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新人教版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件(100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运动第13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5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27课时海水的性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28课时海浪波浪和潮汐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6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2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2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____及地貌。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____(1)实现途径:水循环、____循环和______物质循环等。(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_____、相互制约和相互_____的整体。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易误辨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等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吗?
否。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填图]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写出各要素的表现。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连锁变化2.快速变化: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3.人类干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____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______。
技 法 点 拨1.整体性原理(1)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3)某一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四大循环引起其他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
(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影响的分析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典 题 精 研[典例] [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
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3~5题。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4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5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6.[2021·1月浙江卷,2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解析:上游来水增加,中下游获得的生态效益可从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入手思考。
答案: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六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答 题 思 路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2.解释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 以 致 用[例] [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0课时植被课件新人教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海洋性,草原与荒漠,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有机质,灰黑色,矿物质,碎屑物质,保肥保水,自然土,成土母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2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大气圈,地球内能,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