11题。
10.绥阳县双河洞洞穴形成的条件有( )
①气候湿热 ②白云岩厚度大 ③地表起伏大 ④白云岩裂隙发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推测双河洞地区地壳经历了( )
A.三个平稳期和两个变动期
B.两个平稳期和三个变动期
C.三个平稳期和三个变动期
D.两个平稳期和两个变动期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子山(图1)整体海拔在4 500~4 700 米,面积达 6 000 多平方千米。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岩漂砾(砾石)和大约1 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古冰盖)遗迹,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度超过500米的冰川。图2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图1 图2
(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推测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并说明理由。
(3)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13.(2022·潍坊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斯哈图石林所属的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大山上海拔约1 700米的山脊区域。阿斯哈图石林属于花岗岩石林,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貌景观。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貌景观,某地理研究小组深入该地进行调查,并发现了冰川留下的痕迹。图1示意北大山位置,图2为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
图1
图2
(1)据图中的地理事物描述北大山的相对位置。
(2)远望阿斯哈图石林,研究小组误认为是沉积岩,但到达后细看才知道,该岩石为花岗岩,请说出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
(3)请你帮助研学小组描述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过程。
十七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C 2.A 解析:第1题,A→B→C沉积物由黄土状沉积物变为砂质沉积物再变为黄土状沉积物,砂质沉积物为寒冷的冰期沉积物,黄土状沉积物为温暖的间冰期沉积物,冰期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间冰期气温较高,海平面较高,所以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第2题,由材料可知,冰期时期,海平面下降,海岸裸露,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海岸沙可以被风力搬运至此沉积,A正确。图文材料没有体现河流沙的信息,B错误。洪积物是指在暴雨或冰雪消融季节,含有大量砂石高速运动的浊水流,该地在海岸边,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位置有洪水发育的特征,C错误。冰碛物一般分选性极差,包含石块以及各种碎屑物,不利于风力搬运、沉积为砂质沉积物,D错误。
3.C 4.D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为泥岩、砂岩和砾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C正确,D错误;花岗岩、流纹岩属于岩浆岩,AB错误。应选C。第4题,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D正确,故选D。
5.A 6.C 解析:第5题,该湖为断陷湖,湖滩和台地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东侧洪积物较西侧多,因而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A对;西侧有两处断层分布,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向为主,B错;松嫩平原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作用大于风力沉积作用,C错;湖的东侧地壳若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海拔较高,会导致沉积物较少,D错。第6题,读图可知,“酱缸包”位于湖底断层带顶部,地下泉水不断喷涌,使淤泥沉积物软化,形成软泥层,C对。由图可知,湖底沉积物较湖泊东、西两岸沉积物少,A错;湖底淤泥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的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湖的东、西两侧有粉砂、粉细砂沉积物,湖底分布有大面积淤泥,说明入湖沉积物颗粒较细,D错。
7.C 8.C 9.D 解析:第7题,图中碎屑物经过④形成丙,丙为沉积岩,④应为外力作用;三类岩石都能形成丁,丁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甲是岩浆岩,①为重熔再生;乙为变质岩,②为变质作用,③为地壳运动。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脊谷为砂页岩,砂页岩为沉积岩;由上题分析可知,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所以龙脊谷与图中文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丙。第9题,龙脊谷为砂页岩,先由碎屑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再经过外力作用,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龙脊谷;所以其形成过程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10.A 11.A 解析:第10题,绥阳县双河洞地区气候湿热,白云岩厚度大,在流水作用下,沿裂隙发育形成多层洞穴,①②④正确,故选A。第11题,一般认为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内形成水平洞道,抬升时期形成倾斜或竖井洞道;双河洞形成演化过程形成了上、中、下三个洞穴层并在二三层洞穴形成竖井或倾斜洞道,形成洞穴层为平稳期,形成竖井或倾斜洞道为变动期,因此经历三个平稳期和两个变动期。
12.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古冰帽即古冰盖,说明该地降水多,气温低。据图可知,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会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因此当地雨雪较多;据材料可知,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 500~4 700米,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地表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因此形成厚厚的古冰帽。第(2)题,据图可知,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而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坡度较缓,冰川移动较慢,因此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侵蚀作用较强。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地有许多冰蚀岩盆,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据图可知,该古夷平面附近有许多河流,说明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答案:(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强度较大。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侵蚀作用较强。
(3)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大山周边分布有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和浑善达克沙地;根据地图判读的一般原则可知,北大山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南(东南)缘,内蒙古高原的东侧,浑善达克沙地的东(东北)端。第(2)题,辨别岩石主要从岩石的颜色、矿物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硬度等方面进行。第(3)题,由材料可知,图中为花岗岩景观,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是岩浆向上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结而形成的;因此,图中“石林”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最终形成石林景观。此间的外力作用,由材料“发现了冰川留下的痕迹”可知,其外力作用包括冰川作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历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最终形成阿斯哈图石林。
答案:(1)大兴安岭山脉的南(东南)缘;内蒙古高原的东侧;浑善达克沙地的东(东北)端。
(2)岩石的颜色和形状;岩石结构和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的硬度等。
(3)岩浆侵入,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历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灰色砂壤层相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5第五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5第五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