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8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展开二十八 城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土地城镇化是指某一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由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土地城镇化水平提高。下图为中国土地城镇化多尺度影响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5年相比,2016年( )
A.农业资源对建成区具有正向影响
B.要素投入对市级层面影响减弱
C.公共服务对市级层面的影响程度增强
D.生态资源是省级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
2.中国土地城镇化的关键动力有( )
①资源禀赋 ②政府政策 ③地理位置 ④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城市蔓延一般是指一种低效、无序的城市空间开发形式,具有空间分散扩展、人口密度低、单一功能土地利用、依赖小汽车交通等特点。一般从人口密度、经济效率、空间形态构建综合蔓延指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蔓延加剧。读2014年中国城市规模与综合蔓延指数散点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超大城市地价高,蔓延程度高
B.中等城市吸纳资金和人口能力弱,蔓延程度大都较高
C.北方城市人口流入多,蔓延程度大都高于南方
D.东南沿海城市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蔓延程度大都较低
4.我国城市综合蔓延指数升高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城市热岛环流
B.有利于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
C.扩大了城市人口规模
D.降低了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2023·广州模拟)太湖流域腹部平原水网地区地处湿润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77毫米,降雨存在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1980年以来,短历时(<6小时)降雨呈显著上升趋势。下图示意1979—2016年该地区不透水面率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不透水面率增加可能会加剧( )
①热岛效应 ②洪涝灾害 ③水土流失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太湖平原水网地区的城市防洪减灾应注重( )
A.降低水网密度 B.扩大水田面积
C.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D.防御泥石流
(2023·镇江模拟)我国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大多采用斗拱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短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据统计,这些古建筑约80%幸存于山西省,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晋东南地区。下图为晋东南古建筑分布(图1)和平拱构造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7~9题。
图1
图2
7.晋东南古建筑( )
A.多沿河源分布 B.多集中于盆地内部
C.多沿山脊分布 D.多集中于高原边缘
8.木构古建筑大多采用斗拱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承载挑檐重量 B.扩展室内空间
C.防止建筑腐蚀 D.抵御台风侵袭
9.晋东南古建筑得以大量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增长,城镇扩张
B.气候干燥,人口稀少
C.地形封闭,受扰较少
D.森林丰富,取材方便
二、非选择题
10.(2022·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总面积32万平方千米,钾盐、镁盐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海西州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只有1.5人。2020年该州城镇化率达到76.57%,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海西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方式,努力提升农村社区质量。下图示意海西州城镇分布。
(1)指出海西州城镇的特点。
(2)分析海西州城镇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3)请为进一步提升海西州农村社区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二十八 城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B 2.C 解析:第1题,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6年农业资源对建成区的影响是负向的,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要素投入对市级层面的影响减弱,B正确;公共服务对市级层面的影响逐渐减弱,C错误;省级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水平,D错误。第2题,中国土地城镇化的转变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其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土地城镇化水平高,①错误;地理位置不是影响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动力,③错误。故选C。
3.B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的数据可知,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综合蔓延指数低,蔓延程度较低,A错误。中等城市人口一般较少,吸纳资金和人口能力弱,蔓延程度大都较高,B正确。从图中看,北方部分城市的蔓延指数低于南方城市,C错误。东南沿海城市周边的基础设施完善,但城市蔓延程度不一定都低,如汕头,D错误。第4题,城市综合蔓延指数升高,空间分散扩展、人口密度低有利于减缓城市热岛效应,A错误。由于城市蔓延是一种无序的开发,城市管理较差,城市生态环境会变差,B错误。从图中可知,蔓延指数高的城市主要是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人口规模相对小,城市综合蔓延指数升高不一定扩大人口规模,C错误。由“城市蔓延一般是指一种低效……依赖小汽车交通等”可知,城市的服务设施利用率低,公共服务水平低,D正确。
5.A 6.C 解析:第5题,不透水面率增加与太湖流域腹部高度城镇化存在密切联系,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导致城市大气层结构变得不稳定,易产生热力对流,极容易形成短历时降雨,同时不透水面率增加导致下渗减少,容易加剧城市内涝;不透水面率增加,硬化地面增加,不会加重水土流失,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第6题,城镇化进程中应努力保持水系现状,并注重优化骨干河网结构,从而增强城市的洪涝蓄滞与消纳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涵养地表径流,缓解洪涝压力;扩大水田面积,会导致围湖造田等,减小了水域面积,不利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地处平原地区,泥石流灾害较少。
7.B 8.A 9.C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晋东南古建筑既有沿河分布的,也有距离河较远的;东西山地包围的中部盆地是古建筑分布的主要区域,而山地上分布较少;高原边缘位于西侧山地上,古建筑分布较少。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斗拱是用来连接立柱和横梁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加立柱的受力面积和承重能力,使其能够承受挑檐的重量;斗拱位于屋顶,不能扩展室内的空间;斗拱结构复杂,自身的缝隙较多,没有防腐蚀的能力;山西深居内陆,受台风影响小。第9题,经济增长,城镇扩张会使得城镇更新加快,古建筑被更新的概率增加;晋东南位于汾河谷地,人口集中,数量多;汾河谷地相对封闭,受外界干扰少,保留历史建筑多;黄土高原及周围山地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资源少。
10.解析:第(1)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位于内陆,人口少,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海西州属地级行政区,级别低,提供服务数量较少;人口少,城镇少,城镇间关联性较弱。第(2)题,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位于内陆,海拔高、降水少,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因此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钾盐、镁盐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故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第(3)题,根据“海西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方式,努力提升农村社区质量”可知,海西州农村社区应该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如交通等条件改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注重城乡融合,以农矿产品为依托,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对外联系,增强与中心城市(城镇)联系。
答案:(1)城镇数量少,规模小;级别低,提供服务数量较少;城镇间关联性较弱。
(2)海西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
(3)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注重城乡融合,以农矿产品为依托,延长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交通状况,增强与中心城市(城镇)联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5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5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8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 这是一份第28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