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试卷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十四 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②③① D.③①②2③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南云贵川地区C.东北与华北平原   D.东南沿海地区3.(2022·浙江6月卷)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2023·长沙模拟)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12时左右,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下图),对当地及全球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4~5题。4.用于及时监测本次火山喷发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5.汤加火山爆发后,很多太平洋沿岸国家迅速发出了某类灾害预警,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风暴潮   B.地震C.海啸   D.台风2019年3月15日18时05分,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卫生院附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卫生院、住宅楼等多个建筑物垮塌,直接经济损失达七百多万元。滑坡区地处黄土斜坡,高70米,坡度45°,在40米处存在一层粉质黏土,渗透性较差。本地区降水集中在每年5—10月份。下图是滑坡地区概览图。据此完成6~7题。6.关于此次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地形坡度较陡②降水集中,黄土垮塌③斜坡顶建筑物分布密集④粉质黏土形成软弱面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7.在滑坡防御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  )A.分析滑坡规律B.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C.获取某时刻滑坡图像D.评估滑坡灾情2014年8月,云南省鲁甸县发生地震,山体塌方形成的堰塞湖导致金沙江支流上的红石岩水电站损毁,并引发险情。险情排除后,工程人员对堰塞湖进行除害兴利成库改造,建成新的红石岩堰塞湖水利工程。下图为红石岩堰塞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堰塞体形成后应及时(  )A.拆除原水库坝体扩大库容B腾空堰塞体上游水库库容C.利用原引水涵洞进行泄洪D.对堰塞体下游水库截水滞洪9.堰塞湖除害兴利成库改造中应(  )A.不轻易改变堰塞体现状B.对堰塞体进行整体拆除C.对堰塞体进行加固防渗D.废弃原水库的全部设施(2021·北京卷)读喀麦隆简图,完成10~11 题。10.喀麦隆(  )A.地处东非高原,最高峰超过4 000米B.沿岸主要受寒流影响,多海雾C.铁路线贯穿南北,与山脉平行D.禁猎区数量多,加强物种保护112018年9月,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6 000 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  )A.大西洋洋中脊地震    B.印度洋海啸C.环太平洋火山    D.北冰洋浮冰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下图1示意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空间分布,图2示意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图1图2(1)据图1,概括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推测浙江省A地冰冻灾害多发的可能原因。(3)归纳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成因。(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浙江省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22年8月17日晚10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些年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8月8日至8月19日的降水量曲线图。(1)分析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2)说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3)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十四 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A  2D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灾害①的救助应急响应在我国几乎每个季节都会出现,应为旱灾;灾害②的救助应急响应在夏季占比最大,而我国夏季降水最多,洪涝灾害多,故灾害②应为洪涝;灾害③的救助应急响应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出现时间较灾害②晚,应为台风。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的气象灾害为台风,而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3B 解析:模拟冰川移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不具备这个功能; RS可通过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和识别,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冰川监测可分析出冰川面积变化;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能实现对冰面温度的测定;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4.A 5C 解析:第4题,本次火山喷发,范围较大,因此需要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图层和数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精确定位;数字地球是利用以上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的数字化。第5题,材料显示,此次火山爆发属于海底火山爆发,因此易发生海啸灾害,对太平洋沿岸国家影响较大;风暴潮和台风属于极端的气象灾害;汤加火山喷发不会导致太平洋沿岸国家发生地震,可能导致汤加附近发生地震。6.A 7B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滑坡区滑坡的坡度为45°,地形坡度较大;滑坡发生的时间为3月,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是每年5—10月份,故本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降水集中;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处卫生院、住宅等多个建筑物垮塌,可以推测此次滑坡坡顶的建筑物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区在40 m处存在一层粉质黏土,渗透性较差,会导致地表的下渗水在此处长期积压,引发滑坡。第7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职能为定位、导航。分析滑坡规律,评估滑坡灾情这些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可以由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定位功能来获得;实时获取滑坡图像是遥感(RS)的功能。8.C 9C 解析:第8题,堰塞湖险情危急,需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救灾措施。由图示可知,拆除原水库坝体无法有效解决堰塞体溃决的隐患,A错。需要为堰塞湖溃决风险做好准备,下游水库腾出库容可减轻溃决造成的危害,而不是截水滞洪;腾空堰塞体上游水库库容会增大堰塞湖水位,加剧堰塞体溃决风险,B、D错。利用原水库引水涵洞泄洪可快捷排出少量堰塞湖内积水,降低堰塞体溃坝风险,C对。第9题,由“除害兴利成库改造”可推测,堰塞湖改造是把现有的堰塞体改造为拦水大坝,故应当对堰塞体进行防渗、加固改造C对。不改变堰塞体现状,堰塞湖依然存在溃决风险,A错。由图可知,堰塞体体积巨大(远大于原水电站坝体),拆除难度大,成本高,且拆除堰塞体后容易使两侧塌方山体失去支撑,引发再次崩塌,B错。原水库的引水涵洞、发电厂房等设施没有被破坏,有继续利用的可能,D错。10.D 11A 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西临几内亚湾,不在东非高原上,A错误;沿岸不受寒流影响,沿岸为几内亚暖流,B错误;图中铁路并没有横贯南北,C错误;图中有多个禁猎区分布,主要是为了加强物种保护,D正确。第11题,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通过大西洋中脊,该区域为板块的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A正确;不通过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B、C、D错误。12.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知,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地区受灾较轻。第(2)题,气候方面,高纬度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低。地形方面,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根据材料和图1可知,A地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第(3)题,读图2可知,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气温在波动性上升。这与宏观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角度来作答。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地区受灾较轻。(2)纬度较省内其他地区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3)变化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成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冬季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冬季低温、冻害的天气预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防冰冻灾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日常防灾减灾意识等13解析:第(1)题,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从地形与降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地形的角度来说,由于该地区位于山谷,所以降水容易汇聚,容易出现山洪,同时由于该地区有山坡,山坡受水的冲刷作用,容易发生泥石流。从降水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此次大通县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的次数较多。第(2)题,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主要从影响范围与人口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由于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所以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影响范围大,并且影响范围内人口较多,因此人员财产伤亡大,所以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第(3)题,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从做好预警,做好宣传与工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做好预警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于暴雨的监测,做好泥石流与山洪的相关预警。从做好宣传的角度来说,应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减少泥石流与山洪对人员造成的伤亡。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应注意修建固坡工程,减少山洪与泥石流的发生。答案:(1)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次数多,山坡受水的冲刷作用,发生泥石流,该地区位于山谷,降水汇聚,引发山洪。(2)影响范围大,影响范围内人口较多,人员财产伤亡大。(3)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修建固坡工程。  

    相关试卷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5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5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0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0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0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0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