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65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6课时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8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9课时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第49课时人口分布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7课时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2)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思维拓展】(1)“可持续”和“发展”不分家“可持续”和“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最佳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片面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侧重点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________、价值观、________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①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________。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②发展绿色经济中国的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主要途径:公众的支持和________。②倡导理念③遵循原则:减量、________使用、回收、再生。
技 法 点 拨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消除贫困
2.循环经济(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2)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典 题 精 研[典例] [全国Ⅲ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022·广东卷,11~12]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的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C.水稻区 D.螺沟区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第2题,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他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水沟,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
[2023·天津红桥区模拟]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面对困境,安吉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下图为安吉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过去,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短缺 B.交通不便C.生态脆弱 D.灾害多发4.推测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安吉县地处三面环山、中间凹陷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隔,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发展,故交通不便是安吉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地理图像判读18 循环经济关联图读 图 流 程第一步:判断循环经济关联图类型。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
第二步:把握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三步: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第四步: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循环经济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顺藤摸瓜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学 以 致 用[2022·全国乙卷,4~6]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1~3题。
1.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2.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④实施多种经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注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可以通过出租牧场获取租金;牧民通过牦牛入股获得分红,为公司打工也能领取工资,所以牧民家庭收入来源明显增加,D正确;A、B、C是公司增加的,故错误。第2题,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①④错误。故选B。第3题,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寒季漫长,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如果解决了热量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③适宜;而临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可以购入饲料用于过冬,④适宜。故选C。
4.[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上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6分)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8分)
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用于栽培蔬果,种植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水进行净化,用于渔业养殖,实现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以色列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淡水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人口比重大,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荒漠广布,发展农业的耕地有限。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生态节水农业模式。首先把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利用其营养成分,进行果蔬栽培;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用于渔业养殖,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可推断出该地耕地面积有限,并且缺少淡水资源,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材料中提到以色列城市人口比重大,可推断该模式可以满足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
可行;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可耕地面积小,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可行;西北地区人口规模小,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9课时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9课时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件新人教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海洋生物,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海洋权益,军事目标,海峡通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8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8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绿色生态,长江生态环境,综合立体,黄金水道,产业布局,大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6课时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6课时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自然界,废弃物,环境承受能力,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