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九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展开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西欧城市兴起后不断掀起反抗封建领主的斗争,其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发展资本主义
C.取消“什一税”
D.争取自治权
2.城市居民争取西欧城市自由或自治的常用斗争方式是( )
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B.行会联合和王权结盟
C.市民公决和城市议会
D.王朝战争和经济封闭
3.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取得( )
A.市议会法令
B.城市立法权
C.“特许状”
D.国王的控制权
4.中世纪西欧的农奴要想取得自由身份需要在自由城市里住满( )
A.100天 B.一年零一天
C.101天 D.一年
5.★中古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能够体现该谚语的是( )
A.当时的城市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
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农奴在自由的城市里居住一定时间,能够获得自由
D.城市里文化氛围好,便于自由精神的传播
6.在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
A.市民阶层
B.大封建主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农民阶级
7.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
B.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兴起
8.大学兴起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2世纪
B.12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2世纪
9.★下列关于中世纪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学的产生是选拔官吏的需要
B.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C.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D.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大学规模较大,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学对就读学生没有地区和国籍的限制。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5—7年,内容为拉丁语和“三艺”。考试通过后可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学生可进一步学习“四艺”。“七艺”课程均通过的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并拥有做教师的基本资格。他们还可以选择进入神学院、法学院或医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中世纪西欧大学主要开设什么课程?
(2)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摘编自包伟民《宋朝简史》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等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等
材料四 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等编写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朝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四,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宋朝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D 2.A 3.C 4.B 5.C 6.A 7.C 8.B 9.A
10.参考答案(1)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2)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1.参考答案(1)发展:城市(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说明:宋朝商业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层;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