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同步练习:数量、位置的变化单元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二数学上册同步练习:数量、位置的变化单元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数学上册同步练习:数量、位置的变化单元测试 初二数学上册同步练习:数量、位置的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 D.(2,-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y|=5,则P点的坐标是 ( )A.(-3,-5) B.(5,-3) C.(3,-5) D.(-3,5)4.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正数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若a>0,b<-2,则点(a,b+2)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已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是(2,3),那么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 D.(-2,3)7.如果点E(-a,-a)在第一象限,那么点F(-a2,-2a)在 ( )A.第四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8.矩形ABCD中,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5,3).则第四点的坐标是 ( )A.(0,3) B.(3,0) C.(0,5) D.(5,0)9.已知P(x,y);Q(m,n),如果x+m=0,y+n=0,那么点P与Q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x轴对称xK b1 .C omC.关于y轴对称 D.关于过点(0,0),(1,1)的直线对称10.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a,b),其中ab=0,则点M的位置在 ( )A.原点 B.x轴上 C.y轴上 D.坐标轴上二、填空题11.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____是一一对应的.12.点P(5,-12)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13.已知P点坐标为(2a+1,a-3)①点P在x轴上,则a= ;②点P在y轴上,则a= ;③点P在第三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 ;④点P在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 .14.点A(2,3)到x轴的距离为 ;点B(-4,0)到y轴的距离为 ;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点坐标是 .15.点A(a2,2a-3)在第二、第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那么a= _______.16.已知点P(a,-2),Q(3,b)且PQ∥y轴,则a_______,b _______.17.已知a>0,那么点P(-a2-1,a+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在第_______象限.18.已知点P(2a-8,2-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则P点的坐标是______.19.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中点为M,在把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1B1C1的B1C1边上中点M1此时的坐标为(-1,0),则M点坐标为 .三、解答题20.一个菱形、相邻的内角比是1:2,对角线长是6,取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求四个顶点坐标.21.点A(0,-3),点B(0,-4),点C在x轴上,如果△ABC的面积为15,求点C的坐标.22.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长AB=4,BC=2,若把它放在直角坐标系内,使AB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点A的坐标是(-3,0),求:B、C、D的坐标.23.三角形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4,-3.5).(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角形ABC;(2)把三角形A1B1C1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得到三角形ABC,试写出三角形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3)求出三角形 A1B1C1的面积.24.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2,0)、B(1, 1),则第四个顶点 C的坐标是多少?25.小华去某地考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事先知道下面的信息:(1)“悠悠日用化工品厂”在他所在地的北偏东30度的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2)“佳味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度的方向,距离此处2.4千米;(3)“幸福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度的方向,距离此处1.5千米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请建立直角坐标系,帮助小华完成这张表示各处位置的简图.26.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 OA与y轴的夹角为30°,求点A、点C、点B的坐标.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5,0)、B(0,3)、C(5,3),O 为坐标原点,点E在线段BC上,若△AEO为等腰三角形, 求点E的坐标.(画出图象,不需要写计算过程)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一、1.D 2.B 3.C 4.A 5.D 6.D 7.C 8.A 9. A 10.D二、11.有序实数对 12.13 13. 14.3,4,(-3,-1)15.1或-3 16. =3,≠-2 17.四 18.(―2,―1) 19. (1,-3)三、20.A(-3,0) B(0,- ) C(3,0) D(0, ) 或A(- ,0) B (0,-3) C( ,0) D(0,3)21.C点的坐标为(30,0),(-30,0)22.(1,0),C(0, ),D(-4, )23.(1)图形略 (2) (3)S△A1B1C1=3.2524. 25.图形略 26.A( ), B( ), C(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7.图形略。若等腰△AEO以O为顶角所在的顶点,则E(4,3)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若等腰△AEO以A为顶角所在的顶点,则E(1,3)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若等腰△AEO以E为顶角所在的顶点,则E(1.5,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二数学上册实数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的值等于, 在-1, 已知下列结论,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若 -3,则 的取值范围是,已知x1,则 化简的结果是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精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比是1,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单元测试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相应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