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二十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3·龙岩模拟)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暴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光照和土壤 B.岩石和地形
C.气温和液态水 D.风力和液态水
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
④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孝感模拟)20世纪以前,我国大部分森林都生活着老虎,包括东北虎、新疆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其中,华南虎数量最多,栖息地面积最广。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部和北部,主要栖息地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新疆虎大量消失的时间段是1899—1961年,尤其是下半段,消失速度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下图为历史时期中国新疆虎分布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
3.新疆虎栖息地( )
A.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
B.沿水源分散分布
C.集中分布在盆地中部
D.沿山脉分散分布
4.新疆虎毛色较淡是为了适应( )
A.面积较小的绿洲环境
B.单一的食物种类
C.浅黄色的荒漠环境
D.频繁的人类活动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盆地内分布着戈壁荒漠、湖泊和盐沼,是我国最大的盐沼分布区。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柴达木盆地有大量盐沼分布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
C.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D.土质黏重,下渗少
6.盆地内部地貌、植被呈环状分布,与其相符的是( )
A.中心为湖泊,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芦苇带
B.中心为湖泊,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盐沼,外围是戈壁荒漠
C.中心为盐沼,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湖泊
D.中心为戈壁荒漠,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湖泊,外围是芦苇带
(2022·赣州模拟)读我国西北某绿洲区农田弃耕后植被演替模式表,完成7~9题。
弃耕时间 | 优势植被种群及其变化特征 | 种群来源 |
1—2年 | 马齿苋、灰绿黎等一年生杂草,生命周期短 | 农田内部 |
3—6年 | 盐爪爪、猪毛菜等,多盐生植被、根茎类,农田杂草减少 | 农田周围 |
8—10年 | 骆驼刺、花花柴等,多低矮灌木、根茎类,演替时间长 | 农田外部 |
20年左右 | 红柳、梭梭等,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处于稳定阶段 | 自然环境 |
7.该地农田弃耕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危害 B.干旱加剧
C.土壤盐碱化 D.地下水位下降
8. 随着弃耕年份的增加,土壤( )
A.水分增加 B.盐分上升
C.有机质减少 D.紧实度增加
9.弃耕后,植被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可能出现在( )
A.弃耕1—2年 B.弃耕3—6年
C.弃耕8—10年 D.弃耕20年左右
我国著名的咸水湖纳木错位于羌塘高原的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侧,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下图为某科考队拍摄的纳木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纳木错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 )
A.持续上升 B.先升后降
C.反复升降 D.持续下降
11.推测目前该区域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
①冰川面积萎缩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 ③地带性植被改变 ④冻土消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2023·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流域内湿地、荒漠交错,根系较浅的植物更耐盐碱土壤,根系较深的植物耐旱能力更强。某地理兴趣小组选取艾比湖流域河岸、沙丘、荒漠、盐沼四种不同生境所对应的典型荒漠植被胡杨、梭梭、白刺和盐穗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图1示意艾比湖位置,图2示意四种植被的水分来源及其利用比例。
图1
图2
(1)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试分析原因。
(2)推测图示四种植被中耐盐碱能力最强的植被类型,并说明依据。
(3)研究表明,胡杨虽然主要生长在河岸周边,但其对河水的利用率不高,试简述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湖面海拔4 718米,湖盆陡峻,湖水幽深,湖岸地区缺乏大面积岸滩,仅在东岸和西岸河流入湖口附近形成湿地植被,湖区鱼类较少。
鱼鳞能够反射和折射光,起伪装作用,也可为鱼体提供保护屏障,减少微生物干扰。纳木错裸鲤外形独特,无鳞或少鳞,喜欢在湖泊静水区活动,生长缓慢。每年5月下旬,大批纳木错裸鲤进入测曲等河口产卵,至7月初结束。下图为纳木错位置及湖水等深线分布图。
(1)简述纳木错裸鲤生长缓慢的原因。
(2)分析纳木错裸鲤喜在测曲等河口产卵的原因。
(3)简述纳木错裸鲤无鳞或少鳞的自然原因。
二十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C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的“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可推测,绿藻难以从冰块中获得水源,必须通过液态水才能获得水源,南极半岛以及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纬度较低,夏半年时,气温可超过0℃,表层冰层会融化,为绿藻生存提供所需的液态水。第2题,绿藻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当地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会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气温降低;而绿藻的反射率比冰雪地面低,会让地表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气温升高,因此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
