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7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展开四十七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沈阳模拟)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下图),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据此完成1~2题。
1.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中,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B.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C.科教发达,创新能力强
D.城镇体系完善
(2023·淮安模拟)白鹤是一种候鸟。下图为白鹤正常年份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3~4 题。
3.鄱阳湖地区吸引白鹤前来越冬的有利条件有( )
①冬季气候温和
②水稻田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
③设立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少
④水域面积广阔,栖息场所理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旅游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科研功能
兴宁市处于广东省东北山丘地带。该市注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集各类生态斑块(包括绿道网、农田、湿地、森林、郊野公园、滨水空间等),廊道和自然区域等要素于一体的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畜牧业、生态林业,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下图为兴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兴宁市划定多个生态走廊和生态屏障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城市等级
B.优化城市功能区
C.治理城市污染
D.促进生态产业化
6.兴宁市生态功能区包含( )
A.防风固沙林区
B.土地沙化防治区
C.水源保护林区
D.岩石裸露恢复区
(2023·南京模拟)下图为近年来全球海表温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7~8题。
7.按照目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未来我国天山地区可能( )
A.林线下移
B.降水总量增加
C.雪线进一步下降
D.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
8.气候变暖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可能是( )
A.河西走廊 B.东欧平原
C.横断山区 D.中西伯利亚高原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示期间(2021—2030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直接后果是( )
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B.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C.适量反射太阳辐射
D.适量反射地面辐射
10.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30年前增长变慢
B.2030年增长率最高
C.2021—2030年增速加快
D.2060年后无碳排放
11.我国依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 )
①用火电替代煤炭 ②发展城市河流廊道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2022·大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原来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群一路北上,开启了“北漂”之旅,亚洲象“离家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持续关注。直到2021年8月,云南北移亚洲象群才平安回归原栖息地。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孕期长达600天左右,属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生活范围和人类活动范围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人象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十年来,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出现明显变化(见下图),且种群数量稀少。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3)针对亚洲象“离家出走”的现象提出保护亚洲象的措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灾会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分析短期内森林火灾对本地区碳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2)判断森林大火后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并说明理由。
(3)总结火灾后草本植物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四十七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1.D 2.A 解析:第1题,湖南张家界为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匮乏,因而资源承载力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故A不正确,但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科教发达,创新能力强,城镇体系完善,使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优化开发区域。
3.B 4.C 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利于白鹤过冬,故①正确;白鹤在越冬地首选的食物是枯草的块茎,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等软体动物,因此,水稻田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不是吸引白鹤到鄱阳湖地区越冬的有利条件,故②错误;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附近人类活动少,候鸟栖息受人类干扰少,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广,拥有丰富的植物,白鹤的食物充足,为越冬候鸟提供广阔的栖息空间,故④正确。故选B。第4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可知,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故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生态功能。故选C。
5.D 6.C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兴宁市划定多个生态走廊和生态屏障区的目的是促进生态产业化,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正确;兴宁市划定城市功能分区不能提升城市等级,A错误;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是该规划的直接影响,而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城市污染严重,C错误。故选D。第6题,兴宁市处于广东省东北山丘地带,为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需建设水源保护林区和水源涵养林,并划定生态红线,对该区域进行保护,C正确;兴宁市位于南方多雨区,风沙危害不严重,不需要建设防风固沙林,A错误;土地沙化区、岩石裸露区属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B、D错误。故选C。
7.B 8.D 解析:第7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目前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天山地区雪线将向上移动,林线也将向上移动,A、C错误;全球变暖会促进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使天山地区外来水汽输入量增多,降水增多,B正确;因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周期将变短,D错误。故选B。第8题,对全球变暖反应最大的不是低纬度热带地区,而是纬度较高的地区。选项中的四个地区,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最高,其对全球变暖的表现也最为突出。故选D。
9.B 10.A 11.D 解析:第9题,图示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导致气温升高,B正确。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波段有少量吸收,但太阳电磁光谱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所以并不会导致太阳辐射被大量吸收,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2030年我国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这意味着2030年前逐年控制碳排放增长速度,2030年前增长变慢,A正确,B错误。2030年前后碳排放年增长率大致为0,C错误。之后碳排放逐年减少,并不意味着2060年后无碳排放,D错误。故选A。第11题,火电本身就是以煤炭为原料,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①错误。城市廊道类型较多,发展城市绿道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碳吸收,而构建如河流廊道等对实现碳中和影响不大,②错误。发展清洁能源可有效降低碳排放,④正确。降低企业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可降低碳排放,③正确。故选D。
12.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仅存于云南省南部,主要分布在景洪、西双版纳等地;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不连续)分布。第(2)题,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树、茶树、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再加上亚洲象“孕期长600天左右”,繁殖率低,“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3)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禁止捕杀,防止盗猎;保护和修复天然林,改善亚洲象栖息地的连通性,才能让大象重新“安居”,清除入侵植物,并引种亚洲象天然采食物种,将退化的林地修复为更适宜亚洲象利用的栖息地,扩大适宜栖息地面积,从根本上缓解亚洲象“离家出走”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
答案:(1)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呈块状(或不连续)。
(2)亚洲象孕期长,繁殖率低;亚洲象体型大,食物消耗量大;人类对亚洲象栖息地的破坏及气候变化,导致亚洲象群生存空间缩小;非法盗猎等现象严重。
(3)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人类关心、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促进人象和谐;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防止盗猎等。
13.解析:第(1)题,森林火灾将植被烧毁,将原本储存于植被体内的碳元素通过燃烧释放,部分进入大气层;部分碳元素以草木灰(固态无机碳)的形式进入土壤补充表土;部分草木灰(固态无机碳),随着雨水淋溶、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第(2)题,森林大火后图中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是草本类。据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图分析,1971-1980年草本类植被覆盖度最大,其次是苔藓类;草本类植被较苔藓类植被根系更发达,火灾后地下根系保存较为完好,后期恢复较快;草木类较乔木黑云杉等级更低,生长快,恢复所需时间更短。第(3)题,火灾后草本植物覆盖度变化是先快速增加,后有所下降。原因是火灾后乔木(黑云杉)被毁,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草本植物光照条件极大改善,合成有机物多,生长快,促进其快速恢复及生长;后期随着乔木逐渐恢复,乔木比较高大,林下光照条件变差,草本植被覆盖率有所下降。
答案:(1)森林火灾将原本储存于植被体内的碳元素,通过燃烧释放了,部分进入大气;部分以草木灰(固态无机碳)的形式补充表土;部分草木灰(固态无机碳),随着雨水淋溶进入水体中。
(2)草本类。理由:草本类植被较苔藓类植被根系更发达,火灾后地下根系保存较为完好,后期恢复较快;草木类较乔木黑云杉等级更低,恢复所需时间更短。
(3)变化情况:先快速增加,后有所下降。原因:火灾后乔木(黑云杉)被毁,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草本植物光照条件极大改善,促进其快速恢复及生长;后期随着乔木逐渐恢复,林下光照条件变差,草本植被覆盖率有所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46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46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月,又一路北上,重回故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十八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十八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