3.B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新疆虎分布地区主要在河流沿线附近,沿水源分散分布,并没有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或盆地中部;图示信息显示,新疆虎栖息地并没有沿山脉分散分布。第4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是为了适应浅黄色的荒漠环境,便于隐藏伪装,以捕捉食物;这种毛色的颜色并不是为了适应食物种类和绿洲环境;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并不频繁。
5.C 6.A 解析:第5题,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A、B错;柴达木盆地内分布有季节性冻土,下渗少,下渗和盐沼形成关系不大,D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有山地分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为盐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对。第6题,盆地中心地势最低,积水成湖;内环积水不会太多,又有冰雪融水带来的矿物质,加上全年干旱少雨,地表水分蒸发快,故形成盐沼;盐沼外围盐分高,是寸草不生的盐壳,形成戈壁荒漠带;最外围盐分减少,有芦苇分布。
7.C 8.D 9.C 解析:第7题,读表可知,弃耕20年左右,耐盐抗旱植被逐渐生长起来,并处于稳定阶段,说明农田弃耕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盐碱化;该地位于我国西北绿洲区,灌溉较为便利,且风沙危害较小,风沙危害不是弃耕的主要原因;该地随着年份增加,植被不断生长,说明干旱并没有加剧;农田需要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弃耕时地下水位应较高,土壤盐碱化严重。第8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该区域内优势植被不断演变,在演变过程中,植被的根系逐渐增多加长,且有机质也在增加,导致土壤紧实度不断增加;该区域属于绿洲,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并未增加;随着植被的生长,自然环境自然改善,土壤盐度也逐渐下降;由于植被的演替、枯枝落叶等,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地增加。第9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弃耕1—2年后,生长的是杂草,周期短,只出现在农田内部,种类较少;弃耕3—6年后,杂草减少,出现了盐生植被、根茎类等,出现在农田周围,种类比弃耕1—2年后增多,但不是最多;弃耕8—10年出现低矮灌木,也有根茎类植被,且演替时间长,在农田外部都有,这一时间可能有杂草、根茎类植被和低矮灌木,因此种类较多,可能为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弃耕20年左右处于稳定阶段,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少。
10.C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说明该地区湖岸线经历了多次变动;材料“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说明该地区地质历史较长,可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整个地质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所以,其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经历了反复的升降变化。第1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量增加,冰川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冻土消融,①④正确,②错误;但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未发生改变,地带性植被没有改变,③错误。
12.解析:第(1)题,艾比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浅层和中层土壤水分损耗严重,含水量降低;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强,生长速度快,植被需水量增大,故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第(2)题,据图可知,四种植物中,只有盐穗木根系分布较浅,因其生长于盐沼环境,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浅层和中层,水分含盐量大,故其耐盐碱能力最强。第(3)题,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水受季节性融雪补给、季节性降水补给等,补给水源缺少规律性,不能稳定地为植物提供水源;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图中显示,胡杨根系在四种植物中,深度最深,地下水更适宜为胡杨的生长提供水源保障,故其对河水的利用率不高。
答案:(1)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浅层和中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快,植被需水量增大。
(2)植被类型:盐穗木。依据:根系分布较浅,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浅层和中层。
(3)干旱区河水补给水源规律不强;地下水较为稳定,且胡杨根系深更适宜为胡杨的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13.解析:第(1)题,从生长环境水温低、海拔高、大气稀薄、水中溶氧量小和食物短缺等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浮游生物多、入湖河流携带营养物质(饵料)较多、湿地植被提供静水环境和饵料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天敌少、水质好、湖水流动速度慢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饵料匮乏,纳木错裸鲤生长周期长;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溶氧量小。
(2)河口水深较浅,水温较高,水中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浮游生物较多;入湖河流流量大,带来丰富饵料;湿地植被既能提供裸鲤产卵所需的静水环境,也能提供饵料。
(3)湖泊中鱼的种类少,天敌少,鱼鳞的保护与伪装作用小;湖泊海拔高,水质好,微生物影响小;湖泊为内陆湖,湖水流动缓慢,对鱼类游动影响较小。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